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教育之星郭庆:打破无声世界,点亮生命之光

来源 :莫愁·时代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郭庆一对一教学

  “啊……”在徐州邳州市特殊教育中心,郭庆敲击一下鼓面,让孩子摸摸鼓,她发出“啊”的声音,再让孩子摸摸自己的喉咙。“即使上天给这些孩子按下了静音键,我也要让他们发出最美的声音。”郭庆的执著耕耘和恒心坚守,奏响了无声世界的乐章,点亮了残障儿童的生命之光。

带他们用手“摸”声音


  1997年,郭庆从江苏如皋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来到邳州市特殊教育中心担任语文老师。从走进教室的第一天,她就希望这些孩子能够像正常孩子一样学习和生活,将来可以在社会上立足。她班上的孩子,最小的6岁,最大的15岁。为了让孩子们进步更快,郭庆用手比划,用笔画图,用模型引导……想尽一切办法走进孩子内心。她认真教学的工作态度得到领导和家长的一致认可。
  2009年,学校专门组建了语言康复部,校长指定让郭庆负责。3岁以下是聋哑儿童语言康复的黄金年龄,她开始挨家挨户寻找3岁以下的聋哑儿童。“我是特教中心的,听说你孙女听力不好,我们能帮她免费康复。”郭庆敲开一家大门,却被无情地拒之门外。“你胡说,我家孩子很正常。”在农村,很多家长不愿承认自己的孩子有问题。郭庆非常理解家长的痛苦,可以说孩子的残疾就是一个家庭的灾难,很多家庭因此没有了欢笑。她想帮助这些家庭,更想拯救这些孩子。
  郭庆不厌其烦地跑了一个多月,却只招到四个孩子,其中三人还是亲姐弟。他们是杨娜、杨晓晓、杨羔和韩承豪。她把四个孩子带回学校,开始努力教他们发声、说话。孩子太小,整天哭闹。郭庆就像妈妈一样哄劝,等孩子们安静下来,她开始敲鼓。“老师一敲鼓,你们就把手举起来!”她的话孩子们完全听不懂。她只好一只手敲鼓,另一只手帮着孩子把手举起来。但她一放手,孩子就又不举手了。十天过去了,孩子们没一点反应。二十天过去了,郭庆的嗓子都哑了,孩子们还是不见起色。“算了吧,办语言康复班可能不切实际。”校领导准备放弃。“郭老师,这些天辛苦你了,我还是把孩子带回去吧!”家长的耐心也被磨没了。“让我再试一试。”郭庆不愿放弃。
  孩子们听不到声音,郭庆就带他们用手去“摸”声音,她边敲鼓边让孩子们用手感受声音的振动。她让孩子们看她的口形,摸她的喉咙,嘴对着嘴,脸贴着脸,每天反复敲锣打鼓,一再进行发音练习。
  第六十天,奇迹终于发生了。郭庆用鼓槌敲击鼓面的那一刻,一只小手缓缓举了起来。“杨晓晓,你听到了?”郭庆激动地把鼓槌砸到了脚上都没察觉。杨晓晓微笑地冲她点点头,郭庆一把抱住她,眼泪禁不住流了下来。接下来,另三只小手也慢慢举了起来。窗外的家长激动地冲进教室,抱着郭庆喜极而泣。

帮他们走得更远


  很多人了解听障儿童的生活,但很少有人能走进听障儿童的生命,郭庆就是点亮残障儿童生命之光的那个人。随着听障儿童语言大门的打开,被送来的孩子越来越多。
  郭庆笑着拥抱他们,可他们却抓她的胳膊,咬她的手,踢她的腿。她从来没有在乎过这些,牵着孩子们的手,带他们认识厕所、教室、宿舍,告诉他们红灯亮代表上课、绿灯亮代表下课,教他们刷牙、洗脸、剪指甲、铺床、叠被,无微不致地照顾着他们的生活。
  一天夜里,学生张凡呕吐不止,郭庆急忙背上他跑到医院。挂号、检查、化验,一直等张凡输完液,郭庆悬着的心才放下来。“当妈的真不容易啊!”一旁的病人以为郭庆是孩子的母亲。郭庆也不解释,只微微一笑。
  很多孩子学会说话后便叫郭庆“妈妈”,她的眼睛总会湿润。但她不想让孩子们过多依赖她。“他们更需要自立、自强,我愿做引路人,帮助他们走得更远。”郭庆深知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想给孩子们优质的教育。她潜心研究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手段。学生听不见,理解方面有难度,她就大量使用直观教具,把家中的碗、筷、米、面、蔬菜、水果……都搬到了课堂上,创设故事情境、表演情境,激发孩子们求知的热情。

一遍不行就十遍二十遍


  “语言和别的课程不同,它来自生活,正常孩子可以从生活中去学,而听障儿童必须刻意去学,在生活中吸取语言素材,所以更需要家庭的配合。”为此,郭庆专门成立了家长培训学校,每兩周为家长培训一次。
  一个叫朱家艺的小男孩,因为他带着助听器,母亲一年都没带他出去过。郭庆告诉朱家艺妈妈:“这样的话,孩子怎么能走出来呢?不要在乎别人怎么说。”朱家艺妈妈不识字,为了完成家长作业,她每天借助字典和手机学习识字。渐渐地,她不仅学会了识字,还给孩子写出了厚厚的成长笔记,记录孩子的语言发展。
  在郭庆的不断努力下,学生们不仅学会了说话,还能参加演讲比赛,进入普通幼儿园、小学就读。家长的脸上出现了久违的笑容,他们的家庭又充满欢声笑语。
  “老师,是您的指引让我摆脱了颓废的人生。”学生李广琛以328分的高分考入南京聋人高级中学,发短信向郭庆表示感谢。他刚入校时不爱跟人交流,还和同学打架。郭庆多次用手语与他交流谈心,使他的性格渐渐开朗起来,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葛云婷、何海峰等多名听障学生已经考入大学深造。
  如今,郭庆已经在特教领域坚守了23年,这所学校已有150多名听障儿童走出无声世界。有人问郭庆究竟有什么秘诀,她说:“哪有什么好办法,一遍不行,就教十遍,十遍不行,就教一百遍。”她坚持不懈的精神得到省残联的高度认可。她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江苏“最美教师”、江苏“十行百星?巾帼教育之星”等荣誉称号。
  郭庆不仅自己努力钻研课题,还悉心指导年轻教师,为学校培养了一支30多人的康复团队。她还带领同事探索自闭症、智障儿童康复领域,效果得到家长的好评。由她主持的徐州市名师工作室,发挥名师引领作用,对年轻老师进行传帮带,为徐州市各县、区培养骨干教师20多名。“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郭庆将带动更多力量耕耘在特教事业上,用爱心改变更多残障孩子的命运。
其他文献
设计师司空见惯,但以蜡烛为载体进行设计却让人心生好奇,烛艺创作师王笙安就在烛光和香熏的世界里找到了新奇与浪漫。与蜡烛“一眼万年”  成为烛艺创作师之前,王笙安在一家外企工作。为了实现创业梦想,2015年,他果断辞职。  做什么呢?其实王笙安并没有规划好。日本朋友听说他正在寻找创业项目,便给他推荐了一份清单。木头、石头、蜡烛、塑料……项目种类琳琅满目,他一眼看中了蜡烛。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蜡烛出口地,但
期刊
安泉是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的一名商人,之前一直在云南昆明做生意。几年前,安泉回老家玩时找到一个很好的商机。  凤冈县有一条小溪沟,那里野生鱼很多,安泉经常去捕鱼、钓鱼。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捕到了不少在当地几乎绝迹、一斤能卖到100多元的七星鱼。安泉就想:七星鱼在其他地方已经见不到,却在小溪沟里生活得很好,说明这里的水质好,很适合鱼生长。  于是,安泉投入1000多万元,将这条小溪沟修复成全长10多公里
期刊
沈琴  9月3日,盐城市大丰区众鑫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沈琴更新了一则朋友圈:“初秋的阳光仍有火一般的感觉,玉米地里更加闷热,跟踪观测记录试种筛选品种的活杆成熟情况,发现表现好的品种,再热也开心。”配图中的她立于繁密的玉米地中,小麦肤色,瘦削干练,神情专注。回到农村做新农民  沈琴原是大丰棉花原种场棉圃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三尺讲台,她一站就21年。2011年,主管学校的国营农场改制,学校解散,沈
期刊
松浦弥太郎的《日日100》里,100件物品蕴藏了100种美好:桧木漆碗与汤匙、橄榄油、北大路鲁山人的《料理王国》、拆信刀、开司米羊毛衫……被誉为“全日本最懂生活的男人”,松浦弥太郎能说出与生活中每件物品共处的故事。这些物品,有吃的、穿的、用的;有贵的,也有便宜的;有祖父留下的遗物、朋友赠送的礼物,也有自己淘来的东西。假若要提取一个公因式,那就是它们都是松浦弥太郎喜欢的。  懂生活的人有主见,从不跟
期刊
说到跟童年相关的文学作品,我想大多数人最先想到的恐怕就是鲁迅的文章,如《少年闰土》《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即便过去多年,再未重读,提到这些文章,我依然立即就能想起月光下的少年闰土,想起历险记般去看社戏的夜晚,以及百草园中紫红的桑椹和碧绿的菜畦……这些都得益于鲁迅深入人性的挖掘,令人感同身受。童年乐园、童年玩伴以及某次跟玩伴一起经历的冒险,这些本就是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共通记忆。  最近看了
期刊
2019年年底,我去苏州渭塘看蒋坤元,他送了我五本新书,其中四本是硬壳精装,拎在手上沉甸甸的;今年10月2日,蒋坤元又送了我两本新著,前后加起来共七本,总字数在120萬字左右。我将此称为“来势汹汹的蒋坤元风暴”。  这七部书中的三部是由古吴轩出版社出版。其中两部是中长篇小说:一部叫《蛇岛》,写阳澄湖上的一个当代传奇;一部叫《吞》,写发生在清朝末年的一则历史故事。还有一部写的是个人创业史,书名叫《四
期刊
王赣骏祖籍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是物理学家、美籍华裔太空科学家。1985年4月29日,他和六名宇航员乘坐“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进行了为期七天的太空飞行。飞行期间,他用自己设计的“液滴动力测定仪”研究了失重状态下的流体力学,并获得成功。王赣骏在太空中王赣骏获得“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赤子之心眷念故土  1999年,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时,盐阜籍世界杰出人物勋章获得者、国际文化名人、国家一级导演夏振亚
期刊
策划 / 本刊编辑部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來实现,需要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付出辛勤的努力。“志”与“勤”二者,缺一不可。“实现中国梦,除了奋斗别无他途。”无数江苏儿女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焕发光彩,在各自领域成就理想。  今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冲刺阶段,为展现新时代江苏女性的作为和风采,引领带动各行各业妇女立足岗位、建功成才,打造江
期刊
最近看谷崎润一郎的《细雪》,有了新的发现。  《细雪》中卷第八节,妙子被突发的洪水围困在木屋中。摄影师板仓不顾一切奔来救她,好不容易把她拉上了屋顶。情势稍微缓和下来,板仓向妙子讲述自己一路如何艰险,“三次被洪水冲倒而没有死”。很快,妙子的姐夫贞之助也赶来了,板仓把他救出三人的劳绩对贞之助又讲了一遍。  板仓正在热烈追求大户人家的小女儿妙子,这救人之举也是他爱情的表达。然而,板仓的肤浅也正表现在这里
期刊
刘艺(左一)在工作  “有人说在机场工作乏味又辛苦,但既然从事这个行业,我就会尽己所能,为旅客多做一些,让来到祿口机场、来到南京的人感受到温暖。”今年是刘艺进入东部机场集团地面服务部服务科工作的第十年。在领导眼里,她认真、严谨、热情、勤钻业务、任劳任怨,是能够胜任各种岗位、能够妥善处理不同突发情况的员工;在同事眼里,她在工作上一丝不苟,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是可以信赖的“知心姐姐”;在旅客眼里,她有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