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急剧转型时期,诸多因素影响着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呈现出政治素养的缺失、价值功利取向凸显、思维方式简单化等特点。卢梭曾说“千万不要干巴巴地同年轻人讲什么理论。”高等体育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应转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分阶段、有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特点 成因 对策
在我国的整个教育体系中,体育被称为一个“特殊”专业,由于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和过程与其他专业大学生有明显不同,他们的心理行为特点与其他专业大学生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加强对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特点的研究,分析思想产生形成的因素,对于深化对体育专业大学生教育工作特殊性的认识,实施更有针对性的思想引导具有重要意义。
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特点
政治素质不高,缺少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修养。作为体育院校体育专业学生,他们本身的文化素质同其他专业学生相比存在先天不足的客观事实。一些同学对政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也了解甚少,因而政治思维能力、政治辨别能力相对较差,政治态度、政治观点、政治方向经常模糊不清,甚至出现错误。有些同学不善于或不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和研究各种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急于求成,思想偏激。体育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十分注意参加民主生活的实践,讲求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重视自己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但是由于缺乏基本理论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分不清社会主义民主和资产阶级民主的本质区别,有时把资产阶级民主当作好的东西加以追求,错误地以为西方议会制和竞选制等体现了真正的民主。有的同学则追求“绝对民主”,把民主与集中、民主与法制、权利与义务等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有些同学在处理涉及他们切身利益的一些问题时,无组织、无纪律的情况时有流露。
人生价值观功利性趋向明显。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学生认同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认同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认为诚信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之一。但在具体价值选择上,一部分学生更注重自我发展、自我实现,更多地考虑个人利益和物质追求。体育院校有很多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他们普遍缺乏勤俭节约、吃苦耐劳、埋头苦干的精神,加上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从而大大动摇了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传统认识。一些体育院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偏离,在人生价值和评价标准上,把个人向社会的索取放在首位,把是否拥有金钱、权力、地位等作为评价一个人价值的标准,而把对社会、对他人的义务放在一边;缺乏社会责任感;集体主义观念淡薄,只强调社会对个人需要的尊重和满足,不注重为社会劳动和贡献,甚至义务劳动也向领导、老师要报酬,组织活动、参加工作向领导、老师提条件,参加比赛向领导、老师要待遇。
文化课程素质不高,思维方式简单化。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如何,文化的结构层次如何,直接影响其思想境界的高低和思维方式的优劣,从而对他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从目前我国招生制度看,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升学考试中体育专业加试成绩(四项基本素质,即100m,800m,三级跳远和铅球)占60%,文化课成绩占40%.由于这种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导致这些体育考生普遍对文化课学习重视不够,严重影响了他们文化素质的提高。最为重要的是,这些学习体育的学生一旦进入高校,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是3:7,由于专业学习的需要,自然而然在文化课的学习机会和总量上就大大减少。因此,同其他专业学生相比,高师院校体育专业学生文化素质相对偏低就不足为奇了。这种偏低的文化素质自然而然会对他们的思维能力造成不利的影响。
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产生影响因素分析
进入新世纪,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着日益剧烈的变革,这些变革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模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处在变革时代的青年大学生不可避免地受到周围变革的社会诸因素的影响,影响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主要因素,归结起来主要有:
社会环境。随着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存在的多样化趋势和发展,特别是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及就业方式和收入分配的多样化等,导致人们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多样化。纷至沓来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正在改变着大学生成长的思想氛围,从而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这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影响最大的因素。人们在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总会或多或少地参与政治活动,接触各种政治现象和政治问题,尤其是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更将对人们的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导致的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变化,以及当代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带来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
传媒传播。网络等新的载体、新的媒体的出现及其在高校广泛使用,影响大学生思想的信息来源。调查显示,对于了解外部信息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大学生的选择依次是:看电视(31.5%)、报刊杂志(25.2%)、互联网络(24.4%)、广播电台(12.2%)、形势政策课(6.5%)、同学之间聊天(1.2%)。大学生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和时事的主要渠道,排在第一位的是“网络”(42.3%),第二位的是“电视”(34.6%);对于“三个代表”思想的了解渠道,也有66.6%的学生是“通过各种媒体的宣传学习”。因此,大众媒体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不容忽视。
学生自身因素。大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迅速发展并趋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其身心的发展变化以及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导致大学生更加关注自我发展,渴望实现人生价值。一项调查显示:41%的学生能始终保持言行举止文明得体,47%的学生能始终保持着装整洁大方得体,这表明大学生希望保持良好的形象从而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同。62.6%的学生热爱集体活动,能积极组织或主动参加集体活动,这表明大学生渴望通过社团活动展示自我、提高自身素质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63.7%的学生在遇到挫折时能及时分析并与老师或同学认真研究讨论,表明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比较好、也是适应社会的重要内因。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同学、朋友、社交圈等的状况也是影响大学生思想的重要因素。
加强和改进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加强学生德育教育,提倡自我教育。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是人们自身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过程,人生态度是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影响和教育及自我生活体验中所形成的关于人生问题的稳定的自我心理倾向。可见,一切教育都是外因,只有自我教育才是内因。在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中:外因是条件,内因是基础,一切外因都是通过内因而发挥作用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既是高等教育的客体,又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在教育中,学生积极参与,发挥自我教育的主观能动性,从内心深处激发尊重知识,刻苦学习,奋发成才的积极性,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更新教育观念,树学生主体地位。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牢记学生主体意识,积极引导学生自我教育。首先,教育理念上,要确立主体性思想政治工作新理念。要特别注意转变教师作为教育者高高在上的观念,一切教育活动都要围绕帮助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来开展。其次,教育内容上,要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的内在心理需要是其接受外部教育影响的根本前提。只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要,并由各种教育渠道进入大学生的主体视野,才能促进大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接受和实践。
分阶段、分层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体育院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应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层次,采取不同的手段与方式进行。要及时掌握学生思想行为动态,大力开展道德品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要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打好职业道德基础,做好职业定向工作;要注重年龄及阶段特点,规范日常生活,落实日常管理与教育工作细节,提高教育管理效果;要加强实习、就业指导,正确调控学生思想动态,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学生的思想脉搏的跳动,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始终是社会状态的反应。对于学生在新的社会环境下,产生这些思想和行为,应该认真地分析,有的放矢,引导学生充满信心地生活,充满智慧地学习,充满快乐地成长。在新的形势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在工作方法上不断创新,应由显性教育向显隐结合转变。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渗透到学校的教学、日常管理当中,使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学、管理相互渗透。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任重而道远,只要坚持实事求是,从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出发,继承和发扬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一定能够承担起历史所赋予的重任,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工作要求来看,要立足于情感熏陶。卢梭曾说“千万不要干巴巴地同年轻人讲什么理论。”道德是一种内在的、发乎于情的行为,它需要施教者情感的投入,需要教师修养的影响,需要作用于学生的心灵。教师只有营造“身教”的教育氛围,引发学生情感的触动和变化,才能保持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工作的渗透性和穿透力。(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体育系)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特点 成因 对策
在我国的整个教育体系中,体育被称为一个“特殊”专业,由于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和过程与其他专业大学生有明显不同,他们的心理行为特点与其他专业大学生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加强对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特点的研究,分析思想产生形成的因素,对于深化对体育专业大学生教育工作特殊性的认识,实施更有针对性的思想引导具有重要意义。
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特点
政治素质不高,缺少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修养。作为体育院校体育专业学生,他们本身的文化素质同其他专业学生相比存在先天不足的客观事实。一些同学对政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也了解甚少,因而政治思维能力、政治辨别能力相对较差,政治态度、政治观点、政治方向经常模糊不清,甚至出现错误。有些同学不善于或不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和研究各种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急于求成,思想偏激。体育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十分注意参加民主生活的实践,讲求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重视自己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但是由于缺乏基本理论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分不清社会主义民主和资产阶级民主的本质区别,有时把资产阶级民主当作好的东西加以追求,错误地以为西方议会制和竞选制等体现了真正的民主。有的同学则追求“绝对民主”,把民主与集中、民主与法制、权利与义务等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有些同学在处理涉及他们切身利益的一些问题时,无组织、无纪律的情况时有流露。
人生价值观功利性趋向明显。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学生认同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认同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认为诚信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之一。但在具体价值选择上,一部分学生更注重自我发展、自我实现,更多地考虑个人利益和物质追求。体育院校有很多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他们普遍缺乏勤俭节约、吃苦耐劳、埋头苦干的精神,加上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从而大大动摇了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传统认识。一些体育院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偏离,在人生价值和评价标准上,把个人向社会的索取放在首位,把是否拥有金钱、权力、地位等作为评价一个人价值的标准,而把对社会、对他人的义务放在一边;缺乏社会责任感;集体主义观念淡薄,只强调社会对个人需要的尊重和满足,不注重为社会劳动和贡献,甚至义务劳动也向领导、老师要报酬,组织活动、参加工作向领导、老师提条件,参加比赛向领导、老师要待遇。
文化课程素质不高,思维方式简单化。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如何,文化的结构层次如何,直接影响其思想境界的高低和思维方式的优劣,从而对他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从目前我国招生制度看,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升学考试中体育专业加试成绩(四项基本素质,即100m,800m,三级跳远和铅球)占60%,文化课成绩占40%.由于这种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导致这些体育考生普遍对文化课学习重视不够,严重影响了他们文化素质的提高。最为重要的是,这些学习体育的学生一旦进入高校,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是3:7,由于专业学习的需要,自然而然在文化课的学习机会和总量上就大大减少。因此,同其他专业学生相比,高师院校体育专业学生文化素质相对偏低就不足为奇了。这种偏低的文化素质自然而然会对他们的思维能力造成不利的影响。
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产生影响因素分析
进入新世纪,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着日益剧烈的变革,这些变革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模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处在变革时代的青年大学生不可避免地受到周围变革的社会诸因素的影响,影响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主要因素,归结起来主要有:
社会环境。随着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存在的多样化趋势和发展,特别是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及就业方式和收入分配的多样化等,导致人们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多样化。纷至沓来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正在改变着大学生成长的思想氛围,从而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这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影响最大的因素。人们在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总会或多或少地参与政治活动,接触各种政治现象和政治问题,尤其是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更将对人们的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导致的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变化,以及当代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带来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
传媒传播。网络等新的载体、新的媒体的出现及其在高校广泛使用,影响大学生思想的信息来源。调查显示,对于了解外部信息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大学生的选择依次是:看电视(31.5%)、报刊杂志(25.2%)、互联网络(24.4%)、广播电台(12.2%)、形势政策课(6.5%)、同学之间聊天(1.2%)。大学生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和时事的主要渠道,排在第一位的是“网络”(42.3%),第二位的是“电视”(34.6%);对于“三个代表”思想的了解渠道,也有66.6%的学生是“通过各种媒体的宣传学习”。因此,大众媒体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不容忽视。
学生自身因素。大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迅速发展并趋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其身心的发展变化以及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导致大学生更加关注自我发展,渴望实现人生价值。一项调查显示:41%的学生能始终保持言行举止文明得体,47%的学生能始终保持着装整洁大方得体,这表明大学生希望保持良好的形象从而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同。62.6%的学生热爱集体活动,能积极组织或主动参加集体活动,这表明大学生渴望通过社团活动展示自我、提高自身素质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63.7%的学生在遇到挫折时能及时分析并与老师或同学认真研究讨论,表明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比较好、也是适应社会的重要内因。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同学、朋友、社交圈等的状况也是影响大学生思想的重要因素。
加强和改进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加强学生德育教育,提倡自我教育。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是人们自身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过程,人生态度是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影响和教育及自我生活体验中所形成的关于人生问题的稳定的自我心理倾向。可见,一切教育都是外因,只有自我教育才是内因。在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中:外因是条件,内因是基础,一切外因都是通过内因而发挥作用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既是高等教育的客体,又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在教育中,学生积极参与,发挥自我教育的主观能动性,从内心深处激发尊重知识,刻苦学习,奋发成才的积极性,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更新教育观念,树学生主体地位。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牢记学生主体意识,积极引导学生自我教育。首先,教育理念上,要确立主体性思想政治工作新理念。要特别注意转变教师作为教育者高高在上的观念,一切教育活动都要围绕帮助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来开展。其次,教育内容上,要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的内在心理需要是其接受外部教育影响的根本前提。只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要,并由各种教育渠道进入大学生的主体视野,才能促进大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接受和实践。
分阶段、分层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体育院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应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层次,采取不同的手段与方式进行。要及时掌握学生思想行为动态,大力开展道德品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要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打好职业道德基础,做好职业定向工作;要注重年龄及阶段特点,规范日常生活,落实日常管理与教育工作细节,提高教育管理效果;要加强实习、就业指导,正确调控学生思想动态,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学生的思想脉搏的跳动,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始终是社会状态的反应。对于学生在新的社会环境下,产生这些思想和行为,应该认真地分析,有的放矢,引导学生充满信心地生活,充满智慧地学习,充满快乐地成长。在新的形势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在工作方法上不断创新,应由显性教育向显隐结合转变。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渗透到学校的教学、日常管理当中,使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学、管理相互渗透。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任重而道远,只要坚持实事求是,从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出发,继承和发扬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一定能够承担起历史所赋予的重任,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工作要求来看,要立足于情感熏陶。卢梭曾说“千万不要干巴巴地同年轻人讲什么理论。”道德是一种内在的、发乎于情的行为,它需要施教者情感的投入,需要教师修养的影响,需要作用于学生的心灵。教师只有营造“身教”的教育氛围,引发学生情感的触动和变化,才能保持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工作的渗透性和穿透力。(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体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