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高校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的构建初探

来源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ypo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政工作中的一项系统性工程,针对民族地区高校的实际特点,通过构建行之有效的教育机制,即需要构建以理论教育为核心的认知机制、以实践教育为核心的行动机制及以网络教育为核心的拓展机制等教育机制,促进教育机制中相关环节的良性运行,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关键词〕 民族地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676(2018)03-0034-03
  2014年5月4日即五四青年节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前往北京大学进行考察,在与北京大学师生们座谈中郑重强调“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提出“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政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1]这一重要讲话无疑给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作用,即高校思政工作承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是责无旁贷的任务。相对于其他地区高校,民族地区高校自身存在着地域性、民族性及差异性等特殊因素,意味着其在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需面临特殊的情况。因此,针对民族地区高校的特殊性,探究民族地区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的构建,是民族地区高校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工作。
  一、民族地区高校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转型时期,现实生活中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导致大学生价值观理念中出现了诸如理想信念弱化、政治价值意识缺失、道德价值模糊化及价值取向功利化等诸多问题。[2]因此,高校必须承担在大学生中加强社会主流价值观教育的引导工作,即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民族地区高校地处祖国边疆民族地区,培养的大学生是未来祖国边疆建设、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的价值观取向对国家的发展和民族安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探讨民族地区高校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的构建,努力实现民族地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标。民族地区高校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必须要关注到大学生在价值观上呈现的民族性、地域性和差异性。因此,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需要不断强化引导及培养。一方面是要引导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是要加强培养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是非鉴别能力和价值选择能力,使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在价值多元化冲突中走出困惑。
  二、民族地区高校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分析
  基于实地调研,考察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成效现状。通过问卷调研数据分析显示,反映出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念总体上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发展趋势,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不健康的思想观念问题。这些问题也会直接影响着他们的价值选择和判断。据调研情况显示,学生能基本完整说出“24 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说明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较熟知。但当问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时,学生无法表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认识,这说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反映的社会主义主流价值取向的本质要求缺乏深刻认知,具体也体现在进行价值判断及选择时表现出来的行为差距。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在于民族地区高校的理论教育的实效性有待提高、实践教育的践行力有待增强、互联网的教育功能未发挥等因素。
  (一)理论教育的实效性有待提高
  相对于地处发达中心地带的高校,民族地区高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教育的理念、内容及方式方法更新较慢,体现在多数民族地区高校仍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主的传统课堂理论教学方式。调研情况显示,学生不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教育,甚至出现反感抵触的情绪,导致理论知识教育的实际效果不明显。以思政课为例,大部分学生都能认识到思政课的课堂理论教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渠道,但同时相当大比例大学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思政课作用没有凸显。学生们认为思政课之所以作用不大主要是因为传统思政课理论教育的形式化导致。此外,有相当多学生认为民族地区高校没有突出民族特色,没有将本地区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引进课堂理论教学。这说明在传统思政课理论教育中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及方式不能及时更新与改革,且没有结合地域性及民族性特点等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已影响和制约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教育的实效性。
  (二)实践教育的践行力有待增强
  民族地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教育是实现理论“内化于心”的过程,但价值观教育最终落脚点是要落实到行动上,这就是实现“外化于行”的行动过程。当前民族地区高校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瓶颈在于 “外化于行”。由于民族地區高校特殊地域性的影响,突显出社会主流价值和民族及地域价值的差异,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的落差,理想信念和现实生活的反差等问题。[3]据调研情况显示,学生能有意识地将自身未来发展规划与国家发展目标、社会发展趋势相适应;但回答“是否主动投身西部建设及农村基层建设”时,学生往往从个人利益出发,以个人利益为主。说明当价值认知与实际生活发生矛盾时,学生更多考量个人利益得失,从而选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取向相背离的行为。这就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上出现知行脱节现象。由此可见,民族地区高校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的践行力有待增强。
  (三)互联网的教育功能欠缺
  当前,时代迅猛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大量新媒介应运而生,其中互联网技术是时代新媒介的典范。由于民族地区高校的地域特殊性,没有更多的能够掌握一手材料的渠道与机会,学生们更多从互联网上寻求各类信息。据调研,相当部分学生选择互联网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的便捷途径,但值得的注意的是互联网上也充斥着有悖于主流价值观的言论,学生如果不加以思考与判断,容易倾向于关注和认同这些观点,导致极端势力通过互联网向民族地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领域渗透极端价值观念的情况层出不穷。面对严峻复杂的高校意识教育形势,互联网媒介没有发挥其教育功能,这就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重视互联网领域。   三、民族地区高校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的构建
  基于对民族地区高校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情况的分析,当前民族地区高校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注重的应是通过教育机制实施完整的教育过程实现大学生主体地位,即自觉自主持续地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我们要构建包括以理论教育为核心的认知机制、以实践教育为核心的行动机制及以网络教育为核心的拓展机制,通过相互联系、协调统一的教育机制来促进民族地区高校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断提升实效性。
  (一)构建以理论教育为核心的认知机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也是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基础,课堂理论教育是民族地区高校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教育的主要途径。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有很多来自经济欠发展的民族地区及边疆地区,对待理论知识的开放性包容性不强,对很多问题只停留在表面和假象上,容易陷入价值观念泥潭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须主动占领大学生的思想阵地,积极发挥教师主导的作用,积极引导国家主流意识价值。思政课是高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必须重点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战线主阵地,发挥高校“两课”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教育作用,培养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认知。因此,必须对思政课的授课内容进行改革,即改变以往零散的、空洞的、非系统性的授课内容,通过整合思政课课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理论内容,引入本地区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当地红色文化资源进入课堂理论教学,形成科学的、系统的且贴近生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同时,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结合地区特点及情况创新教育教学模式,通过运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和问题导向教学等教育方式方法,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与讨论,在思政课理论教育教学各环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其中,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二)构建以实践教育为核心的行动机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简单的意识形态导向,而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动规范。[3]高校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终落脚点要落实到实践中,构建以实践教育为核心的行动机制,促使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实际生活的行动中。构建以实践教育为核心的行动机制,一是要实现理论教育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衔接,实现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认知;二是要实现课堂理论教育与课外实践活动的融合,在融合过程中促使学生将内化的理论知识外化为行为选择。
  只有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相结合,实现学生知行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才真正落实到实处。因此,民族地区高校致力于探索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效结合的联动机制。比如,利用地方民族文化资源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基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平台。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民族文化教育基地参观”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民族文化的绚丽多彩,也让学生提升民族的自豪感及社会责任感,从而有效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力。
  (三)构建以网络教育为核心的拓展机制
  在当代中国,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不断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5]大学生是最活跃的群体,也是互联网传播的重要对象,他们更易接受并且使用互联网。互联网中海量的信息不仅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大学生价值观念及生活方式等方面。互联网俨然成为大学生中普遍应用的新媒体。因而,民族地區高校重视构建以网络教育为核心的拓展机制,深入研究互联网信息时代的教育特殊性,充分利用互网络新媒体的教育功能,发挥互联网育人功能,把互联网作为高校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拓展阵地,在互联网阵地中引导大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张亚东.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4(12).
  [2] 商杰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探究[J].思想政治教育,2009(29).
  [3] 李红军.提高民族地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探究[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
  [4] 郝 琦, 房 磊.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普教版),2015(6).
  [5] 黄荣怀.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五个“必须”[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5(7).
  责任编辑:张明明
其他文献
要想保持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关键就要搞好社会经济的管理工作。而管理工作的进行不能盲目而为,需要通过经济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真正的解决社会经济发展过
谈"读"与"写"的关系,本已是"老调",但一些同学和同行总是对此或认识不深,或重视不够,或方法不当,故在此"重弹"。"读",是写的基础;"写,必反作用于读。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
奶牛酮病是奶牛养殖中常见的营养代谢性疾病,是由牛体碳水化合物和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引起的。该病多发于分娩后1-8周的高产奶牛,在临床上以消化机能障碍和神经系统紊乱为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保管、传播和利用图书情报资料,为一切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服务的科学、文化、教育机构,是人们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要想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
期刊
小学语文是对小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是思想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只有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提高。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要着重处理好四个关系:
期刊
法学是法理与法实践相结合的一门科学。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对法理、法律依据和法律适用对象的理解,又要注重学生法律适用能力的提高。法理与法实践如何有机结合,是提高法
期刊
中国当代的旅游文化竞争日益激烈,国人对旅游文化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因此,在旅游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将旅游文化与现代旅游经济充分结合起来,已经逐步成为一种社会趋势。本
肉鸡腺胃肌胃炎已经屡见不鲜,主要表现采食下降,生长缓慢,料肉比高,一般致死率低,往往不被重视,但是据统计,腺胃肌胃炎造成的损失每年占鸡病之首,本文介绍了该病的发病情况、
仔猪腹泻是国内外养殖业常见的多发疾病,不仅影响仔猪成活率,而且直接或间接地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据资料报道,目前我国平均每头母猪年生产断奶仔猪只有11-13头,其原因除年产窝
〔摘 要〕 煤炭资源型地区生态环境容量狭小,且存在资源开采型生态缺陷,资源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矛盾与冲突显著,基础条件较差,绿色发展任务艰巨。亟需树立绿色发展和转型发展新理念,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高碳能源低碳发展,实现资源价值利用最大化和环境负面影响最小化,实行比其它地区更为严格的生态环保策略,制定生态环保红线,加强对生态环境负面行为的硬约束,合理控制煤炭产能、全方位减排与主动修复生态环境并举,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