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标题是瑞典东方学家、外交家贡纳尔·雅林1978年于50年后重返喀什噶尔写的一本书的名字。我借用来也是为表示,“重返”喀什噶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1988年6月,我初次到新疆就有机会去喀什,随Y.T.龙先生陪联合国系统驻中国总代表孔雷飒(ManfiredKulessa)先生视察在疏勒县的饮水井改造项目;随后留在新疆参与国家体改委、中信与新疆政府的中国西部开放与发展课题研究。当年10月中旬再度到新疆,经塔什库尔千到巴基斯坦考察西部对周边邻国开放的可行性,当然再次有机会去喀什。此后的16年里,10次左右重返新疆,走了多次北疆,却一直没机会重返南疆的喀什噶尔。
因此,2004年5月中旬到喀什噶尔,实际上是第三次。这次是应地委和行署邀请,与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盛洪等一起,到喀什参加有关发展战略调整的专家座谈会。
喀什印象
可以起降波音747飞机的机场,双向6车道的干线公路和宽阔的街道,鳞次栉比的公共建筑、商业大厦与居民楼中,交错着维吾尔传统民居以及清真寺顶上的星月徽记,这就是我对喀什的第一印象。
喀什噶尔宾馆本来在城郊,到阿帕克霍加的路两边都是农田。可是现在水泥公路宽敞,而且两边都已经是充分城市化而满是建筑。艾提尕尔大清真寺旁边的喧闹异常的大巴扎也被挪了个地儿。
喀什到疏勒的简易公路,记得汽车经过便黄尘万丈,现在变成了水泥铺砌的双向6车道。我开玩笑说,要是把我从乌鲁木齐或其他地方蒙上眼睛弄到喀什噶尔,再除去蒙眼布,只要设法不让我看见艾提尕尔大清真寺和任何标有地名的招牌,满大街转悠我大概也不会猜想是又到了喀什。
16年间,喀什噶尔前进的脚步陕得让我难以置信。这不是我的个人误解。地委副书记宗坚和行署副专员吉尔拉·伊萨姆丁说,90年代初期,本地官员与邻国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官员会商,邻国官员根据他们看到喀什那时的状况,认为没有二三十年,喀什赶不上比什凯克。他们没有想到,不过十年,情况已经倒了个。现在他们去中亚邻国拜访,感觉原来的中亚都城因为失修,城市基础设施已不行了。公路上满是窟窿而颠簸得很,有些标志性建筑也在颓败中。
1988年与2004年的16年前后印象对比,像电脑的文件覆盖功能一样,几乎把我16年前的印象全部抹掉。记得当时有些维吾尔族妇女头套深色的头巾,将脸全部盖住。现在固然戴头巾的还有,但多半是露出脸的。只有很少的,才将头巾遮住一半的脸而只露出眼睛。公共交通发达了,喀什城乡维吾尔族民众喜欢用的毛驴车也少了,多用作民俗旅游经营,摩托车却大大多了起来。艾提尕尔大清真寺左边曾经维族工匠云集,商户林立而吆喝声此起彼伏的街道,也正在经历改造。
艾提尕尔大清真寺前面的广场,也在修缮。门前的三级台阶用铁和砖建造,另外十级台阶用花岗岩凿成。大清真寺的工作人员哈米力解释说,大清真寺门前原来就有十三级台阶,现在的工程是依据以往的记载复原十三级台阶。而原来远离城区的阿帕克霍加(香妃墓),现在旁边街道和民居集中,已经在城市内了。喀什也早就进入了网络时代。由此可见近年来喀什城市化和发展进程的快节奏。
世纪变迁
1929~1930年在喀什噶尔工作过,1978年又经中国社会科学院邀请访问喀什噶尔的瑞典外交家贡纳尔·雅林,也有过半个世纪的印象对比。他在《重返喀什噶尔》一书中,有一章的标题干脆就是“中世纪风情的喀什噶尔”,这段描述的是他初次到喀什的印象和感想。
“在1929年来到喀什噶尔,就如同从现代回到中世纪,就像回到为拍摄电影《一千零一夜》所设置的场最中。这里既没有汽车,也没有摩托车,甚至连自行车都没有见过。没有电灯照亮那些巴扎附近黑暗、狭窄的通道。”“在那些年代,喀什噶尔城被大约10米高的结实的城墙环绕着。城墙是用晒干的土块加上填满土块缝之间的泥修筑成的。”
在一般人看来,随着喀什城市面貌的飞速改变,旧式建筑的大量消失可能损害民族的建筑和文化传统。但是不要忘记,喀什位于南疆地震带上,而维吾尔族传统民居多是简易的多层土木结构,抗震能力很弱非如此做不可。我们参观高台维吾尔族民居时,当地的各级各族官员,言表中对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很重视。不久前的巴楚地震,就惊动了温家宝总理亲自赶到巴楚和喀什来视察灾情。
喀什城东居民新区的建筑上体现了浓郁的维吾尔族风格。令人欣慰的是,虽然城市面貌在迅速改观,喀什城里,维吾尔族商人吆喝的声音依旧;维吾尔族民俗的味道,依然弥漫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在高台民居阔孜阔希贝希街蜿蜒巷道的最深处,一对维族老年夫妇,在默默传承着维吾尔族制作土碗的技艺。环保绿化政策使得沙漠边缘的这个城市绿意更浓,城里城外到处挺立着白杨的高高身影。北京时间晚上10点多才肯落下去的太阳,提醒人们,这里是中国最西的城市,与北京时差160分钟,与黑龙江乌苏里江交汇处时差200分钟。
喀什噶尔在地缘政治经济方面都非常重要,与印度、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接壤。在宗教文化上,也是伊斯兰教从中亚传入中国的一个最重要起点。历史上,英帝国与沙俄帝国在中亚的争霸,具体体现在对喀什噶尔和南疆地区的控制和影响方面。一个远离中国政治经济中心的边陲城市,在20世纪初,就同时有英国和俄国的领事馆,这是当时中国西部城市中唯一的。
改革开放后,新疆发挥地缘优势而着力拓展对邻国的经济贸易往来。北疆地区因为霍尔果斯口岸的边境贸
易以及阿拉山口的铁路通道,在对周边国家发展经贸关系方面先走了一步。喀什和南疆地区,90年代后期以来,喀什机场的扩建,国道的改造、南疆铁路向喀什的延伸,以及拟议中向吉尔吉斯斯坦的再延伸,意味着喀什将再度成为中国与南亚和中亚的通道。最近喀什机场将通航伊斯兰堡而成为国际机场,对塔吉克斯坦的喀拉苏口岸及喀什国际机场海关在我们逗留的几天内通过了自治区的验收。这些表明,喀什在对南亚和中亚的经贸往来中,地位和作用即将有一个新的提高。
南疆和喀什的发展,我也算出过点力。1988年12月以中信荣毅仁董事长和新疆宋汉良书记联名呈送中央的有关西部对西开放的政策报告,获得邓小平同志的好评,中国西部备口岸对周边国家的开放才成规模地展开。在1988年国家体改委、中信和自治区政府联合组成的课题组里,我是对外开放分课题相关研究报告的主要执笔人。
初夏时节到喀什噶尔,桑葚,杏子和其它瓜果都已经上市。沿海城市里很难见到乌紫的桑葚,我当然不会错过,吃了一大把,杏子也咬了好几个。这就是喀什作为瓜果之乡给人的口福。
虽然经济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喀什的夜还是静悄悄。在那里的三个夜晚,依然如以前那样万籁俱寂,悄然无声。这么丰富的民俗文化遗产,目前流水线般的观光旅游该转变为休闲度假,才可能充分挖掘喀什和南疆地区的旅游休闲资源。而明显降低飞机票价作为进入新疆的门槛,并从沿海主要城市开通直达喀什的客运航班,是重要的前提。沿海城市经乌鲁木齐到喀什全价往返8000元左右的价格,坐国际航空公司航班都可以飞欧洲和美国的来回了。广州到新加坡的来回现在都有900元的,不降低门槛南疆和喀什的旅游业难有大发展。
1988年6月,我初次到新疆就有机会去喀什,随Y.T.龙先生陪联合国系统驻中国总代表孔雷飒(ManfiredKulessa)先生视察在疏勒县的饮水井改造项目;随后留在新疆参与国家体改委、中信与新疆政府的中国西部开放与发展课题研究。当年10月中旬再度到新疆,经塔什库尔千到巴基斯坦考察西部对周边邻国开放的可行性,当然再次有机会去喀什。此后的16年里,10次左右重返新疆,走了多次北疆,却一直没机会重返南疆的喀什噶尔。
因此,2004年5月中旬到喀什噶尔,实际上是第三次。这次是应地委和行署邀请,与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盛洪等一起,到喀什参加有关发展战略调整的专家座谈会。
喀什印象
可以起降波音747飞机的机场,双向6车道的干线公路和宽阔的街道,鳞次栉比的公共建筑、商业大厦与居民楼中,交错着维吾尔传统民居以及清真寺顶上的星月徽记,这就是我对喀什的第一印象。
喀什噶尔宾馆本来在城郊,到阿帕克霍加的路两边都是农田。可是现在水泥公路宽敞,而且两边都已经是充分城市化而满是建筑。艾提尕尔大清真寺旁边的喧闹异常的大巴扎也被挪了个地儿。
喀什到疏勒的简易公路,记得汽车经过便黄尘万丈,现在变成了水泥铺砌的双向6车道。我开玩笑说,要是把我从乌鲁木齐或其他地方蒙上眼睛弄到喀什噶尔,再除去蒙眼布,只要设法不让我看见艾提尕尔大清真寺和任何标有地名的招牌,满大街转悠我大概也不会猜想是又到了喀什。
16年间,喀什噶尔前进的脚步陕得让我难以置信。这不是我的个人误解。地委副书记宗坚和行署副专员吉尔拉·伊萨姆丁说,90年代初期,本地官员与邻国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官员会商,邻国官员根据他们看到喀什那时的状况,认为没有二三十年,喀什赶不上比什凯克。他们没有想到,不过十年,情况已经倒了个。现在他们去中亚邻国拜访,感觉原来的中亚都城因为失修,城市基础设施已不行了。公路上满是窟窿而颠簸得很,有些标志性建筑也在颓败中。
1988年与2004年的16年前后印象对比,像电脑的文件覆盖功能一样,几乎把我16年前的印象全部抹掉。记得当时有些维吾尔族妇女头套深色的头巾,将脸全部盖住。现在固然戴头巾的还有,但多半是露出脸的。只有很少的,才将头巾遮住一半的脸而只露出眼睛。公共交通发达了,喀什城乡维吾尔族民众喜欢用的毛驴车也少了,多用作民俗旅游经营,摩托车却大大多了起来。艾提尕尔大清真寺左边曾经维族工匠云集,商户林立而吆喝声此起彼伏的街道,也正在经历改造。
艾提尕尔大清真寺前面的广场,也在修缮。门前的三级台阶用铁和砖建造,另外十级台阶用花岗岩凿成。大清真寺的工作人员哈米力解释说,大清真寺门前原来就有十三级台阶,现在的工程是依据以往的记载复原十三级台阶。而原来远离城区的阿帕克霍加(香妃墓),现在旁边街道和民居集中,已经在城市内了。喀什也早就进入了网络时代。由此可见近年来喀什城市化和发展进程的快节奏。
世纪变迁
1929~1930年在喀什噶尔工作过,1978年又经中国社会科学院邀请访问喀什噶尔的瑞典外交家贡纳尔·雅林,也有过半个世纪的印象对比。他在《重返喀什噶尔》一书中,有一章的标题干脆就是“中世纪风情的喀什噶尔”,这段描述的是他初次到喀什的印象和感想。
“在1929年来到喀什噶尔,就如同从现代回到中世纪,就像回到为拍摄电影《一千零一夜》所设置的场最中。这里既没有汽车,也没有摩托车,甚至连自行车都没有见过。没有电灯照亮那些巴扎附近黑暗、狭窄的通道。”“在那些年代,喀什噶尔城被大约10米高的结实的城墙环绕着。城墙是用晒干的土块加上填满土块缝之间的泥修筑成的。”
在一般人看来,随着喀什城市面貌的飞速改变,旧式建筑的大量消失可能损害民族的建筑和文化传统。但是不要忘记,喀什位于南疆地震带上,而维吾尔族传统民居多是简易的多层土木结构,抗震能力很弱非如此做不可。我们参观高台维吾尔族民居时,当地的各级各族官员,言表中对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很重视。不久前的巴楚地震,就惊动了温家宝总理亲自赶到巴楚和喀什来视察灾情。
喀什城东居民新区的建筑上体现了浓郁的维吾尔族风格。令人欣慰的是,虽然城市面貌在迅速改观,喀什城里,维吾尔族商人吆喝的声音依旧;维吾尔族民俗的味道,依然弥漫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在高台民居阔孜阔希贝希街蜿蜒巷道的最深处,一对维族老年夫妇,在默默传承着维吾尔族制作土碗的技艺。环保绿化政策使得沙漠边缘的这个城市绿意更浓,城里城外到处挺立着白杨的高高身影。北京时间晚上10点多才肯落下去的太阳,提醒人们,这里是中国最西的城市,与北京时差160分钟,与黑龙江乌苏里江交汇处时差200分钟。
喀什噶尔在地缘政治经济方面都非常重要,与印度、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接壤。在宗教文化上,也是伊斯兰教从中亚传入中国的一个最重要起点。历史上,英帝国与沙俄帝国在中亚的争霸,具体体现在对喀什噶尔和南疆地区的控制和影响方面。一个远离中国政治经济中心的边陲城市,在20世纪初,就同时有英国和俄国的领事馆,这是当时中国西部城市中唯一的。
改革开放后,新疆发挥地缘优势而着力拓展对邻国的经济贸易往来。北疆地区因为霍尔果斯口岸的边境贸
易以及阿拉山口的铁路通道,在对周边国家发展经贸关系方面先走了一步。喀什和南疆地区,90年代后期以来,喀什机场的扩建,国道的改造、南疆铁路向喀什的延伸,以及拟议中向吉尔吉斯斯坦的再延伸,意味着喀什将再度成为中国与南亚和中亚的通道。最近喀什机场将通航伊斯兰堡而成为国际机场,对塔吉克斯坦的喀拉苏口岸及喀什国际机场海关在我们逗留的几天内通过了自治区的验收。这些表明,喀什在对南亚和中亚的经贸往来中,地位和作用即将有一个新的提高。
南疆和喀什的发展,我也算出过点力。1988年12月以中信荣毅仁董事长和新疆宋汉良书记联名呈送中央的有关西部对西开放的政策报告,获得邓小平同志的好评,中国西部备口岸对周边国家的开放才成规模地展开。在1988年国家体改委、中信和自治区政府联合组成的课题组里,我是对外开放分课题相关研究报告的主要执笔人。
初夏时节到喀什噶尔,桑葚,杏子和其它瓜果都已经上市。沿海城市里很难见到乌紫的桑葚,我当然不会错过,吃了一大把,杏子也咬了好几个。这就是喀什作为瓜果之乡给人的口福。
虽然经济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喀什的夜还是静悄悄。在那里的三个夜晚,依然如以前那样万籁俱寂,悄然无声。这么丰富的民俗文化遗产,目前流水线般的观光旅游该转变为休闲度假,才可能充分挖掘喀什和南疆地区的旅游休闲资源。而明显降低飞机票价作为进入新疆的门槛,并从沿海主要城市开通直达喀什的客运航班,是重要的前提。沿海城市经乌鲁木齐到喀什全价往返8000元左右的价格,坐国际航空公司航班都可以飞欧洲和美国的来回了。广州到新加坡的来回现在都有900元的,不降低门槛南疆和喀什的旅游业难有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