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包,钱文化的另类历史

来源 :世界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xieni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英国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黄金两别金带扣。腰带扣通常用来代表一个人的财富和地位。2. 公元10世纪,伊朗东部出土的皮雕钱包。可以明显看到丝绸之路的痕迹,上面的花纹十分中式。3. 17世纪,一种新型纸牌风靡欧洲,随之出现了特定类型的时尚袋子,它可以装硬币也可以放扑克。由天鹅绒或锦缎制成,通常有金、银线绣花图案。4. “一千零一夜”钱包,由珠宝商罗伯特·穆阿瓦德创造,心形包用18K黄金手工制作,镶嵌着4500颗钻石。

  出门旅行,我们都会提醒自己“伸(身份证)手(手机)要(钥匙)钱(钱包)”。如今,传统钱包的功能越来越弱化了,中国的年轻人一部手机走天下。趁着大伙儿还没忘记纸币硬币长什么样,我们来扒一扒那些年“钱”和“包”的有趣故事。众所周知,“钱”这种介质的出现,让原始社会的以物换物发展为复杂的经济活动。作为“钱”的收纳物,钱包出现的时间比想象中早得多,它装过货币的最原始形态——远古人们普遍接受的物品,包裹过叮当作响的金币银币和铜板,也排列过五颜六色的纸币、银行卡。
  装钱的袋子

  原始货币的形态有盐、漂亮的贝壳、羽毛等,它们常常和食物一起放在用兽皮缝制的袋子里。对于时刻面临饥寒危险的古人来说,把食物装进皮革制成的随身包里,每天都携带在身上,以供随时的能量补给,非常有必要。西方有学者认为:“wallet(钱包)一词,源于穷人外出时随身携带的干粮包,可以随时从里面取用食物,维持一两天外出奔波时所需要的体能。”装钱的袋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专属于钱,它们更加接近于背包或者袋子。

  1991年,一对登山的德国夫妻在阿尔卑斯雪山上偶然发现了一具人类尸体,科学家们把这位冰冻了5000多年的男人称之为“奥茨冰人”。他可能死于一场谋杀——人们发现他尸体的时候,后背还有隐约可见的箭痕。千年的冰冻完好地保存了他的衣物:他戴着熊皮帽,穿着结构复杂的皮衣、皮靴,颇有些美国西部牛仔的风范,他的身边还有一个皮质的包包——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包了。公元前640-630年,吕底亚(属于现在的土耳其)的工匠们开始用金银熔合物来冲压圆形硬币,用金属铸造法定货币的时代拉开了序幕。也是这个地方的人们,最先开始把钱币保存在专门的袋子里。那么,这个钱袋长什么样呢?

  大家可以参考一下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这幅作品抓住了非常紧张的瞬间:当耶稣说“你们之中有一个人出卖了我”时,十二门徒马上有了截然不同的反应:有人惊讶,有人愤怒,有人急于表忠心,而有人则下意识地握紧手中的钱袋子。真相只有一个,这个握紧钱袋的就是叛徒犹大,袋子里是刚刚领取的赏金——30个银币。从画中看,穷人们的钱袋還真就是个装钱的小袋子而已,材质、做工并不精细,袋口处用一根细绳扎紧。
  从中世纪手抄本的绘画细节上可以看出,当时的钱包有的挂在腰带上,有的背在肩上,通常缀有贝壳图案的装饰。这是因为贝壳曾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被人们用作货币,象征着财富。虽然在历史洪流中退出了人类货币的舞台,但作为财富象征的贝壳仍会经常出现在钱包装饰上。普通人的钱包通常用棉布、麻布制成,有钱人就不一样了,尤其对贵族而言,钱包不仅仅是收纳物,更是一种装饰点缀。贵族们的钱包,有用鹿皮做的,也有用金线缝制的,有的上面安装了漂亮的扣子,有的则连着精致的背带和坠子。
  英国考古学家们曾在一个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墓(约公元600年)里发掘出一个金色钱包,它采用了金属镂空设计,钱夹部分雕刻精美,至今熠熠生辉。千年后的今天,某国际奢侈品牌旗下一款名为“一千零一夜”的钱包,周身都镶嵌钻石,售价高达2300多万人民币,让人们不禁感叹“贫穷限制了想象”。果然,从古至今,人类在炫富这方面的基因一点都没有改变。
  现代意义上的钱包大约在文艺复兴时期出现。当时,对于一位体面的法国贵族而言,日常穿着的标配是:上半身穿着带有肩衬的方形袍子,下半身穿一条紧身裤,脚蹬一双高跟皮鞋,腰间佩剑并挂着一个小皮包,里面装着钱币和日常使用的各种小物件,比如封泥和印章。在中世纪的欧洲,钱包越小,代表主人越有钱。对于富人来说,钱包不会用来装大量的食物,那个时代的高价品堪比黄金,比如胡椒和茶叶,只要几颗胡椒就能买单一顿丰盛的午餐了。彼时的欧洲,无论男女都会在腰间携带钱包,钱包上的刺绣和装饰凸显了不同的身份地位,贵族的钱包往往用金线织绣,并以珠宝配饰。精美的钱包曾经引发过一起著名的桃色事件,事件发展到后来竟然导致了英法百年战争,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1313年,法国“美男子”国王腓力四世的女儿伊莎贝拉,在与其丈夫、英王爱德华二世访法期间,向她的三个哥哥和嫂子们分别赠送了精美刺绣的钱包。就在两口子回英国以后,在伦敦的一次宴会上,伊莎贝拉发现自己赠给嫂子们的钱包被两名诺曼骑士带在身上。小姑子据此判断嫂子们行为不检,和这两名骑士必有奸情,马上就去告诉了父亲。暴怒的国王阉割并处死了这两名骑士,并将涉事的两位儿媳剃去头发,终身监禁。这就是法兰西王室的著名丑闻——奈斯勒塔事件。   这起丑闻严重打击了王室威望,使得贵族阶层对女性更加歧视,因此不接受女性继承王位。1314年腓力四世死后,他的儿子们轮流继位,但却因英年早逝、没有儿子,女儿不被允许继承王位等原因,出现了继承人危机。到了1328年,法国卡佩王朝王室男性绝嗣,找继承人时发现血缘关系最近的是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伊莎贝拉的儿子、腓力四世的外孙)。这下事情就尴尬了。法兰西人拒绝让爱德华三世继位,理由是他的母亲伊莎贝拉是女儿,没有继承权,继而推举腓力四世的弟弟瓦卢瓦伯爵的儿子为王,这就是腓力六世。爱德华三世非常不满,于1337年称王法兰西,腓力六世则宣布收回英国在法境内的全部领土,战争遂起。这场战争陆陆续续打了116年,死伤无数,真可谓是一个钱包引发的血案。
  在万里之外的东方,也曾流行过在腰间挂钱包,人们称之为“荷包”。这种用于存放银钱和小物件的佩袋,早在在秦汉魏晋时期就开始流行,到明清时期仍不衰减,还从皮质荷包逐渐发展为丝、布质地,更加轻巧便携。其中唐代的金鱼袋可算得上是荷包中的“爱马仕”了,这种三品以上官员才可以佩戴的荷包,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成了过节聚会时被人借用来充门面的高档品。男子们不经意间露出的金鱼袋,和现代女子手上闪亮的大钻戒有异曲同工之妙。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人除了喜爱在荷包里存放钱财、首饰,还会放一些驱虫防病的中草药,有些逐渐演变成了香囊,成为才子佳人之间互赠的定情信物。专门放钱的荷包,别称“茄袋、顺袋、银包儿” 等,用带子系在腰间,一般放在长袍的里面。
  无论如何,把鼓鼓囊囊的钱包挂在腰间是中西方同样的炫富方式。中国有个词语叫“腰缠万贯”,直观描述了将铜钱穿绳系在腰上的情况。“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这两句诗,充分表达了古人们盼望一夜暴富的美好愿望。装钱的袋子在几千年中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直到16、17世纪时,欧洲的男士钱包开始流行一种新的款式,逐渐取代了挂在腰间的荷包——这股风尚就是源自法国的信封样式。法国巴黎是时尚之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自亨利四世起,法国经济开始腾飞,到了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时期,法国俨然已经成为欧洲中心之一,国内外商贸繁荣,艺术、学术百花齐放,首都巴黎更是车水马龙,往来的商人、艺术家络绎不绝。
  领带、假发、高跟鞋,无论是服装还是配饰,浪漫的法国人总能成为风向标,引领欧洲的潮流。毕竟,这是皇帝陛下亲自参与服装设计的国度。当时法国各地驿站的信使们每天都很忙碌,在各地奔走送信,他们使用的大信封可以收纳很多东西。当时的法国服饰讲究上半身宽大挺拔,无法在腰间挂钱包,而背包又被认为有“休闲”的感觉,与贵族们严肃的形象不相符,于是信封样式的钱包大受欢迎。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当时人们认为信封里的信息意味着财富,纷纷希望收到信封,于是敏锐的设计师们巧妙抓住了这个心理,借用了信封的形状,形成了现代钱包的雏形。
  如何优雅地掏钱
  很多人喜欢把钱放在随身的口袋里,人们对现代服饰中的口袋设计习以为常,不过在古代,衣物都是遮羞保暖用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口袋。口袋的设计曾经有过一段雷人的历史。在中世纪的欧洲,曾经出现过一种“裤裆口袋”,顾名思义,这个口袋的位置被安排在了男士们非常私密的区域。
  在14世纪的欧洲时尚观念中,男性显露腿部肌肉线条能够展现出阳刚之美,因此紧身裤非常受欢迎,满大街都是花里胡哨的炫彩紧身裤。为了解决下半身无处安放的尴尬感,紧身裤的裤裆中间设计了一个布兜袋。随着时间的发展,欧洲的设计师们开起了脑洞,既然裤裆口袋都有了,为啥不能往里面放点东西呢?于是各种小物品,诸如金币、银币以及信件等体积小的东西,开始被装在了裤裆口袋中。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一些有想法的欧洲贵族还往裤裆口袋里面“加料”,比如对裤裆口袋镶金镀银,往里面填塞香料,只为吸引更多的貴族小姐侧目。还有一些贵族为了显摆,还会往里面塞棉花扩充裤裆口袋,这就是为什么那些中世纪的油画里,贵族的裤子看上去总是鼓鼓的原因。
  这样的设计有一个好处。中世纪是扒手窃贼最猖獗的时期,悬挂在腰上的小包很容易被顺走,但放在裤裆口袋里的钱就安全多了。毕竟,从那个地方偷钱不被主人发现实在是太难了。再加上是上流社会追捧的设计,裤裆口袋便开始在平民阶层流行起来,以至于后来稍微富裕点儿、有追求的自由民们都争相穿起有裤裆口袋的紧身裤。不过,把钱放在裤裆口袋的弊端也显而易见。可以想象,在公共场合交易时,双方刚刚握手达成共识,然后就纷纷从各自的裤裆里掏钱掏物,这样的场景是何等的尴尬!到17世纪时,衣服中开始出现内衬口袋的设计,裤裆口袋的地位便一落千丈。
  与西方令人瞠目结舌的裤裆口袋相比,中国古人的智慧就厉害得多。在中国古代上层社会“宽袍广袖”的服饰特色里,钱包往往藏在这些宽大的袖子中。正所谓“袖里乾坤”,那些外形腋部较窄、大袖小口、形似琵琶的袖子,会在里面暗缝一个倒梯形的口袋,这就是一个随身携带的“钱包”。由于袋口朝斜上方,只固定袋口,袋底不固定,所以盛物后,无论胳膊怎样动,口袋自然下垂,东西不会掉出来。袖子里可以揣一些碎银、书信、手绢之类的物件,空间不大却着实能装,外出时还可在袖袋里带上一些药品以备不时之需。最厉害的当属《西游记》中地仙之祖镇元子的袖袋了,把唐僧师徒连人带马都装了进去。
  中国古代的劳动阶层要天天干活,穿不了上流社会的宽袍大袖,常常是一身短褐,于是外出时会在肩上搭一个“褡裢”:这是一种两头缝合、中间开口的四方形布袋,出门时内装小件物品,搭在肩头。也有样式小巧一点的褡裢,可以挂在腰带上;规格再大一些的,则是挂在骡马的背上。电视剧中常常看到小商贩们走街串巷,肩上背着的就是这种褡裢。前头可以放些碎银子、几吊铜钱,后头放点小物件。有一件东西可不能少,那就是古代一种专门称银子的工具,学名“戥子”,是个非常精密的小秤。交易结账的时候银子必须过秤,不然谁说了算呢?遇到大锭的银子要找零的时候,商家就会把收到的大块银子剪开称重,不过剪下来的也不可能那么刚刚好,于是就需要不停调整。难以调整的时候,就需要折合成铜钱,才不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甩出一块银子就能潇洒结账呢。
其他文献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眼下正是全国大规模换届之时,一些“旧官”因年龄到点或政绩不佳等原因,要“下任”,这本是一条自然规律。可一些“旧官”在下任时,偏偏不甘心,往往也要点燃“三把火”。  “第一把火”往往是突击提干。旧官下任前,趁着手中还有权,就将该提的赶快提起来,不该提的也提起来,反正自己不干了,能干不能干的,都叫下任受去吧。  “第二把火”往往是突击花钱。趁着自己还没下台,赶紧花一把,不应该花
直到1950年,人们才找到查理二世主要的死因——汞中毒。因为财政拮据、议会掣肘,他干脆自己躲进实验室,尝试用炼金术把普通金屬变成金子,炼金必然离不开汞,他在相对封闭的空间中吸入了太多的汞蒸气。至于次要死因,或许就是那些“兢兢业业”的御医们了。  “香水有毒”四个字道出了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在这个世界上,很多有毒的物质却有着香水般美丽的面纱,它们自古以来被人们信赖、崇尚和滥用。随着科学的发展,这些面
海河之畔的一颗渤海明珠,这座中国北方第一大港口,既带有西方殖民时代的烙印、又饱含传统的中华民俗。历经600多年,造就了這座城市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独特风貌。
亚生同志:  你好!我非常理解你现在的感受  幸福是一种感觉它虽与一定的客观因素相关,但更主要的还是由主观因素决定的,是主客观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你“事业有成,有房有车,家有娇妻,孩子乖巧”,幸福的客观因素早已具备,但幸福的主观因素,即幸福感受性没具备,所以你感觉不到幸福  幸福是适度愿望的适度满足期望太高无法满足,期望过低太易满足,这些都不会有幸福你没有幸福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你的根本愿望没有得到满足
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全市广大党员不断把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内化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意识和实践动力,把激发出的政治热情和进取精神转化为科学发展、和谐创业的自觉行动和实际举措,使先进性教育的过程变成了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集中发展之智、谋划发展之策、优化发展环境、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的过程,全面推进各项工作上了新台阶。200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3069亿元,比2004年增长11.5%;地方财
【摘要】微博的诞生为发展公益事业提供了新的平台,微博过亿的用户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合力,聚焦某项公益活动。本文以新浪微博为例,分析其公益发展模式,并指出“微公益”监管面临的困境,以期其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微博 微公益 新浪微博    微博,Web2.0时代又一个创造性产物。继饭否、叽歪、嘀咕等国内第一批微博网站之后,以新浪为代表的门户网站在中国掀起“微博浪潮”,网易、腾讯、凤凰纷纷宣布加
贤者之石在当时是被赋予了元素“等价交换”的概念,可以将任意元素转化为另外一种元素。换句话说,“点石成金”在当时可不是梦。  2002年,捷克共和国首都、著名的旅游城市布拉格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洪水袭击,数万人无家可归。在洪水过后的清理过程中,人们发现位于犹太区的一所房屋内,竟然建有许多地下实验设施,而且竟然还是建于16世纪!  人们对这个建筑物进行了进一步检查。这里黑暗、潮湿,四处摆放着不知名的药品,
史蒂夫于1985年、2002年两次拍摄了“阿富汗女孩”。  2016年11月9日,阿富汗总统加尼在喀布尔总统府内为一名叫沙巴特·古拉的难民女子举行归国欢迎仪式。“我欢迎她回到祖国的怀抱。”加尼慷慨激昂地发表着致辞,而沙巴特则始终面无表情地站立在一旁。仪式最后,加尼将一把公寓的钥匙交到沙巴特手中,他向在场的一众媒体表示:“我希望她在自己的祖国过着有尊严和安全的生活。”故事开始于一张照片  自1979
须达拏太子本生故事( 局部) , 莫高窟第419窟,隋代。此经变依照西秦圣坚译《太子须达拏经》绘制。乐善好施的太子须达拏被敌国收买的婆罗门哄骗,将自己国家战无不胜的宝象施与敌国,太子因此被放逐,携王妃和两个孩子赴檀特山修行,一路无尽施舍。最后又将一双儿女也舍予一婆罗门。其子女被辗转带到叶波国出卖,为国王知悉,国王感动将孙儿赎回,并迎太子回国。此图绘于窟前部人字披上,画面分上下三层,以“之”字形构图
“移民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我当村支书就是要力求给全村的移民工作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2003年4月,不到30岁的余胜在竞选奉节县安坪乡三沱村支部书记时,踌躇满志地许下诺言。    踩进移民“深水区”    位于奉节县城以西20公里的三沱村,是三峡库区最早的移民试点村。  当余胜挑上村支书这一重担时,“三沱移民新村”早已名声在外。当时,二期移民工作已大功告成,横在他面前的是解决前期遗留问题、搞好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