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仲勳:迎接澳门纺织业的春天

来源 :今日华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lf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儘管澳门並不具备香港那样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乘着中国大陆“改革开放”浪潮,澳门抓住了再造辉煌的鍥机,成为珠海外商融资的桥头堡。然而,由於澳门劳工资源日益短缺,劳动密集型产业缺乏转型条件,特别是国际“纺织品及成衣多边协定”在1998年1月生效後,这里纺织品出口欧美配额优势逐渐消失,对澳门纺织厂商带来极为严峻的竞爭压力,严重冲击着澳门的“迷你型”经济体系。
  作为澳门毛织毛纺厂商会理事长,黎仲勳先生身处本地纺织业的严冬,忧心忡忡。面对困境,这位年届古稀的长者,这位在纺织业打拼了四十餘年的老行尊,这位亲历过纺织业春花烂漫的见证人,受命於危难之际,扛起行业发展的大旗,执著地迎接着澳门纺织业的春天。
  
  扎根纺织业四十载
  
  上世纪60年代中期,澳门出口製造业萌发增长势头,纺织业排名於号称澳门“工业龙头”製衣业之後,是第二大工业体系,亦是澳门经济的主体产业,主要以生产各种毛质针织品为主,包括毛衣、毛裤、外衣及其他毛质服装等。
  此时的香港百废待兴,1935年出生的黎仲勳先生,和当地的大多数青年人一起,进入工厂参与社会经济建设。当时,他选择的是一家毛衫厂,从此与纺织业结缘四十餘年。其实,这时的纺织业在香港並不红火,很多厂商受产地来源证及进口配额限制,纷纷将产业转移至澳门发展。对於黎仲勳先生来说,在就业职位普遍缺乏的情况下,能够有一份较为稳定的工作,一笔足以养家糊口的薪水,已经让他心满意足了。
  世事难料,有道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黎仲勳先生无疑属於後者,当他脚踏实地工作着,只求安稳平静的生活时,纺织厂的老闆须要扩建工厂规模,準备将生产重心转移至澳门,经过长期观察,发现他做事勤恳,决定委派他全权处理澳门的工厂建设和生产工作。1979年他以股东身份被派到澳门後,果然不负所托,很快就组建起澳门三星针织厂有限公司,随着业务量的增长,他又协助老闆创办了三家工厂。当时,有数十家加工厂从他这里取货生产,可谓是盛极一时。於是,在澳门这片土地上,他不仅达到了事业的高峰,见证了纺织业的全盛时期,还结交了一大批朋友,赢得了业内人士的认可和肯定,为事业的长足发展积累起可观的财富。
  1995年,因香港总公司人事上之变动,须回港协助行政管理工作,於是黎先生又回到了香港。然而,一直以事业为重的他,觉得自己的根已经深深扎进了澳门的土壤。两年後,他又回到了澳门,加盟丰华针织厂,迈开脚步开始了新的征程。然而这时,澳门纺织业的辉煌已经随着八十年代的远去而渐行渐远,求大於供的市场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欧美配额制的取消,内地和东南亚纺织业的崛起,人力资源向着旅遊娱乐业倾斜,直接影响了澳门纺织业前进的节奏。面对困境,身为管理者和决策者的黎仲勳先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鲁迅先生曾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的确,路在脚下。为了尽快走出困局,他提出了加大对外投资力度,分散企业发展风险的企业发展方针,分别在越南和柬埔寨开办了针织分厂。儘管这两个分厂的设施建设和原料运输,远比1989年在珠海投建的工厂困难得多,但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澳门工厂的竞爭压力。为了保住澳门工厂300多人的就业岗位,为了不给社会造成失业负担,他所做的就是一名企业家对员工们的诚信,这种“以厂养厂”的经营方式,亦体现了一名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
  正如宋代思想家朱熹所说:“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在经营管理上,黎仲勳先生就是秉承着诚信之道。首先,对待客户方面,他始终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以互惠互利为合作前提,统一产品价格,做到和每一位客户交易都是平等公正。其次,在员工的管理上,他认为,应将每名员工当作家人看待,不能刻意去製造地位悬殊,应当缩小与他们间的距离,才能发挥他们的主人翁精神,为企业创造最大价值。第三,如何选择中层管理人员,他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关键是否有合适的机会让其展现,如果任用一名管理人员,那就应该敢於放权,“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假设确实能力不够,那麽也不要犹豫,及时收回权利,这样一来,企业中层组织架构才能不断完善。
  从进入纺织行业迄今为止,黎仲勳先生已经奋斗了四十餘年,凭藉诚信找到事业发展之路。正是这四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奠定了他在业内的老行尊地位,成为当选澳门毛织毛纺厂商会理事长的重要前提。
  
  关注行业建言献策
  
  毛织毛纺厂商会成立於1976年,是澳门五大经济社团之一,会员全部都是针织厂商。三十年来,该会一直以“维护澳门经济利益,谋求毛织毛纺之发展”为宗旨。黎仲勳先生来到澳门之後,即加入了该会,是早期的重要会务负责人之一。自担任最近一届理事长以来,他围绕该会的十大会务和服务目标展开工作:发展会员,加強同业联繫;维护会员同业的合法权益与合理要求,爭取纺织品配额优先待遇;关注政府各项法规並积极提供意见;协助申请僱用外地劳工;促进政府允许工厂外移;举行经贸推广活动;代办赴美国和加拿大商务签证;接待各国、各地工商界团体;提供咨询推介服务,转译传达政府文件;捐助社会公益支持救災工作。
  为了详细说明厂商会的重要作用,黎仲勳先生笑着解释说:“厂商会的组建,旨在凝聚广大同业的力量,将众多企业的声音传递给政府,将政府的政策传达到企业,起到桥樑和纽带作用。另外,可以为企业间互通信息提供平台。还有针对诸如运输成本提高问题,可以通过集体的力量进行协商,以达到合理化目标。”
  谈及澳门纺织业目前面临的困境,黎仲勳先生表示:“去年上半年是本地厂商经营最艰难的时期。2005年1月1日开始,全球取消纺织品配额制度,世界各地买家蜂拥到‘世界工厂’中国购货,导致澳门头两季之纺织品出口急降25%——30%。後因国内廉价约纺织品大量进入欧美市场,严重影响当地业界的市场竞爭力,经双方协商後,中国纺织品出口到欧美国家重新实施配额制度。澳门成衣出口不需配额之优势,再次重现,由第三季开始出口数字稳步回升,2005年全年出口数字与2004年比较只降了约6%。但由於成本及资源上的优势,澳门与内地成衣企业的竞爭力已不能相提並论,澳门成衣产品唯一具有的就是无需配额的优势,故未来几年仍有发展空间。但其他与澳门一样无需配额的柬埔寨、越南等地区,较内地有更低的人力成本,才是澳门厂商最大威胁。如柬埔寨四十五美元(约三百六十元)的最低工资,已远低於如今珠海的近七百元。”
  他进一步谈道:“有人说,可以将工厂迁移至广东境内生产,但这也不是澳门纺织业生存和发展的捷径,譬如人员工资的逐年提高,社会保险的強制性执行,已经给工厂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但这些都不是关键性问题,澳门的纺织业不应以内地企业为主要竞爭对象。真正的压力是来自东南亚的一些发展中国家。所以,摆在澳门纺织企业前面的路有三条:一、政府能够开放人力资源政策,吸引外地人力进入澳门,以降低企业发展的成本;二、向内地的北方转移,实施‘北进’战略。三、往中国的周边国家投资建厂。”
  对於这三条发展之路,黎仲勳先生认为第一条最好,如果政府充分开放了人力资源政策,那麽无疑是给澳门纺织业的复甦打了一针強心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积极奔走於政府有关部门之间,呼籲各界人士引起重视。为了证明纺织业在澳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他进一步举例说:“东南亚金融风暴和SARS疫情,为什麽港澳经济都有一定的损伤?关键是过於倚重地产、旅遊、娱乐等行业。众所周知,这些行业的经济增长,都是靠大量的人员流动带来的,一旦遇到紧急情况,限制人员流动,那麽很快就会呈现出经济滑坡状态。而生产製造业则不同,不受这些条件影响,SARS期间没有受到冲击,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证。所以,製造业是社会经济的根本所在。”
  针对澳门经济转型问题,黎仲勳先生表示,政府出台扶持纺织业的政策,解决好人力资源匮乏的难题,这是其一。还有,纺织企业应加大自主品牌的创建。因此,他出席生产力中心与敎靑局合办的暑期服装培训课程结业礼时谈到,近年来很多年轻人有意投身时装设计,认为可为成衣纺织品业提供一些创意思维,为本地製造商走向自主品牌化生产提供新血,这些想法都是积极的,希望能够再接再厉。
  通过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积极地为行业发展建言献策,履行着毛织毛纺厂商会理事长的职责,然而,他最大的希望就是这些建议能够被政府採纳並付诸实际行动,让澳门纺织业冲破寒冰,迎来新的、充满暖意的春天。
  
  後 记
  
  年届七旬的黎仲勳先生,本应当退居二线,但为了澳门纺织业的发展而不得不忙碌着,业餘时间里他最大的享受,莫过於早上时六点起牀打打太极拳。
  当谈及女儿是否也进入纺织业发展时,他笑着说:“没有。她们自主性很強,都有了自己的事业。特别是小女儿,由於我们那时工作很忙,她一直从小学到高中都是自己决定事情。这不禁让我想起一件往事,就在她六岁时,我买了去澳门的船票,叫她一个人坐船,她居然做到了。”说完,他大笑了起来,笑声里所流露出的是一种深沉的父爱。
  如果这样的笑声再次出现,那麽定然是在澳门纺织业的春天里,因为他对这一行业的爱同样是那麽地深沉。
其他文献
无论在祖国内地,还是在香港、澳门,每当人们提到马万祺先生的名字,总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由衷的敬意。这是因为马万祺先生不仅是当代华人商界、政界的一位传奇人物,更是一位德厚流光、行高於世的炎黄骄子。  马万祺先生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澳门中华总商会会长、全国人大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副主任委员,是在澳门和全国人民心目中都享有很高声望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实业家。  一片丹心献赤诚,满腔热血谱春秋。马万祺先生
期刊
他一生的传奇经历早已融入中国人民的解放历程;   他闪光的足跡伴随着新中国的求索、开创、振兴与腾飞的历史进程;   他是一位成功的银行家,但他的成就和影响力大大地超出了金融业的范围;  他长期致力於推动民族繁荣、国家强盛、香港稳定发展的大业,倾注了毕生的心血、汗水和智慧,谱写出一曲感天动地的爱国壮歌;  他以非凡的人格魅力和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在全球华人的心目中树起了一座永远的丰碑……  他就是傑出爱
期刊
17岁时,他肩负行囊远离家乡,凭着一股少年的莽劲隻身闯澳门;26岁时,他毅然放棄高管职位,带着勤劳和智慧,在背後温柔目光的关切下投身商海。  十七年来,从第一家参茸店的蹒跚学步,到第二家分店的紧张开业,到第五家分店的即将面市,他一步步扩大自己的经营地盘,在澳门乃至港澳燕窝行业奠定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十七载创业,十七载欢歌;十七载风雨,十七载付出。在事业刚刚有了起色时,他就开始回馈社会,从此“一发
期刊
事业是生命的原动力,是前进的催化剂,是心灵的诉求,是梦想的羽翼……丧失事业心的人,将会在大浪淘沙中一败涂地;视事业高於一切的人,则会笑对坎坷艰辛而所向披靡。  採访林伟先生的时间是在深夜,然而这时才刚刚拉开他夜晚工作的序幕。据瞭解,每天他都会从深夜工作至东方破晓,中午又开始投入到新的工作中,一天的工作时间累计长达16到18个小时,这一工作习惯他已坚持了数十年。  在林伟先生的生活概念里,似乎已经没
期刊
弱冠掘金才智奇,平生乐善未知疲。  奉献一心廿载功,营商百业五行齐。  花开花落等闲看,云捲云舒随自意。  ——题赠施展望博士    四十多年前的一天,懵懂的他牽著母親的手,站在香江之畔的這片土地上,用好奇的目光審視著周圍的一切。那時,他的眼裏只有一道道風景;  三十多年前的一天,年少的他懷揣着中學畢業證,徘徊於社會這所大學的門口,用堅定的步伐走進匆匆的人群。那時,他的心裏唯有一份工作;  二十多
期刊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庄子·内篇·逍遥遊第一》  闯商海,而立之年担纲重任;踏政坛,廿载春秋见证历史;入传媒,笑谈时事指点政经。这曲折感人而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故事,是由一位至情至性的知名人物所演绎的,他就是香港太平绅士李鹏飞先生。  人称“飞哥”的他,举止间展现着儒雅之风,言语中蕴藏着博学之才。虽已
期刊
有一种人不在乎名利,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这个人是老师;  有一种情感至诚、至真、至纯,  那是一位老师对学生的情感;  有一种付出叫心甘情愿,  那是一位老师对学生无怨无悔的关爱;  这位老师的名字叫林沛德。  她的一生,除了教育事业还是教育事业,  因为,教育事业,是她人生中最大的幸福,  最义不容辞的责任,  最无法放下的深情。      有一种情感至诚、至真、至纯    林沛德女士原
期刊
眺望波谲云诡的商海,千帆竞渡、百舸爭流。但经过时间的流逝与竞爭的淘洗,真正登岸者卻稀若晨星。其中,有的折戟沉沙,有的被风暴所吞噬,有的知难而退,有的被潮流所淘汰……当人们羡慕登岸者的幸运时,何尝知道他们曾付出的艰辛,何尝知道他们曾用勤奋去打造商舟,用诚信织成云帆踏浪济沧海。  ——採访手记    吴利勲先生性格豪爽,始终笑对人生。这种性格的形成,源於社会阅历的沉淀。正所谓:閒看庭前花开花落而宠辱不
期刊
高山幽静处有远溪,潺潺之声若歌,无论蜿蜒曲折,都能静静流过,汇入江河,直济沧海。  濒海鹏城亦有远溪,从军营里走来,带着一路豪情,凭着坚定信念,一路豪歌,逐浪商海。  ——题记    认识吴远溪先生是在香港一家豪华酒店的会议厅内。  当时,世界傑出华人奖颁奖典礼和美国一所著名大学授予深港傑出人物的盛大仪式正在进行。吴远溪先生作为其中的一位正身着博士礼服,从美国大学校长手中接过证书。在场媒体记者们纷
期刊
从一名普通的教师成长为桃李满濠江的教育家,並成为一位叱咤政坛的人士。扎根教育土壤,把绿荫延伸至政界这片广阔的天空,他演绎着人生的传奇。他不仅是澳门业餘进修中心校长、中华教育会理事长,还担任着全国政协委员、澳门立法会议员、全国人大常委会澳门基本法委员会委员等多项公职——他就是李沛霖先生。    上世纪20年代初,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成立了中华教育会,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身处东南一隅的澳门有识之士也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