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作用是很大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教好语文,让学生在写作方面有所突破,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把阅读与作文结合起来,并通过各种渠道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的语文教学才算是成功的。
关键词:作文教学;阅读;积累;写作
中图分类号:G623.2?摇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9-0238-0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学生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必须具有灵活运用字、词、句的能力;需要采用一定的表现手法,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这种运用能力从何而来?我认为:应该先从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入手。让学生自觉地阅读,主动地挑选适合自己的书来读,只有加大阅读面,拓宽知识面,学生才能“脑中有货”,写出好的文章。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章写得好不好,虽然决定于构思、动笔、修改那一连串的功夫,但是再往根上想,就知道那一连串功夫之前,还有许多功夫,所起的决定作用更大。那许多功夫都是在平时做的,并不是为写东西做准备的。一到写东西的时候却成了极为重要的基础。”我想,叶老说的“基础”恐怕指的就是平时的积淀,生活的积淀,阅读的积淀。大诗人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不也是“读书”与“下笔”的关系吗?下面谈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积累
积累是写作的基础,没有积累就无法倾吐心声,写作过程便不能进行。积累的内容可以是字、词、句,也可以是段落、篇章。我担任高年级教学已有十几年了,所任教的班级在开学的第一天都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作文本,作为“采蜜”用。每学完一篇课文,我都会有针对性地布置学生“采蜜”。要求是:(1)先把文章认认真真地看两三遍;(2)摘抄文中的好词至少五个,选2~3个进行写话;(3)摘抄3个佳句;(4)摘抄2个妙段;(5)写写自己的阅读感言。及时收上来批改,完成得好的学生及时表扬,有时还会奖励一些小礼品。
二、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学习文中的写作技巧
朱熹曾说过“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从心理学角度看,模仿的本质就是在读与写中架起一座桥梁,谋求读与写的两种学习情境的共同要素。教师可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写作技巧的指导、训练。
第一,从句子开始进行第一步训练——仿句。在阅读教学中,看到好的句子,可以有意让学生作基础训练:仿句。例如,在教《只拣儿童多处行》时,文中有这样一句:“春光,竟会这样的饱满,这样的烂漫!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了!”我在教学中有意让学生模仿这句拟人句写作,学生有的写“小雨珠儿清澈透明,如同一个个小小的玻璃球。它美丽纯洁,活像一群快乐的小天使;它下得均匀,远远望去,如同一位仙女编织的无形的网;它小巧玲珑,活泼可爱,富有生命力”;有的写“太阳快活地一跳,消失在山后了”……这样,学生懂得了写拟人句,下次作文学生就可以学以致用了。
第二,仿段训练,即模仿文中的段落。运用自己的语言,采用文中的描写方法来模写。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课文《莫高窟》,这篇课文的2~4自然段都是围绕中心句第一句话来写的。学完这一课,我就布置学生模仿着写一段话,有的写“秋天是金色的世界。金黄的树叶在空中飞舞,好像一只只翩翩的金蝴蝶。田野里,庄稼成熟了,收割机隆隆地响着,谱写着一首金色的交响曲。一切都是那么灿烂和耀眼。”多么富有诗意的笔触呀!短短的几行字就把秋天的特点展现出来。
第三,模仿题材。课文用了什么题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也仿用相同题材。例如,学完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烟台的海》后,我让学生也写写海的文章。有个学生在《迷人的外浒滩》中这样写道:到过外浒沙滩的人,没有一个不认为这天生丽质的金沙正是“众里寻他”的游泳场。夏日,振臂清波,冲浪搏击,游曳于碧海蓝天,感恩于上苍造化,令人身心俱融,荣辱皆忘。若赤足沙头或静卧沙滩,任海风拂面,听渔歌唱晚,则如置身于诗画之中。……外浒沙滩,大自然的神奇杰作,天然的美丽和人间的祥和,一样需要我们精心的呵护啊。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也展示了学生的生活体验。
三、不必局限于课本,鼓励学生在博览中拓视野
古人云:“博览群书,启智慧之眼,开智慧之窗”。人一生书读得越多,知识容量也就越大,创造性思维就越活跃,写作能力也就越高。由于电视的普及,电脑已进入寻常百姓家,许多学生已不喜欢阅读文字性的长篇作品,特别是有深刻意义的文学名著,认为费时间、难理解,而是喜欢阅读迎合他们心理的漫画书,观赏刺激他们大脑神经的武侠影片。如有的同学看曹雪芹的《红楼梦》、施耐庵的《水浒传》》等名著就认为太单调,太没有情趣,但看《倚天屠龙记》、《少林寺》等影视作品时却激动得手舞足蹈,忘乎所以。这种现象长期发展下去,后果将是严重的。
由此看来,高度重视学生的有益阅读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来,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每天上课前2分钟我会让学生读一首诗,背一句名言警句。还利用早读时间让学生轮流介绍自己最崇拜的伟人、科学家、作家、诗人,最喜欢的名言警句、作品及课外知识等等,并说明崇拜、喜欢的理由。还特意向他们推荐一些课外读物,如《智慧背囊》、《中华上下五千年》、《鲁宾逊漂流记》等。这样,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各种有益书籍的兴趣,课外阅读成了学生的必修课。学生的阅读量与日俱增,认识、胆识、素质也得到了提高。学生从有益的书中获取了生活的真知,吸纳了精美的语言,增强了思辨能力。
所以,阅读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作用是很大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教好语文,要让学生在写作方面上一个等次,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把阅读与作文结合起来,并通过各种渠道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去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的语文教学才算是成功的,我们的作文教学才算是成功的。
作者简介:陈美珍(1974.10-),大专学历,福建省霞浦县崇儒中心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关键词:作文教学;阅读;积累;写作
中图分类号:G623.2?摇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9-0238-0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学生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必须具有灵活运用字、词、句的能力;需要采用一定的表现手法,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这种运用能力从何而来?我认为:应该先从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入手。让学生自觉地阅读,主动地挑选适合自己的书来读,只有加大阅读面,拓宽知识面,学生才能“脑中有货”,写出好的文章。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章写得好不好,虽然决定于构思、动笔、修改那一连串的功夫,但是再往根上想,就知道那一连串功夫之前,还有许多功夫,所起的决定作用更大。那许多功夫都是在平时做的,并不是为写东西做准备的。一到写东西的时候却成了极为重要的基础。”我想,叶老说的“基础”恐怕指的就是平时的积淀,生活的积淀,阅读的积淀。大诗人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不也是“读书”与“下笔”的关系吗?下面谈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积累
积累是写作的基础,没有积累就无法倾吐心声,写作过程便不能进行。积累的内容可以是字、词、句,也可以是段落、篇章。我担任高年级教学已有十几年了,所任教的班级在开学的第一天都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作文本,作为“采蜜”用。每学完一篇课文,我都会有针对性地布置学生“采蜜”。要求是:(1)先把文章认认真真地看两三遍;(2)摘抄文中的好词至少五个,选2~3个进行写话;(3)摘抄3个佳句;(4)摘抄2个妙段;(5)写写自己的阅读感言。及时收上来批改,完成得好的学生及时表扬,有时还会奖励一些小礼品。
二、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学习文中的写作技巧
朱熹曾说过“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从心理学角度看,模仿的本质就是在读与写中架起一座桥梁,谋求读与写的两种学习情境的共同要素。教师可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写作技巧的指导、训练。
第一,从句子开始进行第一步训练——仿句。在阅读教学中,看到好的句子,可以有意让学生作基础训练:仿句。例如,在教《只拣儿童多处行》时,文中有这样一句:“春光,竟会这样的饱满,这样的烂漫!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了!”我在教学中有意让学生模仿这句拟人句写作,学生有的写“小雨珠儿清澈透明,如同一个个小小的玻璃球。它美丽纯洁,活像一群快乐的小天使;它下得均匀,远远望去,如同一位仙女编织的无形的网;它小巧玲珑,活泼可爱,富有生命力”;有的写“太阳快活地一跳,消失在山后了”……这样,学生懂得了写拟人句,下次作文学生就可以学以致用了。
第二,仿段训练,即模仿文中的段落。运用自己的语言,采用文中的描写方法来模写。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课文《莫高窟》,这篇课文的2~4自然段都是围绕中心句第一句话来写的。学完这一课,我就布置学生模仿着写一段话,有的写“秋天是金色的世界。金黄的树叶在空中飞舞,好像一只只翩翩的金蝴蝶。田野里,庄稼成熟了,收割机隆隆地响着,谱写着一首金色的交响曲。一切都是那么灿烂和耀眼。”多么富有诗意的笔触呀!短短的几行字就把秋天的特点展现出来。
第三,模仿题材。课文用了什么题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也仿用相同题材。例如,学完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烟台的海》后,我让学生也写写海的文章。有个学生在《迷人的外浒滩》中这样写道:到过外浒沙滩的人,没有一个不认为这天生丽质的金沙正是“众里寻他”的游泳场。夏日,振臂清波,冲浪搏击,游曳于碧海蓝天,感恩于上苍造化,令人身心俱融,荣辱皆忘。若赤足沙头或静卧沙滩,任海风拂面,听渔歌唱晚,则如置身于诗画之中。……外浒沙滩,大自然的神奇杰作,天然的美丽和人间的祥和,一样需要我们精心的呵护啊。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也展示了学生的生活体验。
三、不必局限于课本,鼓励学生在博览中拓视野
古人云:“博览群书,启智慧之眼,开智慧之窗”。人一生书读得越多,知识容量也就越大,创造性思维就越活跃,写作能力也就越高。由于电视的普及,电脑已进入寻常百姓家,许多学生已不喜欢阅读文字性的长篇作品,特别是有深刻意义的文学名著,认为费时间、难理解,而是喜欢阅读迎合他们心理的漫画书,观赏刺激他们大脑神经的武侠影片。如有的同学看曹雪芹的《红楼梦》、施耐庵的《水浒传》》等名著就认为太单调,太没有情趣,但看《倚天屠龙记》、《少林寺》等影视作品时却激动得手舞足蹈,忘乎所以。这种现象长期发展下去,后果将是严重的。
由此看来,高度重视学生的有益阅读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来,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每天上课前2分钟我会让学生读一首诗,背一句名言警句。还利用早读时间让学生轮流介绍自己最崇拜的伟人、科学家、作家、诗人,最喜欢的名言警句、作品及课外知识等等,并说明崇拜、喜欢的理由。还特意向他们推荐一些课外读物,如《智慧背囊》、《中华上下五千年》、《鲁宾逊漂流记》等。这样,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各种有益书籍的兴趣,课外阅读成了学生的必修课。学生的阅读量与日俱增,认识、胆识、素质也得到了提高。学生从有益的书中获取了生活的真知,吸纳了精美的语言,增强了思辨能力。
所以,阅读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作用是很大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教好语文,要让学生在写作方面上一个等次,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把阅读与作文结合起来,并通过各种渠道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去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的语文教学才算是成功的,我们的作文教学才算是成功的。
作者简介:陈美珍(1974.10-),大专学历,福建省霞浦县崇儒中心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