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问答题在政治试卷中所占分值很高,是从总体上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情况,运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况。许多考生因不懂得问答题的解题技巧,在解答题目时往往无从下手,得分极低。因此,不论是政治教师,还是考生,都必须对“文综”政治科问答题的解题方法了如指掌,方能在解题时做到胸有成竹,举一反三,以提高答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下结合教学实际简要谈谈笔者的看法。
读透材料和设问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卷,大部分问答题都是以热点材料为载体,通过巧妙的设问来考查学生。学生答好问答题的第一步就是读透材料和设问。逐字逐句的阅读材料,是解答好问答题的先决条件。只有字斟句酌,才能透过材料信息真正把握材料的主旨。此外,切忌片面阅读材料而忽视设问,要真正把握好试题的命题意图,必须把握好设问,以设问为指南去分析试题的材料。实际答题过程中,有的学生只将材料粗略阅读,感觉很熟,于是不仔细研究设问就利用先验知识去回答,最终导致错误。所以这里着重提醒学生阅读过程中,既要阅读材料又要分析设问,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探究材料的主旨和试题的立意。许多学生在考试中惧怕材料题,总对其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其原因就是不读材料,不研究设问,不认真探究材料的主旨,导致答题时要么无处着手,要么主观臆断,最终不知所云,答非所问。
提取有效信息
政治问答题大多以材料为背景,答题要点隐藏在材料之中。因此审题时要认真分析,提取有效信息,要善于抓一些“标志词”和“标志句”。如“重点”“关键”“中心”是哲学上主要矛盾原理的标志词,“主流”和“支流”是哲学上矛盾主次方面原理的标志词。抓住这些标志词或标志句,就可以很快锁定答题原理。这样做既可以提高阅读材料的效率,又可以达到原理与材料的有机结合,为正确答题奠定基础。
分范围、定理论、看指向
“分范围”即确定考查的是经济、哲学、政治三部分的哪一部分,这是首要环节。只有范围明确,才能避免答案要点超出范围,偏离中心,答非所问。“定理论”就是在确定范围的前提下,具体确定解答问答题所运用的每一条原理,这是关键。“看指向”即确定考查的“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中的哪一问。一般而言,找准考查的理论后,必须进一步研究问题的指向。对于“是什么”“体现什么道理”比较容易,只要对材料进行概括,总结出有关原理即可,一般不需要深入阐述。注意有时问题中是问体现哪些道理,它涉及的往往是多个知识点,需要结合对应的材料来说明。对于“为什么”,一般从意义、作用、地位等方面考虑,对于负面消极的要从危害方面考虑。对于“怎样做”侧重的是解决问题,它往往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回答。一般来说对经济上的问题可以从市场和国家宏观调控两方面来说,具体的又可以细化。对哲学角度回答“如何做”则需要根据材料中揭示的问题,直接从方法论角度回答。对政治性的问题可以从党、国家机关(分为立法、行政、司法或中央和地方)、人民群众等不同主体来回答。
做好行文表达
以上3方面是从不同侧面讲审题,审好题就为答好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审好题还不等于解答好题,答题的成败还决定于行文表达能力的高低。因此,学生学习中要历练行文表达基本功。行文和答题要做到要点化、序号化和规范化。“要点化”要求答案内容由要点构成,针对题目点到为止,行文简洁,观点准确,表达清晰。“序号化”要求在每个要点的前面冠以①、②、③或A、B、C等序号,使答案要点清晰明了,条分缕析。这样便于阅卷人员评分,使学生得到应得之分。“规范化”不仅要求字迹工整,语言通顺流畅,而且要求运用政治术语,准确无误。
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技巧和方法的运用要因题而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七树庄中学)
读透材料和设问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卷,大部分问答题都是以热点材料为载体,通过巧妙的设问来考查学生。学生答好问答题的第一步就是读透材料和设问。逐字逐句的阅读材料,是解答好问答题的先决条件。只有字斟句酌,才能透过材料信息真正把握材料的主旨。此外,切忌片面阅读材料而忽视设问,要真正把握好试题的命题意图,必须把握好设问,以设问为指南去分析试题的材料。实际答题过程中,有的学生只将材料粗略阅读,感觉很熟,于是不仔细研究设问就利用先验知识去回答,最终导致错误。所以这里着重提醒学生阅读过程中,既要阅读材料又要分析设问,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探究材料的主旨和试题的立意。许多学生在考试中惧怕材料题,总对其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其原因就是不读材料,不研究设问,不认真探究材料的主旨,导致答题时要么无处着手,要么主观臆断,最终不知所云,答非所问。
提取有效信息
政治问答题大多以材料为背景,答题要点隐藏在材料之中。因此审题时要认真分析,提取有效信息,要善于抓一些“标志词”和“标志句”。如“重点”“关键”“中心”是哲学上主要矛盾原理的标志词,“主流”和“支流”是哲学上矛盾主次方面原理的标志词。抓住这些标志词或标志句,就可以很快锁定答题原理。这样做既可以提高阅读材料的效率,又可以达到原理与材料的有机结合,为正确答题奠定基础。
分范围、定理论、看指向
“分范围”即确定考查的是经济、哲学、政治三部分的哪一部分,这是首要环节。只有范围明确,才能避免答案要点超出范围,偏离中心,答非所问。“定理论”就是在确定范围的前提下,具体确定解答问答题所运用的每一条原理,这是关键。“看指向”即确定考查的“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中的哪一问。一般而言,找准考查的理论后,必须进一步研究问题的指向。对于“是什么”“体现什么道理”比较容易,只要对材料进行概括,总结出有关原理即可,一般不需要深入阐述。注意有时问题中是问体现哪些道理,它涉及的往往是多个知识点,需要结合对应的材料来说明。对于“为什么”,一般从意义、作用、地位等方面考虑,对于负面消极的要从危害方面考虑。对于“怎样做”侧重的是解决问题,它往往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回答。一般来说对经济上的问题可以从市场和国家宏观调控两方面来说,具体的又可以细化。对哲学角度回答“如何做”则需要根据材料中揭示的问题,直接从方法论角度回答。对政治性的问题可以从党、国家机关(分为立法、行政、司法或中央和地方)、人民群众等不同主体来回答。
做好行文表达
以上3方面是从不同侧面讲审题,审好题就为答好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审好题还不等于解答好题,答题的成败还决定于行文表达能力的高低。因此,学生学习中要历练行文表达基本功。行文和答题要做到要点化、序号化和规范化。“要点化”要求答案内容由要点构成,针对题目点到为止,行文简洁,观点准确,表达清晰。“序号化”要求在每个要点的前面冠以①、②、③或A、B、C等序号,使答案要点清晰明了,条分缕析。这样便于阅卷人员评分,使学生得到应得之分。“规范化”不仅要求字迹工整,语言通顺流畅,而且要求运用政治术语,准确无误。
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技巧和方法的运用要因题而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七树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