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不对称造型的红木雕花带镜五斗橱,饰有竖线纹及花卉雕刻,红木折中式餐椅为竖线条镂空椅背设计,椅腿是别致的中式“灯笼”造型,极具Art Deco海派家具风格。凹凸库的主理人王一武,她和先生丁乙收藏有大量海派装饰艺术风格家具,曾参展2015年“上海装饰艺术世界峰会”。此次凹凸库携手艺术家郎水龙带来个展“时间的痕迹”,全新诠释当代艺术和家居生活之间的关系。Art Deco風格带有强烈的几何与线性辐射元素,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对称造型的红木雕花带镜五斗橱,饰有竖线纹及花卉雕刻,红木折中式餐椅为竖线条镂空椅背设计,椅腿是别致的中式“灯笼”造型,极具Art Deco海派家具风格。
凹凸库的主理人王一武,她和先生丁乙收藏有大量海派装饰艺术风格家具,曾参展2015年“上海装饰艺术世界峰会”。此次凹凸库携手艺术家郎水龙带来个展“时间的痕迹”,全新诠释当代艺术和家居生活之间的关系。
Art Deco風格带有强烈的几何与线性辐射元素,传播到上海后与传统图案相结合,形成新的风格特征,这件红木雕花带镜五斗橱便是典型代表。
穿行于当代艺术世界的丁乙,其一大爱好却是收藏上海20世纪20、30年代ArtDeco(装饰艺术)风格的老家具。从2000年开始,他陆续收藏了上千件海派ArtDeco风格的家具。2005年,他和太太王一武在上海M50艺术园区创立了家具艺术空间“凹凸库”。“凹凸”两字像是榫卯的结构,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家具的构成方式,并且充满艺术趣味。
ArtDeco脱胎于19、20世纪之交的ArtNouveau(新艺术运动),奠定于1925年以“装饰艺术与现代工业”为主题的巴黎国际博览会上。随着“装饰艺术”西风东渐,当它传播到有着“东方巴黎”之称的上海后,ArtDeco与中国传统文化深入相融,形成了与众不同的海派风格,ShanghaiDeco大放异彩,从建筑到家具,从服饰到日用品,从器形到装饰。
王一武介绍说,上海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了生产Art Deco风格家具的定点工厂,这与当时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很大关系。人们搬进公寓,开始喝咖啡、坐沙发,在自由开放的风气下,Art Deco不仅创造了一个注重审美和生活品位的时代,更塑造了上海转型时期成熟的美学样式。忆起本世纪初踏入家具收藏的契机,王一武说最早丁乙只是陪着从美国回来的老友去买老家具,辗转于豫园、复兴路等地的家具行和寄卖商店。在工艺美校的日子里,他也曾学习装饰艺术流派,一来二去也就开始了自己的收藏,经年累月便有了上千件的体量,其中很多被上海历史博物馆和藏家珍藏。
Art Deco家具无疑是那个时代最具当代性的,有了凹凸库以后,王一武开始思考怎么赋予这个家具空间以当下的现代性,她想到让家具和当代艺术构建对话。“ArtDeco从字面来看,先是艺术,再是装饰,和艺术息息相关。”借由2020年年底M50艺术周开幕,凹凸库迎来了艺术家郎水龙的个展“时间的痕迹”,由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凌敏策展。“对当代艺术更好的理解不一定在美术馆。”凌敏表示,艺术跟家具空间互动是一次全新而有趣的尝试,“艺术来源于生活,Art Deco已走过百年,大众可以从更生活化的角度来认知当代艺术。”
1.日式风格的梳妆台,不对称结构,柜门有倒三角形饰,内刻几何花卉图案,红木扶手软座中椅经重新包面。旁为郎水龙《基本工具A16 No.1》 ,画布、尘埃作品
2.红木雕花五斗橱,对称倒三角形饰,上为郎水龙《基本工具E15 No.2》,纸、尘埃作品。
3.抽拉式餐桌上展陈的是郎水龙的册页《尘埃之光C15 No.1 》,纸、尘埃作品。
建筑摄影出身的郎水龙从2014年开始绘画创作,建筑工地就是他的画室,他的主要作品“基本工具”系列便对准了工地里的各种工具,空气中不同色值的灰尘飘积于他备好的画布表面,在留下电线、锤子、钉子等印记的同时,也会留下风、昆虫、露水、空气等的意外痕迹。像做实验一样,等待灰积的过程要好几个星期,他一点点做局部固定,有时会再次移动工具的位置,如同晃镜头来捕获介于虚实之间的动态,因此郎水龙的画作有一种摄影感,将时间通过尘埃的沉淀固定下来。
在凌敏看来,郎水龙的作品与ArtDeco的精神内核十分契合,在她的力荐下,便有了此番艺术和空间的对话。王一武对空间的家具选配精心把关,而艺术家作品的挑选由在英国学艺术的女儿丁允担任。最终在凹凸库的展览现场,移动隔板分隔出书房、餐厅等生活场景,配套梳妆台、衣柜、餐边柜、餐桌餐椅、书桌……徜徉其间,观众可以感受到上海老家具极具节制的装饰观念和精细考究的传统工艺,以及空间与艺术作品之间的伏线巧思。比如,ArtDeco强烈的几何与线性辐射元素,呼应郎水龙作品里的线条或者色块,穿衣镜里反射出作品的局部。在同一个展示空间中体验时间的痕迹,此刻,艺术和家具的美学是共通的。
“当代艺术唤起空间的生命力,极富历史积淀的空间也让艺术更富魅力,不然艺术只属于灰和钉子。”两者互为映照的碰撞也让凌敏思索传承不是一味地继承,而是一种持续的生命力,要有属于当代的发挥和创新。这和丁乙夫妇的想法不谋而合。去年年底,他们在青浦金泽镇开了一个规模更大的空间展厅,未来希望以博物馆的标准做更多普及性的展览。“ArtDeco留给今天的不仅仅是记忆与怀旧,它是一条人们能以物质感受形式追寻的丰富隧道。”王一武说。
典型海派Art Deco风格的写字台,整体为倒“凹”形,两侧倒圆角,台面玻璃下压绿丝绒,中间抽屉以双阳线装饰连接左右抽屉,“I”形拉手整齐排列,十分考究。红木座椅可翻面,有软包牛皮和藤面两种材质,适应夏冬两季使用。上方为郎水龙《基本工具C15 No.24》,纸、尘埃作品。
其他文献
Ames新晋推出的Cartagenas躺椅出自德国设计师SebastianHerkner之手。他从哥伦比亚Cartagenas地区的旅行中获得灵感,用设计表达出自己对当地的印象:动静皆宜,自然生命与都市并存。这款多面玲珑的躺椅的撞色设计、编织线条带来了通透的气息,仿佛让人能听见风拂棕榈的“沙沙”声。逐光琉璃 Cassina与精通玻璃工艺的百年品牌Venini携手,邀来英国设计师Bethan La
都出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Brad Davis与Janis Provisor夫妇,早年曾先后于纽约著名的Holly Solomon画廊举行画展,此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活跃在欧美当代艺坛,成绩斐然,部分作品被美国及欧洲大型艺术馆永久收藏。奇妙的是,促使二人变得熟识并喜结良缘的催化剂竟然是中国画,因为二人都对这古老的东方艺术情有独钟,并从中汲取了不少创作灵感。他们也大量收藏中国古代书画,在他们不同时期的各
家的主人刘焘(Matthew Liu),他创办了德玉堂画廊(Matthew Liu Fine Arts)。1.客厅的茶几上,刘焘的书籍、画册展现出近乎强迫症的整洁。猎豹花瓶、便签盒、椭圆托盘和笔筒来自卡地亚Cartier。2.书柜上放着一幅美国艺术家Laura Wulf的摄影作品。蓝色饰品托盘(三只一组)来自卡地亚生活艺术的Entrelacés系列,以优雅缎带全新演绎品牌的双“C”标志图案;Pas
1.诗蓝慕SCHRAMM ORIGINS COMPLETE Zara。2.诗蓝慕SCHRAMM酒店系列,柏林Mandala酒店。3.手工缝制诗蓝慕床垫。一张诗蓝慕优雅奢华的真淳之床,点亮平淡如水的家居生活。 自1923年传承三代至今,诗蓝慕依旧是传统的德国家族企业之一。优雅、纯粹与白然的极致睡眠体验,一直是诗蓝慕对每一款真淳床具不变的审美与追求。自19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诗蓝慕专注于生产高档床
1968年,Archizoom在工作室门外的合影左起分别为Paolo Deganello、Lucia Bartolini、Massimo Morozzi、工作室朋友、Dario Bartolini、Gilberto Corretti和团队的灵魂人物Andrea Branzi。1.1966年12月举行的“超建筑展览,工作室成员在设计的各式家具和布展材料前。2.Archizoom和Superstudi
在时间的作用下,木头表皮会产生一层氧化层,内核也会发生变化。曹峰可以在他的众多椅子中找出不同时间点的木头实物。曹峰,“回到二十世纪”中古家具店创始人,“回到二十世纪-OBJECT设计画廊”主理人,跨界创意人。20世纪70年代DS-1025白色皮质沙发“ Terrazza” 出自Ubald Klugfor De Sede。下图 20世纪70年代霓虹落地灯出自SergioChiappa-Cattò a
Matin Zamani,自幼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和中国旅居,对家族延续几代的地毯设计有着国际化的见解。他见证着“波斯”游牧民族的生活,希望将游牧毯中蕴含的传统技艺与匠人之心延展到更广阔的的领域。他注重文化与传统的融合,希望人们用更开放的态度理解游牧毯。由近及远:阿塞拜疆平织靠包;ZAMANI.首席设计师系列彩虹多用靠包;ZAMANI.万字符藏冥想毯复刻靠包。由近及远:彩色毯为ZAMANI.19世纪
人们常说,是你梦想中的房子找到了你,而不是你找到了它。家具设计品牌Heaps and Wood的两位创始人Marta Jurado和Louis Chagnaud位于巴塞罗那Eixample区的房子既是他们的家,也是陈列他们所设计的家具展厅,展示着生活和工作的完美关系。 当Louis在18岁离开法国的家,开始独立生活时,他一心渴望踏足遥远异土,见识世界,尽己所能地探索未知。甚至在修读商业学位期间,
他是中国时尚行业最早的品牌推广人,自称“京城闲人”,以北京人的幽默和善于自嘲的态度,分享生活片段。“十多年前,不论是和国际友人或是国内的朋友见面,都觉得有趣而快乐,总觉得明天会更好。我在北京分别设家宴招待过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和英国皇家芭蕾舞团全团舞者,也招待过卡尔·拉格斐和伯纳德.阿尔诺等。那些回忆,不可复制。”本期我们走进他在北京的家《形简神聚》。(p122)吴达新 艺术家 他出生于泉州,曾留
“90后”大妇嘉伟和花花搬进了上海徐汇的临江新家,家中战员还包括两个活泼的男宝宝以及一只名叫Elsie的曼摹康小猫。为这对年轻夫妇设计新家的,是2020年入围AD100 Young的设计师Chris Shao,他和屋主自高中起便是好友,二人既彼此欣赏,又相互信赖。虽然营造新家的过程中不乏挑战,但他们总能愉快地携手解决。ChrisShao一改原来空间“富丽堂皇”的风格,通过天然材质与大地色系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