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学生心理品质形成的活动载体,小学数学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心理素质教育内容。我们要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即吃透教材,优化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把传授知识与引导学生做人结合起来,把发展智力与训练良好的心理素质结合起来。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和教研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稳定而乐观的情绪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最活跃、最现实的心理成分,是一种带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去探索。教学环境是影响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要建立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 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课始我就对学生说:“咱们来做一个游戏。”学生听说做游戏,精神振奋。接着我说:“你们随便说一个数,我不用计算能马上说出它是否能被3整除,你们相信吗?”学生听了将信将疑,纷纷举手说出一大串越来越复杂的数,我从容地一一回答,有的学生就用笔算来验证。当确认为准确无误时,他们感到神奇而惊讶,趁此机会,我说:“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学生齐声说:“想,当然想。”由此,他们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和主动探索的兴趣。整节课学生的情绪非常高涨,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样即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很快掌握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又培养了学生积极愉快的健康情绪。
二、合作探讨,尝试乐趣,培养学生与他人建立积极良好的人际关系
数学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能够密切师生和生生之间的相互关系,使教师从“权威”角色向“同伴”角色转化,从“讲师”角色向“导师”角色转化,学生从被动服从需要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氛围。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时,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的特征及周长的概念的基础上。出示一个长为6厘米、宽为4厘米的长方形,让学生小组合作计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得出三种方法:6 4 6 4=20(厘米),即长方形的周长=长 宽 长 宽;6×2 4×2=20(厘米),即长方形的周长=长×2 宽×2;(6 4)×2=20(厘米),即长方形的周长=(长 宽)×2
这样,合作学习不仅使学生自己找出了长方形周长的三种计算方法,而且探索知识的过程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使他们的思维得到训练,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
三、创设情景,激活思维,帮助学生消除心理疲劳与心理挫折
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心理接受能力的原则,运用富有启发性的故事、联系紧密的生活实例、动手操作等,为学生创设相应的问题情景,引疑激趣,活跃思维,让学生爱学,乐学,从而帮助学生消除心理疲劳和减少不必要的心理挫折。例如:在教学“10的加减法”时,一开始就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师:我先请同学们看动画片,你们高兴吗?看完后要给同学们讲讲这个小故事。
1,演示“小鸡吃食”的故事情节。有一个小朋友拿出两个食盘喂小鸡,4只左盘,6只右盘。
2,一名学生讲述故事情节。
3,鼓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激活思维。
师:根据这个画面,谁能提几个数学问题?怎样列式计算?
小组讨论得出:一盘1只,另一盘9只;一盘2只,男一盘8只;一盘3只,另一盘7只……
这节课。教师不是让学生被动吸取、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知识,而是创设了探索的学习情景,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创造有关10的加减法,从而体验到数学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四、增强信心,激发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中,我们可清楚地看到,学生虽小,但其内心却蕴藏着无限的创造力。为此,我们应尽量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保护其好胜、好奇、好问的心理,鼓励学生大胆开放思维,敢想,敢问,敢说,允许“标新立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在一节“应用题”的练习课中,有一道题:学校植树,三年级3个班,每班植树30棵;四年级3个班,每班植树40棵。两个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教材只要求学生会用两种方法解答:即30×3 40×4=210(棵)和(30 40)×3=210(棵)。当教学任务完成后还有学生举起手来,学生甲说:假设两个年级每个班都植树30棵,四年级少植3个10棵,于是可列式:30×6 10×3=210(棵),学生乙说:假设两个年级每个班都植树40棵,三年级就多植树3个10棵,于是可得解法四:40×6-10×3=210(棵)。这时教室沉静了一会儿,随即学生丙举手说:“老师,假设两个年级每个班都植树30棵,三、四年级就有6 30棵,而四年级多的正好也是30棵,就可以得出解法:30×7=210棵。由此,学生们在成功的探索中发出了会心的微笑。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关键在于营造一种真诚、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情景,改变传统的师生对峙的课堂组织模式,积极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达到团体:之间沟通,理解和互动。从而开发学生的心智潜力。使学生便于交往,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协调发展。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稳定而乐观的情绪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最活跃、最现实的心理成分,是一种带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去探索。教学环境是影响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要建立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 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课始我就对学生说:“咱们来做一个游戏。”学生听说做游戏,精神振奋。接着我说:“你们随便说一个数,我不用计算能马上说出它是否能被3整除,你们相信吗?”学生听了将信将疑,纷纷举手说出一大串越来越复杂的数,我从容地一一回答,有的学生就用笔算来验证。当确认为准确无误时,他们感到神奇而惊讶,趁此机会,我说:“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学生齐声说:“想,当然想。”由此,他们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和主动探索的兴趣。整节课学生的情绪非常高涨,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样即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很快掌握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又培养了学生积极愉快的健康情绪。
二、合作探讨,尝试乐趣,培养学生与他人建立积极良好的人际关系
数学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能够密切师生和生生之间的相互关系,使教师从“权威”角色向“同伴”角色转化,从“讲师”角色向“导师”角色转化,学生从被动服从需要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氛围。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时,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的特征及周长的概念的基础上。出示一个长为6厘米、宽为4厘米的长方形,让学生小组合作计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得出三种方法:6 4 6 4=20(厘米),即长方形的周长=长 宽 长 宽;6×2 4×2=20(厘米),即长方形的周长=长×2 宽×2;(6 4)×2=20(厘米),即长方形的周长=(长 宽)×2
这样,合作学习不仅使学生自己找出了长方形周长的三种计算方法,而且探索知识的过程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使他们的思维得到训练,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
三、创设情景,激活思维,帮助学生消除心理疲劳与心理挫折
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心理接受能力的原则,运用富有启发性的故事、联系紧密的生活实例、动手操作等,为学生创设相应的问题情景,引疑激趣,活跃思维,让学生爱学,乐学,从而帮助学生消除心理疲劳和减少不必要的心理挫折。例如:在教学“10的加减法”时,一开始就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师:我先请同学们看动画片,你们高兴吗?看完后要给同学们讲讲这个小故事。
1,演示“小鸡吃食”的故事情节。有一个小朋友拿出两个食盘喂小鸡,4只左盘,6只右盘。
2,一名学生讲述故事情节。
3,鼓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激活思维。
师:根据这个画面,谁能提几个数学问题?怎样列式计算?
小组讨论得出:一盘1只,另一盘9只;一盘2只,男一盘8只;一盘3只,另一盘7只……
这节课。教师不是让学生被动吸取、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知识,而是创设了探索的学习情景,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创造有关10的加减法,从而体验到数学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四、增强信心,激发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中,我们可清楚地看到,学生虽小,但其内心却蕴藏着无限的创造力。为此,我们应尽量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保护其好胜、好奇、好问的心理,鼓励学生大胆开放思维,敢想,敢问,敢说,允许“标新立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在一节“应用题”的练习课中,有一道题:学校植树,三年级3个班,每班植树30棵;四年级3个班,每班植树40棵。两个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教材只要求学生会用两种方法解答:即30×3 40×4=210(棵)和(30 40)×3=210(棵)。当教学任务完成后还有学生举起手来,学生甲说:假设两个年级每个班都植树30棵,四年级少植3个10棵,于是可列式:30×6 10×3=210(棵),学生乙说:假设两个年级每个班都植树40棵,三年级就多植树3个10棵,于是可得解法四:40×6-10×3=210(棵)。这时教室沉静了一会儿,随即学生丙举手说:“老师,假设两个年级每个班都植树30棵,三、四年级就有6 30棵,而四年级多的正好也是30棵,就可以得出解法:30×7=210棵。由此,学生们在成功的探索中发出了会心的微笑。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关键在于营造一种真诚、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情景,改变传统的师生对峙的课堂组织模式,积极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达到团体:之间沟通,理解和互动。从而开发学生的心智潜力。使学生便于交往,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