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G20加强宏观政策的沟通与协调是全球化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协调力度大则增长后劲强。
刚刚过去的金秋九月,中国作为二十国集团(G20)轮值主席国主办的杭州峰会取得了成功,硕果累累,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有效应对全球挑战、改革全球治理体系制定了战略,指明了方向,给出了路线图。杭州峰会堪称G20发展历史的转折点。
G20加强宏观政策的沟通与协调是全球化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协调力度大则增长后劲强。
目前,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缺乏协调的矛盾进一步显露,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对全球资金的走向和金融市场的稳定至关重要,需要加强透明度,充分考虑对其他经济体的“溢出效应”。与美联储政策相悖的是日本和欧盟的持续量化宽松,给市场发出混乱的信号。
G20杭州峰会关于加强宏观政策协调的承诺有助于纠正市场预期,起到稳定市场预期和信心的作用。杭州峰会还通过了《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支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发展理念、体制机制、商业模式的创新,重申反对保护主义的承诺,制定了《二十国集团全球贸易增长战略》和《二十国集团全球投资指导原则》。这些从不同方面发出主要经济体将重拾“同舟共济”精神、合力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信号,国际社会的反映正面、积极。
首次把发展问题列入正式议程
G20决心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并提出具体方案,与中国的积极推动和充分协商密不可分。
中国近年来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不仅将指引中国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全面开放,也通过G20平台深深地嵌入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指导方针,其中的“协调”就体现在G20杭州峰会关于加强宏观政策协调的决定上。G20要求经合组织(OECD)拟订政策协调的系列指数,以对G20成员的协调做出可靠的、有依据的评估,这是中国深入参与和引领G20事务乃至全球治理的有力佐证。
G20杭州峰会决心加强宏观政策协调进一步体现在峰会首次把发展问题列入正式议程,并就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做出具体部署,做实国别执行方案。
世界经济增长靠什么?要靠发展,因为发展是硬道理。世界经济平衡、可持续发展靠什么?要靠世界各国的集体发展,只有落在后面的发展中国家整体发展起来了,世界经济才可能真正实现强劲、包容、可持续的发展。换言之,全面发展、共同发展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康庄大道。
G20杭州峰会上,领导人决心推动“包容和联动式发展,让G20合作成果惠及全球”。具体表现为“三个第一次”:即第一次把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第一次就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SDG)制定具体行动计划;第一次就支持非洲工业化采取集体行动,发起《二十国集团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倡议》,助力非洲减贫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与近几十年来经济全球化成果未惠及众多发展中国家,而且还让他们深受“经济新自由主义”和“华盛顿共识”的祸害,形成十分醒目的对比。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G20升格为峰会机制以来一直执着地推动G20重视和聚焦发展问题。近年来,中国更是以自身发展和工业化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希望帮助非洲国家加快工业化步伐等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集体发展、平衡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案。中国坚持发展中国家的身份认定,始终坚定不移地与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5年联合国大会期间明确表示,中国在联合国的一票属于发展中国家,就体现了这一身份认同。这次G20杭州峰会,中国邀请了不少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包括东盟主席国老挝、非盟主席国乍得、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主席国塞内加尔、七十七国集团主席国泰国以及埃及等国出席峰会,发展中国家代表性超过历届G20峰会。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共商世界经济的未来,其行动计划和务实成果将认真解决全球发展不平等、不平衡问题,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达则兼济天下”来自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文化DNA”。 从侧重短期政策向中长期政策并重转型
G20杭州峰会决定加强宏观政策协调,为今后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G20进一步从危机应对机制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从侧重短期政策向中长期政策并重转型,走出了踏踏实实的一步。
我们看到,杭州峰会29项成果中包括: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提高世界经济抗风险能力;继续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国际金融机构份额和治理结构改革,扩大IMF特别提款权(SDR)的使用;加强国际税收合作;加深能源领域合作;深化国际反腐败领域的合作;G20成员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在所有这些方面,中国事实上都在身体力行,发挥表率和引领作用。杭州峰会期间,中美两国元首就执行巴黎气候变化协议向联合国秘书长递交了正式文书就是例证。
中国深入参与G20事务,推动宏观政策协调统筹是中国履行全球性大国责任的体现,也进一步表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习近平主席在G20杭州峰会上高瞻远瞩地指出,今天的中國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这个新起点,就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增加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新起点;就是中国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起点;就是中国同世界深度互动、向世界深度开放的新起点。
透过中国领导人的权威表述,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新起点凸现了“深度互动”和“深度开放”。
习近平主席在G20杭州工商峰会(B20)开幕式主旨演讲中,系统阐述了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的全球经济治理观,并提出了合作的重点领域和任务,为改革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指明了方向、描绘了路线图。中国接任G20主席国以来,推动加强各国宏观政策协调取得新进展,成功促成人民币加入IMF的SDR货币篮子,推动IMF落实了延迟多年的改革方案,沉寂多年的国际金融架构工作组得以重启,使G20在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中的旗帜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重振国际自由贸易与投资
G20杭州峰会决定加强宏观政策协调还反映在推动重振国际自由贸易与投资上。贸易与投资自由历来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但近几年来,全球贸易增长乏力,增速已连续四年低于全球经济平均增速,WTO等多边贸易谈判步履维艰。国际投资领域有3200多个双边协定,显然不利于开展跨境投资合作。为扭转这一局面,G20杭州峰会开拓性地将贸易投资问题摆在突出位置,成功实现贸易和投资工作组机制化,推动制订《二十国集团全球贸易增长战略》,致力于扭转贸易增长持续下滑的颓势。
值得注意的是,G20各方一致同意加强多边贸易体制,将不采取新保护主义措施的承诺延长至2018年。同时,G20杭州峰会成功推动制订了《二十国集团全球投资指导原则》,成为首份指导全球多边投资政策的纲领性文件,填补了全球投资治理空白,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刚刚过去的金秋九月,中国作为二十国集团(G20)轮值主席国主办的杭州峰会取得了成功,硕果累累,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有效应对全球挑战、改革全球治理体系制定了战略,指明了方向,给出了路线图。杭州峰会堪称G20发展历史的转折点。
G20加强宏观政策的沟通与协调是全球化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协调力度大则增长后劲强。
目前,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缺乏协调的矛盾进一步显露,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对全球资金的走向和金融市场的稳定至关重要,需要加强透明度,充分考虑对其他经济体的“溢出效应”。与美联储政策相悖的是日本和欧盟的持续量化宽松,给市场发出混乱的信号。
G20杭州峰会关于加强宏观政策协调的承诺有助于纠正市场预期,起到稳定市场预期和信心的作用。杭州峰会还通过了《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支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发展理念、体制机制、商业模式的创新,重申反对保护主义的承诺,制定了《二十国集团全球贸易增长战略》和《二十国集团全球投资指导原则》。这些从不同方面发出主要经济体将重拾“同舟共济”精神、合力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信号,国际社会的反映正面、积极。
首次把发展问题列入正式议程
G20决心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并提出具体方案,与中国的积极推动和充分协商密不可分。
中国近年来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不仅将指引中国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全面开放,也通过G20平台深深地嵌入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指导方针,其中的“协调”就体现在G20杭州峰会关于加强宏观政策协调的决定上。G20要求经合组织(OECD)拟订政策协调的系列指数,以对G20成员的协调做出可靠的、有依据的评估,这是中国深入参与和引领G20事务乃至全球治理的有力佐证。
G20杭州峰会决心加强宏观政策协调进一步体现在峰会首次把发展问题列入正式议程,并就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做出具体部署,做实国别执行方案。
世界经济增长靠什么?要靠发展,因为发展是硬道理。世界经济平衡、可持续发展靠什么?要靠世界各国的集体发展,只有落在后面的发展中国家整体发展起来了,世界经济才可能真正实现强劲、包容、可持续的发展。换言之,全面发展、共同发展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康庄大道。
G20杭州峰会上,领导人决心推动“包容和联动式发展,让G20合作成果惠及全球”。具体表现为“三个第一次”:即第一次把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第一次就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SDG)制定具体行动计划;第一次就支持非洲工业化采取集体行动,发起《二十国集团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倡议》,助力非洲减贫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与近几十年来经济全球化成果未惠及众多发展中国家,而且还让他们深受“经济新自由主义”和“华盛顿共识”的祸害,形成十分醒目的对比。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G20升格为峰会机制以来一直执着地推动G20重视和聚焦发展问题。近年来,中国更是以自身发展和工业化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希望帮助非洲国家加快工业化步伐等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集体发展、平衡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案。中国坚持发展中国家的身份认定,始终坚定不移地与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5年联合国大会期间明确表示,中国在联合国的一票属于发展中国家,就体现了这一身份认同。这次G20杭州峰会,中国邀请了不少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包括东盟主席国老挝、非盟主席国乍得、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主席国塞内加尔、七十七国集团主席国泰国以及埃及等国出席峰会,发展中国家代表性超过历届G20峰会。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共商世界经济的未来,其行动计划和务实成果将认真解决全球发展不平等、不平衡问题,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达则兼济天下”来自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文化DNA”。 从侧重短期政策向中长期政策并重转型
G20杭州峰会决定加强宏观政策协调,为今后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G20进一步从危机应对机制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从侧重短期政策向中长期政策并重转型,走出了踏踏实实的一步。
我们看到,杭州峰会29项成果中包括: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提高世界经济抗风险能力;继续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国际金融机构份额和治理结构改革,扩大IMF特别提款权(SDR)的使用;加强国际税收合作;加深能源领域合作;深化国际反腐败领域的合作;G20成员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在所有这些方面,中国事实上都在身体力行,发挥表率和引领作用。杭州峰会期间,中美两国元首就执行巴黎气候变化协议向联合国秘书长递交了正式文书就是例证。
中国深入参与G20事务,推动宏观政策协调统筹是中国履行全球性大国责任的体现,也进一步表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习近平主席在G20杭州峰会上高瞻远瞩地指出,今天的中國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这个新起点,就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增加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新起点;就是中国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起点;就是中国同世界深度互动、向世界深度开放的新起点。
透过中国领导人的权威表述,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新起点凸现了“深度互动”和“深度开放”。
习近平主席在G20杭州工商峰会(B20)开幕式主旨演讲中,系统阐述了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的全球经济治理观,并提出了合作的重点领域和任务,为改革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指明了方向、描绘了路线图。中国接任G20主席国以来,推动加强各国宏观政策协调取得新进展,成功促成人民币加入IMF的SDR货币篮子,推动IMF落实了延迟多年的改革方案,沉寂多年的国际金融架构工作组得以重启,使G20在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中的旗帜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重振国际自由贸易与投资
G20杭州峰会决定加强宏观政策协调还反映在推动重振国际自由贸易与投资上。贸易与投资自由历来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但近几年来,全球贸易增长乏力,增速已连续四年低于全球经济平均增速,WTO等多边贸易谈判步履维艰。国际投资领域有3200多个双边协定,显然不利于开展跨境投资合作。为扭转这一局面,G20杭州峰会开拓性地将贸易投资问题摆在突出位置,成功实现贸易和投资工作组机制化,推动制订《二十国集团全球贸易增长战略》,致力于扭转贸易增长持续下滑的颓势。
值得注意的是,G20各方一致同意加强多边贸易体制,将不采取新保护主义措施的承诺延长至2018年。同时,G20杭州峰会成功推动制订了《二十国集团全球投资指导原则》,成为首份指导全球多边投资政策的纲领性文件,填补了全球投资治理空白,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