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相关的工程案例及多年来的工作经验主要阐述了电厂环保验收的相关问题,仅供参考。
关键词:电厂;竣工;环保验收
1.工程概况
江苏某电厂本期建设 2×1000MW 级超超临界燃煤机组,配 2 台 2980t/h 直流锅炉,同期建设四电场静电除尘装置、烟气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装置, 并在采取低氮燃烧技术的同步安装催化还原法 (SCR)烟气脱硝装置。
2.污染物及其防治措施
2.1 主要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措施
2.1.1 废气及无组织
(1)废气
工程废气排放主要为锅炉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 其主要污染物为烟尘、SO 2 、NO X 等。通过安装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装置、四电场静电除尘装置以及采用低氮燃烧器,同时采用 SCR 脱硝系统等措施,降低 SO 2 、NO x 和烟尘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2)无组织
项目在生产中易产生粉尘,主要来源于碎煤机室、石灰石仓、煤粉仓及粗、细灰库、储煤场、卸煤起尘等环节的粉尘无组织排放。采取的降尘措施有:在新建封闭煤场的四周安装有防风抑尘墙,墙总长 700m,高度 20m,面积 14000m 2 ;输煤系统采用密闭输煤栈桥, 各转运点均设有除尘设施,并安装水冲洗系统;皮带机的导料槽出口设置喷雾装置; 各转运点尽量降低落差,落差大的转运点均设有缓冲锁气器;各条胶带运输机导料槽处设有防尘和喷雾装置;煤场采用旋转喷淋装置进行抑尘。项目还建有液氨罐区,会产生氨的无组织排放。
2.1.2 废水
工程产生的废水主要包括:生活污水、 含煤废水、 化学酸碱废水、锅炉及空预器酸洗废水、脱硫废水等。生活污水经新建的 10m 3 /h 二级生化处理装置处理后回用于绿化喷淋及道路冲洗等; 含煤废水经一体化煤水处理装置处理后回用于煤场喷淋、 栈桥冲洗; 化学酸碱废水、锅炉及空预器酸洗废水、脱硫废水经中和、絮凝、沉淀后回用作除灰渣用水、煤场喷淋、栈桥冲洗水、地面冲洗水;本期工程雨水通过雨水下水道自流管网、雨水泵房及压力排放管后经雨水口排入长江。
3.验收监测内容与结果评价
3.1 废气监测结果与评价
废气监测结果表明:
1)1#机组锅炉排放烟气中烟尘、SO 2 、NO x 最大排放浓度分别为11.0mg/m3 、29.4mg/m3 、30.9mg/m3 ,满足《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3)表 2 标准要求;脱硝装置脱硝效率平均为81.7%,静电除尘器除尘效率平均为 99.7%,烟气经脱硫装置后除尘总效率平均为 99.9%,湿法脱硫装置脱硫效率平均为 99.0%。
2)2#机组锅炉排放烟气中烟尘、SO 2 、NO x 最大排放浓度分别为11.0mg/m3 、34.8mg/m3 、36.2mg/m3 ,满足《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表 2 标准要求;脱硝装置脱硝效率平均为81.8%,静电除尘器除尘效率平均为 99.7%,烟气经脱硫装置后除尘总效率平均为 99.9%,湿法脱硫装置脱硫效率平均为 98.5%。
3)1#、2#机组的静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脱硫装置的脱硫效率及除尘效率、脱硝装置的脱硝效率,均达到国家环保部批复中脱硫效率不得低于 93%,除尘效率不得低于 99.7%,脱硝效率不得低于 80%的要求。40烟囱排气烟气黑度均小于林格曼 1 级,满足《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3)表 2 标准要求。
3.2 无组织排放监测结果与评价
无组织排放监测结果表明:
1) 电厂无组织排放下风向颗粒物的浓度最大值为 0.45 ㎎/m 3 , 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的要求;
2) 氨罐区周界无组织排放氨的浓度最高值为 0.14 ㎎/m 3 , 满足参照标准《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二级新扩改建标准。
3.3 废水监测结果与评价
废水监测结果表明,验收监测期间:
1、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出口 pH 值以及氟化物、COD、SS、石油类排放浓度均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 4 一级标准;
2、脱硫废水处理设施出口废水中总镉、总汞、总砷排放浓度均
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 1 标准;
3、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出口废水中 pH 值以及氨氮、动植物油、COD、BOD 5 、SS、LAS、总磷排放浓度均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 4 一级标准;
4、灰场地下水中 pH 值以及氟化物、总硬度、总镉、硫酸盐、总铅、 总汞、 总砷排放浓度均满足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 14848-93)Ⅲ类标准。
4.结论和建议
4.1 结论
工程根据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和国家环保总局对该项目环评批复的要求以及初步设计环保篇的有关内容进行了环保设施的建设,做到了环境保护设施建设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4.1.1 废气及无组织
废气监测结果表明:
1)1#机组锅炉排放烟气中烟尘、SO 2 、NO x 最大排放浓度分别为 11.0mg/m 3 、29.4mg/m 3 、30.9mg/m 3 ,满足《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3) 标准要求;脱硝装置脱硝效率平均为 81.7%,静电除尘器除尘效率平均为 99.7%,烟气经脱硫装置后除尘总效率平均为 99.9%,湿法脱硫装置脱硫效率平均为 99.0%。
2)2#机组锅炉排放烟气中烟尘、SO 2 、NO x 最大排放浓度分别为11.0mg/m 3 、34.8mg/m 3 、36.2mg/m 3 ,满足《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 标准要求;脱硝装置脱硝效率平均为81.8%,静电除尘器除尘效率平均为 99.7%,烟气经脱硫装置后除尘总效率平均为 99.9%,湿法脱硫装置脱硫效率平均为 98.5%。
3)1#、2#机组的静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脱硫装置的脱硫效率及除尘效率、脱硝装置的脱硝效率,均达到国家环保部批复中脱硫效率不得低于 93%,除尘效率不得低于 99.7%,脱硝效率不得低于 80%的要求。
4.1.2 废水
废水监测结果表明,验收监测期间:
1、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出口 pH 值以及氟化物、COD、SS、石油类排放浓度均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2、脱硫废水处理设施出口废水中总镉、总汞、总砷排放浓度均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标准;
4.1.3 噪声
噪声监测结果表明验收监测期间:厂界 4 个厂界噪声测点昼间等效声级在 52.1-57.7 dB (A) 之间,夜间等效声级在 49.8-53.1 dB(A)之间 , 均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 3 類标准。
4.1.4 固体废物排放、处置及综合利用措施
本工程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燃煤燃烧后产生的粉煤灰量(30.5万吨/年)和炉渣(3.5 万吨/年)、脱硫产生的石膏(11 万吨/年),目前综合利用率为 100%。综合利用不畅时运至电厂备用灰场。
4.2 建议
(1)针对全厂烟尘总量超出总量控制指标的现象,尽快对江苏某电厂一、二期机组静电除尘器进行改造;
(2)加快灰场的改造工程,做好防渗工作,防止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3)加强罐区的安全管理,完善公司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应急演练,避免污染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电厂;竣工;环保验收
1.工程概况
江苏某电厂本期建设 2×1000MW 级超超临界燃煤机组,配 2 台 2980t/h 直流锅炉,同期建设四电场静电除尘装置、烟气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装置, 并在采取低氮燃烧技术的同步安装催化还原法 (SCR)烟气脱硝装置。
2.污染物及其防治措施
2.1 主要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措施
2.1.1 废气及无组织
(1)废气
工程废气排放主要为锅炉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 其主要污染物为烟尘、SO 2 、NO X 等。通过安装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装置、四电场静电除尘装置以及采用低氮燃烧器,同时采用 SCR 脱硝系统等措施,降低 SO 2 、NO x 和烟尘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2)无组织
项目在生产中易产生粉尘,主要来源于碎煤机室、石灰石仓、煤粉仓及粗、细灰库、储煤场、卸煤起尘等环节的粉尘无组织排放。采取的降尘措施有:在新建封闭煤场的四周安装有防风抑尘墙,墙总长 700m,高度 20m,面积 14000m 2 ;输煤系统采用密闭输煤栈桥, 各转运点均设有除尘设施,并安装水冲洗系统;皮带机的导料槽出口设置喷雾装置; 各转运点尽量降低落差,落差大的转运点均设有缓冲锁气器;各条胶带运输机导料槽处设有防尘和喷雾装置;煤场采用旋转喷淋装置进行抑尘。项目还建有液氨罐区,会产生氨的无组织排放。
2.1.2 废水
工程产生的废水主要包括:生活污水、 含煤废水、 化学酸碱废水、锅炉及空预器酸洗废水、脱硫废水等。生活污水经新建的 10m 3 /h 二级生化处理装置处理后回用于绿化喷淋及道路冲洗等; 含煤废水经一体化煤水处理装置处理后回用于煤场喷淋、 栈桥冲洗; 化学酸碱废水、锅炉及空预器酸洗废水、脱硫废水经中和、絮凝、沉淀后回用作除灰渣用水、煤场喷淋、栈桥冲洗水、地面冲洗水;本期工程雨水通过雨水下水道自流管网、雨水泵房及压力排放管后经雨水口排入长江。
3.验收监测内容与结果评价
3.1 废气监测结果与评价
废气监测结果表明:
1)1#机组锅炉排放烟气中烟尘、SO 2 、NO x 最大排放浓度分别为11.0mg/m3 、29.4mg/m3 、30.9mg/m3 ,满足《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3)表 2 标准要求;脱硝装置脱硝效率平均为81.7%,静电除尘器除尘效率平均为 99.7%,烟气经脱硫装置后除尘总效率平均为 99.9%,湿法脱硫装置脱硫效率平均为 99.0%。
2)2#机组锅炉排放烟气中烟尘、SO 2 、NO x 最大排放浓度分别为11.0mg/m3 、34.8mg/m3 、36.2mg/m3 ,满足《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表 2 标准要求;脱硝装置脱硝效率平均为81.8%,静电除尘器除尘效率平均为 99.7%,烟气经脱硫装置后除尘总效率平均为 99.9%,湿法脱硫装置脱硫效率平均为 98.5%。
3)1#、2#机组的静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脱硫装置的脱硫效率及除尘效率、脱硝装置的脱硝效率,均达到国家环保部批复中脱硫效率不得低于 93%,除尘效率不得低于 99.7%,脱硝效率不得低于 80%的要求。40烟囱排气烟气黑度均小于林格曼 1 级,满足《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3)表 2 标准要求。
3.2 无组织排放监测结果与评价
无组织排放监测结果表明:
1) 电厂无组织排放下风向颗粒物的浓度最大值为 0.45 ㎎/m 3 , 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的要求;
2) 氨罐区周界无组织排放氨的浓度最高值为 0.14 ㎎/m 3 , 满足参照标准《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二级新扩改建标准。
3.3 废水监测结果与评价
废水监测结果表明,验收监测期间:
1、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出口 pH 值以及氟化物、COD、SS、石油类排放浓度均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 4 一级标准;
2、脱硫废水处理设施出口废水中总镉、总汞、总砷排放浓度均
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 1 标准;
3、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出口废水中 pH 值以及氨氮、动植物油、COD、BOD 5 、SS、LAS、总磷排放浓度均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 4 一级标准;
4、灰场地下水中 pH 值以及氟化物、总硬度、总镉、硫酸盐、总铅、 总汞、 总砷排放浓度均满足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 14848-93)Ⅲ类标准。
4.结论和建议
4.1 结论
工程根据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和国家环保总局对该项目环评批复的要求以及初步设计环保篇的有关内容进行了环保设施的建设,做到了环境保护设施建设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4.1.1 废气及无组织
废气监测结果表明:
1)1#机组锅炉排放烟气中烟尘、SO 2 、NO x 最大排放浓度分别为 11.0mg/m 3 、29.4mg/m 3 、30.9mg/m 3 ,满足《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3) 标准要求;脱硝装置脱硝效率平均为 81.7%,静电除尘器除尘效率平均为 99.7%,烟气经脱硫装置后除尘总效率平均为 99.9%,湿法脱硫装置脱硫效率平均为 99.0%。
2)2#机组锅炉排放烟气中烟尘、SO 2 、NO x 最大排放浓度分别为11.0mg/m 3 、34.8mg/m 3 、36.2mg/m 3 ,满足《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 标准要求;脱硝装置脱硝效率平均为81.8%,静电除尘器除尘效率平均为 99.7%,烟气经脱硫装置后除尘总效率平均为 99.9%,湿法脱硫装置脱硫效率平均为 98.5%。
3)1#、2#机组的静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脱硫装置的脱硫效率及除尘效率、脱硝装置的脱硝效率,均达到国家环保部批复中脱硫效率不得低于 93%,除尘效率不得低于 99.7%,脱硝效率不得低于 80%的要求。
4.1.2 废水
废水监测结果表明,验收监测期间:
1、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出口 pH 值以及氟化物、COD、SS、石油类排放浓度均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2、脱硫废水处理设施出口废水中总镉、总汞、总砷排放浓度均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标准;
4.1.3 噪声
噪声监测结果表明验收监测期间:厂界 4 个厂界噪声测点昼间等效声级在 52.1-57.7 dB (A) 之间,夜间等效声级在 49.8-53.1 dB(A)之间 , 均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 3 類标准。
4.1.4 固体废物排放、处置及综合利用措施
本工程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燃煤燃烧后产生的粉煤灰量(30.5万吨/年)和炉渣(3.5 万吨/年)、脱硫产生的石膏(11 万吨/年),目前综合利用率为 100%。综合利用不畅时运至电厂备用灰场。
4.2 建议
(1)针对全厂烟尘总量超出总量控制指标的现象,尽快对江苏某电厂一、二期机组静电除尘器进行改造;
(2)加快灰场的改造工程,做好防渗工作,防止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3)加强罐区的安全管理,完善公司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应急演练,避免污染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