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森林病害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森林植物生理程序正常功能受到干扰与破坏,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或者产品与繁殖材料储存与运输过程当中都会出现病害问题,在其他浸染或者不适宜条件的影响之下,森林也会出现一系列病害,最终导致植物在生理上、组织上以及形态上都出现一种不正常的状态,生长发育不良可对其进行直观体现,甚至会出现死亡问题。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与其他损失,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以及衰退病是森林病害三种主要形式。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监测;防治
在国家减灾过程中,森林病虫害防治占据重要位置,同时也是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保护森林资源以及改善生态环境方面,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促使国民经济以及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不断增加的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以及难度都会给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带来一定的阻碍。为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对上述现象的改善。我们需要对其发生的原因以及现象等进行客观分析,然后制定科学的措施与建议对其进行不断完善。
一、从提高领导认识入手,普及全民意识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而森林是生态环境必不可少的部分,森林环境的好坏是整个生态环境好坏的风向标,而森林病虫害又是评价森林资源好坏的最重要指标,所以要从整个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民的高度来认识。
经济是所有发展所必须满足的条件。针对森林病虫害进行防治工作是对森林资源进行直接的保护,不仅可实现对损失的有效减少,同时可促使国民经济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从宏观角度来说,对社会协调发展目标的实现也有重要作用。这要求我们必须从经济发展角度着手,实现对人们保护森林资源意识的有效提升。意识是需要长期积累的基础上实现,所以要进行逐步的渗透。还可从领导教育着手,逐步实现向全民教育的普及。
二、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
高质量的预测预报工作是顺利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前提。如果预测预报工作不用能在病虫害发生的过程中实现的事实的有效监测,就会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更会威胁到整个生态环境的平衡。因此,各地区必须对全部森林资源进行调查与监测工作,保障该项工作的全面性、及时性与准确性,建立由下至上的预测预报网络体系,指定专人对固定地块进行严格的调查与监控工作,做到每天巡回监测。每个测报点的测报人员需要签订相关责任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以及治理,从根本上杜绝平时不调查的问题。
三、组建森林病虫害专职监测队伍,确保资金投入各级森林病虫害防治
检疫站承担着森林病虫害防治、预测预报和森林植物检疫的重要职责,担负着保护国土生态安全和生态建设成果的重要责任。因此,各级人民政府要重视和加强森防队伍的建设,确保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就是要在各地区组建森林病虫害专职监测队伍,并定期组织“林木病虫害识别与防治”等相关方面的培训。增加投入是保证森林病虫害防治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基于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我认为应该从维护生态平衡的观点出发,逐步完美森林生态环境建设。
各级财政部门要将救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各级政府要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纳入当地防灾减灾计划,增加病虫害防治、测报、检疫对象普查和基本建设投资等,特别是市县两级财政应加大投入,保证防治工作的正常开展。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坚决贯彻《林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决定》,从育林基金中提取3%-4%用于病虫害防治。
一是要求财政投资专项资金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人员经费等,达到监测、测报网络体系全覆盖;
二是积极采取措施普及林区各单位职工人员的相关方面知识,做到全员意识,全员行动;
三是尽快建立起生态效益补偿制度。针对很多山区大面积森林多属于公益性的防护林及水源涵养林,其产品是一种不能进人市场而只能服务于社会的特殊“商品”,长期没有经济收益,拿不出钱防治病虫害。据此,应按“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尽快建立起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从收取的补偿资金中适当安排防治经费。
四、提高森防科技含量,改进防治手段
森林防治工作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很多地区存在着森林病虫害防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保护的需要不相适应的现状,防治手段急需大力改进。
一是坚持搞生态林业,在保护好现有林的基础上,造林要坚持适地适树,采用良种壮苗,营造混交林,实行工程造林和集约经营等林业措施,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全过程),加强早期预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二是加强养护管理,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在相当程度上与植物的生长势相关,因此对生長势差的植株应及时施肥、浇水、松土锄草,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并结合秋冬季修剪,除去染病虫的枝条,这样不但可以调节植物养分,还可以减少病虫来源。除此以外,还要保持树体通风透光,增强树势,营造不利于病虫害越冬、繁衍、为害的环境条件。增强林业自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走出一条林业生产与病虫害防治协调发展的路子。
三是认真遵守国家有关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规定,化学防治只在必需应急时进行,实施靶标防治,尽可能地选用具有选择性、低毒、对环境污染小的药剂,少用或不用广谱性的化学农药,经常变化用药品种和混用配方,以免害虫产生抗药性。
四是加大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力度,研究和探讨新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并在生产上推广,积极推广利用飞机防治食叶害虫技术和3WF-3S喷雾喷粉机、6HZ-2020A手压树干注射器、6HY-25系列喷烟机等新药械等监测技术。
结语:
在建立与发展健康森林过程当中我们需要实现对多种因素的综合考虑,生物性因素、生态因素、经济因素等都在其中,注意生物监测预警以及检疫御灾等也会对其造成直接影响,所以我们必须实现对上述内容的综合考虑,进而促使森林资源实现进一步发展的目标。在治理过程当中,需要将预防作为主要依据,进而促使森林控灾御灾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实现营林措施与有害生物防治的充分融合。
参考文献:
[1]杨晓云.试论森林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J].农家致富顾问,2014(10):92-93.
[2]马信美.林业病虫害监测预报与防治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8):182-182.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监测;防治
在国家减灾过程中,森林病虫害防治占据重要位置,同时也是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保护森林资源以及改善生态环境方面,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促使国民经济以及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不断增加的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以及难度都会给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带来一定的阻碍。为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对上述现象的改善。我们需要对其发生的原因以及现象等进行客观分析,然后制定科学的措施与建议对其进行不断完善。
一、从提高领导认识入手,普及全民意识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而森林是生态环境必不可少的部分,森林环境的好坏是整个生态环境好坏的风向标,而森林病虫害又是评价森林资源好坏的最重要指标,所以要从整个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民的高度来认识。
经济是所有发展所必须满足的条件。针对森林病虫害进行防治工作是对森林资源进行直接的保护,不仅可实现对损失的有效减少,同时可促使国民经济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从宏观角度来说,对社会协调发展目标的实现也有重要作用。这要求我们必须从经济发展角度着手,实现对人们保护森林资源意识的有效提升。意识是需要长期积累的基础上实现,所以要进行逐步的渗透。还可从领导教育着手,逐步实现向全民教育的普及。
二、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
高质量的预测预报工作是顺利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前提。如果预测预报工作不用能在病虫害发生的过程中实现的事实的有效监测,就会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更会威胁到整个生态环境的平衡。因此,各地区必须对全部森林资源进行调查与监测工作,保障该项工作的全面性、及时性与准确性,建立由下至上的预测预报网络体系,指定专人对固定地块进行严格的调查与监控工作,做到每天巡回监测。每个测报点的测报人员需要签订相关责任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以及治理,从根本上杜绝平时不调查的问题。
三、组建森林病虫害专职监测队伍,确保资金投入各级森林病虫害防治
检疫站承担着森林病虫害防治、预测预报和森林植物检疫的重要职责,担负着保护国土生态安全和生态建设成果的重要责任。因此,各级人民政府要重视和加强森防队伍的建设,确保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就是要在各地区组建森林病虫害专职监测队伍,并定期组织“林木病虫害识别与防治”等相关方面的培训。增加投入是保证森林病虫害防治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基于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我认为应该从维护生态平衡的观点出发,逐步完美森林生态环境建设。
各级财政部门要将救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各级政府要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纳入当地防灾减灾计划,增加病虫害防治、测报、检疫对象普查和基本建设投资等,特别是市县两级财政应加大投入,保证防治工作的正常开展。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坚决贯彻《林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决定》,从育林基金中提取3%-4%用于病虫害防治。
一是要求财政投资专项资金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人员经费等,达到监测、测报网络体系全覆盖;
二是积极采取措施普及林区各单位职工人员的相关方面知识,做到全员意识,全员行动;
三是尽快建立起生态效益补偿制度。针对很多山区大面积森林多属于公益性的防护林及水源涵养林,其产品是一种不能进人市场而只能服务于社会的特殊“商品”,长期没有经济收益,拿不出钱防治病虫害。据此,应按“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尽快建立起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从收取的补偿资金中适当安排防治经费。
四、提高森防科技含量,改进防治手段
森林防治工作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很多地区存在着森林病虫害防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保护的需要不相适应的现状,防治手段急需大力改进。
一是坚持搞生态林业,在保护好现有林的基础上,造林要坚持适地适树,采用良种壮苗,营造混交林,实行工程造林和集约经营等林业措施,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全过程),加强早期预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二是加强养护管理,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在相当程度上与植物的生长势相关,因此对生長势差的植株应及时施肥、浇水、松土锄草,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并结合秋冬季修剪,除去染病虫的枝条,这样不但可以调节植物养分,还可以减少病虫来源。除此以外,还要保持树体通风透光,增强树势,营造不利于病虫害越冬、繁衍、为害的环境条件。增强林业自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走出一条林业生产与病虫害防治协调发展的路子。
三是认真遵守国家有关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规定,化学防治只在必需应急时进行,实施靶标防治,尽可能地选用具有选择性、低毒、对环境污染小的药剂,少用或不用广谱性的化学农药,经常变化用药品种和混用配方,以免害虫产生抗药性。
四是加大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力度,研究和探讨新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并在生产上推广,积极推广利用飞机防治食叶害虫技术和3WF-3S喷雾喷粉机、6HZ-2020A手压树干注射器、6HY-25系列喷烟机等新药械等监测技术。
结语:
在建立与发展健康森林过程当中我们需要实现对多种因素的综合考虑,生物性因素、生态因素、经济因素等都在其中,注意生物监测预警以及检疫御灾等也会对其造成直接影响,所以我们必须实现对上述内容的综合考虑,进而促使森林资源实现进一步发展的目标。在治理过程当中,需要将预防作为主要依据,进而促使森林控灾御灾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实现营林措施与有害生物防治的充分融合。
参考文献:
[1]杨晓云.试论森林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J].农家致富顾问,2014(10):92-93.
[2]马信美.林业病虫害监测预报与防治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8):182-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