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如何高效使用高中历史教材

来源 :现代教育科研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pingaaa3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内容多,体系乱,处理难度大。”这恐怕是不少教师谈及新课程的第一句话。记得新课程刚实施时,能按计划真正完成教学任务的却只寥寥几人,而能在课时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提供给学生活动空间的老师更是几乎没有。因此,如何有效地使用高中历史新课程教材,是我们必须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更是我们一线教师提高学生历史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关键。三年的教學实践让我感触很多,也使我的思路渐趋明朗,原先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范围和过程都发生了诸多变化,无论如何,作好以下几个方面是非常重要和有效的。
  1.以课标夯基,理清思路 在传统教学中,脱离大纲和课标、直接依据教材和教参备课似乎是不少教师的习惯。这种做法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在知识点的落实上似乎还挺管用,但在新课程背景下,在时间紧、大容量的情况下,既不易抓住重点,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在此,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可以作为我们理清教学思路、把握课程重难点的前提和关键。以人民版教材“辛亥革命”一课为例,《课程标准》要求是“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以此为依据设计的教学结构体系就应该围绕“过程”二字进行,这是本课的重点,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则是本课的难点。因此在我在备课过程中,在对教材的处理上将该课分为“山雨欲来风满楼——时代背景”、“惊天动地写春秋——武昌起义 (1911)”、“敢教日月换新天——中华民国的建立”、“帝制的终结——袁世凯上台”、“青史凭谁判是非——历史意义”五个子目,从而使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过程有了系统的了解。
  2.初高中教材衔接问题 新课程的编写采用了所谓专题的形式。而这应建立在学生熟练 掌握通史的基础之上。但我们的众多学生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理想,知识没有系统性,无法成为学习高中历史课程的必要的知识基础;又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因此,在进行高一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考虑学生通史知识的回忆和能力、方法的养成。譬如,“辛亥革命”是初、高中历史都要学习的主题,初中历史可以要求学生了解“辛亥”是我国传统的干支纪年方法,换算成公元即1911年;可以要求学生“制作孙中山反清革命主要事迹的年表”;可以让学生讲自己收集到的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故事等等。“计算历史年代”、“陈述历史问题”、“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技能训练是初中历史教科书设计的重点内容,也是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换句话说,初中历史以培养历史学科的基本技能和初步的历史学习能力(如阅读、接受、理解教科书文字和图片信息,阅读简单的史料)为主,而高中历史则应该突出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史料证据等学科核心能力。以“辛亥革命”为例,高中历史教科书可以适当引入“史学争论”,比如“人民版”在“正文”中充分肯定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指出,“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显著的里程碑”。同时,“阅读文”列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观,一种观点认为,“辛亥革命因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而失败”;另一种则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这个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要求学生回答“你赞同哪种看法”这样的开放性问题。相比之下,“人教版”高中历史未能提供有关辛亥革命的史学争鸣资料,而初中历史反而在“动脑筋”栏目中写道:“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显然,就这一项具体设计来说,“人教版”初、高中历史能力培养倒置,历史教科书未能很好地实现有效衔接。又如“新文化运动”一课,“人教版”初、高中历史基本上循着“《新青年》的创办”、“民主和科学两大口号”、“新世纪的曙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这样的叙述思路讲下去的,虽然高中课本的文字量比初中的要大,但在论述上并未见有明显的“深度”,且布置学生思考、探究的问题,初、高中课本几乎一模一样:“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即是说,高中历史教科书的表述重点,没有放在新文化运动何以出现等问题的“解释”上,让学生思考的问题缺乏适合高中生认知水平的应有的“高度”,因此尚不能说做到了语言表述的有效衔接。笔者以为,初中历史教科书可以具体、生动地描述《新青年》杂志的创办经过,蔡元培、陈独秀、胡适、鲁迅等几位新文化运动领袖的活动,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后的改革及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文学革命等内容。新文化运动的政治及思想主张较为复杂,“言人人殊”,“甚至连许多基本史实都没有搞清楚”,还是重点放到高中历史教科书去叙述较好,初中历史删繁就简,有些一笔带过,而重点讲述文学革命也许更为妥当。不仅如此,高中历史教科书不妨让学生思考一些有些“深度”的问题,诸如: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攻击儒学传统和纲常伦理?当时的新知识分子为什么对于西方文化十分热衷,甚至提出“全盘西化”的论调?新文化运动的最大成就为什么说是文学的改革?新文化运动后期,在欢迎德、赛二先生之外,知识界又提出欢迎“莫拉尔小姐”(道德伦理)的口号,“道德伦理革命”是新文化人的口头禅之一,为什么“莫拉尔小姐”(穆姑娘)的口号后来不见流行?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何为五四精神?我们今天如何因应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遗产?等等。教科书如能依照这样的方式讨论下来,大概能够区隔初、高中历史教学的差异,实现教科书语言表述的有效衔接。
  总而言之,在深入研究初、高中不同阶段学生历史学习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在教科书编撰目标、组织要素、语言表述等方面有所区别,初、高中历史教科书才能做到真正的有效衔接。
  3.以教材为蓝本,挖掘课程资源 新的教材观认为,教材是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主要载体,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资源(非唯一资源),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仅是依据),是“教学的工具”和教学的抓手。
  就目前的课堂教学来看,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大致有两种现象:一种是“新瓶装旧酒”,按照原来的套路,对于教材“不敢越雷池一步”;一种是完全以个人意愿随意处理教材,甚至弃教材而不顾,还美其名曰“个性化”。这两种现象的产生,都是由于没有摆正历史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所致。对于历史教材,我们应将其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是资源就应注意挖掘和充分利用,而绝不可丢弃一边;由于历史教材并不是唯一的资源,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应尽可能汲取其他方面有利于教学的资源我们手头使用的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历史新课程教材,客观地讲,其在体例结构、内容旨趣、图文结合、自我检测以及学习档案建设和拓宽学生视野等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切实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充分挖掘其中的资源,并加以完善,这是我们教师的职责所在。
  如就“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课第三个子目民族区域制度的建立,在教材处理上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让学生说出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成立的自治区有哪几个?为新疆的和平解放做出贡献的人物有哪些?我引入的乡土史料有清明节学生扫墓去过的烈士陵园,八路军办事处、毛泽民故居中的部分照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也随之提高。
  4.再现历史情景或创设新情景的教学模式 这一教学模式试图借助于现代教学手段,如音像器材、实物投影仪、多媒体电脑、多功能教室等来复原、营造历史场景,让学生走近历史、感受历史。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历史图片、历史档案材料、现场实录、历史电影的丰富,给开展这种教学方式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例如,《历史》必修三《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一节,就可从电影实录中看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激动人心场面,从现场实录中看到2005年10月25日“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2008年9月28日中国太空迈步第一人翟志刚、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救灾场景、2008年8月奥运会的盛大开幕式、袁隆平与杂交水稻及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的成功发射,不难得出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
  课改三年,几多问题,又几多解决,几多困惑,又几多欣慰。我们已经走出了第一步,我们还将坚定地走出第二步和自信的第三步,因为我们一直在努力,我们仍将继续努力。
其他文献
【摘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动手等教学手段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合自己多年的理论与实践的教学经验,对《钳工工艺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深入浅出的探索,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兴趣;动态教学;技巧;速度;质量  【正文】 钳工是应用在以机械加工不方便或难以解决的场合。因此,钳工是机械制造业中不可缺少的工种。其特点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灵
期刊
【摘要】目的:生命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生命不可复制!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所以班主任要加强安全教育,保护好孩子们的生命。主要内容:本文详细介绍了班主任如何配合学校对学生做好安全教育,以及从哪些途径去入手教育,内容包括排除隐患、告知、营造氛围、演练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反复强调,防范于未然,杜绝一切不利因素,培养安全意识。还要联合一切力量来确保学生的安危,呼吁社会各界共同营造平安城市。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了在小学英语毕业考试复习阶段,如何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的知识,查缺补漏,从词汇、句型、语法、阅读及写作这五个方面结合工作实际,采用科学的策略制定计划,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毕业;复习;策略  【正文】:  小学英语毕业考试是对学生在小学阶段英语学习情况的一次检测,是对小学阶段英语学习的一次总结。在毕业班的教学过程中既有新课的教授又有对所有学习过知识的系统、
期刊
【摘要】新课改明确要求低年级老师必须要让孩子身心愉悦地学习。愉快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采取一系列方法、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愉悦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在快乐中动脑、动口、动手,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方式。先主要从三方面浅谈愉快式教学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一、明白什么是愉快教学法;二、愉快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三、愉快教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进而能创造性地学习, 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本文从创设情境、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在质疑的过程中三个方面,对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兴趣培养;教学效率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学习就会积极主动, 学得轻松而有成
期刊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在这里,兴趣就是思维的动力,当学生对某件事物发生兴趣时,注意力就集中,求知欲就旺盛,思维就敏捷、灵活。尤其低年级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小,采用灵
期刊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教师们都在研究探讨如何上好每一节课,但是着手点不知从哪入手,我就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合作讨论谈几点注意事项。在教学中课堂讨论能有效的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共同进步。曾有一位哲学家说过:你有一个桔子,我也有一个桔子,我们彼此交换每人仍然只有一个桔子;而若是思想的话,每人都会有不同的思想。由此可看出,通过合作讨论可以使学生更有效的获取信息,再经过共同分析、转化、吸收,得到新的认识。而让学习
期刊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改革,学校的基础建设和教育装备得到很大改善,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都把计算机信息技术用于教学中。计算机用在教学中,可在推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学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合理使用教材,灵活地运用投影、课件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获取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和声、图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健康审美情操,促进学生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一种重要途径。但在现阶段,学生写作水平低下,作文教学少慢差,几乎成了不争的事实。如何摆脱困境,怎样走出低谷?我结合自身对作文教学的认识与感受,谈谈现今语文作文教学面临的困境以及摆脱困境的相应对策。  1.作文教学面临的困境 传统的作文教学,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高效性,我们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关键词】浅谈;打造;提升;小学;数学;高效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新课标要求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