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农村人民的共同努力,现在我国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从总体上来看,现在我国农村已经初步具备了以城带乡、以工哺农的发展基础。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社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性扩大的矛盾较为突出。农村各项事业的历史欠账较多,现代化的水平还不高,基础设施还不是很完善,公共事业的投入不足。农村会出现这些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投资不足,所以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农村中。但是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投融资体系还不是很完善,无法满足新农村建设的资金 。因此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我国要不断的深入改革,扩大公共财政在农村的覆盖范围,改善农村的金融服务,在农村形成一个完善的投融资体系,这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条件。
【关键字】新农村建设投融资体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当前农村投融资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的投融资体系还无法满足新农村建设的投融资需求。从财政投入体系上来看,近年来,中央政府明显的加大了对农村的财政投入,2006年中央财政安排给农村建设资金为3397亿元,2007年增长到了3917亿元,比2006年增加了520亿元,近几年来财政用于农村的支出一直保持着持续的增长,但是对与农村的投入在数量上还是仍然不足的,从而可以看出,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单一看国家财政拨款是很难满足需求的。从融资体系来看,我国农村的融资机制还不够完善,还不能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高效的金融服务,这成为了当前制约农村建设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同时,农村资金的管理不是很完善,外流比较的严重,这极大的加剧了农村资金的供求矛盾。
1.1财政对农业投资体制不健全
1.1.1.财政农业投资体制存在多头管理问题
目前,政府投资农村建设的渠道比较的多,其中仅属于建设性财政拨款投入的就有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含国债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贫以工代赈资金、专项财政扶贫资金和财政部门直接安排支援农村生产、扶持农业产业化、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建设等。由于这些渠道的投资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所以就存在着多头管理的问题,各部门在工作中协调不到位,这很容易造成投资资金的分散,并且在投入的项目、实施的方案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复建设情况。
1.1.2.财政对农业投资资金管理效率低下
一是预算管理弱化。一方面,法定预算常常因某些人为因素而未经法定程序进行调整、变更;另一方面,预算项目资金被随意进行再分配、再调整,导致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影响了财政资金导向作用的发挥,也不能很好地实现政府的农业发展规划。二是监管反馈差,国家财政支持农业的投资资金的监管反馈工作始终达不到制度化和规范化。三是财政对农业投资资金号到位,在现在体质下普遍的存在很多中间的环节,资金到达农村的时间很长。财政农业投资资金预算执行缓慢且年度内支农资金支出不平衡等问题相当突出。四是财政对农业投资资金经常被挪用。一般财政比较困难的资金调度的政府时常会对财政投资的资金来弥补本政府资金的不足。此外,由于有些财政农业投资资金采取的是分头管理,多头组织所带来的财政农业投资资金分散、管理职能肢解等问题也十分严重。
1.2财政对农业投资结构不合理
二是财政在对农村基础建设的投入中,一般都将重点放在了水利建设等大的基础建设方面,而让农民直接受益、与农业生产直接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比重较小,使得财政投入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弱。
三、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地区投入不平衡。在新农村建设中财政的投资资金绝大部分都是从地方政府中取得的,地方政府的财力直接影响到这农村投资的地区结构。一般来说在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财政实力比较的强,在农村投资重量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而西北经济落后的地区,财力不济,农村得到的财政支持很少,这使的我国新农村的发展处在很大地区差距。
二、新农村建设中投融资体系改革的对策
基于对中国农村经济长期发展目标和现阶段着力解决问题的认识,对中国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提出如下建议:
(一)组建稳定、高效、统一的财政支农管理体系,实行财政支农资金相对集中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统一财政对农村资金投入渠道,建议成立国务院农业投融资委员会,集中管理使用所有的财政支农资金,将国务院扶贫办、农业综合开发办、财政部和农业部的农业项目等投资资金以及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农资金统一归集到农业投融资委员会进行调配使用;建议由农业发展银行统一接受和管理财政支农资金,以确保国家支农政策的落实和资金的使用效率。为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乘数效应,建议将部分财政支农资金以利息补贴和风险补偿的形式用于对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在支农信贷经营中的损失补贴,以支持农业政策性银行扩大支农资金投放规模;在财政支农资金进行利息补偿和风险补偿的基础上,以农业政策性银行为引导,广泛吸引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全面开放农村金融市场;农村金融机构完全以市场化、商业化的方式进行对农村投融资的支持,大幅度提高农村投融资的资金规模。
(二)加大农业财政支出的力度,形成政策性支农银行稳定的支农资金来源。国家每年会安排一定的财政收入来用于新农村建设,从政策上来保证国家近期内国家对农业支出的增长速度高于同期财政做支出的增长;由国家统一安排专项项目的资金,建立制度性的政策性支农银行的资本金补充渠道,以确保政策性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和支农功能的充分发挥。
(三)积极的推行农村金融机构改革,构建职责分工明确、功能齐全、运转顺利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以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以农业发展银行为主导,其他商业银行金融机构为有效补充的稳定的活跃的农村金融新体系:一、将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银行的政策性支持农村建设的资金进行集中的管理,严格的划分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之间在政策性支农项目的界线,将国家开发银行从农村小型项目中逐步的从农村小型项目中解脱出来;二
實现政策性支农资金从农业银行等商业银行中剥离,运用贴息等补偿性财务杠杆工具,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投入。
【总结】
综上所述,多渠道筹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是新形势下改革和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的重要内容和迫切任务。改善单一依靠财政建设的传统模式,进一步缓解国家和各地方财政的压力。同时,通过各项优惠政策的出台,进一步调动各方面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积极性,吸引更多资金。在当前生产能力普遍过剩的情况下,以多渠道筹资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启动国内需求、消除过剩生产能力的最有效措施,是实现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政策,同时也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彭万力,《新农村建设中投融资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经济,2006
王家传,《我国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探讨》,{J}经济前沿,2004
【关键字】新农村建设投融资体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当前农村投融资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的投融资体系还无法满足新农村建设的投融资需求。从财政投入体系上来看,近年来,中央政府明显的加大了对农村的财政投入,2006年中央财政安排给农村建设资金为3397亿元,2007年增长到了3917亿元,比2006年增加了520亿元,近几年来财政用于农村的支出一直保持着持续的增长,但是对与农村的投入在数量上还是仍然不足的,从而可以看出,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单一看国家财政拨款是很难满足需求的。从融资体系来看,我国农村的融资机制还不够完善,还不能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高效的金融服务,这成为了当前制约农村建设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同时,农村资金的管理不是很完善,外流比较的严重,这极大的加剧了农村资金的供求矛盾。
1.1财政对农业投资体制不健全
1.1.1.财政农业投资体制存在多头管理问题
目前,政府投资农村建设的渠道比较的多,其中仅属于建设性财政拨款投入的就有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含国债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贫以工代赈资金、专项财政扶贫资金和财政部门直接安排支援农村生产、扶持农业产业化、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建设等。由于这些渠道的投资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所以就存在着多头管理的问题,各部门在工作中协调不到位,这很容易造成投资资金的分散,并且在投入的项目、实施的方案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复建设情况。
1.1.2.财政对农业投资资金管理效率低下
一是预算管理弱化。一方面,法定预算常常因某些人为因素而未经法定程序进行调整、变更;另一方面,预算项目资金被随意进行再分配、再调整,导致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影响了财政资金导向作用的发挥,也不能很好地实现政府的农业发展规划。二是监管反馈差,国家财政支持农业的投资资金的监管反馈工作始终达不到制度化和规范化。三是财政对农业投资资金号到位,在现在体质下普遍的存在很多中间的环节,资金到达农村的时间很长。财政农业投资资金预算执行缓慢且年度内支农资金支出不平衡等问题相当突出。四是财政对农业投资资金经常被挪用。一般财政比较困难的资金调度的政府时常会对财政投资的资金来弥补本政府资金的不足。此外,由于有些财政农业投资资金采取的是分头管理,多头组织所带来的财政农业投资资金分散、管理职能肢解等问题也十分严重。
1.2财政对农业投资结构不合理
二是财政在对农村基础建设的投入中,一般都将重点放在了水利建设等大的基础建设方面,而让农民直接受益、与农业生产直接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比重较小,使得财政投入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弱。
三、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地区投入不平衡。在新农村建设中财政的投资资金绝大部分都是从地方政府中取得的,地方政府的财力直接影响到这农村投资的地区结构。一般来说在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财政实力比较的强,在农村投资重量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而西北经济落后的地区,财力不济,农村得到的财政支持很少,这使的我国新农村的发展处在很大地区差距。
二、新农村建设中投融资体系改革的对策
基于对中国农村经济长期发展目标和现阶段着力解决问题的认识,对中国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提出如下建议:
(一)组建稳定、高效、统一的财政支农管理体系,实行财政支农资金相对集中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统一财政对农村资金投入渠道,建议成立国务院农业投融资委员会,集中管理使用所有的财政支农资金,将国务院扶贫办、农业综合开发办、财政部和农业部的农业项目等投资资金以及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农资金统一归集到农业投融资委员会进行调配使用;建议由农业发展银行统一接受和管理财政支农资金,以确保国家支农政策的落实和资金的使用效率。为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乘数效应,建议将部分财政支农资金以利息补贴和风险补偿的形式用于对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在支农信贷经营中的损失补贴,以支持农业政策性银行扩大支农资金投放规模;在财政支农资金进行利息补偿和风险补偿的基础上,以农业政策性银行为引导,广泛吸引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全面开放农村金融市场;农村金融机构完全以市场化、商业化的方式进行对农村投融资的支持,大幅度提高农村投融资的资金规模。
(二)加大农业财政支出的力度,形成政策性支农银行稳定的支农资金来源。国家每年会安排一定的财政收入来用于新农村建设,从政策上来保证国家近期内国家对农业支出的增长速度高于同期财政做支出的增长;由国家统一安排专项项目的资金,建立制度性的政策性支农银行的资本金补充渠道,以确保政策性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和支农功能的充分发挥。
(三)积极的推行农村金融机构改革,构建职责分工明确、功能齐全、运转顺利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以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以农业发展银行为主导,其他商业银行金融机构为有效补充的稳定的活跃的农村金融新体系:一、将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银行的政策性支持农村建设的资金进行集中的管理,严格的划分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之间在政策性支农项目的界线,将国家开发银行从农村小型项目中逐步的从农村小型项目中解脱出来;二
實现政策性支农资金从农业银行等商业银行中剥离,运用贴息等补偿性财务杠杆工具,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投入。
【总结】
综上所述,多渠道筹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是新形势下改革和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的重要内容和迫切任务。改善单一依靠财政建设的传统模式,进一步缓解国家和各地方财政的压力。同时,通过各项优惠政策的出台,进一步调动各方面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积极性,吸引更多资金。在当前生产能力普遍过剩的情况下,以多渠道筹资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启动国内需求、消除过剩生产能力的最有效措施,是实现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政策,同时也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彭万力,《新农村建设中投融资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经济,2006
王家传,《我国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探讨》,{J}经济前沿,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