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义是内核。汉字作为表意文字系统,其形式上具有特殊性,除语音外,字形也是个不可忽视的“物质外壳”。因此,汉语词汇发展中的一些规律具有特殊性。其中有个优势规则极大地影响着汉语词汇的发展,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以讹传讹,习非为是”,但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其实“讹”与“非”也是有着极强的理据性追求的。
一、词汇发展的一些现象
现实中我们正在使用的很多词汇其实都是发展了的。从内容与形式相互影响的角度来关照,我们可以发现如下一些情况:
(一)形不变意变:赋旧词形以新意,且新意占优势,有的甚至已经取代了原意。
这样的词举不胜举,特别是一些成语。因为成语大多有一定的语源,或寓言故事,或历史典故,或诗词名篇。一方面因为并不是人人都清楚其语源,可能用错;还有的则是人们的有意别解,这种现象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尤甚,能收到新奇的效果。而当一个用法产生之后,如果确能起到良好的表达和交际作用,就极有可能推广开来。如:
“学而优则仕”,见于《论语·子张》,“优”是有余力、有余暇的意思,但现在人们在使用的时候更多的是将“优”理解为优秀。
“心广体胖(pán)”,出自《礼记》。《礼记·大学》:“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pán),故君子必诚其意。”郑玄注:“胖,犹大也。”朱熹注:“胖,安舒也。”整体意思本指人心胸开阔,则举止安详、大方。后世却将“胖”理解为“肥胖”,整体意也变为“心情开阔,身体发胖(pànɡ)”。
“优”和“胖”已用现代汉语中的一般用法来理解了,相反的,用其本意的却不多了。又如:
“孔雀东南飞”,出自汉乐府民歌,见于南朝徐陵《玉台新咏》,本指夫妇离别,现在常指人才向东南沿海一带流动。“东南”由趋向变为目的地,实指性增强。
“压轴戏”,本为脱胎于徽班的京剧的术语,就该词的语源义来说,指“倒数第二个节目”,现习惯将“最后一个节目或一出戏”称为“压轴戏”。“压轴”的“轴”的意义凸显了,“轴”往往都是很重的,重往往在最后,认知上戏的重要性也由此更直观。
典型的还有“美轮美奂”“鞭长莫及”“空穴来风”“愚不可及”“勾心斗角”等等。
(二)意不变形变:意基本是原意,但形上改换了个别字,有的甚至全改了。如:
“买单”,知道它的本词是“埋单”的人恐怕不多。可能当初听到“埋单”这一粤语时觉得它的表现力很强,于是大部分人都结合当时的付账行为,按自己的想法将“埋”构拟为了“买”。
“明日黄花”,出自苏东坡的《九日次韵王巩》:“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用以比喻过时的事物。但若仅从字面上去理解其含义,是十分困难的。“昨日”承载着表示“过去”的信息,“昨日黄花”的语素义与词义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人“望文生义”,从字面上就能大致理解其意义。于是“明日黄花”就变成了“昨日黄花”。
还有如“蛾眉”变成了“娥眉”、“铁棰”变成了“铁锤”、“山颠”变成了“山巅”、“鬓脚”变成了“鬓角”、“丁宁”变成了“叮咛”等,都是人们结合意思反过来对原词形进行“改造”的结果,尽管这样的“改造”大多是写了别字,但因改过的词形直观性强而在竞争中取胜被沿用下来。
(三)意变形变:意义理解上或语用中的变化,反过来影响了词形的变化。
“逃之夭夭”原形应是“桃之夭夭”,来自《诗经》,原诗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这是一首在婚礼上祝贺女子出嫁、新婚美好的喜歌。“夭夭”的意思是“茂盛艳丽的样子”。语用中因“桃”“逃”同音,故以“桃之夭夭”作诙谐语,形容逃跑得无影无踪。后来因这一用法生动被广泛使用,于是“桃”也写作为直观地表逃跑意的“逃”了。
另外,还有如“毕恭毕敬”本作“必恭必敬”,“必”系必定意,“毕”当十分讲。“再接再厉”本作“再接再砺”,韩愈《昌黎先生集·斗鸡联句》:“一喷一醒然,再接再砺乃。”“反唇相讥”本作“反唇相稽”,《汉书·贾谊传》:“妇故不相说,则反唇而相稽。”稽,计较。“无毒不丈夫”本作“无度不丈夫”,原句为“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作茧自缚”本作“作茧自护”。这些情形,有理解上的偏差使然,也有相当一部分是语用中为求诙谐生动或表达上求凝练简洁而有意用谐音改换的结果,这些词大多经过了一个由临时到稳固的过程。
在地名等专有名词的改变上这种情形表现得更明显,如北京的“中关村”原叫“中官村”,“中官”就是以前的太监,这个地方原是太监的墓地。把“官”改为“关”,去掉了孑遗的色彩,平添了一份雄关的壮美。“鬼街”定名为“簋街”,去掉了不雅阴森,“簋”更符合夜市小吃的特点。这些都折射出了人们听音赋意的心理。
二、词汇发展的影响因素
实际上,现在仍有很大一部分词仍处在动荡之中。
目前,我们对词的处理,往往是以《现代汉语词典》等大中型字词典和2002年国家语委发布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为标准。但其中为数不少的词的实际的使用情况并不一定与专家们的意见一致。结合我们观察到的一些情况分析,可以发现主要有如下一些影响因素。
(一)字形层面的理据性追求
1.偏旁更具理据性
“装潢—装璜”,从语源讲,从当前运用的频率讲,都应倾向于用“装潢”。但是,当前用“装璜”的也不少,而且“璜”指半璧形玉、从玉黄声,同装饰有联系。
“战栗一颤栗”这组异形词,后者比前者的理据性强。从偏旁看,“戈”字旁的“战”让人联想到的意义往往是战斗、战争;而“颤”,从“页”,“页”表示人头之意。“颤”的意义是头摇动不定,身体颤动,发抖。从偏旁与字义、字义与词义的联系上看,带“页”字旁的“颤”与“颤栗”的词义联系更密切,表义更明确,词义更外现,便于人们理解和接受。
“溜达—蹓跶”,后者都从“足”,明确反映出“足”字旁的“蹓跶”跟散步有关。因此选用带“足”字旁的词形,更能引起人们意义上的联想。
对“瑜伽—瑜珈”,《规范词典》认定前者为推荐词形,原因是“依《现汉》《辞海》等辞书”而定的。因为是音译词,从美体的角度看,两字都从玉旁更能给人以美的追求之感,因此,当前“瑜珈”的使用频率自然也不低。
2.词义更据理据性
词典中有“山清水秀”而无“山青水秀”,有“名副其实”而无“名符其实”。而在我们的认知上,“清”往往与水联系在一起,而“青”常作山的颜色,如有“青山绿水”一词;“副”作相称符合讲,而今天“符合”一词已是使用频率相当高的词了。这样从词义上考虑,人们实际使用中自然倾向于将“青”写作“清”,将“副”写作“符”。
《异形词整理表》中也有这样的情形。
“贤惠—贤慧”,前项构词语素的字义都与性情德行有关,后项的“慧”却往往使人想到聪慧,两个构词语素所指内容有别,词义范围更广,按礼貌原则中的赞誉准则,语用中人们无疑更倾向于“贤慧”。
“流连—留连”,从语源上说,“流连”应为推荐词形,但字义上分析,“流”指液体移动、流动。“留”表示停止在某一个处所或地位上不动、不离去。“流”不如“留”与词义“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联系紧密、表意性强。
(二)由形知音的追求
“喘吁吁—喘嘘嘘”,二者形旁相同,又都有理据性,但声旁不同。前一个“吁”的声旁“于”不如后一个“嘘”的声旁“虚”表音准确,因此选用后者的人数不算少。另外,“踉跄—踉将”,“跄”从足仓声,“将”从足将声,“仓”不如“将”表音更准确。所以,选择后者的人数也不少。“辈分、本分、成分、分量、分内、分外、分子、过分、股分”等被列为推荐词形,但实际使用中却十分混乱,因为读fèn的还有个字形“份”,所以,辈份、本份、份量、份子、股份等照样在日常生活中广为通行。
(三)语言经济简练的追求
词汇往往都是凝结了一定意义的单位,因此简练而又富于表现力。通过对原有词汇的改造从而达到表意目的是人们常用的方法,在修辞上称之为仿词。有些用法在最初可能是修辞现象,但当大家都这么用,甚至新词形新用法普及了,而原词形原用法逐渐消失。如前文中所举的“作茧自缚”“无毒不丈夫”等就是这种情形。
(四)表达生动的追求
曲解往往能收到生动诙谐的效果。如前文提到的“孔雀东南飞”“桃之夭夭”等。又如近来用得比较多的“感冒”一词,说对某事或某人不感冒时,指的是不感兴趣、不愿关注或懒得搭理,而非生病了、得了感冒。
三、语言学家应持的态度和应做的工作
追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也即语意与字形的统一,是汉语词汇发展中一条极具特色的规律。从现代汉字形声字的迅猛发展已经可以看到人们“造字”时的理据性追求,同样,在“造词”的时候,人们也一直努力追求可解释性,特别是追求一种尽量平易通俗的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对旧词在新形势下的改造,使之更大众化。对这种现象,有的语言学家认为是对语言的一种污染,有的语言学家则持观望态度,待发展到一定程度了才予以承认,我们认为这是词汇的一种正常发展,但应该在宏观上加以引导。
经济简明总是人们使用语言的最高追求。字音、字形追求简化,大众的普遍认同和乐于使用,是词语发展中极重要的影响因素。
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词的形与意之间不可避免地会不断地调整。既不能“以今律古”,也不能“以古限今”。有些词在最初确实是错用,有的词也许不过是个别人一时新奇的用法,但随着大众觉得这些词形也具有可解释性和生动的概括力表现力时,他们也会纷纷效仿。对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斥之以“没文化”“素质低”。
当然,我们并不鼓励全民都来生造词,都来随意改造词。词毕竟是为人类交际服务的,词汇混乱首先就违背了交际需要。
当今新事物层出不穷,新观念新思想新感受必然要求有新词汇来表达,这样的背景也决定了会有更多的新词产生,会有不少的“词汇错用”现象。语言学家的任务不应该仅仅是维护“语言纯洁”,甚或死守原有词汇系统;而是应该研究词汇发展的规律,积极地参与到这个运动中来,抱着重在建设的态度,加强引导,提出更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说法,通过实践,起到推动词汇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良杰、单晓青《关于大学生使用异形词情况的调查分析》,《汉字文化》2006年第4期
[2]黎传绪《〈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的争鸣》,《贵州社会科学》2005年1月
[3]高更生《刚性与柔性相结合的原则——谈规范型字书的编纂》,《辞书研究》2000年第2期
[4]高更生《异形词阐要》,《山东教育》2002年4月
[5]陈原《社会语言学》,商务印书馆,2000
[6]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7]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通讯地址:430074华中科技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生)
一、词汇发展的一些现象
现实中我们正在使用的很多词汇其实都是发展了的。从内容与形式相互影响的角度来关照,我们可以发现如下一些情况:
(一)形不变意变:赋旧词形以新意,且新意占优势,有的甚至已经取代了原意。
这样的词举不胜举,特别是一些成语。因为成语大多有一定的语源,或寓言故事,或历史典故,或诗词名篇。一方面因为并不是人人都清楚其语源,可能用错;还有的则是人们的有意别解,这种现象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尤甚,能收到新奇的效果。而当一个用法产生之后,如果确能起到良好的表达和交际作用,就极有可能推广开来。如:
“学而优则仕”,见于《论语·子张》,“优”是有余力、有余暇的意思,但现在人们在使用的时候更多的是将“优”理解为优秀。
“心广体胖(pán)”,出自《礼记》。《礼记·大学》:“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pán),故君子必诚其意。”郑玄注:“胖,犹大也。”朱熹注:“胖,安舒也。”整体意思本指人心胸开阔,则举止安详、大方。后世却将“胖”理解为“肥胖”,整体意也变为“心情开阔,身体发胖(pànɡ)”。
“优”和“胖”已用现代汉语中的一般用法来理解了,相反的,用其本意的却不多了。又如:
“孔雀东南飞”,出自汉乐府民歌,见于南朝徐陵《玉台新咏》,本指夫妇离别,现在常指人才向东南沿海一带流动。“东南”由趋向变为目的地,实指性增强。
“压轴戏”,本为脱胎于徽班的京剧的术语,就该词的语源义来说,指“倒数第二个节目”,现习惯将“最后一个节目或一出戏”称为“压轴戏”。“压轴”的“轴”的意义凸显了,“轴”往往都是很重的,重往往在最后,认知上戏的重要性也由此更直观。
典型的还有“美轮美奂”“鞭长莫及”“空穴来风”“愚不可及”“勾心斗角”等等。
(二)意不变形变:意基本是原意,但形上改换了个别字,有的甚至全改了。如:
“买单”,知道它的本词是“埋单”的人恐怕不多。可能当初听到“埋单”这一粤语时觉得它的表现力很强,于是大部分人都结合当时的付账行为,按自己的想法将“埋”构拟为了“买”。
“明日黄花”,出自苏东坡的《九日次韵王巩》:“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用以比喻过时的事物。但若仅从字面上去理解其含义,是十分困难的。“昨日”承载着表示“过去”的信息,“昨日黄花”的语素义与词义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人“望文生义”,从字面上就能大致理解其意义。于是“明日黄花”就变成了“昨日黄花”。
还有如“蛾眉”变成了“娥眉”、“铁棰”变成了“铁锤”、“山颠”变成了“山巅”、“鬓脚”变成了“鬓角”、“丁宁”变成了“叮咛”等,都是人们结合意思反过来对原词形进行“改造”的结果,尽管这样的“改造”大多是写了别字,但因改过的词形直观性强而在竞争中取胜被沿用下来。
(三)意变形变:意义理解上或语用中的变化,反过来影响了词形的变化。
“逃之夭夭”原形应是“桃之夭夭”,来自《诗经》,原诗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这是一首在婚礼上祝贺女子出嫁、新婚美好的喜歌。“夭夭”的意思是“茂盛艳丽的样子”。语用中因“桃”“逃”同音,故以“桃之夭夭”作诙谐语,形容逃跑得无影无踪。后来因这一用法生动被广泛使用,于是“桃”也写作为直观地表逃跑意的“逃”了。
另外,还有如“毕恭毕敬”本作“必恭必敬”,“必”系必定意,“毕”当十分讲。“再接再厉”本作“再接再砺”,韩愈《昌黎先生集·斗鸡联句》:“一喷一醒然,再接再砺乃。”“反唇相讥”本作“反唇相稽”,《汉书·贾谊传》:“妇故不相说,则反唇而相稽。”稽,计较。“无毒不丈夫”本作“无度不丈夫”,原句为“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作茧自缚”本作“作茧自护”。这些情形,有理解上的偏差使然,也有相当一部分是语用中为求诙谐生动或表达上求凝练简洁而有意用谐音改换的结果,这些词大多经过了一个由临时到稳固的过程。
在地名等专有名词的改变上这种情形表现得更明显,如北京的“中关村”原叫“中官村”,“中官”就是以前的太监,这个地方原是太监的墓地。把“官”改为“关”,去掉了孑遗的色彩,平添了一份雄关的壮美。“鬼街”定名为“簋街”,去掉了不雅阴森,“簋”更符合夜市小吃的特点。这些都折射出了人们听音赋意的心理。
二、词汇发展的影响因素
实际上,现在仍有很大一部分词仍处在动荡之中。
目前,我们对词的处理,往往是以《现代汉语词典》等大中型字词典和2002年国家语委发布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为标准。但其中为数不少的词的实际的使用情况并不一定与专家们的意见一致。结合我们观察到的一些情况分析,可以发现主要有如下一些影响因素。
(一)字形层面的理据性追求
1.偏旁更具理据性
“装潢—装璜”,从语源讲,从当前运用的频率讲,都应倾向于用“装潢”。但是,当前用“装璜”的也不少,而且“璜”指半璧形玉、从玉黄声,同装饰有联系。
“战栗一颤栗”这组异形词,后者比前者的理据性强。从偏旁看,“戈”字旁的“战”让人联想到的意义往往是战斗、战争;而“颤”,从“页”,“页”表示人头之意。“颤”的意义是头摇动不定,身体颤动,发抖。从偏旁与字义、字义与词义的联系上看,带“页”字旁的“颤”与“颤栗”的词义联系更密切,表义更明确,词义更外现,便于人们理解和接受。
“溜达—蹓跶”,后者都从“足”,明确反映出“足”字旁的“蹓跶”跟散步有关。因此选用带“足”字旁的词形,更能引起人们意义上的联想。
对“瑜伽—瑜珈”,《规范词典》认定前者为推荐词形,原因是“依《现汉》《辞海》等辞书”而定的。因为是音译词,从美体的角度看,两字都从玉旁更能给人以美的追求之感,因此,当前“瑜珈”的使用频率自然也不低。
2.词义更据理据性
词典中有“山清水秀”而无“山青水秀”,有“名副其实”而无“名符其实”。而在我们的认知上,“清”往往与水联系在一起,而“青”常作山的颜色,如有“青山绿水”一词;“副”作相称符合讲,而今天“符合”一词已是使用频率相当高的词了。这样从词义上考虑,人们实际使用中自然倾向于将“青”写作“清”,将“副”写作“符”。
《异形词整理表》中也有这样的情形。
“贤惠—贤慧”,前项构词语素的字义都与性情德行有关,后项的“慧”却往往使人想到聪慧,两个构词语素所指内容有别,词义范围更广,按礼貌原则中的赞誉准则,语用中人们无疑更倾向于“贤慧”。
“流连—留连”,从语源上说,“流连”应为推荐词形,但字义上分析,“流”指液体移动、流动。“留”表示停止在某一个处所或地位上不动、不离去。“流”不如“留”与词义“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联系紧密、表意性强。
(二)由形知音的追求
“喘吁吁—喘嘘嘘”,二者形旁相同,又都有理据性,但声旁不同。前一个“吁”的声旁“于”不如后一个“嘘”的声旁“虚”表音准确,因此选用后者的人数不算少。另外,“踉跄—踉将”,“跄”从足仓声,“将”从足将声,“仓”不如“将”表音更准确。所以,选择后者的人数也不少。“辈分、本分、成分、分量、分内、分外、分子、过分、股分”等被列为推荐词形,但实际使用中却十分混乱,因为读fèn的还有个字形“份”,所以,辈份、本份、份量、份子、股份等照样在日常生活中广为通行。
(三)语言经济简练的追求
词汇往往都是凝结了一定意义的单位,因此简练而又富于表现力。通过对原有词汇的改造从而达到表意目的是人们常用的方法,在修辞上称之为仿词。有些用法在最初可能是修辞现象,但当大家都这么用,甚至新词形新用法普及了,而原词形原用法逐渐消失。如前文中所举的“作茧自缚”“无毒不丈夫”等就是这种情形。
(四)表达生动的追求
曲解往往能收到生动诙谐的效果。如前文提到的“孔雀东南飞”“桃之夭夭”等。又如近来用得比较多的“感冒”一词,说对某事或某人不感冒时,指的是不感兴趣、不愿关注或懒得搭理,而非生病了、得了感冒。
三、语言学家应持的态度和应做的工作
追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也即语意与字形的统一,是汉语词汇发展中一条极具特色的规律。从现代汉字形声字的迅猛发展已经可以看到人们“造字”时的理据性追求,同样,在“造词”的时候,人们也一直努力追求可解释性,特别是追求一种尽量平易通俗的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对旧词在新形势下的改造,使之更大众化。对这种现象,有的语言学家认为是对语言的一种污染,有的语言学家则持观望态度,待发展到一定程度了才予以承认,我们认为这是词汇的一种正常发展,但应该在宏观上加以引导。
经济简明总是人们使用语言的最高追求。字音、字形追求简化,大众的普遍认同和乐于使用,是词语发展中极重要的影响因素。
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词的形与意之间不可避免地会不断地调整。既不能“以今律古”,也不能“以古限今”。有些词在最初确实是错用,有的词也许不过是个别人一时新奇的用法,但随着大众觉得这些词形也具有可解释性和生动的概括力表现力时,他们也会纷纷效仿。对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斥之以“没文化”“素质低”。
当然,我们并不鼓励全民都来生造词,都来随意改造词。词毕竟是为人类交际服务的,词汇混乱首先就违背了交际需要。
当今新事物层出不穷,新观念新思想新感受必然要求有新词汇来表达,这样的背景也决定了会有更多的新词产生,会有不少的“词汇错用”现象。语言学家的任务不应该仅仅是维护“语言纯洁”,甚或死守原有词汇系统;而是应该研究词汇发展的规律,积极地参与到这个运动中来,抱着重在建设的态度,加强引导,提出更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说法,通过实践,起到推动词汇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良杰、单晓青《关于大学生使用异形词情况的调查分析》,《汉字文化》2006年第4期
[2]黎传绪《〈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的争鸣》,《贵州社会科学》2005年1月
[3]高更生《刚性与柔性相结合的原则——谈规范型字书的编纂》,《辞书研究》2000年第2期
[4]高更生《异形词阐要》,《山东教育》2002年4月
[5]陈原《社会语言学》,商务印书馆,2000
[6]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7]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通讯地址:430074华中科技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