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场”在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li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述“教学工场”在道路桥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探索利用“教学工场”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课程教学实效,搭建实践技能训练平台,推进专业服务产业能力,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形成,从而促进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和专业持续发展。
  【关键词】教学工场 职业教育 道路桥梁工程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1C-0133-03
  随着职业教育实训体系的深入发展,原来的实验实训室已无法满足职业教育实训实践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一种统筹规划,组建融教学、实验实训、科研及服务于一体的新型实验实训室实体“校内教学工场”顺势而生。“教学工场”不仅能克服传统在实验实训室实训实践存在的缺陷,而且能推进校内人才培养各环节的改革和提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及专业服务行业产业能力的提升。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路桥梁校内“教学工场”是广西区内高校第一个教学工场,同时也是广西区内第一个按行业建设和生产过程建设的教学工场。该“教学工场”的建设不仅弥补区内高校教学工场的空白,而且基于“教学工场”开展各种职业教育教法、学法、管法、育法等方面的探索,对丰富广西职业教育教、育、管、学方面的形式与路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时,基于“教学工场”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与深度的探索,对深化广西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路径都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教学工场”概述
  “教学工场”这一概念是从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林靖东先生提出“教学工厂”发展演变而来。“教学工厂”是指将工厂环境引入学校,在校园内建立技术工艺先进、仪器设备完善、生产环境真实的服务于教学的工厂。“教学工厂”具有教学本位、真实情境、持续发展、项目主导、校企共营等特点。伴随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职业教育理念的革新,“教学工厂”的教学平台建设理念与各类专业人才培养特征、各校校情相结合,形成具有区域特色、行业特征、专业特点各种形式的“教学工厂”。“教学工厂”不能理解成“教学的工厂”“工厂的教学”,它是将企业的真实的“生产过程”与“学校的教学”深度相融合起来,使学校的教学真正达到“学中做、做中学、学做思相融”。职业院校的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主要为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与养护一线培养懂技术会管理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根据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施工流程、项目划分、操作技能及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必要掌握的岗位技能,结合广西道路建设施工过程、施工工艺流程等特点和员工岗位技能形成的规律及职业教育特征修建了包括桥梁、隧道、涵洞、路基、路面、排水、防护、桩基、交安、路线等五大类36个分项工程137个技能实践点占地1.3万平方米集“教学、科研、科普、体验、服务”为一体以服务教育、教学为主要目的,兼顾服务企事业单位培训、科研和面向公众开放科普、体验及相关技能竞赛等所需场所。由于修建的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工厂”是一个体现路桥建设施工过程各单位工程、分项目工程具体实物、成品、半成品和内部结构等工程实境的场所,而非工厂形式的车间、厂房等,为了避免字面上产生的误解和更直观清晰地表达该基地的形式、用途和内涵,我们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工厂”称之为道路桥梁工程技術专业的“教学工场”。
  二、“教学工场”在人才培养过程的应用
  依据“教学工场”提供路桥建设施工过程各单位工程、分项目工程具体实物、成品、半成品和内部结构等工程实境、实践和创新的特点,结合职业教育目标和特征,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利用“教学工场”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课程教学实效,搭建实践技能训练平台,推进专业服务产业能力提升,促进学生职场素质形成。
  (一)利用“教学工场”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及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方法或手段。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为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一线培养懂技术会管理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了实现其培养目标,专业一直沿革执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了道路桥梁工程教学工场,利用教学工场的教学、服务资源,将原来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扩展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四位一体”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四位”是从学生、教师、课堂和学习四个维度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方法和手段进行探索,最终形成“学生、员工身份合一;老师、师傅身份合一;课堂、工场合一;做、学合一”的四位一体。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按专业能力形成的规律,将课程教学与教学工场中的教学资源融合,课堂与工场合一,使原来抽象、呆板、复杂、模糊的知识转变成具体、生动、简单、明晰的实物或实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学生还需生产出相应的合格产品或工程,学生身份具有学生、员工合一性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传授课堂知识和技能的老师,同时还是指导学生完成相关产品或工程生产与施工的师傅,使得教师身份在教学过程中具有老师、师傅合一的性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求把学会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相关产品或工程生产与施工,如学生无法将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践中或学生无法做出相关产品(或工程),说明学生尚未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而要求学生重新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学做结合体现学生的学习具有学、做合一性质。
  (二)利用“教学工场”提升课程教学实效。传统课程教学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主导了整个教学过程,课程教学内容是否必要,讲授方式是否有效,学生很少有发言权,学生学习过程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形成不了主体意识,没有机会参与和锻炼,很难培养学生交流沟通、文字运用、心理素质、处理问题的应变等素质能力和熟能生巧、精益求精、刻苦求索的专业技能。有了道路桥梁工程“教学工场”,教师根据教学工场五大类36个分项工程137个技能实践点和三册1500多页设计文件等教学资源结合课程的课程标准设计学习任务与过程,学生学习过程都基于教学工场的教学资源,课程教学的主体由教师变成了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是辅助服务和指导作用。学生在完成基于教学工场教学资源设计的教学任务时,学生身处真实岗位情境、真实岗位任务、真实质量标准等,通过对“教学工场”内样件的参观、学习、思考、讨论、交流,然后完成教学任务,最后通过对完成样件与“教学工场”内样件比对,同学们的展示、陈述、讨论及教师的点评等教学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岗位技能和岗位素质,从而提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实用性、教育性。“教学工场”与课程教学的融合,完成了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角色的重构,提高了有效课堂次数,使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相互统一,释放“教”与“学”的活力。   (三)利用“教学工场”搭建实践技能训练平台。“教学工场”为学生搭建了对道路桥梁建设工程产品或构件“从识别→认知→分析→理解→掌握→到创新”的循序渐进、逐层递增的单项实践技能训练平台。如学生学习“挡土墙”构件,第一,学生在“教学工场”看到什么是挡土墙;第二,通过“教学工场”挡土墙剖面认知挡土墙由什么组成;第三,通过“教学工场”挡土墙设计图分析挡土墙构件;第四,通过“教学工场”挡土墙设计计算书理解挡土墙构件断面结构和尺寸组成原因;第五,通过自行完成“教学工场”挡土墙构件模型掌握道路桥梁建设工程挡土墙构件施工技能;第六,在自行完成“教学工场”挡土墙构件模型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能力进行创新改进挡土墙构件。通过六个循序渐进、逐层递增环节完成了学生从入门到熟练单项实践技能训练。同时,“教学工场”也为学生搭建“基础→综合→探索”三层次的职业岗位技能训练平台。如道路桥梁建设工程的路面工程施工现场技术岗位,“教学工场”首先为学生提供学习各种材料、路面性能指标检测的岗位單个基础技能;掌握了各项单个岗位基础技能后,再对“教学工场”中示范路段路面进行各项路用性能指标现场检测,根据性能检测结果和材料组成指标开展总体性能分析和评价,完成岗位综合技能训练;进行“教学工场”中示范路段路面综合评价后,对存在的问题开展相关思索、探讨与研究,探索解决“教学工场”中示范路段路面存在的问题方法,在“教学工场”开展相关实践,证实探索结果,通过这些实践过程,学生完成了探索实践技能训练。道路桥梁工程“教学工场”通过“基础→综合→探索”三层次为学生提供三阶段职业岗位技能训练平台。
  (四)利用“教学工场”推进专业服务产业能力。道路桥梁工程“教学工场”不仅满足道路桥梁工程领域职业教育理实一体教学要求,而且使职业能力形成过程的“教、学、做、思、练、探”有机结合,为行业产业培养出满足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与养护一线懂技术会管理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有效缩短企业新员工职业岗位能力与真实岗位能力需求的距离,降低员工培训成本。同时,道路桥梁工程“教学工场”按道路建设施工与养护过程典型工作情境、施工工艺流程等特点和员工岗位技能操作等内容建设,这些实体工场中的构件、试样、结构、样板及示范项目等不仅能为产业企业提供员工技术培训,而且还可以为产业企业提供对比实验、职业技能竞赛、新技术研发、技术创新试验、新职工入职教育等方面的场地、实物、比对原件等,有效地降低企业的职工培训、检测设备核准、技能比赛、技术研发与试验等方面的费用。同时,企业将“教学工场”纳入职工培训基地、技术研究中心、技能比赛场地等并参与相关管理和维护,有效地提升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深度,推进专业服务产业能力。目前,道路桥梁工程“教学工场”是广西交通工程建设行业桩基检测培训基地、交通战备广西训练基地、广西路桥建设科普基地、广西交通勘察设计规划研究院测绘训练基地、广西路建工程集团技术与培训基地等,通过与行业和企业共建、共管、共享道路桥梁工程“教学工场”载体,促进专业在人才培养、人员培训、技术开发、产品研发、工艺提升等方面全方位与行业产业需求相融合,不仅有效促进产教协同育人,而且推进教技融合、学岗一体、场企相通等专业服务产业能力的提升,深化专业服务产业的广度、深度和厚度。
  (五)利用“教学工场”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形成。职业素质指从事相应职业的人员所具有的涵养与才能,是从业者对该职业认识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天赋、职业兴趣、职业感知、职业认同、职业能力及职业个性等方面。从业人员在某职业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从业者本人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越高的人,在职业生涯中获得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就越多。素质包括先天素质和后天素质,先天素质是与生俱来的,后天素质是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而获得的。不同的职业对职业素质要求是不同的,依据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主要为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与养护一线培养懂技术会管理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定位,该专业培养人才主要从事的职业为路桥建设现场技术管理,其基本职业素质包括吃苦耐劳、团结合作、沟通交流、精益求精、实事求是等。道路桥梁工程“教学工场”设置于校园主要教学区内,为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群学生提供三年真实工作环境熏陶与感悟。同时,“教学工场”也是课堂、课堂教学任务来自企业真实生产任务,学生在完成学习过程中也是完成真实生产一线工作任务,在“教学工场”完成课程教学项目任务库中的学习过程中,每个班以3人一小组,6人一大组,按参观、学习、思考、讨论、交流、生产、展示、陈述、点评、总结十个环节完成能力培养任务,在能力培养过程中也完成了吃苦耐劳、团结合作、沟通交流、精益求精、实事求是等素质培养。在道路桥梁工程“教学工场”环境影响和“教学工场”教育形式下促进了学生后天从事路桥建设现场技术管理职业素质的形成,使学生具备从事路桥建设现场技术管理职业素质,为学生毕业就能适应和胜任路桥建设现场技术管理的相关岗位,为其后期职业发展、晋升提供坚实基地。同时,道路桥梁工程“教学工场”内不仅悬挂行业骨干企业的介绍,其课程教学的教学任务也来自行业骨干企业真实生产任务,工作的参考流程也来自行业骨干企业,课程点评和部门实操指导来自行业骨干企业工程师,为学生感悟和感受行业骨干企业的企业文化。在这些路桥文化、企业文化的孕育和浸透下,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形成,为其后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提供支持。
  三、结束语
  “教学工场”是职业教育与职场工作环境与工作任务结合的产物。“教学工场”使校内教育教学实现了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方式工作化、教学环境职场化、教学成果产品化、实操训练标准化、过程管理流程化、组织管理企业化、组织学习规范化。道路桥梁工程“教学工场”集展示、教学、实训、培训、技术研发、产品开发、技能鉴定、技能竞赛等功能于一体,具备路桥建设施工全过程实操、管理、仿真、模拟功能(包括施工工艺、工作流程、组织方式、关键的操作环节等),覆盖路桥施工一线的所有技术、技能、管理等环节,在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教学工场”起到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课程教学实效、搭建实践技能训练平台、推进专业服务产业能力提升、促进学生职场素质形成等作用,促进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实现,提升了专业人才就业能力和职场后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唐保华.高职院校专业情境教学工场建设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5(15)
  [2]明廷华.“教学工厂”:一 种值得借鉴的教学模式[J].职业论坛,2007(8)
  [3]陈怡舟.新加坡“教学工厂”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4]覃峰.基于行动导向和CDIO教学模式的公路与桥梁检测实训教学改革[J].广西教育,2012(7)
  [5]覃峰.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广西教育,2013(15)
  [6]任振林.“教学工厂”与“无界化”理念对高职专业实体化建设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10(7)
  [7]闫颖,田甜.高职院校拓展学生职业素质的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7(6)
  【作者简介】唐银青(1984— ),女,广西都安人,硕士,经济师,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秘书,研究方向:工程经济与区域规划及职业教育。
  (责编 苏 洋)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税务方向)为例论述核心课程标准与仿真实训云平台衔接的开发,提出开发过程应以税法的变化调整为基础,以时代的发展为导航,动态衔接对应实训平台的开发。  【关键词】核心课程标准 仿真实训云平台 会计专业(税务方向) 开发 衔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1C-0051-03  会计专业(税务方向)是传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述高职院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的路径,提出通过创新思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的校园环境文化;群策群力,打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的形象文化;注重实践,开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義文化内涵的文化活动等措施,促进高职院校打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  【关键词】高职校园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内涵 路径  【中图
期刊
【摘 要】本文提出降低职业院校多校区办学师资隐形消耗,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是职业院校多校区办学急需解决的难题,对此给出减少职业院校多校区办学师资隐形消耗的对策。  【关键词】职业院校 多校区办学 师资隐形消耗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1C-0084-02  我国职业教育迅速发展,职业院校也处于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通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当今大学生的素质与道德人格,提出将儒学思想中的“心性”修养、“仁”学、“中庸”思想等与大学生素质提升相结合,促进现代大学生的素质建设和道德修养,更好地实现并创造人生价值。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儒学 大学生素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1C-0040-02  所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几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述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型电梯工程技术人才,提出制订适应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与企业真实场景一致的实训基地、校企合作编写教材、师徒带教培养模式等措施,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电梯工程技术人才。  【关键词】校企协同 应用型电梯工程技术人才 人才培养 师徒带教 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1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培养目标、素质和能力要求、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提升面向东盟的国际物流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构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国际物流 人才培养方案 广西民族大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1C-0113-03  地方性高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阵地,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对接成为高校急需解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广西冷链物流人才紧缺现状,论述校企合作培养冷链物流人才的理论依据,提出校企共建冷链物流专业群实训基地,通过实施“专业+”建设方案、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方案等,完善和落实资源共享、顶岗实习、生产实训、交流任职、员工培训等制度,实现冷链物流人才协同培养效应。  【关键词】广西 冷链物流 人才培养 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1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针对广西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中目标定位偏低、生源质量有待提高、实训基地建设滞后、教师缺少企业实战经验、人才培养模式稍显封闭等问题,提出广西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应重新定位培养目标,改革教学方法,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打造高素质的“双师”队伍,构建多方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更好地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合格的物流人才。  【关键词】“一带一路” 物流专业 人才培养 
期刊
【摘 要】本文提出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在实践育人的功能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二课堂的育人模式可以分解为意识、行为、能力三个环节,具体对应思想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三个板块;从工商管理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效果来看,该模式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第二课堂 育人模式 创新创业 工商管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论述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提出要遵循主题设置的科学性、过程研究的主体性、成果评价的公平性等基本原则,按照确定研究主题、组建研究团队、分享研究成果的步骤实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 研究性学习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1C-0138-0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