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客车底盘流水线装配要有完善的工艺方案,才能确保整车的质量。本文从分析客车底盘装配实际状况以及生产方面的相关要求入手,分析了相关的工艺调整方案以及方案的实施,并从划分工位、编制工艺文件调整工艺设备以及确保物流体系的畅通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相关建议和措施,可以进行小批量试装及调整,做到有效监控批量装配过程。
[关键词]客车底盘 流水线装配 工艺方案
中图分类号:U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3-0008-01
近几年来,客车行业在发展快速,提升流水线装配工艺的效率,成为客车制造公司的重要生产策略。本文以某客车公司为例,在扩大客车产品在市场中的优势的过程中,以提升产品的性能为目的,提出了改革客车底盘流水线装配的目标,每80分钟为一节拍。笔者依据自己的相关认识和经验,制定出流水线装配的具体实施方案,希望能对公司有所帮助。该方案的编制综合考虑了多方面的因素,如产品的设计、开发控制、产品图纸、装配工艺标准、公司底盘装配现有技术水平以及与现车进行整合、试制样车的审核结果等。
一、底盘装配实际状况及相关生产要求
1.公司生产能力及流水生产的实现条件
在以前的装配流程中,公司的客车底盘转配生产模式属于半手工,也就是装配工人围绕客车来进行,由于生产条件落后,相关设备、工具量具、工位器具以及转配人员等与现有的流水线生产不相适应,只能通过改装简易轨道来实现这一目标。当前公司面临着装配150辆SFQ6110GY类底盘的任务,因此可以将这一任务看作是实现流水装配的良好时机,将底盘装配车间的现有生产设施和装配工人适当调整、改造,就可以实现每80分钟就有一辆底盘成功走下生产线的速度。
公司充分分析了这些车的特点,考虑了当前车间的生产条件,在原有基础上适当调整了工装、工位器具、工位内容,此外还将装配流程划分更加细致,增添了分装程序和作业,进一步简化工人劳动量,目的是保证生产装配更加合理、顺利,杜绝串位装配情况出现。
2.工艺调整方案
此方案一共分为四步:重新划分工位,装配程序细致化;将工艺文件进一步落实到装配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工艺设备适当调整布置;保证物流体系的完整、畅通。
二、工艺调整方案的实施
实施方案一共分为四个步骤:首先是划分工位。在装配过程中,需要的工位为八个,一定要保证所装配的内容与该工位呈现出了明确的一一对应关系。其次是编制工艺文件。编制工艺文件一定要遵循相关技术标准以及零部件、客车的具体要求,以保证所编制的工艺文件系统、完善,可行性强。在第二步骤中,工艺文件包括以下几个部分:《SFQ6110GY三类底盘装配工艺过程卡》、《SFQ6110GY装配件清单》、《SFQ6110GY零部件工艺路线》、《SFQ6110GY底盘随车件及随车工具清单》以及《SFQ6110GY底盘油品清单》。第三部分是调整工艺设施。这一部分包括设备、工位器具、工装夹具以及工具及辅具。依据相关技术标准增加单臂吊、液压小车以及天车的配备,在现有条件上进一步完善相关设备。
就工位器具来说,将分装以及总成装配工位区进一步划分,并用比较明显的标志如标识牌进行明确区分;分析、研究每一个分装区域的现状,适当添置必备的工位器具,如分装台、零件架等。不同零件架的规格应该大体相同,方便各工位零部件的放置。零部件的放置形式并没有统一要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如体型小的标准件可以用格槽式,而帆布吊兜式是体型稍大的,而且不能挤压的零部件的最佳放置形式,那些体积大,有规则笨重的器件如拉杆、转向机等可以采用地托式。小型工位器具制成可以在不同场合下使用的形式,制作完毕后应该首先除去表面的铁锈,然后再表面涂上绿色油漆,并为其编制号码,然后放在特定的区域。就工装夹具而言,应当在有明确装配要求的环节中增加工装夹具,如安装风扇、变速箱柔性盘以及转向机等情况,提高使用安全性能,方便操作。设计人员仔细研究图纸,充分认识零部件的构造特征,合理选择定位基准,使其适应测量基准和设计基准,如分装转向摇臂和转向机的时候一定要正确定位摇臂的原始位置,除此之外还要在正视工装图的方向上进行号码编制。在最后环节中,无论是从事设计、工艺安装的人员,还是抽检质量人员以及相关负责人都要现场验证,只有在验证合格的情况下才能应用于实际,即使应用于实际以后也要经常到现场进行查验,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有效解决。在工具及辅具部分,每一个工位所需要的器具一定要及时采购,那些风动扳手、定值扳手等工具必须保证到位。
第四部分要保证物流体系的畅通。公司在扩展业务的过程中,物流体系的畅通有助于公司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要加强物流管理,不仅使公司的生产目标得以实现,还可以使公司最短的时间掌握最新的信息。具体如下:
设立专门的工作小组要切实承担起设计运输零部件以及底盘的任务。该小组首先要依据《SFQ6110GY零部件工艺路线》、《SFQ6110GY装配件清单》等相关工艺文件,尽可能地细致区分、归纳各种零部件。在这个过程中,不妨采用表格的形式对其系统分类,表格应该能够区分外购件、自制件以及配套件等。该表格属于物流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小组长成为了直接责任人,担负着日常检查的工作,如果出现不合理的情况,应及时进行改进,使其进一步完善、统一。另外,供应部门、制造部门等部门的工作依据也是这一表格,比如供应部门可以根据表格要求确定自己的采购方式以及采购日期等。
接料员要接管每天流水线上的零部件,认真核对每一个工位零部件,出现任何的意外都要及时总结并上报。车间质检员负有双重责任,一方面检查装配过程是否符合要求,提高装配质量,另一方面及时确认装配过程中的坏件,汇总,向主管领导说明。相关区域以及库房的划分要明显,杜绝没有经过检验的零部件走上流水线以及不同零部件乱放、混放的情况出现。
该小组应该掌握最新的物流信息,从数量和质量上对零部件进行查验,确认是否没有问题;小组成员的组成以及工位器具的制作都要以物流运输的通畅为目标;及时整理各种资料,便于日后查找。物流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认真执行,不能流于形式,这样才能保证正常的装配进度。
三、进一步改进的措施
1.小批量试装及调整
首先要准备好6辆车的零部件,并将其送到相应的工位器具上进行小批量试装,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调整。具体调整方向如下:工位器具的数量和位置适当调整;装配人员应根据工作流程来编排;工艺文件可以根据装配程序适当变化;阻碍装配进度的影响因素要尽快解决。如车架质不稳定,可以联系生产厂家,从生产源头对其进行整改。
2.有效监控批量装配过程
在遵循设计方案的基础上,保证正常的装配进度,但是要有效监控装配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如监督流程是否合理,零部件质量是否达到一定水平等,灵活处理意外情况,派人对流水线的设备进行周期性检查。
四、小结
从试验装配环节到正式投入使用环节,这一完整的过程需要工艺方案的支持。每一个部门只有在遵循工艺方案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执行每一个生产行为,并在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后及时进行纠正,使各个生产环节通过优化、组合,达到最优的状态,最终实现公司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徐茂林,田静.6米系列国Ⅲ客车及底盘的开发[J].汽车科技,2011(01)
[2] 高建路.客车底盘车架焊接结构分析及其精度工艺保证[J].客车技术与研究,2008(02)
[3] 郭素敏,申恩东,王路路,宫金宝.客车底盘零部件涂装工艺探讨[J].汽车工艺与材料.,2007(12)
[4] 雷洪钧.底盘自主化,整车系列化——城市客车企业跨越式发展战略探讨[J].城市车辆,2007(04)
[5] 戚运动,陈昌明,吴宪.客车底盘总布置设计智能化系统的实现[J].中国科技信息.2006(05)
[关键词]客车底盘 流水线装配 工艺方案
中图分类号:U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3-0008-01
近几年来,客车行业在发展快速,提升流水线装配工艺的效率,成为客车制造公司的重要生产策略。本文以某客车公司为例,在扩大客车产品在市场中的优势的过程中,以提升产品的性能为目的,提出了改革客车底盘流水线装配的目标,每80分钟为一节拍。笔者依据自己的相关认识和经验,制定出流水线装配的具体实施方案,希望能对公司有所帮助。该方案的编制综合考虑了多方面的因素,如产品的设计、开发控制、产品图纸、装配工艺标准、公司底盘装配现有技术水平以及与现车进行整合、试制样车的审核结果等。
一、底盘装配实际状况及相关生产要求
1.公司生产能力及流水生产的实现条件
在以前的装配流程中,公司的客车底盘转配生产模式属于半手工,也就是装配工人围绕客车来进行,由于生产条件落后,相关设备、工具量具、工位器具以及转配人员等与现有的流水线生产不相适应,只能通过改装简易轨道来实现这一目标。当前公司面临着装配150辆SFQ6110GY类底盘的任务,因此可以将这一任务看作是实现流水装配的良好时机,将底盘装配车间的现有生产设施和装配工人适当调整、改造,就可以实现每80分钟就有一辆底盘成功走下生产线的速度。
公司充分分析了这些车的特点,考虑了当前车间的生产条件,在原有基础上适当调整了工装、工位器具、工位内容,此外还将装配流程划分更加细致,增添了分装程序和作业,进一步简化工人劳动量,目的是保证生产装配更加合理、顺利,杜绝串位装配情况出现。
2.工艺调整方案
此方案一共分为四步:重新划分工位,装配程序细致化;将工艺文件进一步落实到装配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工艺设备适当调整布置;保证物流体系的完整、畅通。
二、工艺调整方案的实施
实施方案一共分为四个步骤:首先是划分工位。在装配过程中,需要的工位为八个,一定要保证所装配的内容与该工位呈现出了明确的一一对应关系。其次是编制工艺文件。编制工艺文件一定要遵循相关技术标准以及零部件、客车的具体要求,以保证所编制的工艺文件系统、完善,可行性强。在第二步骤中,工艺文件包括以下几个部分:《SFQ6110GY三类底盘装配工艺过程卡》、《SFQ6110GY装配件清单》、《SFQ6110GY零部件工艺路线》、《SFQ6110GY底盘随车件及随车工具清单》以及《SFQ6110GY底盘油品清单》。第三部分是调整工艺设施。这一部分包括设备、工位器具、工装夹具以及工具及辅具。依据相关技术标准增加单臂吊、液压小车以及天车的配备,在现有条件上进一步完善相关设备。
就工位器具来说,将分装以及总成装配工位区进一步划分,并用比较明显的标志如标识牌进行明确区分;分析、研究每一个分装区域的现状,适当添置必备的工位器具,如分装台、零件架等。不同零件架的规格应该大体相同,方便各工位零部件的放置。零部件的放置形式并没有统一要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如体型小的标准件可以用格槽式,而帆布吊兜式是体型稍大的,而且不能挤压的零部件的最佳放置形式,那些体积大,有规则笨重的器件如拉杆、转向机等可以采用地托式。小型工位器具制成可以在不同场合下使用的形式,制作完毕后应该首先除去表面的铁锈,然后再表面涂上绿色油漆,并为其编制号码,然后放在特定的区域。就工装夹具而言,应当在有明确装配要求的环节中增加工装夹具,如安装风扇、变速箱柔性盘以及转向机等情况,提高使用安全性能,方便操作。设计人员仔细研究图纸,充分认识零部件的构造特征,合理选择定位基准,使其适应测量基准和设计基准,如分装转向摇臂和转向机的时候一定要正确定位摇臂的原始位置,除此之外还要在正视工装图的方向上进行号码编制。在最后环节中,无论是从事设计、工艺安装的人员,还是抽检质量人员以及相关负责人都要现场验证,只有在验证合格的情况下才能应用于实际,即使应用于实际以后也要经常到现场进行查验,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有效解决。在工具及辅具部分,每一个工位所需要的器具一定要及时采购,那些风动扳手、定值扳手等工具必须保证到位。
第四部分要保证物流体系的畅通。公司在扩展业务的过程中,物流体系的畅通有助于公司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要加强物流管理,不仅使公司的生产目标得以实现,还可以使公司最短的时间掌握最新的信息。具体如下:
设立专门的工作小组要切实承担起设计运输零部件以及底盘的任务。该小组首先要依据《SFQ6110GY零部件工艺路线》、《SFQ6110GY装配件清单》等相关工艺文件,尽可能地细致区分、归纳各种零部件。在这个过程中,不妨采用表格的形式对其系统分类,表格应该能够区分外购件、自制件以及配套件等。该表格属于物流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小组长成为了直接责任人,担负着日常检查的工作,如果出现不合理的情况,应及时进行改进,使其进一步完善、统一。另外,供应部门、制造部门等部门的工作依据也是这一表格,比如供应部门可以根据表格要求确定自己的采购方式以及采购日期等。
接料员要接管每天流水线上的零部件,认真核对每一个工位零部件,出现任何的意外都要及时总结并上报。车间质检员负有双重责任,一方面检查装配过程是否符合要求,提高装配质量,另一方面及时确认装配过程中的坏件,汇总,向主管领导说明。相关区域以及库房的划分要明显,杜绝没有经过检验的零部件走上流水线以及不同零部件乱放、混放的情况出现。
该小组应该掌握最新的物流信息,从数量和质量上对零部件进行查验,确认是否没有问题;小组成员的组成以及工位器具的制作都要以物流运输的通畅为目标;及时整理各种资料,便于日后查找。物流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认真执行,不能流于形式,这样才能保证正常的装配进度。
三、进一步改进的措施
1.小批量试装及调整
首先要准备好6辆车的零部件,并将其送到相应的工位器具上进行小批量试装,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调整。具体调整方向如下:工位器具的数量和位置适当调整;装配人员应根据工作流程来编排;工艺文件可以根据装配程序适当变化;阻碍装配进度的影响因素要尽快解决。如车架质不稳定,可以联系生产厂家,从生产源头对其进行整改。
2.有效监控批量装配过程
在遵循设计方案的基础上,保证正常的装配进度,但是要有效监控装配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如监督流程是否合理,零部件质量是否达到一定水平等,灵活处理意外情况,派人对流水线的设备进行周期性检查。
四、小结
从试验装配环节到正式投入使用环节,这一完整的过程需要工艺方案的支持。每一个部门只有在遵循工艺方案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执行每一个生产行为,并在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后及时进行纠正,使各个生产环节通过优化、组合,达到最优的状态,最终实现公司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徐茂林,田静.6米系列国Ⅲ客车及底盘的开发[J].汽车科技,2011(01)
[2] 高建路.客车底盘车架焊接结构分析及其精度工艺保证[J].客车技术与研究,2008(02)
[3] 郭素敏,申恩东,王路路,宫金宝.客车底盘零部件涂装工艺探讨[J].汽车工艺与材料.,2007(12)
[4] 雷洪钧.底盘自主化,整车系列化——城市客车企业跨越式发展战略探讨[J].城市车辆,2007(04)
[5] 戚运动,陈昌明,吴宪.客车底盘总布置设计智能化系统的实现[J].中国科技信息.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