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 言】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两个学生:一个很调皮,经常玩爬高跳低的游戏;另一个平时很听话,从不玩危险的游戏。有一次他们在生活区里玩,从一个储藏室上跳下来时,其中一个摔伤了腿。
请你来猜一猜,到底谁摔伤了?
十有八九的人会说是那个调皮的学生,对吗?而正确的答案是:那个平时很小心的孩子受伤了。
因为那个很调皮的孩子平时就经常这样跳,已经习惯了,而那个很小心的孩子从未有过类似的经历,根本不会跳,看到别人跳,也跟着学,结果就受伤了。
【提炼主题】
许多事情看似不符合常规,但它们却真实存在。因为人们的思维定势才是常规,恰恰思维定势才会导致人们判断出错。
所以,教师请不要总以常规的思维定势去与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沟通,不然,你很可能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
【案例描述】
20014年,接手高二(12)班的班主任工作。也在那一年我们班转来一个叫戴军的学生,戴军是一个学习一直跟不上,几乎门门功课都开红灯,个别学科的成绩只有个位数的学生。此外他又非常喜欢玩电脑游戏,甚至萌生过退学的想法。
而我觉得这背后有故事,于是我特地找到戴军问个清楚。最初,戴军不肯说实话,只说自己想去学美术,父母不同意,烦恼得很。待我问他具体原因时,他又不说话了。我便问:“那你现在最想干什么?”一听此话,戴军那黯淡的眼睛突然放光:“打电脑游戏!”换了别的老师,早就翻脸了,我心想我还没有问清楚情况不好翻脸,于是我又问:“那你玩得怎么样啊?”戴军立即眉飞色舞地答:“当然是我们那里玩的最好的。”我们就这样一问一答,我感到戴军这么喜欢玩电脑游戏,一定有非常吸引他的地方,如果我不去了解电脑游戏和戴军为什么喜欢电脑游戏的原因,是不可能走近他进而帮助他的。于是,几天后我联系戴军问他能不能带我一起去玩电脑游戏?戴军答应了,并约好周日早上7:30之前一定要赶到“城市空间”,晚了就没有位子了。周日我准时来到“城市空间”,在“城市空间”里,我感到,网吧真是学生们的天地,在这里学生们可以无拘无束。
他说“在网吧里就不同了,我们是主人,我们可以控制整个‘战争’,可以改变形势,让整个计划按我们的要求去发展,我们取得成功后的快乐,甚至超过看一场足球比赛。“我没有说话,但我的心被触动了。
我便问戴军对学习的看法,戴军认为学习不好是自己笨。他说:“上课时,我什么也听不懂,记不住。我盼望下课,盼望到网吧去玩,在那里我很开心。”我对他说:“如果你真的很笨,你怎么能将电脑游戏玩得这么好?你对你喜欢做的事,为什么就很开心?”戴军说:“让我想一想……看来我在有些方面的想法好像有点不对。”
几天后,戴军对我说:“老师,你说的话,好像有点道理,我想试试看,改变一下我自己。”我请他回去想一想,准备改变什么?然后告诉我。
几天后,戴军说:“我想在学习上有点变化,同时和同学关系也变得好些。”我对他说:“你的想法很好,你能为此做点什么呢?”戴军看着我说:“老师,这个问题我没有想过,让我回家好好想想。”
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交流与帮助,戴军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上课态度端正了,发言也积极了,作业完成情况有了好转,与同学关系也融洽了许多,去网吧的次数逐渐减少了。有一天戴军打来电话说:“老师,电脑游戏确实很吸引人,但我从电脑游戏之外也得到了快乐。”我问:“在什么方面?”戴军说:“从同学中,在学习上,我觉得我还是一个能成功的人。”“你是怎么知道的?”“老师你看,我能玩好电脑游戏,也能控制自己少玩一些,我在学习上有了进步,不是说明我只要努力,就会成功吗?”
听到这句话,我非常高兴,我知道那个迷失方向的戴军又回来了,也庆幸自己当初没有想当然地同其他人一样,认为这是一个“无可救药”的学生!
【案例反思】
学业的失败使戴军对学习失去了信心,而通过玩电脑游戏,戴军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心理满足,有了成功的感觉,从而痴迷于电脑游戏。
教师对学生的这种行为大多持反对态度,认为这是“玩物丧志”的表现,这也正是师生沟通中最明显的一种思维定势:偏离学习主流的事就是坏的,而且很难改变。
当教师已经把自己的思维定性在那个“势”上时,学生还能期望你与他来一番真诚的心灵沟通吗?
因此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切忌先入为主,要克服以偏概全的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是人们从事某项活动的一种预先准备的心理状态,它能够影响后继活动的趋势、程度和方式。
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易出现以下两种错误的思维定势:
1. 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总是按“常规思维”下结论。
当男生与女生之间发生冲突时,公正无私的教师应先听取双方的解释,并加以调查,针对事实,做出一个合理的裁决!而绝不是问都不问就把罪名全扣到男生头上!因为有时错的不一定都是男生!
同样的道理,当学生做出某些不符合传统的举动时,请不要先想当然地认为他们这样做是错误的,是不符合规矩的,有时候你只是凭借旧有的概念对新生的事物下定义,那样又怎能准确?
2. 习惯用固有的模式评价学生。
很多时候,教师是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学生的所作所为,有时甚至是按照传
统的观念来评价学生,采取静态的一成不变的做法去评判学生的。
因此,教师不能简单地以自己的认识、想法、观念来看待学生,不能用自己的情感来代替学生的情感,必须研究学生现有的认识、思想和情感。
比如总是按学习成绩将学生划分为“好学生”和“坏学生”;而教师在与不同成绩的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时,则会不由自主将这种心态带进来,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偏差:原来只有考出好成绩来才会受到老师的青睐!
那么,老师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应该如何避免因思维定势的“干扰”而造
成的失误呢?
这就需要老师在与学生就某些问题进行沟通时,首先不要先入为主,凭自己的经验主观地下结论,更不要把自己的原则强加到学生头上。其次,老师要尊重学生,与学生沟通时注重倾听学生的心声,而不是以训导学生为主。
思维定势,会让老师看不到学生举动背后的真实动机,却抓住学生的一点表面现象不放手,给师生之间竖起了一道阻碍沟通的栅栏!
在沟通前,请注意这样一句话:对一条路径的过于熟悉,往往会忽略了其他路径的存在!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两个学生:一个很调皮,经常玩爬高跳低的游戏;另一个平时很听话,从不玩危险的游戏。有一次他们在生活区里玩,从一个储藏室上跳下来时,其中一个摔伤了腿。
请你来猜一猜,到底谁摔伤了?
十有八九的人会说是那个调皮的学生,对吗?而正确的答案是:那个平时很小心的孩子受伤了。
因为那个很调皮的孩子平时就经常这样跳,已经习惯了,而那个很小心的孩子从未有过类似的经历,根本不会跳,看到别人跳,也跟着学,结果就受伤了。
【提炼主题】
许多事情看似不符合常规,但它们却真实存在。因为人们的思维定势才是常规,恰恰思维定势才会导致人们判断出错。
所以,教师请不要总以常规的思维定势去与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沟通,不然,你很可能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
【案例描述】
20014年,接手高二(12)班的班主任工作。也在那一年我们班转来一个叫戴军的学生,戴军是一个学习一直跟不上,几乎门门功课都开红灯,个别学科的成绩只有个位数的学生。此外他又非常喜欢玩电脑游戏,甚至萌生过退学的想法。
而我觉得这背后有故事,于是我特地找到戴军问个清楚。最初,戴军不肯说实话,只说自己想去学美术,父母不同意,烦恼得很。待我问他具体原因时,他又不说话了。我便问:“那你现在最想干什么?”一听此话,戴军那黯淡的眼睛突然放光:“打电脑游戏!”换了别的老师,早就翻脸了,我心想我还没有问清楚情况不好翻脸,于是我又问:“那你玩得怎么样啊?”戴军立即眉飞色舞地答:“当然是我们那里玩的最好的。”我们就这样一问一答,我感到戴军这么喜欢玩电脑游戏,一定有非常吸引他的地方,如果我不去了解电脑游戏和戴军为什么喜欢电脑游戏的原因,是不可能走近他进而帮助他的。于是,几天后我联系戴军问他能不能带我一起去玩电脑游戏?戴军答应了,并约好周日早上7:30之前一定要赶到“城市空间”,晚了就没有位子了。周日我准时来到“城市空间”,在“城市空间”里,我感到,网吧真是学生们的天地,在这里学生们可以无拘无束。
他说“在网吧里就不同了,我们是主人,我们可以控制整个‘战争’,可以改变形势,让整个计划按我们的要求去发展,我们取得成功后的快乐,甚至超过看一场足球比赛。“我没有说话,但我的心被触动了。
我便问戴军对学习的看法,戴军认为学习不好是自己笨。他说:“上课时,我什么也听不懂,记不住。我盼望下课,盼望到网吧去玩,在那里我很开心。”我对他说:“如果你真的很笨,你怎么能将电脑游戏玩得这么好?你对你喜欢做的事,为什么就很开心?”戴军说:“让我想一想……看来我在有些方面的想法好像有点不对。”
几天后,戴军对我说:“老师,你说的话,好像有点道理,我想试试看,改变一下我自己。”我请他回去想一想,准备改变什么?然后告诉我。
几天后,戴军说:“我想在学习上有点变化,同时和同学关系也变得好些。”我对他说:“你的想法很好,你能为此做点什么呢?”戴军看着我说:“老师,这个问题我没有想过,让我回家好好想想。”
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交流与帮助,戴军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上课态度端正了,发言也积极了,作业完成情况有了好转,与同学关系也融洽了许多,去网吧的次数逐渐减少了。有一天戴军打来电话说:“老师,电脑游戏确实很吸引人,但我从电脑游戏之外也得到了快乐。”我问:“在什么方面?”戴军说:“从同学中,在学习上,我觉得我还是一个能成功的人。”“你是怎么知道的?”“老师你看,我能玩好电脑游戏,也能控制自己少玩一些,我在学习上有了进步,不是说明我只要努力,就会成功吗?”
听到这句话,我非常高兴,我知道那个迷失方向的戴军又回来了,也庆幸自己当初没有想当然地同其他人一样,认为这是一个“无可救药”的学生!
【案例反思】
学业的失败使戴军对学习失去了信心,而通过玩电脑游戏,戴军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心理满足,有了成功的感觉,从而痴迷于电脑游戏。
教师对学生的这种行为大多持反对态度,认为这是“玩物丧志”的表现,这也正是师生沟通中最明显的一种思维定势:偏离学习主流的事就是坏的,而且很难改变。
当教师已经把自己的思维定性在那个“势”上时,学生还能期望你与他来一番真诚的心灵沟通吗?
因此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切忌先入为主,要克服以偏概全的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是人们从事某项活动的一种预先准备的心理状态,它能够影响后继活动的趋势、程度和方式。
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易出现以下两种错误的思维定势:
1. 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总是按“常规思维”下结论。
当男生与女生之间发生冲突时,公正无私的教师应先听取双方的解释,并加以调查,针对事实,做出一个合理的裁决!而绝不是问都不问就把罪名全扣到男生头上!因为有时错的不一定都是男生!
同样的道理,当学生做出某些不符合传统的举动时,请不要先想当然地认为他们这样做是错误的,是不符合规矩的,有时候你只是凭借旧有的概念对新生的事物下定义,那样又怎能准确?
2. 习惯用固有的模式评价学生。
很多时候,教师是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学生的所作所为,有时甚至是按照传
统的观念来评价学生,采取静态的一成不变的做法去评判学生的。
因此,教师不能简单地以自己的认识、想法、观念来看待学生,不能用自己的情感来代替学生的情感,必须研究学生现有的认识、思想和情感。
比如总是按学习成绩将学生划分为“好学生”和“坏学生”;而教师在与不同成绩的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时,则会不由自主将这种心态带进来,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偏差:原来只有考出好成绩来才会受到老师的青睐!
那么,老师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应该如何避免因思维定势的“干扰”而造
成的失误呢?
这就需要老师在与学生就某些问题进行沟通时,首先不要先入为主,凭自己的经验主观地下结论,更不要把自己的原则强加到学生头上。其次,老师要尊重学生,与学生沟通时注重倾听学生的心声,而不是以训导学生为主。
思维定势,会让老师看不到学生举动背后的真实动机,却抓住学生的一点表面现象不放手,给师生之间竖起了一道阻碍沟通的栅栏!
在沟通前,请注意这样一句话:对一条路径的过于熟悉,往往会忽略了其他路径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