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秋功业,始于家教。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是孩子成长中永不失色的镜子,他能在“润物细无声”中悄然使得“千树万树梨花开”。
孩子的成长过程离不开说教,而说教中最为主要的则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俗言道:“积习难改”,大概多指恶习,其实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往往也是终身受用不尽的。俗言又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然而本性从何而来,习惯成自然罢了。家长的潜移默化,环境的耳濡目染,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都有重要影响,这是不言而喻的。曾有不少专家提出,婴儿也有老师,生身父母便是他的最初之师。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笑,都对孩子起着积极的影响。在孩子眼中,父母是学习的榜样,模仿的范例,为人父母者,岂不慎之又慎!
现代家庭都知晓,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但对于娃娃来说,首先要抓什么教育呢?恐怕看法颇多。笔者之小见,在众多的施教范畴中,最重要的是做人的教育,要从小抓起的首先是培养最基本的做人的品格。什么是做人的最基本的品格呢?当然说不胜说。但最主要的是诚、爱二字。所谓“诚”就是诚意、诚恳、不说慌、不做假、实事求是、落落大方;所谓“爱”,就是爱心:爱父母、爱亲人、爱朋友、爱小动物、爱公共财物。推而广之,就是有同情心,有恻隐之心。同情弱小,尊重他人,予人方便、助人为乐。这些都是从小应该培养的好品德,一旦形成习惯和理念,就会转化为自觉的行为规范,自我道德约束。也许有人会问,对小偷骗子、流氓坏蛋难道也要讲爱心、讲诚意吗?回答是否定的。不过决不能因为将来可能碰到坏人坏事,就从小先教孩子种种斗争策略,把见到的人都当坏蛋来看待,其实如果真正具有了以诚、爱为准则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美丑观念、好坏观念,长大后反而更容易学会判断和处理种种情况,更容易做到嫉恶如仇,从善如流。或者又有人要问:我们的孩子将来是要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上述这些准则、行为规范、道德理念届时还有用吗?回答是肯定的。社会发展速度变化自然也很大,有些情况甚至无法预料,但礼貌、公德、信用始终还得讲吧。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强调言必行,行必果,即使是想方设法赚钱的商家不是也应该做到顾客是上帝,宾至如归,诚招天下客,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吗?就连一味追求金钱、淡漠人情的西方国家也随处可闻Excuse me 、Thank you。可见世界虽大,人种虽多,在不少方面还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
父母应该采取什么方法遵循何种途径教育培养子女?诚然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但我认为下列四条原则是值得注意的,即身教为主,言传为辅;论事为主、说理为辅;鼓励为主,批评为辅;引导为主,制止为辅。只重言教,难免没有说服力;只重说理,容易枯燥乏味;只重批评,易使孩子感到动辄得咎;只讲制止,会使孩子觉得无所适从。身教为主,则孩子有榜样、模仿;论事为主,则孩子印象深刻理解容易;鼓励、引导为主,则孩子方向明确,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为人父母者,在这些方面大概都有亲身体会。
在某些家庭中,父母对孩子一味娇宠,片刻难离,甚至任其跋扈,结果是意在爱之,反而害之。而另有一些父母,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终日给孩子以冷遇和呵斥,则本身就在害之,这两种对孩子的态度,要想培养出好的品格、好的思想、好的习惯,要他将来能自立于社会,恐怕多半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
中国传统家庭教育历来重视做人的教育,这也是培养孩子良好品格的前提。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历史典故,不也证实了这一点吗?在新的世纪,我们不仅要继承中国的传统家教,而且还要根据新形势把他发扬光大,让我们的孩子能够鉴别真、善、美,会对假、恶、丑进行分析和批判。这就要求新世纪的为人父母者,必须学习和掌握家庭教育理念、方法和艺术,正确引导孩子成为具有良好品格和较高素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新一代。
孩子的成长过程离不开说教,而说教中最为主要的则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俗言道:“积习难改”,大概多指恶习,其实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往往也是终身受用不尽的。俗言又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然而本性从何而来,习惯成自然罢了。家长的潜移默化,环境的耳濡目染,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都有重要影响,这是不言而喻的。曾有不少专家提出,婴儿也有老师,生身父母便是他的最初之师。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笑,都对孩子起着积极的影响。在孩子眼中,父母是学习的榜样,模仿的范例,为人父母者,岂不慎之又慎!
现代家庭都知晓,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但对于娃娃来说,首先要抓什么教育呢?恐怕看法颇多。笔者之小见,在众多的施教范畴中,最重要的是做人的教育,要从小抓起的首先是培养最基本的做人的品格。什么是做人的最基本的品格呢?当然说不胜说。但最主要的是诚、爱二字。所谓“诚”就是诚意、诚恳、不说慌、不做假、实事求是、落落大方;所谓“爱”,就是爱心:爱父母、爱亲人、爱朋友、爱小动物、爱公共财物。推而广之,就是有同情心,有恻隐之心。同情弱小,尊重他人,予人方便、助人为乐。这些都是从小应该培养的好品德,一旦形成习惯和理念,就会转化为自觉的行为规范,自我道德约束。也许有人会问,对小偷骗子、流氓坏蛋难道也要讲爱心、讲诚意吗?回答是否定的。不过决不能因为将来可能碰到坏人坏事,就从小先教孩子种种斗争策略,把见到的人都当坏蛋来看待,其实如果真正具有了以诚、爱为准则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美丑观念、好坏观念,长大后反而更容易学会判断和处理种种情况,更容易做到嫉恶如仇,从善如流。或者又有人要问:我们的孩子将来是要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上述这些准则、行为规范、道德理念届时还有用吗?回答是肯定的。社会发展速度变化自然也很大,有些情况甚至无法预料,但礼貌、公德、信用始终还得讲吧。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强调言必行,行必果,即使是想方设法赚钱的商家不是也应该做到顾客是上帝,宾至如归,诚招天下客,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吗?就连一味追求金钱、淡漠人情的西方国家也随处可闻Excuse me 、Thank you。可见世界虽大,人种虽多,在不少方面还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
父母应该采取什么方法遵循何种途径教育培养子女?诚然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但我认为下列四条原则是值得注意的,即身教为主,言传为辅;论事为主、说理为辅;鼓励为主,批评为辅;引导为主,制止为辅。只重言教,难免没有说服力;只重说理,容易枯燥乏味;只重批评,易使孩子感到动辄得咎;只讲制止,会使孩子觉得无所适从。身教为主,则孩子有榜样、模仿;论事为主,则孩子印象深刻理解容易;鼓励、引导为主,则孩子方向明确,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为人父母者,在这些方面大概都有亲身体会。
在某些家庭中,父母对孩子一味娇宠,片刻难离,甚至任其跋扈,结果是意在爱之,反而害之。而另有一些父母,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终日给孩子以冷遇和呵斥,则本身就在害之,这两种对孩子的态度,要想培养出好的品格、好的思想、好的习惯,要他将来能自立于社会,恐怕多半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
中国传统家庭教育历来重视做人的教育,这也是培养孩子良好品格的前提。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历史典故,不也证实了这一点吗?在新的世纪,我们不仅要继承中国的传统家教,而且还要根据新形势把他发扬光大,让我们的孩子能够鉴别真、善、美,会对假、恶、丑进行分析和批判。这就要求新世纪的为人父母者,必须学习和掌握家庭教育理念、方法和艺术,正确引导孩子成为具有良好品格和较高素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