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摘要
本实验是《光的折射、透镜》一章的重点内容,又是难点内容。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活动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激发出课堂的活力和学习的兴趣。这和新课改要求下的探究式教学和构建活力课堂理念是相符的,更符合了初中学生认知的特点和规律。在研究开始时,通过简单的学生活动,教师的恰当诱导,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从而产生探究动机,通过探究,获得必要的信息,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关键词:综合活动、实验探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
(2)会使用相关的实验仪器,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有关数据和资料。
2、过程和方法
(1)初步了解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经历从所观察到得凸透镜成像的有关现象和所收集到得实验数据中,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探究实验的心理品质;
(2)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评价探究结果的初步能力。
四、教学重点:创设学生活动和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正确做好凸透镜成像的探究实验
五、教学难点:学生探究时实验器材的正确操作及技巧。
六、教学准备:
(1)学生分组实验操作:光具座、蜡烛、火柴、光屏、凸透镜(f=10cm);
(2)教师演示器材: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1课时)
(一)引入新课
1、学生活动:①大家用桌上的凸透镜(放大镜)观察课本上的字和其他物体,并互相交流观察到的结果;②像的性质:正立、放大、虚像。
(学生通过活动、观察、交流、思考,培养观察、归纳能力,这也正是学生活动的目的。)
2、教师诱导:大家还有什么想法?
3、学生回答:凸透镜是否还能成其他性质的像呢?
(在教师诱导下,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更能激发出思维的火花。)
4、学生活动:兴趣小组的同学上台用光具座等演示回报:凸透镜还能成“倒立、缩小、实像”、”倒立、放大、实像“。
(通过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活动的带头作用,更加激发全体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动机,并能在下面的实验探究起到模范辐射作用。)
(二)提出问题
1、教师诱导:
刚才兴趣小组的同学的实验演示是一个意外而重要的发现,凸透镜既能成正立放大虚像,还能成倒立放大实像,又能成倒立缩小实像。那么,凸透镜成不同性质的像,到底跟什么又关系呢?有何规律呢?
2、学生讨论:
初步认识到凸透镜成各种性质的像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有关。(引出物距、像距概念)
3、投影:物距(u)、像距(v)
4、教师诱导:
可能就是物距(u)像距(v)焦距(f)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从而成不了不同性质的像。你想不想实验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通过诱导、讨论,发现问题,明确探究问题,进一步提出学生实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学习的兴趣。)
(三)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分组实验)
1、器材:凸透镜(f=10cm)、蜡烛、火柴
(使学生知道熟悉器材,才能更好更准确的做好实验,培养操作仪器、设备的能力。)
2、步骤:
①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装在光具座上调节,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 上(想一想,为什么?)
②调节物距(u)和像距(v)使光屏上成清晰倒立缩小实像。记下物距(u)和像距(v)的值(填入下表),再改变物距(u)和像距(v)的值(填入下表),在改变物距(u)和像距(v)重复两次。
物距/cm 像距/cm 像的性质
③调节物距(u)和像距(v)使光屏上成清晰倒立等大实像,记下有关信息。
④调节物距(u)和像距(v)使光屏上成清晰倒立放大实像,记下有关信息。重复两次。
⑤使u=f,移动光屏,能使光屏上成清晰像吗?
⑥使u〈f移动光屏,能使光屏上成清晰像吗?
⑦直接观察凸透镜里面,有什么性质的像?记下有关信息,重复两次。
(在学生探究实验过程中,教师来回巡视帮助解决学生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学生的成功之处给予肯定和赞扬。培养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意志品质和情感态度)
(四)探究结束
至此学生实验、采集数据完毕,下堂课进行分析数据认证等。为下节课的分析认证提供依据。
(五)课后作业:整理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
八、教学反思:
(一)本节内容之所以是难点内容,原因是:
1、本实验的器材操作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
2、用蜡烛做发光体,由于他自身沿透镜主轴方向有一定的厚度,使物距不是唯一的值,这会给确定像的位置带来困难,从而使所得数据有一定误差。为此在实验前和实验中要向学生介绍器材使用、调节方法和技巧,在反复调节中感知清晰的含义,减少误差,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综合活动、实验探究是提高学生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一实验,全面体现了初中物理实验的特点,加强该实验的教学主要有助于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培养和提高:1、观察能力;2、实验设计能力;3、操作仪器设备的能力;4、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当然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知识是慢慢累积的,能力是逐步提高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综合活动和实验探究的组合,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才能出具有创新精神和个性特长的尖子生。
(三)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笔者深切体会到,在全面课改的大背景下和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下,如何利用挖掘现有的实验器材,来满足新课改下学生活动和实验的要求,是对每一个物理教师的责任。只有不断进行课改的实践和不懈的追求才能达到和实现课改的真正目的,全面提高教学素质。
参考文献:
①《初中物理教学研究》南京出版社 1998.8
②《物理教学与设计》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2.6
③丁双六、李本松《中小学有效教学论》光明出版社 2010.5
本实验是《光的折射、透镜》一章的重点内容,又是难点内容。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活动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激发出课堂的活力和学习的兴趣。这和新课改要求下的探究式教学和构建活力课堂理念是相符的,更符合了初中学生认知的特点和规律。在研究开始时,通过简单的学生活动,教师的恰当诱导,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从而产生探究动机,通过探究,获得必要的信息,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关键词:综合活动、实验探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
(2)会使用相关的实验仪器,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有关数据和资料。
2、过程和方法
(1)初步了解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经历从所观察到得凸透镜成像的有关现象和所收集到得实验数据中,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探究实验的心理品质;
(2)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评价探究结果的初步能力。
四、教学重点:创设学生活动和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正确做好凸透镜成像的探究实验
五、教学难点:学生探究时实验器材的正确操作及技巧。
六、教学准备:
(1)学生分组实验操作:光具座、蜡烛、火柴、光屏、凸透镜(f=10cm);
(2)教师演示器材: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1课时)
(一)引入新课
1、学生活动:①大家用桌上的凸透镜(放大镜)观察课本上的字和其他物体,并互相交流观察到的结果;②像的性质:正立、放大、虚像。
(学生通过活动、观察、交流、思考,培养观察、归纳能力,这也正是学生活动的目的。)
2、教师诱导:大家还有什么想法?
3、学生回答:凸透镜是否还能成其他性质的像呢?
(在教师诱导下,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更能激发出思维的火花。)
4、学生活动:兴趣小组的同学上台用光具座等演示回报:凸透镜还能成“倒立、缩小、实像”、”倒立、放大、实像“。
(通过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活动的带头作用,更加激发全体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动机,并能在下面的实验探究起到模范辐射作用。)
(二)提出问题
1、教师诱导:
刚才兴趣小组的同学的实验演示是一个意外而重要的发现,凸透镜既能成正立放大虚像,还能成倒立放大实像,又能成倒立缩小实像。那么,凸透镜成不同性质的像,到底跟什么又关系呢?有何规律呢?
2、学生讨论:
初步认识到凸透镜成各种性质的像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有关。(引出物距、像距概念)
3、投影:物距(u)、像距(v)
4、教师诱导:
可能就是物距(u)像距(v)焦距(f)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从而成不了不同性质的像。你想不想实验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通过诱导、讨论,发现问题,明确探究问题,进一步提出学生实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学习的兴趣。)
(三)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分组实验)
1、器材:凸透镜(f=10cm)、蜡烛、火柴
(使学生知道熟悉器材,才能更好更准确的做好实验,培养操作仪器、设备的能力。)
2、步骤:
①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装在光具座上调节,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 上(想一想,为什么?)
②调节物距(u)和像距(v)使光屏上成清晰倒立缩小实像。记下物距(u)和像距(v)的值(填入下表),再改变物距(u)和像距(v)的值(填入下表),在改变物距(u)和像距(v)重复两次。
物距/cm 像距/cm 像的性质
③调节物距(u)和像距(v)使光屏上成清晰倒立等大实像,记下有关信息。
④调节物距(u)和像距(v)使光屏上成清晰倒立放大实像,记下有关信息。重复两次。
⑤使u=f,移动光屏,能使光屏上成清晰像吗?
⑥使u〈f移动光屏,能使光屏上成清晰像吗?
⑦直接观察凸透镜里面,有什么性质的像?记下有关信息,重复两次。
(在学生探究实验过程中,教师来回巡视帮助解决学生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学生的成功之处给予肯定和赞扬。培养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意志品质和情感态度)
(四)探究结束
至此学生实验、采集数据完毕,下堂课进行分析数据认证等。为下节课的分析认证提供依据。
(五)课后作业:整理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
八、教学反思:
(一)本节内容之所以是难点内容,原因是:
1、本实验的器材操作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
2、用蜡烛做发光体,由于他自身沿透镜主轴方向有一定的厚度,使物距不是唯一的值,这会给确定像的位置带来困难,从而使所得数据有一定误差。为此在实验前和实验中要向学生介绍器材使用、调节方法和技巧,在反复调节中感知清晰的含义,减少误差,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综合活动、实验探究是提高学生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一实验,全面体现了初中物理实验的特点,加强该实验的教学主要有助于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培养和提高:1、观察能力;2、实验设计能力;3、操作仪器设备的能力;4、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当然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知识是慢慢累积的,能力是逐步提高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综合活动和实验探究的组合,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才能出具有创新精神和个性特长的尖子生。
(三)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笔者深切体会到,在全面课改的大背景下和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下,如何利用挖掘现有的实验器材,来满足新课改下学生活动和实验的要求,是对每一个物理教师的责任。只有不断进行课改的实践和不懈的追求才能达到和实现课改的真正目的,全面提高教学素质。
参考文献:
①《初中物理教学研究》南京出版社 1998.8
②《物理教学与设计》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2.6
③丁双六、李本松《中小学有效教学论》光明出版社 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