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4年开始,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简称“新课改”)工作正逐步在全国各省市(区)推行,并在广东、山东等四省(区)完成了第一轮实验。对于如何实施高中新课改,各省市(区)都作了精心部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作了大量的工作,学校积极响应、认真实施,总结出了不少宝贵的经验,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由于高中新课改的理念非常先进,师资、设施要求非常高,对城市(镇)高中来说实施也许并不困难,但对农村高中来说可能还有很大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4%,农村普通高中学生人数占全国普通高中学生总数的65.66%(2005年数据),这说明有近三分之二的高中学生在农村高中学习。由于历史的原因,农村高中大多是薄弱学校,无论是师资、设备,还是生源质量,和城市(镇)高中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这些差距对新课改革的实施将产生严重的阻碍。为了弄清农村高中实施新课改的情况,并了解农村高中教师的要求,笔者专门到所在县的几所农村高中进行认真调查,有一些体会。
一、农村高中实施新课改的现状
石门县位于湖南省的西北部,是一个山区县,由于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县域经济居湖南省中上水平。石门自古就有崇文尚武的传统,中科院院士、光纤之父黄宏嘉,优盘发明者、世界闪存盘之父邓国顺,红军创始人之一王尔琢,抗日名将郑洞国等都是石门的杰出代表。教育是石门的品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在2005年就提出了打造湖南澧水流域教育中心的“教育强县”战略,基础教育抓得落实,每年考入本科院校的学生近千人,其中考入北大、清华的人数每年5~10人,均居全省前列。全县现有五所普通高中,其中一中、二中位于县城,另外三所学校位于农村,石门一中是全省闻名的省级示范性高中,三所农村高中均为常德市示范性高中。笔者曾在石门一中和几所农村高中任教,在两所中学担任过近十年副校长,对石门高中教育的情况十分熟悉。通过走访调查,各农村高中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都遇到了相似的困难,现以W中学为代表列出他们所遇到的问题。
W中学地处农村,学校环境优美,办学条件较好,教学质量较高,每年考入本科院校人数150人左右。学校现有学生2054人,32个教学班,教职工147人。前些年基建投入较大,学校现欠账700万元。为了及早还清债务,同时也为了提高办学效益,学校挖掘潜力,尽可能多招生。由于学校教学质量比较高,再加上近几年生源比较充足,学校每年都超额完成招生计划。除24个标准教室占满外,还占用了大量其他场地,如:理化生实验室和阅览室只保留一间,电脑室保留两间,挪出的8间全部改作教室,每班平均64人,各种场地设施均达到了超饱和状态。
1.新的教育理念与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矛盾
新课改提出了“寓教于乐、探究学习、关注每个学生”的新的教育理念,新课程标准充分考虑了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及学习兴趣的不同,依照社会发展对人才类型的不同需求,学生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学习水平,设定了多种课程的内容标准。因此各个学校除了设置必修模块外,还需设置大量的选修模块,供学生进行选择。从理论上来讲,这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是非常科学的,符合不同人才成长的需求,但实际操作非常困难,一下子难以实施。由于实行多年的高考制度已经造出极为固定的、功利化的教学模式,上级领导、社会对学校的评价标准就是教学质量,核心就是高考升学率,学校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标准就是考试成绩,教师已经习惯于按照应试教育的思想指导教学。如果必修课、选修课、综合实践课、研究性学习等最终评价方式与课改理念不配套或不科学,高中新课改就有可能变味。如果改革不彻底、不全面,就会出现谁改谁吃亏,甚至导致课改的目标打折扣或者流产。基于以上担心,W中学的领导和老师都抱着观望的态度,等高考出台新政策,因此他们现在还不敢完全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去组织教学,基本上是高考考什么,就教什么,一切围绕高考指挥棒转,只要高考能出好成绩,学校声誉就好,就能多招生,就能生存和发展,否则学校就会面临危机,因此他们不敢拿学校的生存去赌博。
2.新的教学要求与教师实际教学水平的矛盾
高中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对传统上承担“传道、授业、解惑”职责的教师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挑战,对教师角色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促进者、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合作学习的参与者、探究学习的引导者、问题学习的帮助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育实践的研究者、终身发展的学习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者。达到这样高度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一位省会一流学校的特级教师曾戏说:“教了几十年的高中,现在的新课改使我一下子变得不会上课了。”名教师都这么说,可见要真正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去组织教学,教师必须具备相当扎实的基本功。而农村高中教师相对于城市(镇)的教师来说,观念落后,教法陈旧。特别是前几年,随着高中生源的激增,各学校急剧扩招,稍微好一点的教师都调到城市(镇)高中去了,农村高中成了城市(镇)高中教师培养基地。农村高中所缺教师只好从初中拔上来,只有极少部分从大学毕业生中招聘。在W中学,近五年有30多位骨干教师调入城区,又从初中调入43人,从高校毕业生中招聘3人,高中新教师占50%,有的学科(如英语)几乎到了没有把关教师的地步,刚进的新教师就要上高三,这样的师资状况,实施新课改确实让人担忧。再加学校教师的编制非常紧张,教师工作负担重,这几年没有专门安排一名教师外出进修,只是在实施新课改之前,由市教育局组织全体高一教师集中进行了3天的新课改通识培训,听专家讲了几堂课,了解了一些新课改的基本做法。但实际操作的经验十分匮乏。别无良策,只好沿用老套式。
3.新的教学方式与学校场地设施的矛盾
新的普通高中课程结构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这种新的组织形式,特别强调学科的关联及多种学科的共同价值。由于每一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的学分。根据新课改的这些要求,学校要有约三分之一的教室供学生上选修课,还要有供各个模块开设所需要的大量场地和设施。以通用技术为例,它所含的7个选修模块是:电子控制技术、简易机器人制作、现代农业技术、家政与生活技术、汽车驾驶与保养、建筑及其设计、服务及其设计等,上述7个中的无论哪一个模块,哪怕一所学校只选其中的一个模块,其场地建设和设施的配备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W中学现在只有理化生实验室、电脑房、图书阅览室,除此以外,再也没有场地用作通用技术、艺术类等各种类型的实验实训室,也没经费去新建实验室。这几年学校的经费开支主要用在还欠账和保老师的基本待遇上,再也不敢增加新的债务。前几年,为了增加学校收入,尽可能多招生,班均学生数60人以上,有的年级还出现80人以上的超大班。由于设有空余教室,选修课只好全班统一“选修”,在课堂上讲实验、讲实训要求。
二、农村高中实施新课改的思考与建议
1.改革农村高中的办学格局
长期以来,农村高中为农民子女求学提供了方便、廉价的学习场所,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使得农村高中办学经费严重不足,办学条件普遍较差,欠账过多,再加上教师实际收入与城市(镇)学校相比,差距较大,导致农村高中优秀教师外流现象严重,师资水平普遍不高。近些年由于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农民对子女读书的期望值大大提高,很多家长宁愿花钱让子女去城市(镇)条件好的学校就读,也不愿让孩子就读附近的农村高中,高中生源高峰期即将过去,这将致使农村高中生源数量和质量急剧下降,因此不少农村高中越来越面临着生源不足的情况。早在10年前,很多地方都相继出台政策,要求高中向城市、县城转移,但没有实现,现在生源开始回落,调整农村高中布局成为可能。各地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迅速拿出农村高中的调整方案,对于一些办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有办学前途并且又确有必要的学校予以保留,并加大投入,按新课改要求完善设施,配齐师资。对于一些办学条件较差,教学质量不高的农村高中,有的可以改为初中,有的可以改为职业高中,为当地农村培养实用型人才。
2.改革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一个改革方案是否有生命力,能否成功,其关键在于这个方案能否被大多数人所拥护,是否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从我国目前对高中教学质量的评价方式来看,唯一的标准就是——高考升学率。如果某所学校高考升学率高,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多,大家就认为这所学校办得好,就愿意将子女送到这所学校学习,并不管这所学校是如何取得成绩的,也不管这所学校其他方面怎么样。反过来某所学校高考质量差,全校从领导到老师都没面子,就会受到各种指责和嘲笑,就会出现招生难,办学难的窘况,这是我国的实情。高中新课改是件非常重要,也是非常科学的大事,但要真正搞好高中新课改,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工作是搞好高考改革,可以说,新课改能否顺利进行,最终取决于高考如何改革。从2007年广东等省(区)高考方案来看,并无太大的变化,甚至还有加重学生负担之嫌,大学仍然按高考分数录取,素质教育记录只是作为参考。从高考后反馈的信息来看,新课改实施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为了高考,不少学校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高考指挥棒作用,我们既然不能否认它的存在,那么为什么就不能让它在新课改中发挥作用呢?如果将高考与平时成绩、与素质教育学分结合起来,加大保送生力度,使学生平时在每一个领域、每一个科目、每一个模块中的学习都会发挥作用,这样将会提高农村高中的升学率,新课改在农村高中实施会变得更受欢迎。
3.改革教师管理体制
我国的教师管理体制几十年没有重大变化,某个教师到哪所学校后,只要不是干得太差,只要自己愿意继续干下去,则可以一直干到退休。现在的状况是一些好的学校教师多,名师集中,而一些薄弱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师资紧缺且质量差,这样就形成了强者恒强、弱者续弱的局面。这种人力资源配置的严重失衡,造成了我国教育的各种矛盾,也滋生了教育腐败。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改革目前的教师管理体制。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是让教师成为社会的公共资源,让学校有更大的自主权,各学校根据需要来聘用;二是在职称评定,优秀教师评选等方面采取一些硬性规定,如要评定高一级职称,必须要有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工作的经历,在职称评定、优秀教师评选等方面重点向农村学校倾斜;三是专设农村学校教师的特殊津贴,让农村学校教师在待遇上不低于甚至高于城市学校教师的实际收入,使他们安心农村教育工作。对于第一条,在北京、上海等地方很多年以前就开始实施了,效果不错。第二条已在全国普遍实行,但执行并不十分严格。第三条就像国家给农民种粮的额外补贴一样,是一种政策扶持。如果做到了三管齐下,则农村学校的师资状况就会大为改观,会对新课改的顺利实施创造最重要的条件。
4.加强教师培训工作
农村学校教师相对于城市(镇)学校而言,见识要少一些,观念要落后一些,接受新课改更困难一些。要想让高中新课改在农村学校顺利进行,必须花大力气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建议分四个层次来进行培训。一是管理人员的培训,对象是校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和教导主任。这个层次培训的主要任务是让管理人员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实施新课改的重要性,了解新课改的基本程序和实施办法,以保证新课改能在农村各高中学校顺利进行。这个培训应放在新课改正式实施之前进行,最好能到已进行新课改实验的地方挂职跟班学习一段时间。二是骨干教师的培训。在新课改实施之前,将各学科的教研组长(最好是全体教师)集中到市或县统一培训,由课改专家、已参加过新课改实验的老师对各个学科、各个模块的学习任务、学习要求及教学进度进行详细讲解,使老师们准确把握各科教材的编写意图,防止上课时随意将教材内容拓宽和加深,以免回到老教材上去,各科教研组长要真正成为实施新课改的把关人。三是全员培训。这种培训应该是长期的、经常性的、有针对性的培训,既可以请外校专家、本校骨干教师来校进行专题讲座,上示范课,也可以经常组织教师到城市(镇)学校参观学习,听示范课,当面请教问题,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四是远程培训。像石门县的几所一般高中分别加入了长沙市一中、湖南师大附中、长郡中学等名校的远程教育合作学校,采用天网和地网结合,电脑和大屏幕播放的方式同步收听收看名校的课堂教学,还经常在网上参与问题讨论、专家答疑,对师生都有很大帮助,值得推广。
高中新课改作为我国目前高中教育的一项重大工程,需要全体高中师生的积极参与,同时更需要全社会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尤其是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农村高中作为我国高中教育的大半壁江山,更需要政策的倾斜。只有高中新课改取得了全面成功,才能为我国人才的培养、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湖南省石门县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朱珊)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4%,农村普通高中学生人数占全国普通高中学生总数的65.66%(2005年数据),这说明有近三分之二的高中学生在农村高中学习。由于历史的原因,农村高中大多是薄弱学校,无论是师资、设备,还是生源质量,和城市(镇)高中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这些差距对新课改革的实施将产生严重的阻碍。为了弄清农村高中实施新课改的情况,并了解农村高中教师的要求,笔者专门到所在县的几所农村高中进行认真调查,有一些体会。
一、农村高中实施新课改的现状
石门县位于湖南省的西北部,是一个山区县,由于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县域经济居湖南省中上水平。石门自古就有崇文尚武的传统,中科院院士、光纤之父黄宏嘉,优盘发明者、世界闪存盘之父邓国顺,红军创始人之一王尔琢,抗日名将郑洞国等都是石门的杰出代表。教育是石门的品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在2005年就提出了打造湖南澧水流域教育中心的“教育强县”战略,基础教育抓得落实,每年考入本科院校的学生近千人,其中考入北大、清华的人数每年5~10人,均居全省前列。全县现有五所普通高中,其中一中、二中位于县城,另外三所学校位于农村,石门一中是全省闻名的省级示范性高中,三所农村高中均为常德市示范性高中。笔者曾在石门一中和几所农村高中任教,在两所中学担任过近十年副校长,对石门高中教育的情况十分熟悉。通过走访调查,各农村高中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都遇到了相似的困难,现以W中学为代表列出他们所遇到的问题。
W中学地处农村,学校环境优美,办学条件较好,教学质量较高,每年考入本科院校人数150人左右。学校现有学生2054人,32个教学班,教职工147人。前些年基建投入较大,学校现欠账700万元。为了及早还清债务,同时也为了提高办学效益,学校挖掘潜力,尽可能多招生。由于学校教学质量比较高,再加上近几年生源比较充足,学校每年都超额完成招生计划。除24个标准教室占满外,还占用了大量其他场地,如:理化生实验室和阅览室只保留一间,电脑室保留两间,挪出的8间全部改作教室,每班平均64人,各种场地设施均达到了超饱和状态。
1.新的教育理念与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矛盾
新课改提出了“寓教于乐、探究学习、关注每个学生”的新的教育理念,新课程标准充分考虑了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及学习兴趣的不同,依照社会发展对人才类型的不同需求,学生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学习水平,设定了多种课程的内容标准。因此各个学校除了设置必修模块外,还需设置大量的选修模块,供学生进行选择。从理论上来讲,这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是非常科学的,符合不同人才成长的需求,但实际操作非常困难,一下子难以实施。由于实行多年的高考制度已经造出极为固定的、功利化的教学模式,上级领导、社会对学校的评价标准就是教学质量,核心就是高考升学率,学校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标准就是考试成绩,教师已经习惯于按照应试教育的思想指导教学。如果必修课、选修课、综合实践课、研究性学习等最终评价方式与课改理念不配套或不科学,高中新课改就有可能变味。如果改革不彻底、不全面,就会出现谁改谁吃亏,甚至导致课改的目标打折扣或者流产。基于以上担心,W中学的领导和老师都抱着观望的态度,等高考出台新政策,因此他们现在还不敢完全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去组织教学,基本上是高考考什么,就教什么,一切围绕高考指挥棒转,只要高考能出好成绩,学校声誉就好,就能多招生,就能生存和发展,否则学校就会面临危机,因此他们不敢拿学校的生存去赌博。
2.新的教学要求与教师实际教学水平的矛盾
高中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对传统上承担“传道、授业、解惑”职责的教师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挑战,对教师角色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促进者、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合作学习的参与者、探究学习的引导者、问题学习的帮助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育实践的研究者、终身发展的学习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者。达到这样高度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一位省会一流学校的特级教师曾戏说:“教了几十年的高中,现在的新课改使我一下子变得不会上课了。”名教师都这么说,可见要真正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去组织教学,教师必须具备相当扎实的基本功。而农村高中教师相对于城市(镇)的教师来说,观念落后,教法陈旧。特别是前几年,随着高中生源的激增,各学校急剧扩招,稍微好一点的教师都调到城市(镇)高中去了,农村高中成了城市(镇)高中教师培养基地。农村高中所缺教师只好从初中拔上来,只有极少部分从大学毕业生中招聘。在W中学,近五年有30多位骨干教师调入城区,又从初中调入43人,从高校毕业生中招聘3人,高中新教师占50%,有的学科(如英语)几乎到了没有把关教师的地步,刚进的新教师就要上高三,这样的师资状况,实施新课改确实让人担忧。再加学校教师的编制非常紧张,教师工作负担重,这几年没有专门安排一名教师外出进修,只是在实施新课改之前,由市教育局组织全体高一教师集中进行了3天的新课改通识培训,听专家讲了几堂课,了解了一些新课改的基本做法。但实际操作的经验十分匮乏。别无良策,只好沿用老套式。
3.新的教学方式与学校场地设施的矛盾
新的普通高中课程结构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这种新的组织形式,特别强调学科的关联及多种学科的共同价值。由于每一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的学分。根据新课改的这些要求,学校要有约三分之一的教室供学生上选修课,还要有供各个模块开设所需要的大量场地和设施。以通用技术为例,它所含的7个选修模块是:电子控制技术、简易机器人制作、现代农业技术、家政与生活技术、汽车驾驶与保养、建筑及其设计、服务及其设计等,上述7个中的无论哪一个模块,哪怕一所学校只选其中的一个模块,其场地建设和设施的配备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W中学现在只有理化生实验室、电脑房、图书阅览室,除此以外,再也没有场地用作通用技术、艺术类等各种类型的实验实训室,也没经费去新建实验室。这几年学校的经费开支主要用在还欠账和保老师的基本待遇上,再也不敢增加新的债务。前几年,为了增加学校收入,尽可能多招生,班均学生数60人以上,有的年级还出现80人以上的超大班。由于设有空余教室,选修课只好全班统一“选修”,在课堂上讲实验、讲实训要求。
二、农村高中实施新课改的思考与建议
1.改革农村高中的办学格局
长期以来,农村高中为农民子女求学提供了方便、廉价的学习场所,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使得农村高中办学经费严重不足,办学条件普遍较差,欠账过多,再加上教师实际收入与城市(镇)学校相比,差距较大,导致农村高中优秀教师外流现象严重,师资水平普遍不高。近些年由于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农民对子女读书的期望值大大提高,很多家长宁愿花钱让子女去城市(镇)条件好的学校就读,也不愿让孩子就读附近的农村高中,高中生源高峰期即将过去,这将致使农村高中生源数量和质量急剧下降,因此不少农村高中越来越面临着生源不足的情况。早在10年前,很多地方都相继出台政策,要求高中向城市、县城转移,但没有实现,现在生源开始回落,调整农村高中布局成为可能。各地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迅速拿出农村高中的调整方案,对于一些办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有办学前途并且又确有必要的学校予以保留,并加大投入,按新课改要求完善设施,配齐师资。对于一些办学条件较差,教学质量不高的农村高中,有的可以改为初中,有的可以改为职业高中,为当地农村培养实用型人才。
2.改革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一个改革方案是否有生命力,能否成功,其关键在于这个方案能否被大多数人所拥护,是否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从我国目前对高中教学质量的评价方式来看,唯一的标准就是——高考升学率。如果某所学校高考升学率高,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多,大家就认为这所学校办得好,就愿意将子女送到这所学校学习,并不管这所学校是如何取得成绩的,也不管这所学校其他方面怎么样。反过来某所学校高考质量差,全校从领导到老师都没面子,就会受到各种指责和嘲笑,就会出现招生难,办学难的窘况,这是我国的实情。高中新课改是件非常重要,也是非常科学的大事,但要真正搞好高中新课改,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工作是搞好高考改革,可以说,新课改能否顺利进行,最终取决于高考如何改革。从2007年广东等省(区)高考方案来看,并无太大的变化,甚至还有加重学生负担之嫌,大学仍然按高考分数录取,素质教育记录只是作为参考。从高考后反馈的信息来看,新课改实施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为了高考,不少学校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高考指挥棒作用,我们既然不能否认它的存在,那么为什么就不能让它在新课改中发挥作用呢?如果将高考与平时成绩、与素质教育学分结合起来,加大保送生力度,使学生平时在每一个领域、每一个科目、每一个模块中的学习都会发挥作用,这样将会提高农村高中的升学率,新课改在农村高中实施会变得更受欢迎。
3.改革教师管理体制
我国的教师管理体制几十年没有重大变化,某个教师到哪所学校后,只要不是干得太差,只要自己愿意继续干下去,则可以一直干到退休。现在的状况是一些好的学校教师多,名师集中,而一些薄弱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师资紧缺且质量差,这样就形成了强者恒强、弱者续弱的局面。这种人力资源配置的严重失衡,造成了我国教育的各种矛盾,也滋生了教育腐败。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改革目前的教师管理体制。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是让教师成为社会的公共资源,让学校有更大的自主权,各学校根据需要来聘用;二是在职称评定,优秀教师评选等方面采取一些硬性规定,如要评定高一级职称,必须要有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工作的经历,在职称评定、优秀教师评选等方面重点向农村学校倾斜;三是专设农村学校教师的特殊津贴,让农村学校教师在待遇上不低于甚至高于城市学校教师的实际收入,使他们安心农村教育工作。对于第一条,在北京、上海等地方很多年以前就开始实施了,效果不错。第二条已在全国普遍实行,但执行并不十分严格。第三条就像国家给农民种粮的额外补贴一样,是一种政策扶持。如果做到了三管齐下,则农村学校的师资状况就会大为改观,会对新课改的顺利实施创造最重要的条件。
4.加强教师培训工作
农村学校教师相对于城市(镇)学校而言,见识要少一些,观念要落后一些,接受新课改更困难一些。要想让高中新课改在农村学校顺利进行,必须花大力气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建议分四个层次来进行培训。一是管理人员的培训,对象是校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和教导主任。这个层次培训的主要任务是让管理人员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实施新课改的重要性,了解新课改的基本程序和实施办法,以保证新课改能在农村各高中学校顺利进行。这个培训应放在新课改正式实施之前进行,最好能到已进行新课改实验的地方挂职跟班学习一段时间。二是骨干教师的培训。在新课改实施之前,将各学科的教研组长(最好是全体教师)集中到市或县统一培训,由课改专家、已参加过新课改实验的老师对各个学科、各个模块的学习任务、学习要求及教学进度进行详细讲解,使老师们准确把握各科教材的编写意图,防止上课时随意将教材内容拓宽和加深,以免回到老教材上去,各科教研组长要真正成为实施新课改的把关人。三是全员培训。这种培训应该是长期的、经常性的、有针对性的培训,既可以请外校专家、本校骨干教师来校进行专题讲座,上示范课,也可以经常组织教师到城市(镇)学校参观学习,听示范课,当面请教问题,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四是远程培训。像石门县的几所一般高中分别加入了长沙市一中、湖南师大附中、长郡中学等名校的远程教育合作学校,采用天网和地网结合,电脑和大屏幕播放的方式同步收听收看名校的课堂教学,还经常在网上参与问题讨论、专家答疑,对师生都有很大帮助,值得推广。
高中新课改作为我国目前高中教育的一项重大工程,需要全体高中师生的积极参与,同时更需要全社会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尤其是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农村高中作为我国高中教育的大半壁江山,更需要政策的倾斜。只有高中新课改取得了全面成功,才能为我国人才的培养、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湖南省石门县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朱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