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创伤骨科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案,提高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我院2007年9月至2009年8月53例择期手术患者实行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合并并发症的护理等,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果 53例患者术后创伤I期愈合42例,术后发生并发症患者11例,经积极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创伤Ⅱ期痊愈出院。结论 创伤骨科患者围手术期进行个性化的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关键词]创伤患者 护理 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019—(2010)—08—49—02
1 临床资料
2007年9月至2009年8月我院收治的53例择期进行骨科手术患者,男32例,女21例。年龄21~69岁,平均34岁。胫腓骨骨折11例,股骨干骨折10例,腰椎爆裂骨折6例,盆骨骨折6例,腰椎间盘突出13例,骨髓炎7例。其中伴糖尿病13例,高血压病5例。53例患者通过围手术期合理有效的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I期愈合42例,由于术后并发症Ⅱ期愈合11例。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骨科手术患者大多由于意外造成的骨伤,患者及家属普遍存在紧张、激动、过度悲伤等负性情绪,对术后的功能恢复极其担忧。护理人员应全面评估患者,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安慰并给予鼓励,使其树立面对困难的信心,身心处于放松的状态。同时告知家属手术存在的风险及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使其有勇气面对。告知手术的方法、注意事项、护理等,使其家属明白医护人员各项操作的原因,便于患者配合治疗。
2.1.2 评估病情 充分做好术前准备,详询患者病史,正确评估手术耐受能力,警惕合并疾病发作,及时发现和加重并发症的因素。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首先积极治疗基础疾病,高血压患者血压平稳3天后再进行手术,糖尿病患者术前及术后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空腹血糖<7.8mmol/L方可手术。
2.1.3 术前准备 做好辅助检查,如肝肾功能、血糖、出凝血时间、心电图、尿、粪便、X片等检查。
除局麻患者外,手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术前1日洗澡,手术野清洁,预防细菌感染。护理人员做好手术仪器和药品的准备,备用。
2.2 术后护理
2.2.1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要针对每一位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分析,全面评估患者受伤的病因、造成的后果、伤后情绪变化、以及疼痛等不良刺激对患者的影响,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用真诚的态度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经手术后患者的行动受限,有些患者的运动能力不能恢复,其情绪波动较大,护理人员要充分理解患者的心情,针对不同的患者给予不同的心理指导,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沟通。尊重患者,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引导患者积极面对生活,并制定康复计划,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2 疼痛的护理 疼痛是术后最常见的症状,尤其在术后72小时内疼痛较剧烈,患者有时难以忍受。护理人员及时准确的进行疼痛评估,分析影响疼痛的因素,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分为0~10个等级,0为无痛,2例;1~3为轻度痛,17例;4~6为中度,15例;7~10为重度,19例。护理人员根据疼痛的不同程度给予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指导患者积极配合使用镇痛药,根据患者主观感受实施按需镇痛,同时告知患者麻醉性镇痛所致患者成瘾性发生率小于0.1%。除此之外,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如与患者聊天、听音乐等,使其身心放松,减轻疼痛。
2.2.3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骨科术后患者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及心血管功能的变化,对合并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注意观察尿量。糖尿病患者定时监测血糖、尿糖,防止发生酮症酸中毒,预防伤口感染。卧床患者需注意预防四大并发症。压疮是手术患者发生的高危人群,因此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压疮的预防。指导患者主动定时更换体位,侧卧位时应避免侧卧于患侧。长期卧床活动少,静脉回流缓慢,患肢末端易形成肿胀和发生肌肉萎缩、关节强直。躯干疾患合并截瘫患者要按时翻身,翻身时保持躯干成一直线。预防肺部感染,指导患者深呼吸有效咳痰,患者多饮水不仅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而且减少泌尿系统感染的几率。
3 讨论
创伤骨科手术日益增多,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尤为重要。如何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为患者服务,仍是临床医护人员研究的方向。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残肢体的功能尽可能得到保留、恢复或者重建,早日康复。
4 参考文献
[1]王国强.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原则和目标[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4):42
[2]刘秋燕.综合护理干预对普通外科手术后疼痛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1):18
[关键词]创伤患者 护理 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019—(2010)—08—49—02
1 临床资料
2007年9月至2009年8月我院收治的53例择期进行骨科手术患者,男32例,女21例。年龄21~69岁,平均34岁。胫腓骨骨折11例,股骨干骨折10例,腰椎爆裂骨折6例,盆骨骨折6例,腰椎间盘突出13例,骨髓炎7例。其中伴糖尿病13例,高血压病5例。53例患者通过围手术期合理有效的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I期愈合42例,由于术后并发症Ⅱ期愈合11例。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骨科手术患者大多由于意外造成的骨伤,患者及家属普遍存在紧张、激动、过度悲伤等负性情绪,对术后的功能恢复极其担忧。护理人员应全面评估患者,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安慰并给予鼓励,使其树立面对困难的信心,身心处于放松的状态。同时告知家属手术存在的风险及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使其有勇气面对。告知手术的方法、注意事项、护理等,使其家属明白医护人员各项操作的原因,便于患者配合治疗。
2.1.2 评估病情 充分做好术前准备,详询患者病史,正确评估手术耐受能力,警惕合并疾病发作,及时发现和加重并发症的因素。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首先积极治疗基础疾病,高血压患者血压平稳3天后再进行手术,糖尿病患者术前及术后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空腹血糖<7.8mmol/L方可手术。
2.1.3 术前准备 做好辅助检查,如肝肾功能、血糖、出凝血时间、心电图、尿、粪便、X片等检查。
除局麻患者外,手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术前1日洗澡,手术野清洁,预防细菌感染。护理人员做好手术仪器和药品的准备,备用。
2.2 术后护理
2.2.1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要针对每一位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分析,全面评估患者受伤的病因、造成的后果、伤后情绪变化、以及疼痛等不良刺激对患者的影响,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用真诚的态度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经手术后患者的行动受限,有些患者的运动能力不能恢复,其情绪波动较大,护理人员要充分理解患者的心情,针对不同的患者给予不同的心理指导,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沟通。尊重患者,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引导患者积极面对生活,并制定康复计划,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2 疼痛的护理 疼痛是术后最常见的症状,尤其在术后72小时内疼痛较剧烈,患者有时难以忍受。护理人员及时准确的进行疼痛评估,分析影响疼痛的因素,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分为0~10个等级,0为无痛,2例;1~3为轻度痛,17例;4~6为中度,15例;7~10为重度,19例。护理人员根据疼痛的不同程度给予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指导患者积极配合使用镇痛药,根据患者主观感受实施按需镇痛,同时告知患者麻醉性镇痛所致患者成瘾性发生率小于0.1%。除此之外,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如与患者聊天、听音乐等,使其身心放松,减轻疼痛。
2.2.3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骨科术后患者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及心血管功能的变化,对合并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注意观察尿量。糖尿病患者定时监测血糖、尿糖,防止发生酮症酸中毒,预防伤口感染。卧床患者需注意预防四大并发症。压疮是手术患者发生的高危人群,因此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压疮的预防。指导患者主动定时更换体位,侧卧位时应避免侧卧于患侧。长期卧床活动少,静脉回流缓慢,患肢末端易形成肿胀和发生肌肉萎缩、关节强直。躯干疾患合并截瘫患者要按时翻身,翻身时保持躯干成一直线。预防肺部感染,指导患者深呼吸有效咳痰,患者多饮水不仅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而且减少泌尿系统感染的几率。
3 讨论
创伤骨科手术日益增多,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尤为重要。如何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为患者服务,仍是临床医护人员研究的方向。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残肢体的功能尽可能得到保留、恢复或者重建,早日康复。
4 参考文献
[1]王国强.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原则和目标[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4):42
[2]刘秋燕.综合护理干预对普通外科手术后疼痛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