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质疑是开启思维的金钥匙,是创新之门的启动器。目前很多课堂上提问的权利被教师剥夺,学生只能循规蹈矩地回答教师抛出的一个又一个问题。不能质疑,不敢质疑,不善质疑,成为现在学生的通病。因此,教师应着力探究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策略。
一、转变教师观念,提供学生质疑时空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由学生自己引发的疑问,更贴近其思维实际,更容易引起其探究欲望。因此,要使学生“质疑”落到实处,教师首先要树立“以学为本”“先学后教”的教育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权利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次,要精心研究教材,充分把握教材中蕴含的智力因素和学生思维基础,善于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制造“悬念”,在某些问题上有意留下“空白”,为给学生留下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
再次,质疑的空间不能仅限于学科课堂,还要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善于从“生活”这一大课堂中发现数学问题。例如,学完“三角形的认识”后,学生提出,自行车车架做成三角形的,而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当学习了“平均数”后,学生提出“电视中的各种大奖赛中,为什么总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来计算其平均成绩”?这样,沟通了“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之间的联系,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
要营造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教师首先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和学生平等相处;其次,要勇于承认学生的“参差不齐”,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第三,减轻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不给学生规定一些框架,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建议;第四,教师要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以饱满的激情、信任的目光、充满爱心的微笑来感染、影响每一位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才能大胆地去质疑。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发现了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时,一个学生问:“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时,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动手操作,待找到了“证据”后,就能认识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并不都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解决学生质疑的问题。
三、创设质疑情境,引导学生善于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的核心就是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没有问题,就很难激起学生求知欲和积极思维,意识不到问题的存在,就不能将学习推向最佳境界。所以,教师要善于将教科书上的结论转化成一系列有意义的问题,为学生创设质疑情境,从而引导学生主动质疑。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一课时,我事先让学生去商场了解各种商品说明质量的有关百分数的材料,使学生感到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经常要用到百分数,激发学生学好百分数的欲望。因为有了事前的社会调查,学生也就有了提问的材料。课一开始,学生就根据各自的调查争先质疑问难,纷纷提出:“统计资料数据为什么要用百分数,而不是分数和小数?百分数的分子为什么可以是小数?百分数的分子、分母可以约分吗?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区别?百分数为什么都不带单位名称?”等问题。课堂教学呈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生动学习场面。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而且培养了学生能从现实生活中提出问题的能力。
四、指导质疑方法,培养学生会质疑
起始阶段,不能太苛求质疑的质量,而要注意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耐心细致地教会学生质疑。
首先向学生明确,所谓的“问题”不仅仅指不会解某道题,而是你在学习过程中不理解的、感到困惑的,诸如“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问题。然后结合具体课例进行质疑示范,在示范中指导质疑方法,并归纳出质疑的四个角度:1.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例如,教学《循环小数》时,当学生通过生活实际理解什么是“循环”,并提出数学中也有这种循环的现象即“循环小数”后我便发问:“同学们,这节课你想学习哪些知识?”一位学生说:“我想知道什么样的数是循环小数?”另一位学生说:“我想知道循环小数是怎么产生的?”还有一位学生说:“我想知道循环小数的写法。”……问题提得多好呀!把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都列举出来了。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迫不急待地探究起知识来。2.当学生的思维停止或处于消极状态时,教师要巧妙进行激疑、布疑,启动学生思维的内驱力,促使学生多思多想、会思会问。如,在教学“平行”概念时,问:“为什么要在同一平面内?”在认识三角形时问:“为什么要说成围成?”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减?”等等,使学生明确,提问应切中要害,应问在关键处。3.对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进行质疑。例如,为探寻“3的倍数的特征”,课本上仅列举了部分两位数进行分析,对此学生提出质疑:“这个规律是否在三位数、四位数、更多位数上同样存在?是否具有普遍性?尚需进一步验证。”4.课末反思进行质疑。“问”终于省,反思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格,更是创造性学习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老师及时引导学生反思,使学生会问。每当一节课结束时,我经常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质疑:“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的问题都得到解答了吗?请大家想一想谁提的问题最巧,最精,最有价值。”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习的新知识得到梳理和升华,而且培养了学生自我质疑的能力。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现代教学提倡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学会质疑,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逐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使其养成多思、乐思、敢问、善问的习惯。
一、转变教师观念,提供学生质疑时空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由学生自己引发的疑问,更贴近其思维实际,更容易引起其探究欲望。因此,要使学生“质疑”落到实处,教师首先要树立“以学为本”“先学后教”的教育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权利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次,要精心研究教材,充分把握教材中蕴含的智力因素和学生思维基础,善于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制造“悬念”,在某些问题上有意留下“空白”,为给学生留下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
再次,质疑的空间不能仅限于学科课堂,还要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善于从“生活”这一大课堂中发现数学问题。例如,学完“三角形的认识”后,学生提出,自行车车架做成三角形的,而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当学习了“平均数”后,学生提出“电视中的各种大奖赛中,为什么总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来计算其平均成绩”?这样,沟通了“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之间的联系,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
要营造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教师首先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和学生平等相处;其次,要勇于承认学生的“参差不齐”,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第三,减轻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不给学生规定一些框架,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建议;第四,教师要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以饱满的激情、信任的目光、充满爱心的微笑来感染、影响每一位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才能大胆地去质疑。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发现了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时,一个学生问:“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时,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动手操作,待找到了“证据”后,就能认识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并不都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解决学生质疑的问题。
三、创设质疑情境,引导学生善于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的核心就是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没有问题,就很难激起学生求知欲和积极思维,意识不到问题的存在,就不能将学习推向最佳境界。所以,教师要善于将教科书上的结论转化成一系列有意义的问题,为学生创设质疑情境,从而引导学生主动质疑。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一课时,我事先让学生去商场了解各种商品说明质量的有关百分数的材料,使学生感到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经常要用到百分数,激发学生学好百分数的欲望。因为有了事前的社会调查,学生也就有了提问的材料。课一开始,学生就根据各自的调查争先质疑问难,纷纷提出:“统计资料数据为什么要用百分数,而不是分数和小数?百分数的分子为什么可以是小数?百分数的分子、分母可以约分吗?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区别?百分数为什么都不带单位名称?”等问题。课堂教学呈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生动学习场面。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而且培养了学生能从现实生活中提出问题的能力。
四、指导质疑方法,培养学生会质疑
起始阶段,不能太苛求质疑的质量,而要注意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耐心细致地教会学生质疑。
首先向学生明确,所谓的“问题”不仅仅指不会解某道题,而是你在学习过程中不理解的、感到困惑的,诸如“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问题。然后结合具体课例进行质疑示范,在示范中指导质疑方法,并归纳出质疑的四个角度:1.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例如,教学《循环小数》时,当学生通过生活实际理解什么是“循环”,并提出数学中也有这种循环的现象即“循环小数”后我便发问:“同学们,这节课你想学习哪些知识?”一位学生说:“我想知道什么样的数是循环小数?”另一位学生说:“我想知道循环小数是怎么产生的?”还有一位学生说:“我想知道循环小数的写法。”……问题提得多好呀!把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都列举出来了。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迫不急待地探究起知识来。2.当学生的思维停止或处于消极状态时,教师要巧妙进行激疑、布疑,启动学生思维的内驱力,促使学生多思多想、会思会问。如,在教学“平行”概念时,问:“为什么要在同一平面内?”在认识三角形时问:“为什么要说成围成?”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减?”等等,使学生明确,提问应切中要害,应问在关键处。3.对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进行质疑。例如,为探寻“3的倍数的特征”,课本上仅列举了部分两位数进行分析,对此学生提出质疑:“这个规律是否在三位数、四位数、更多位数上同样存在?是否具有普遍性?尚需进一步验证。”4.课末反思进行质疑。“问”终于省,反思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格,更是创造性学习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老师及时引导学生反思,使学生会问。每当一节课结束时,我经常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质疑:“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的问题都得到解答了吗?请大家想一想谁提的问题最巧,最精,最有价值。”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习的新知识得到梳理和升华,而且培养了学生自我质疑的能力。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现代教学提倡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学会质疑,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逐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使其养成多思、乐思、敢问、善问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