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物理专业实用性教学模式探讨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un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分析当前材料物理专业面临的现状,以武汉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物理专业为例,对本科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指出本科培养应与社会发展需求接轨,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教育思想,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探索与改革,以期培养出符合市场服务和行业发展要求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材料物理;实用性;教学模式
  材料物理是从物理学原理出发提供材料结构、特性与性能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近年来,随着研究手段日益成熟和研究理论的系统化,材料物理专业的研究范围以惊人的速度扩展,主要面向新能源与新信息等新功能材料以及高新技术领域的探索研究方面,因此,培养并向社会输送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是大学本科教育的重中之重。目前,国内诸多高校均设立有材料物理专业,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发展定位、研究特色和教学研究水平,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比如:有的院校材料物理专业侧重于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培养,而有的更偏向于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因此,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及专业自身特色,及时更新和改进材料物理专业教学模式及体系,对于人才的培养和专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材料物理专业现状
  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使自然科学的相互渗透、交叉、融合的趋势更加明显。近年来,以电子、生物、航天和能源为应用对象的材料科学呈现出以功能材料、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等高性能、多功能为主的发展趋势,对材料科学人才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我国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学生规模世界第一,学生知识体系较为完整,然而创新意识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相对欠缺[1],甚至出现毕业等于失业这一现象,难以实现真正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面对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单一的理论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当今的本科生人才培养的现象在工科专业中尤为突出。有的学校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采用固定不变的单一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已与社会脱节[2]。材料物理专业在研究新材料的性能、制备以及新能源的利用方面遇到各类物理及工程问题,这些问题具有涵盖范围广、实际操作能力要求高、理论掌握要求扎实等特点。无论是在工程实践还是科学研究过程中,解决这些问题都是需要理论丰富,动手能力强且富有创新性精神的复合型人才。本文以此为背景,研究和探讨适合当前以培养和输送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武汉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物理专业的实用性教学模式。
  二、教学模式的探讨
  (一)材料物理与新能源的融合
  随着人类能源危机的加剧和环境意识的增强,污染物有效控制变得越来越重要,我校材料物理专业依托自身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重点培养在光电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环境材料等方面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要求学生掌握相关材料领域的基本物理理论,并与工程理论及实践相结合,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定性地分析和解决材料研究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将本专业的特色——等离子体技术及应用应用于环境及能源领域。
  (二)教学模式改革与探讨
  在材料物理学科专业课程的讲授方面,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教学模式替代传统的应试型教学模式,将“圆桌”讨论问题的方式代替传统的教师讲课、学生被动听课的单向传输型传授知识模式,建立以科研问题为载体、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讨论式教学模式。调动学生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结合校外兼职教师现场教学,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的紧密结合,促进学生用所学材料物理相关理论理解行业生产工艺原理,推动本专业特色——等离子体技术更深层次的运用于环保领域。
  本专业毕业生目前主要就业方向为新能源(太阳能光电、光热材料)、新材料、环保产品及光电子信息行业,就业企业主要为一些大型龙头公司,大多数毕业生在环保领域、新能源行业及功能薄膜材料领域从事研究、开发、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就业单位多为高新技术企业,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较高。为了达到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有机结合,完善平台搭建,强化实践环节教学,新的培养模式可采用在理论课程学习结束时,与行业内相关企业及本其他高校实验室联合新建校外交流基地的方式,让学生提前进入企业进行生产实践,加强企业试点产品的介入,有机结合企业的科研平台和学校的理论技术支撑,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企业需要。充分发挥材料物理“等离子体化学与新材料省级重点实验室”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使课程实践教学对应用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作用更加突出。
  学科的建设与社会的发展与需求息息相关,实用性教学模式的研究方面还需探索环保领域新能源的发展方向对本专业的切实需求。随着社会的需求及新能源领域的不断发展,必将涌现一些新的技术,特别是这些技术可能涉及的本专业与其他专业的联合,本专业的学生势必要求对相关的其他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对联系紧密的专业知识的概念性教学进行尝试。
  三、结语
  材料物理专业是高等院校学科设置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对社会的需求以及人才的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提出一种适合本校材料物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同时,提高本专业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效率,充分利用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拓宽本科生的就业领域,为环保领域中等离子技术的创新与风险化解培育出更多的实用性、专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陆国栋.我国高等教育的特点分析与发展路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5(12):14-17.
  [2]王浩,常会庆.我国大学创新教育研究综述[J].教育观察月刊,2015,4(11).
  (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服饰图案课程为切入点,通过探索湘西蓝印花布的审美趣味与文化意境,进入设计实践,寻求服饰图案创新表现的途径,希望以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寻求新思路、新方向,学生大胆创新与尝试,让设计出的服饰图案作为承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通道。  关键词:湘西蓝印花布;服饰图案课程;创新;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9-0079-01  一
在现代低空突防技术中,飞机根据数字地图提供的地形数据和获得的战场态势,结合任务计划以及自身的机动性能约束条件利用航迹算法提供最优航迹,其中航迹规划包括预规划和实时重规划。预规划阶段在预知威胁转化的基础上,利用规划算法计算出航迹;在航迹预规划的基础上估算了飞机的起飞时间;在实时重规划阶段,将突发威胁等级评估与规划系统进行了集成。
摘 要:辅导员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的主力军。目前,高校辅导员教师队伍人才流失严重,研究刚加入这一行业的青年辅导员的思想动态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尤为重要。本文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视域,就个人工作经验以及对近两年新进青年辅导员的访谈和调研,分析了当前高校新进辅导员在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困境,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专业发展;高校辅导员;困惑及出路  中图分类号:G44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
考虑了具有最优控制的结构主动控制问题,目的是在系统满足闭环特性的前提下,设计状态反馈控制器使得系统性能泛函极小化。利用特征结构配置方法提供的自由度,给出了性能泛函的显示参数化表示,从而该问题转化为带有约束条件的优化问题,参与优化的变量仅为一组参量。并给出了求解该优化问题的算法,该算法直接基于结构系统矩阵,故其简单性为工程应用提供方便。地震作用下对三层剪切结构建筑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结构主
提出了一种用于RoboCup中的阵型策略,该策略应用BP网络训练各种阵型和识别对方的基本阵型,并根据场上情况实现阵型的动态转换。基于此策略的队伍在比赛中取得不错的成绩。
摘 要:学习物理的过程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至关重要,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影响结果。关于物理思维以及人类思维的共性进行阐述,在实验中物理思维的特点和形成过程进行说明。  关键词:思维;思维特点;物理教学;物理思维过程;测量性实验;探究性实验  一、思维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反映,是借助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推测未知的事物。它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的高级认识阶段。  二、物理思维  是建立
摘 要: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依托以项目为导向的学生工作团队,结合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教学的现状和问题,以人才培养为出发点,研究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与实施方法,运用工程教育理念对教学方法与实践环节进行了创新研究,优化了课程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质量,并能有效提高人才培养效益。  关键词:CDIO;学生团队;实践  一、引言  计算机类专业课程综合性强、实践性强,教学内容软硬件相结合,涉及很多
由于SAR图像中相干斑的存在,使得已有用于光学遥感图像自动配准的算法往往无法直接应用。基于人工通过地物结构推理匹配关系进行配准的想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结构的SAR图像自动配准算法。该算法首先通过检测出的点目标构造“虚拟结构”,然后再综合新提出的“虚拟结构”不变量及结构区域不变矩作为相似测度完成匹配检测,最后用LMS算法估计出变换参数从而实现SAR图像的自动配准。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能够有效实现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