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ang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是小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部分,语文教学涵盖的内容与教学目标对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的应用,将情感教育融进语文教学中,将新的血液注入语文学科的教学中。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情感教育 实施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意义重大,只有在语文教学中循序渐进得地渗透情感价值思想,才能够在小学生情感认知形成的早期辅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小学生情感的激发还可以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与发展,因此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
  (一)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注意力相比其它年龄段学生更容易分散,也就是说小学生的专注能力相对薄弱,强制要求小学生长时间保持对枯燥生硬的理论知识的高度注意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积极采取一定的策略辅助小学生保持注意力。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熟语可以给小学语文教师一个很好的提示,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小学语文教师除开展情境教学以外,更应该注重情感教育的作用。小学生比中学生更在意老师的教学态度,绝大多数小学生都以得到教师的表扬和称赞为自豪,教师每一句鼓励的话语、肯定的眼神都会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小学生燃起无限的斗志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用情感教育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生而言,情感态度比知识本身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小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学习,能否取得优异成绩,都与小学语文教师对情感教育落实的情况息息相关。
  (二)提高小学生学习效率
  国外教育心理学专家曾经对影响小学生学习效率的诸多因素做过具体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小学生能否心无旁骛地学习,能否在规定时间里完成同样的课业要求,与教师的情感态度关系极大。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认为小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原因主要是小学生自身意志力薄弱,对外界诱惑的抵抗能力较差,因而往往摆出一副严肃的、不易接近的面孔,企图在小学生内心深处树立威严,使顽皮的小学生听从自己的要求认真学习。但事实上,小学生在接受到来自教师严肃的情感信息时,会首先产生恐惧和排斥心理,这种心理引发的厌学情绪和心理负担将远远超过教师预估的结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极力营造一种具有亲和力的教学氛围,使小学生能够在身心愉悦的情况下自愿、自主地进入学习状态,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拉近小学师生间距离
  情感教育可以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教学距离,这是由于小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师实施的情感教育的熏陶下,放下了内心的戒备,感受到来自教师的亲切感,因而更加乐于亲近教师。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认识不到师生交流的真正意义,认为只要课后关心学生或者带领学生广泛地参加集体活动就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但事实上,师生之间的交流应该体现在情感和思想两个方面,小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自身的理解以言语的形式表述出来的过程才是师生交流的重点,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做出下一步教学的安排,学生的反馈还能够激发教师的教学灵感,实现教学相长的最佳效果。小学生感知到自身的主体性是情感教育的成功表现,小学生以个体认知表达独立性看法,能够建立友好、平等型师生关系。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师提高自身情感素养
  通过上文的叙述可以看出,教师的情感态度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关键基石,只有小学语文教师具备良好的情感素养,才能够在日常教学的点点滴滴中不断地渗透情感教育理念,实现情感教育的价值目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情感素养,在日常工作中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语和教态,力求用自己饱满且温和的情感感染学生,使学生受到来自教师良好情感素养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还应养成善于反思的能力,反思是一种思考能力,同时也是情感态度的体现,只有具备良好反思能力的教师才能够不断提升自身修养,不随意批评学生,在教学管理中不专断,时刻保持理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不断反思自身的言行,加强教学修养训练,在工作中时刻注意、不断进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态度,对于学生提出的建议虚心接受,保持乐观、积极、饱满的工作态度。
  (二)小学语文教师挖掘教材情感因素
  语文学科本身具有丰富的情感性色彩,小学语文更加如此。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挖掘潜藏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当中的情感教育资源,将智力教育与情感教育融合在一起,提升小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感受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课文时,不要仅仅针对课文中的基础知识(音、字、词)进行反复讲解与考察,更重要的是要对文章的思想内涵进行深入挖掘,使学生领会其中的情感价值。
  (三)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情感教育时,还要注意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将学生代入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意境中来,这在情感态度深刻、理性化的文章中尤其适用,因为学生理解起来会出现困难,小学语文教师只有营造相应的课文情境时,才能够使学生产生共鸣。例如,在《颐和园》一文中,学生通过对文章的朗读以及对作者描述顺序的分析,并不能很好地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尤其是当一些学生没有接触到的景象出现时,学生因难以想象而感到抽象难懂,但如果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影音资源还原立体的颐和园景观概貌,则很容易激发学生的热爱之情。
  (四)小学语文教师善于结合生活实际
  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情感教育的同时千万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因为一切真情实感皆来自于对真实生活的感知,只有将生活真实上升为艺术真实,小学语文教师才能够在日常教学中成功渗透情感教育。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情感教育前,应引导学生积极观察生活,从自身生活经验中提炼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情感元素,从而实现情感的升华。
  【结 语】
  综上所诉,小学语文教学中實施情感教育一方面提高了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使小学生对课堂授课内容保持较高的兴趣,还能够对其它学科形成有意义的带动,使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立足教学岗位,不断加强教学研究,拓展情感教育实施的方法策略,从多角度实现对情感价值的渗透,促进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实施情感教育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李相影. 浅析快乐教学及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6(34)
  【2】卢佳.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教师,2011(09)
其他文献
【摘 要】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融化学生写作兴趣不高的坚冰,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写作潜力,成为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小学 中高年级 学生 写作兴趣 策略  小学作文教学多数是教师命题,学生硬着头皮在老师划定的圈子里绞尽脑汁、冥思苦想,被动的作文训练,使得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甚至有学生对写作文产生了恐惧。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融化学生写作兴趣不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看图作文教学是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一种,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发散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将看图作文教学进行详细规划,从看图到作文,每一步都进行训练,切实提高小学生看图作文的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看图作文  看图作文是小学作文写作中的一种类型,是学生根据提供的图片进行事件描述,构思,遐想之后的文字创作,看图写话是考察学生观察、分析、表达的综合能力,是一项综合性的文字
江苏省黄桥中学  新课改以来对教学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更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更加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将自主学习策略应用在高中语文写作中能够增加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让高中语文作文课堂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写作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高考中也占据非常大的分值。但是传统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大多是教师占据着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迫接受教师灌输的一些写作知识。很难对写作产
语文新课标对语文习作学习提出了"鼓励自由有创意的表达"的要求,自其提出以来,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自由表达"就受到高度关注,不少教师和学者都实施了各种途径的实践,其中获得了
作文是听说读写各种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作文评价是对学生作文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测试,具有促进作文教学的重要功能。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作文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评价标准多元化
文章分析了创新设计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关键作用,提出要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获取感性的知识以加深理解和体验;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兴趣之所在,营造出恰当的学习气氛;教师在课堂
高中语文整体教学体系中,古诗词教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很多学生学习古诗词比较吃力,特别是深感内容的晦涩难懂,所以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不好。而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
本文以冬瓜铜矿仓储管理系统为例,分析了在传统树枝型管理组织结构下对矿山企业进行业务流程优化的必要性,阐述了全体实施步骤,方法,提出了职能管理部门以任务为中心,改变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