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
方法: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辩证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小儿过敏性鼻炎和小儿湿疹,并观察疗效。
结果: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小儿过敏性鼻炎和小儿湿疹后,病情缓解或治愈。
结论: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以表邪与湿热共存为辩证要点的儿科疾病获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中医药儿科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471-01
陈健民教授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40余年,经验丰富。笔者有幸随其临诊,观其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多例儿科疾病,取得显著疗效,兹将其辨治经验总结如下。
1病例介绍
案一:吴某,男,6岁。患儿因受寒致发热咳嗽气急2天。体温最高38.8℃。听诊:两肺可闻及湿罗音,痰鸣音,哮鸣音。心脏听诊:心率110次/分,律齐。腹软,肝脾未及。实验室检查:WBC10.3×109/L。西医诊为支气管肺炎,服用抗生素和退热药,但效果不明显。刻下,无汗,喉间痰鸣,咯吐不易,流脓涕,纳差,大便干,舌质红,苔微黄而干,脉滑数。问诊:平素爱吃荤食。中医辩证属痰热阻肺,兼表寒未解,治以宣肺散寒,清热化痰。药用麻黄5克,连翘5克,赤小豆30克,杏仁5克(后下),桔梗3克,枇杷叶15克,生姜3片,大枣8枚,生甘草3克,水煎服,一日一剂,分三次温服。复诊:热退,仅有轻微咳嗽,湿罗音消失。继服6剂后痊愈。
按:本患儿平素爱吃荤食,致脾胃湿热内蕴,复感风寒之邪。卫阳为风寒所遏,肺气郁闭,失其宣降,故而发热、咳嗽、气急;灼津为痰,痰阻肺络,故而气急,喉间痰鸣,咯吐不易;热郁鼻窍,则流黄脓涕;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传导失司,故大便干。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桔梗、枇杷叶宣肺散寒解表,清热化痰止咳。
案二:王某,女,5岁半。近二个月以来每日晨起,喷嚏连连,鼻涕厚浊,色不黄,白天不时流清涕,伴鼻痒鼻塞及眼睛发痒。曾服用中药玉屏风散加辛夷、苍耳子等,效果不明显。刻下鼻痒鼻塞,涕白稠厚,时有稠黄涕。舌淡红苔薄白。鼻黏膜苍白、水肿。诊为小儿过敏性鼻炎。治拟祛风散寒,通窍利水。药用麻黄5克,连翘5克,赤小豆30克,杏仁5克(后下),白芷5克,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8枚。一日一剂,水煎100ml,分次频服。患儿服药2剂后,即擤出两大块黄脓鼻涕,喷嚏、鼻塞、流涕症状明显改善。原方加黄芪5克,继服5剂,即告痊愈。此后如遇感冒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服用上方即有很好疗效。
按:过敏性鼻炎是以突然和反复发作性的鼻塞、鼻痒、喷嚏和流涕为特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小儿肺脏娇嫩,脾常不足,易受外邪侵袭。鼻为肺之窍,风寒之邪犯肺,肺气不利,致鼻窍壅塞,郁而不达,凝津为涕,遏阳成嚏。鼻居面中,为一身血脉多聚之处,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弱,则鼻失温养,鼻腔检查可见鼻粘膜苍白水肿。小儿为纯阳之体,外邪未解,郁而化热,湿热互结于鼻窍可见黄稠涕。另外,从经络循行路线来看,手、足阳明经都经过鼻部,并在鼻部交会。综合上面的分析,选用《伤寒论》阳明病证治中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白芷宣肺通窍、清热利湿,取得很明显的疗效。
案三:丁某,女,3岁。自出生15日起,患婴儿湿疹(又称“奶癣”),经西医治疗,涂抹激素类药膏后好转,但此后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刻下面部、头皮、背部,及颈项、肘窝、腘窝等皮肤皱褶处出现针头至粟粒大的红斑点和红丘疹,甚痒,抓挠出血,血痂斑斑。患儿情绪急躁,纳可,便调,舌尖红苔白。诊为小儿湿疹,药用麻黄3克,连翘3克,赤小豆20克,杏仁3克(后下),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6枚。一日一剂,水煎100ml,分次频服。服药5剂,患儿瘙痒症状明显改善,皮疹颜色变浅,颈部、腿部已基本消退,情绪好。
2经验总结
2.1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出自《伤寒论》辩阳明病脉证并治第262条,曰:“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方中麻黄、杏仁、生姜以辛温宣发解表散邪。连翘、赤小豆、生梓白皮苦寒清热除湿以退黄。炙甘草、大枣甘平和中。此方为表里双解之剂,适用于湿热发黄而又兼有表证。从本文三例患儿的辩治分析来看,虽然发病部位和症状各不相同,但其病机是一致的,都具有湿热郁遏于里,兼表邪未解的特点,与经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组方寓意有共通之处。因此,根据“异病同治”的传统理论,采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其组方要点有三:一是发汗,用麻黄、生姜发汗解表。二是清热,用连翘清热解毒、宣散透邪。三是利水,用赤小豆化湿利水;杏仁苦泄降肺气,与麻黄相配,一升一降调畅肺气,肺气利则通调水道而能利小便。如此发汗与清利并用,既开鬼门,也洁净府,内治湿热、外散表邪,表里分途而解,各个击破。
2.2麻黄。一般认为麻黄为发汗峻药,辛热开泄,性温力猛,易于化热助火,有亡阳劫液之弊,因此儿科临床中多不用或者少用。但陈教授认为此方中麻黄尤为治疗的关键。麻黄味苦性温,为肺经专药,最能发越人体阳气,有发汗解表、宣散肺气和利水的作用。以上三个病例都有表邪与湿热共存,运用麻黄发汗正可发泄郁热,透散邪毒,从阴出阳。同时在组方中,用生姜助其发汗解表,与杏仁配合利肺气而能通利小便,再用连翘监制麻黄之悍。如此,使麻黄的功效发挥至极致而又避免了化热助火之弊,确为张仲景之匠心独运。
至于方中连翘,本系连翘之根,目前药房少备,多用连翘壳代之,连翘根功在清热,而连翘壳清热尚可透表,配入此方实无大碍。另外,生梓白皮是梓树的一种根皮,现在这个药源很少,现用桑白皮代替,但有呕吐之弊,故对小儿弃之不用。
总之,运用本方,以表邪与湿热共存为辩证要点。只要药证一致,可放心使用,而且汤药味不苦,小儿容易接受,疗效好,重复率高,实为保健护航的良方。
参考文献
[1]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伤寒论讲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4月
[2]郑君渭.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的临床应用.《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6年第20卷第3期
[3]张喜莲,冯兆才,马融.新制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小儿皮肤病验案举隅.《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第03期
方法: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辩证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小儿过敏性鼻炎和小儿湿疹,并观察疗效。
结果: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小儿过敏性鼻炎和小儿湿疹后,病情缓解或治愈。
结论: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以表邪与湿热共存为辩证要点的儿科疾病获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中医药儿科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471-01
陈健民教授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40余年,经验丰富。笔者有幸随其临诊,观其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多例儿科疾病,取得显著疗效,兹将其辨治经验总结如下。
1病例介绍
案一:吴某,男,6岁。患儿因受寒致发热咳嗽气急2天。体温最高38.8℃。听诊:两肺可闻及湿罗音,痰鸣音,哮鸣音。心脏听诊:心率110次/分,律齐。腹软,肝脾未及。实验室检查:WBC10.3×109/L。西医诊为支气管肺炎,服用抗生素和退热药,但效果不明显。刻下,无汗,喉间痰鸣,咯吐不易,流脓涕,纳差,大便干,舌质红,苔微黄而干,脉滑数。问诊:平素爱吃荤食。中医辩证属痰热阻肺,兼表寒未解,治以宣肺散寒,清热化痰。药用麻黄5克,连翘5克,赤小豆30克,杏仁5克(后下),桔梗3克,枇杷叶15克,生姜3片,大枣8枚,生甘草3克,水煎服,一日一剂,分三次温服。复诊:热退,仅有轻微咳嗽,湿罗音消失。继服6剂后痊愈。
按:本患儿平素爱吃荤食,致脾胃湿热内蕴,复感风寒之邪。卫阳为风寒所遏,肺气郁闭,失其宣降,故而发热、咳嗽、气急;灼津为痰,痰阻肺络,故而气急,喉间痰鸣,咯吐不易;热郁鼻窍,则流黄脓涕;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传导失司,故大便干。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桔梗、枇杷叶宣肺散寒解表,清热化痰止咳。
案二:王某,女,5岁半。近二个月以来每日晨起,喷嚏连连,鼻涕厚浊,色不黄,白天不时流清涕,伴鼻痒鼻塞及眼睛发痒。曾服用中药玉屏风散加辛夷、苍耳子等,效果不明显。刻下鼻痒鼻塞,涕白稠厚,时有稠黄涕。舌淡红苔薄白。鼻黏膜苍白、水肿。诊为小儿过敏性鼻炎。治拟祛风散寒,通窍利水。药用麻黄5克,连翘5克,赤小豆30克,杏仁5克(后下),白芷5克,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8枚。一日一剂,水煎100ml,分次频服。患儿服药2剂后,即擤出两大块黄脓鼻涕,喷嚏、鼻塞、流涕症状明显改善。原方加黄芪5克,继服5剂,即告痊愈。此后如遇感冒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服用上方即有很好疗效。
按:过敏性鼻炎是以突然和反复发作性的鼻塞、鼻痒、喷嚏和流涕为特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小儿肺脏娇嫩,脾常不足,易受外邪侵袭。鼻为肺之窍,风寒之邪犯肺,肺气不利,致鼻窍壅塞,郁而不达,凝津为涕,遏阳成嚏。鼻居面中,为一身血脉多聚之处,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弱,则鼻失温养,鼻腔检查可见鼻粘膜苍白水肿。小儿为纯阳之体,外邪未解,郁而化热,湿热互结于鼻窍可见黄稠涕。另外,从经络循行路线来看,手、足阳明经都经过鼻部,并在鼻部交会。综合上面的分析,选用《伤寒论》阳明病证治中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白芷宣肺通窍、清热利湿,取得很明显的疗效。
案三:丁某,女,3岁。自出生15日起,患婴儿湿疹(又称“奶癣”),经西医治疗,涂抹激素类药膏后好转,但此后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刻下面部、头皮、背部,及颈项、肘窝、腘窝等皮肤皱褶处出现针头至粟粒大的红斑点和红丘疹,甚痒,抓挠出血,血痂斑斑。患儿情绪急躁,纳可,便调,舌尖红苔白。诊为小儿湿疹,药用麻黄3克,连翘3克,赤小豆20克,杏仁3克(后下),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6枚。一日一剂,水煎100ml,分次频服。服药5剂,患儿瘙痒症状明显改善,皮疹颜色变浅,颈部、腿部已基本消退,情绪好。
2经验总结
2.1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出自《伤寒论》辩阳明病脉证并治第262条,曰:“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方中麻黄、杏仁、生姜以辛温宣发解表散邪。连翘、赤小豆、生梓白皮苦寒清热除湿以退黄。炙甘草、大枣甘平和中。此方为表里双解之剂,适用于湿热发黄而又兼有表证。从本文三例患儿的辩治分析来看,虽然发病部位和症状各不相同,但其病机是一致的,都具有湿热郁遏于里,兼表邪未解的特点,与经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组方寓意有共通之处。因此,根据“异病同治”的传统理论,采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其组方要点有三:一是发汗,用麻黄、生姜发汗解表。二是清热,用连翘清热解毒、宣散透邪。三是利水,用赤小豆化湿利水;杏仁苦泄降肺气,与麻黄相配,一升一降调畅肺气,肺气利则通调水道而能利小便。如此发汗与清利并用,既开鬼门,也洁净府,内治湿热、外散表邪,表里分途而解,各个击破。
2.2麻黄。一般认为麻黄为发汗峻药,辛热开泄,性温力猛,易于化热助火,有亡阳劫液之弊,因此儿科临床中多不用或者少用。但陈教授认为此方中麻黄尤为治疗的关键。麻黄味苦性温,为肺经专药,最能发越人体阳气,有发汗解表、宣散肺气和利水的作用。以上三个病例都有表邪与湿热共存,运用麻黄发汗正可发泄郁热,透散邪毒,从阴出阳。同时在组方中,用生姜助其发汗解表,与杏仁配合利肺气而能通利小便,再用连翘监制麻黄之悍。如此,使麻黄的功效发挥至极致而又避免了化热助火之弊,确为张仲景之匠心独运。
至于方中连翘,本系连翘之根,目前药房少备,多用连翘壳代之,连翘根功在清热,而连翘壳清热尚可透表,配入此方实无大碍。另外,生梓白皮是梓树的一种根皮,现在这个药源很少,现用桑白皮代替,但有呕吐之弊,故对小儿弃之不用。
总之,运用本方,以表邪与湿热共存为辩证要点。只要药证一致,可放心使用,而且汤药味不苦,小儿容易接受,疗效好,重复率高,实为保健护航的良方。
参考文献
[1]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伤寒论讲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4月
[2]郑君渭.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的临床应用.《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6年第20卷第3期
[3]张喜莲,冯兆才,马融.新制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小儿皮肤病验案举隅.《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