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及社会适应能力普遍较差,已成为广大高校及技能职业学校急需面对的问题。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加强其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进行进工厂的模拟实训,怎样与上司、同事和谐相处的技巧,多开设各种形式的营销课程以及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协作精神等。希望此文能对大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关键词】就业难 社会适应能力 在校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109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大学生招生数量的逐年增加,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是需要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我们眼下的大学生,绝大部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用一句老生常谈的话来形容就是“温室里的花朵”。不少学生走出校门后,就业困难,其表现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1.就业的专业不对口。很多学生踏入社会,为了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可能会去做一些和他们的专业完全不相关的工作。比如学英语地去做了企业统计员,学会计的做了品质检验员,甚至学广告设计的做了仓库保管员。
2.就业率不高。受“不接受应届毕业生”条件限制,一些企事业单位,无法进入;受“应届毕业生培训后流失率高”,一些企业不愿意再接受应届毕业生:有些大学生眼高手低,不愿到基层接受锻炼,梦想一步到位,导致沦落为“无业游民”。
3.适应社会的能力较弱,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由于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导致参与集体生活能力不足,影响企业的团队建设。
4.综合素质整体不高。很多企事业单位普遍认为,最近几年的本科生的综合素质,不如十年前的中专生;企业除了看文化素养,还会看劳动生产效率。这些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就业。
这些现象普通存在于近几年的大学毕业生当中,很多同学毕业之后,因为上述现象,变得无所适从,反复碰壁多年之后,方才逐渐稳定、慢慢适应其就业环境,这就造成了教肓成本的大量增加,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度浪费。
为了减少教育成本的浪费,让社会资源最大限度的被利用,改变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课题已刻不容缓。学校和老师应积极的想对策,找到真正实用有效的方法。那么从何入手呢?首先我们来谈一谈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
1.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第一,学生所接受的家庭教肓,存在偏差,普遍参加家务较少,导致独立生活能力不足。第二,应试教肓,以分数为导向,科目多,学习压力大,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不足,劳动实践不足,导致学生进入企业之后,动手能力不强。第三,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受的关爱,远多于考验,因此,心理上以自我为中心比較严重,自私,自利,不尊重集体利益,不能理解集体生活中,合理存在的潜规则。第四,把知识运用到生产中去,常常会有多种学科的知识穿插,我们全社会,从商率较高,很多学科的学生,没有学习,或学习不够的重要科目,已指向《市场营销》,现在行业中,与商业不产生关联的,几乎没有,而我们能教给他们的市场营销内容不多,与社会实践不同步。
2.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如何改进?
(1)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首先,通过激励,引导,限制,提高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比如办宿舍环境评比,举办“如果生活费一天降到10元,你将怎么生活”、“野外求生训练营”、“我去街道当一天义工”,等这些活动,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弥补不足,把这些活动中出现的优秀个人,优秀案例,进行放大和宣传,倡导成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
(2)开展大量的实训项目,让学生直面就职后的真实状态。校办工厂和企业,增加产品品种,增加实训导师,让学生通过生产真正的面向市场的产品,产生劳动实践经验。这种工厂和企业,要聘请广东或沿海地区的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运用现代企业的管理要求,严格接近就业环境,比如项目论证、市场调查过程、产品研发过程、产品概念编制、宣传过程、产品销售渠道寻求和沟通过程、生产物料采购过程、设备采购和维护过程、人力资源配备过程、产品品质把控过程、合同签订和财务处理过程、危机公关过程,等,都让学生真实体验,最少进入其中两个环节,做真实的,深度的体验,提高动手能力。学生进入这种环境体验之后,特别是经过严格接近实战的要求之后,再出来回到课堂,也会增强理解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最重要的是,会大幅度提高学习兴趣,对个人的专业学习态度和方向,有修正作用。
(3)积极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从毕业生角度来讲,根本的办法是加强综合素质,提高就业能力。高校就业部门要坚持把服务青年成长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学校教学、管理等部门通力合作,全而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通过职业导航设计、素质拓展训练、建立评估体系、强化社会认同四个环节,着力培养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知识管理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及综合能力等符合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合格人才。要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切入点,组织实施相应的素质拓展训练项目,通过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团会、团课、报告会等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团活动,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和促进各种专长的发展;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和心理咨询服务,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通过抓好与专业相关的社团组织建设和“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第一课堂的学习,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
总之,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帮助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拓宽就业渠道,搭建就业平台,促使大学生尽快走上合适的作岗位,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服务社会,为经济发展和礼会进步做贡献。同时,也可以极大的促进学校自身的不断发展壮大。
【关键词】就业难 社会适应能力 在校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109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大学生招生数量的逐年增加,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是需要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我们眼下的大学生,绝大部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用一句老生常谈的话来形容就是“温室里的花朵”。不少学生走出校门后,就业困难,其表现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1.就业的专业不对口。很多学生踏入社会,为了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可能会去做一些和他们的专业完全不相关的工作。比如学英语地去做了企业统计员,学会计的做了品质检验员,甚至学广告设计的做了仓库保管员。
2.就业率不高。受“不接受应届毕业生”条件限制,一些企事业单位,无法进入;受“应届毕业生培训后流失率高”,一些企业不愿意再接受应届毕业生:有些大学生眼高手低,不愿到基层接受锻炼,梦想一步到位,导致沦落为“无业游民”。
3.适应社会的能力较弱,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由于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导致参与集体生活能力不足,影响企业的团队建设。
4.综合素质整体不高。很多企事业单位普遍认为,最近几年的本科生的综合素质,不如十年前的中专生;企业除了看文化素养,还会看劳动生产效率。这些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就业。
这些现象普通存在于近几年的大学毕业生当中,很多同学毕业之后,因为上述现象,变得无所适从,反复碰壁多年之后,方才逐渐稳定、慢慢适应其就业环境,这就造成了教肓成本的大量增加,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度浪费。
为了减少教育成本的浪费,让社会资源最大限度的被利用,改变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课题已刻不容缓。学校和老师应积极的想对策,找到真正实用有效的方法。那么从何入手呢?首先我们来谈一谈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
1.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第一,学生所接受的家庭教肓,存在偏差,普遍参加家务较少,导致独立生活能力不足。第二,应试教肓,以分数为导向,科目多,学习压力大,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不足,劳动实践不足,导致学生进入企业之后,动手能力不强。第三,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受的关爱,远多于考验,因此,心理上以自我为中心比較严重,自私,自利,不尊重集体利益,不能理解集体生活中,合理存在的潜规则。第四,把知识运用到生产中去,常常会有多种学科的知识穿插,我们全社会,从商率较高,很多学科的学生,没有学习,或学习不够的重要科目,已指向《市场营销》,现在行业中,与商业不产生关联的,几乎没有,而我们能教给他们的市场营销内容不多,与社会实践不同步。
2.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如何改进?
(1)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首先,通过激励,引导,限制,提高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比如办宿舍环境评比,举办“如果生活费一天降到10元,你将怎么生活”、“野外求生训练营”、“我去街道当一天义工”,等这些活动,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弥补不足,把这些活动中出现的优秀个人,优秀案例,进行放大和宣传,倡导成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
(2)开展大量的实训项目,让学生直面就职后的真实状态。校办工厂和企业,增加产品品种,增加实训导师,让学生通过生产真正的面向市场的产品,产生劳动实践经验。这种工厂和企业,要聘请广东或沿海地区的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运用现代企业的管理要求,严格接近就业环境,比如项目论证、市场调查过程、产品研发过程、产品概念编制、宣传过程、产品销售渠道寻求和沟通过程、生产物料采购过程、设备采购和维护过程、人力资源配备过程、产品品质把控过程、合同签订和财务处理过程、危机公关过程,等,都让学生真实体验,最少进入其中两个环节,做真实的,深度的体验,提高动手能力。学生进入这种环境体验之后,特别是经过严格接近实战的要求之后,再出来回到课堂,也会增强理解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最重要的是,会大幅度提高学习兴趣,对个人的专业学习态度和方向,有修正作用。
(3)积极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从毕业生角度来讲,根本的办法是加强综合素质,提高就业能力。高校就业部门要坚持把服务青年成长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学校教学、管理等部门通力合作,全而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通过职业导航设计、素质拓展训练、建立评估体系、强化社会认同四个环节,着力培养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知识管理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及综合能力等符合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合格人才。要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切入点,组织实施相应的素质拓展训练项目,通过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团会、团课、报告会等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团活动,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和促进各种专长的发展;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和心理咨询服务,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通过抓好与专业相关的社团组织建设和“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第一课堂的学习,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
总之,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帮助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拓宽就业渠道,搭建就业平台,促使大学生尽快走上合适的作岗位,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服务社会,为经济发展和礼会进步做贡献。同时,也可以极大的促进学校自身的不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