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读查普曼译荷马有感》 是约翰·济慈早期的诗歌佳作,写作特点鲜明。从文体学入手,分析《初读查普曼译荷马有感》的结构、修辞、诗歌用语以及意象,有助于深入解析诗歌风格,更好地理解全诗。
【关键词】:文体学;结构;修辞;诗歌用语;意象
【Abstract】: On First Looking into Chapman’s Homer is an early success of John Keats, which showshis unique and distinctive writing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ylistics, the poem’s structure, rhetoric devices, diction and imagery are carefully analyzed. Hence, a thorough and complete understanding of this poem can be obtained.
【Key Words】: stylistics; structure; rhetoric devices; poetic diction; imagery
乔治·查普曼所译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让年轻的济慈大加赞叹。折服于诗中蕴含的传奇魅力,济慈提笔写下了这首十四行诗,表达了他内心的澎湃之情,以及他对诗歌的激情与热爱。
一、诗歌结构
《初读查普曼译荷马有感》 是一首佩脱拉克体十四行诗。佩脱拉克体十四行诗也称意大利十四行诗,诗歌的前八行韵脚是abba, abba;后六行的韵脚可以是cde,cde或cdc, dcd, 也可以是cde,edc。这首诗的前八行、韵脚是abba,abba,后六行韵脚是cdc,dcd。该诗的前八行主要描述了济慈早前的读书经历。尽管他阅读过很多文学佳作,领略了许多大家的文学领域中的美景,但是他一直未能去感受荷马史诗里的绮丽,直到看到了查普曼的译作。诗歌的后六行将济慈阅读查普曼的译作之前和之后的感受做了对比。前八行里,济慈将自己在文学上的追求和探索比喻成一次次的航海出行。后六行里,濟慈在查普曼的指引下,登陆了荷马的文学王国。诗歌的两部分承接自然流畅,前后互相呼应,结构严谨。同时,诗歌的第十二行和第十三行偏离了整首诗歌的流畅句法,用残缺的句法结构与前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个句法上的前景化突出了作者从查普曼的译作中看到的荷马史诗的世界是无比的神奇与灿烂。整首诗歌聚焦讨论诗人阅读了查普曼对荷马的译作后的感受,紧扣主题,合符逻辑,连贯整一,让读者便于理解,易于接受。
句法结构上,整首诗句式成熟,句子变化错落有致,表意明确。前八行句子稍长,表达出诗人对诗歌的敬仰与虔诚。后六行略微简短,更好地表达出诗人阅读后的激动情绪,表达效果干脆利落。特别是最后四行诗,一下打破了整首诗的规则平整,对比效果更加突出,表达效果力度更强,充满气势。前三行的倒装结构一方面押了尾韵,使得语言和谐悦耳,另一方面成功强调了不同的内容。第一行强调济慈到访过许多文学领域。此外,第二行还运用了省略结构,突出强调了诗人到访的文学王国都是美好的。第三行的倒装强调诗人曾游历于很多西方的文学领域。第四行、第六行和第八行则分别对第三行、第五行和第七行进行了补充叙述。主句在前,复合句在后,使得文笔显得轻松自如,既便于读者的阅读,又利于作者的敘述。第九行一个“then”开头的并列句将诗歌一分为二,开始去感受诗人在阅读查普曼的译作后的喜悦和激动。同时,第九行和第十一行构成并列句,集中体现了作者阅读后的欣喜若狂,以及对荷马史诗的欣赏和崇拜。两行诗语言对仗整齐,意义连贯,连接紧密,舒展平稳,前后衔接连贯自如,象是一口气说出了所有的事实,文笔更显得流畅。最后一个“silent”,简洁地将诗人在阅读后的惊喜又诧异有力地呈现出来。
二、诗歌用语
济慈有很高的文学造诣,在诗歌用字遣词方面的技巧更是能运用得炉火纯青,用语精炼,有如神来之笔。这首诗中多名词、形容词和动词等实词,具体形象。如the realms of gold, states and kingdoms, wide expanse demesne, breathe, pure serene, heard ,speak out,loud and bold,watcher of the skies,a new planet,swim,wild surmise,silent等词的联合运用,将作者的阅读体验刻画得形象具体,栩栩如生,整个激动人心的阅读过程仿佛在纸上跃跃而出。同时,ealms,states, kingdoms, islands, expanse,demesne,planet,Pacific这一系列的名词组成了统一的整体,形成一个文学空间,辅以seen,watcher, ken, eagle eyes, stared, looked at表示看和听的一类词,把诗行连接起来,将诗人的航行立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在词语的选择上,济慈也十分细致,别具匠心。比如,同样是表达“看”的意思,但济慈就选取了含有不同内涵、不同感情色彩的词语,分别有see,stare和look。“states and kingdoms seen”中,“see”强调看到的结果是那些美好的国度。“star'd at the Pacific”中,用“stare”形象地刻画出人们被眼前看到的景象所震撼的神情。“Look'd at each other”中,主要只是描述人们在震撼后彼此对视的情形。
整首诗分为前八行和后六行两个部分,两部分除了在句式结构上面有差异,在诗歌用语方面也有所不同。第一部分中长句倾向于正式语体,倒装结构增添高雅。所以,前八行的措辞是严肃、正式的。济慈平铺直述,直白地叙述了他过往的文学体验。同时,济慈也选取了一些颇具古风的词,给文字增添庄严、典雅的色彩,使文笔具有古香古色的艺术情调,如goodly 和bards,这些词让人嗅到一种遥远的气息, 感受到过去的庄严和高贵,感受到荷马史诗中艺术的历史沉淀,也显示出济慈在诗歌选词时的精妙。到了第二部分,句式简单,节奏紧促,措辞变得简单,感情表达强烈。第二部分的用词明显比前八行要小,词语短小,词义精炼,营造出诗人看到查普曼的译作后迫不及待的雀跃、阅读时难以抑制的激动和阅读后有所领悟的沉默不语。对比的使用让诗歌整体跌宕起伏,令人回味。同时,这首诗的语气上也存在着变化。最开始时,诗人叙述自己已有的文学经历,语气沉稳。之后发现查普曼的译作,语气变得激昂,难抑兴奋。体会到译作的美轮美奂后,语气中不免带有诧异,更多地却是为之折服。所以,到了最后,诗歌以沉默结尾,在静默中慢慢咀嚼,细心回味。 三、诗歌修辞
诗歌作为形象性的语言,其艺术魅力的展现可以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对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在这首诗中,济慈也灵活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其中主要有暗喻、引用典故等。首先,诗人将自己对文学的探索比喻成一次航行,然后把不同的文学领域比喻成王国。随后,诗歌中包含了更多的隐喻。“the realms of gold”可以指两个世界,一是文学诗歌的世界,二是想象的世界。因为想象力是诗人赖以创作的土壤。“many western islands ”暗示了荷马史诗 《奥德赛》 中的主人公奥德修斯的航行,为后文引出荷马的文学世界做出了铺垫。“expanse”意指荷马的天分及文学成就,如同广阔无垠的大地。“That deep-browed Homer ruled as his demesne”這里将诗人比喻成国王,与在第二行中提到的“kingdoms”照应。济慈还将自己比喻成观星者,而“a new planet”本义是天王星,在这里喻指荷马史诗。
除了隐喻之外,济慈在这首诗中也运用了大量的典故。“many western islands ”引自荷马史诗 《奥德赛》 中的主人公奥德修斯的航行。“bards”指古代的抒情诗人,也可能是指莎士比亚,因为他被世人尊称为“the bard”。“ Apollo”阿波罗是希腊神话中的诗神。这行诗说诗人最神圣的职责是作太阳神阿波罗的忠实奴仆,作者用阿波罗这一典故表达了对诗的敬畏和热爱之情。考帝兹(Cortez)是征服墨西哥的西班牙探险家,有传说他发现太平洋。诗人借用这个典故,表达自己航行至荷马史诗这个新大陆时的惊喜。
各种比喻的运用,将全诗塑造得生动形象,凭添了更多的艺术气息。把抽象的文学阅读经验化作具体的航海出行,也增强了全诗意境的直观性,将充沛的感情传达出来,利于读者的具体感官感受。
四、诗歌意象
乔治·查普曼所译的荷马的 《伊利亚特》涌动着生机与活力,深深触动了年轻的济慈,令其有感而作。这首诗一方面体现了济慈阅读时的全情投入,另一方面也向我们展示了济慈内心深处对诗歌的热情。查普曼的译作,让济慈得以一窥荷马的文学天分,领会荷马史诗的非凡魅力,为了向世人完美再现他阅读时的真情实感,诗人张开想象的翅膀,把这一阅读过程比喻成一次航海出行,诗人的这次航行专属荷马,起点是他曾去过的那些西方岛屿,终点时他凝视太平洋。从访问过的一个个已知的地方出发,诗人游历到荷马的文学王国。荷马史诗和他之前到访过的世界不一样,是一片未知的海洋。乔治·查普曼所译的荷马的诗 《伊利亚特》,让诗人得以在这样一片海洋里尽情遨游。整首诗前后呼应,浑然天成。“swimming”一词形象地表现出了此次体验的畅快,很好地与第三行中的航行和结尾 “航行到太平洋”形成一个整体。此时,济慈用考帝兹自比,也是符合全诗航行游历的意境,在一番寻觅之后,济慈发现新的大陆,探险得到了回报,也画上了终止符。诗的最后描述考帝兹发现太平洋的这一场景把本诗引向了高潮。诗里描述说考帝兹和伙伴被眼前的情景深深地震撼,他们的表情似乎在这一刻凝固了,最后只剩“沉默”。最后一行诗里的“沉默”与第八行中“查普曼的声音无畏而高昂”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荷马史诗给人的冲击,更增添了本诗震撼人心的力量。
纵观全诗,意象的运用随处可见。各种意象交织在一起,反复出现,将我们带入诗人的世界,见其所见,感其所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诗歌的魅力,感受荷马史诗的绚丽。由于在这首诗中,济慈是带这我们在诗歌的世界里航行,所以我们发现多处动觉意象,如travell'd,seen,hold,ruled,breathe,heard,speak,swim,star'd,Look'd等等。第三行的“hold”除了動觉意象外,还具有些许触觉意象。第九行的“felt”也呈现出触觉意象。第四行的“told”体现了听觉意象和动觉意象的结合。第八行的“speak”也包含听觉意象。第七行的“breathe”能作用于我们的嗅觉和味觉,构成味觉意象。第十一行的“with eagle eyes”和第十三行的“look’d”均包含视觉意象。
动觉意象让我们随诗人一起遨游诗海,听觉意象仿佛让我们真的听到查普曼的力作由远而至,视觉意象让我们眼见为实,亲眼目睹荷马史诗的壮丽,再加上触觉意象、嗅觉意象等的联合,诗人成功运用各种意象,将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全方位地呈现,形成一副三维画卷,刺激我们的感官,渲染气氛,让我们迅速进入诗的意境,体会到济慈在荷马史诗里如痴如醉、欣喜若狂的航行,与其感同身受,陶醉在诗歌的浩瀚之中。
五、结束语
《初读查普曼译荷马有感》的艺术魅力历久不衰,通过对它的结构、诗歌用语、修辞和意象方面的文体学分析,展现了这首诗歌的一些精妙所在。文体学在诗歌鉴赏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可以被广泛地运用到诗歌的学习当中,为诗歌的分析和理解提供便利,为诗歌分析打开新的视野。
参考文献:
[1]秦秀白.文体学概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2]秦秀白.英语语体和文体要略[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乔瑒(1991—),女,四川盐源人,硕士,西昌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
【关键词】:文体学;结构;修辞;诗歌用语;意象
【Abstract】: On First Looking into Chapman’s Homer is an early success of John Keats, which showshis unique and distinctive writing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ylistics, the poem’s structure, rhetoric devices, diction and imagery are carefully analyzed. Hence, a thorough and complete understanding of this poem can be obtained.
【Key Words】: stylistics; structure; rhetoric devices; poetic diction; imagery
乔治·查普曼所译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让年轻的济慈大加赞叹。折服于诗中蕴含的传奇魅力,济慈提笔写下了这首十四行诗,表达了他内心的澎湃之情,以及他对诗歌的激情与热爱。
一、诗歌结构
《初读查普曼译荷马有感》 是一首佩脱拉克体十四行诗。佩脱拉克体十四行诗也称意大利十四行诗,诗歌的前八行韵脚是abba, abba;后六行的韵脚可以是cde,cde或cdc, dcd, 也可以是cde,edc。这首诗的前八行、韵脚是abba,abba,后六行韵脚是cdc,dcd。该诗的前八行主要描述了济慈早前的读书经历。尽管他阅读过很多文学佳作,领略了许多大家的文学领域中的美景,但是他一直未能去感受荷马史诗里的绮丽,直到看到了查普曼的译作。诗歌的后六行将济慈阅读查普曼的译作之前和之后的感受做了对比。前八行里,济慈将自己在文学上的追求和探索比喻成一次次的航海出行。后六行里,濟慈在查普曼的指引下,登陆了荷马的文学王国。诗歌的两部分承接自然流畅,前后互相呼应,结构严谨。同时,诗歌的第十二行和第十三行偏离了整首诗歌的流畅句法,用残缺的句法结构与前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个句法上的前景化突出了作者从查普曼的译作中看到的荷马史诗的世界是无比的神奇与灿烂。整首诗歌聚焦讨论诗人阅读了查普曼对荷马的译作后的感受,紧扣主题,合符逻辑,连贯整一,让读者便于理解,易于接受。
句法结构上,整首诗句式成熟,句子变化错落有致,表意明确。前八行句子稍长,表达出诗人对诗歌的敬仰与虔诚。后六行略微简短,更好地表达出诗人阅读后的激动情绪,表达效果干脆利落。特别是最后四行诗,一下打破了整首诗的规则平整,对比效果更加突出,表达效果力度更强,充满气势。前三行的倒装结构一方面押了尾韵,使得语言和谐悦耳,另一方面成功强调了不同的内容。第一行强调济慈到访过许多文学领域。此外,第二行还运用了省略结构,突出强调了诗人到访的文学王国都是美好的。第三行的倒装强调诗人曾游历于很多西方的文学领域。第四行、第六行和第八行则分别对第三行、第五行和第七行进行了补充叙述。主句在前,复合句在后,使得文笔显得轻松自如,既便于读者的阅读,又利于作者的敘述。第九行一个“then”开头的并列句将诗歌一分为二,开始去感受诗人在阅读查普曼的译作后的喜悦和激动。同时,第九行和第十一行构成并列句,集中体现了作者阅读后的欣喜若狂,以及对荷马史诗的欣赏和崇拜。两行诗语言对仗整齐,意义连贯,连接紧密,舒展平稳,前后衔接连贯自如,象是一口气说出了所有的事实,文笔更显得流畅。最后一个“silent”,简洁地将诗人在阅读后的惊喜又诧异有力地呈现出来。
二、诗歌用语
济慈有很高的文学造诣,在诗歌用字遣词方面的技巧更是能运用得炉火纯青,用语精炼,有如神来之笔。这首诗中多名词、形容词和动词等实词,具体形象。如the realms of gold, states and kingdoms, wide expanse demesne, breathe, pure serene, heard ,speak out,loud and bold,watcher of the skies,a new planet,swim,wild surmise,silent等词的联合运用,将作者的阅读体验刻画得形象具体,栩栩如生,整个激动人心的阅读过程仿佛在纸上跃跃而出。同时,ealms,states, kingdoms, islands, expanse,demesne,planet,Pacific这一系列的名词组成了统一的整体,形成一个文学空间,辅以seen,watcher, ken, eagle eyes, stared, looked at表示看和听的一类词,把诗行连接起来,将诗人的航行立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在词语的选择上,济慈也十分细致,别具匠心。比如,同样是表达“看”的意思,但济慈就选取了含有不同内涵、不同感情色彩的词语,分别有see,stare和look。“states and kingdoms seen”中,“see”强调看到的结果是那些美好的国度。“star'd at the Pacific”中,用“stare”形象地刻画出人们被眼前看到的景象所震撼的神情。“Look'd at each other”中,主要只是描述人们在震撼后彼此对视的情形。
整首诗分为前八行和后六行两个部分,两部分除了在句式结构上面有差异,在诗歌用语方面也有所不同。第一部分中长句倾向于正式语体,倒装结构增添高雅。所以,前八行的措辞是严肃、正式的。济慈平铺直述,直白地叙述了他过往的文学体验。同时,济慈也选取了一些颇具古风的词,给文字增添庄严、典雅的色彩,使文笔具有古香古色的艺术情调,如goodly 和bards,这些词让人嗅到一种遥远的气息, 感受到过去的庄严和高贵,感受到荷马史诗中艺术的历史沉淀,也显示出济慈在诗歌选词时的精妙。到了第二部分,句式简单,节奏紧促,措辞变得简单,感情表达强烈。第二部分的用词明显比前八行要小,词语短小,词义精炼,营造出诗人看到查普曼的译作后迫不及待的雀跃、阅读时难以抑制的激动和阅读后有所领悟的沉默不语。对比的使用让诗歌整体跌宕起伏,令人回味。同时,这首诗的语气上也存在着变化。最开始时,诗人叙述自己已有的文学经历,语气沉稳。之后发现查普曼的译作,语气变得激昂,难抑兴奋。体会到译作的美轮美奂后,语气中不免带有诧异,更多地却是为之折服。所以,到了最后,诗歌以沉默结尾,在静默中慢慢咀嚼,细心回味。 三、诗歌修辞
诗歌作为形象性的语言,其艺术魅力的展现可以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对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在这首诗中,济慈也灵活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其中主要有暗喻、引用典故等。首先,诗人将自己对文学的探索比喻成一次航行,然后把不同的文学领域比喻成王国。随后,诗歌中包含了更多的隐喻。“the realms of gold”可以指两个世界,一是文学诗歌的世界,二是想象的世界。因为想象力是诗人赖以创作的土壤。“many western islands ”暗示了荷马史诗 《奥德赛》 中的主人公奥德修斯的航行,为后文引出荷马的文学世界做出了铺垫。“expanse”意指荷马的天分及文学成就,如同广阔无垠的大地。“That deep-browed Homer ruled as his demesne”這里将诗人比喻成国王,与在第二行中提到的“kingdoms”照应。济慈还将自己比喻成观星者,而“a new planet”本义是天王星,在这里喻指荷马史诗。
除了隐喻之外,济慈在这首诗中也运用了大量的典故。“many western islands ”引自荷马史诗 《奥德赛》 中的主人公奥德修斯的航行。“bards”指古代的抒情诗人,也可能是指莎士比亚,因为他被世人尊称为“the bard”。“ Apollo”阿波罗是希腊神话中的诗神。这行诗说诗人最神圣的职责是作太阳神阿波罗的忠实奴仆,作者用阿波罗这一典故表达了对诗的敬畏和热爱之情。考帝兹(Cortez)是征服墨西哥的西班牙探险家,有传说他发现太平洋。诗人借用这个典故,表达自己航行至荷马史诗这个新大陆时的惊喜。
各种比喻的运用,将全诗塑造得生动形象,凭添了更多的艺术气息。把抽象的文学阅读经验化作具体的航海出行,也增强了全诗意境的直观性,将充沛的感情传达出来,利于读者的具体感官感受。
四、诗歌意象
乔治·查普曼所译的荷马的 《伊利亚特》涌动着生机与活力,深深触动了年轻的济慈,令其有感而作。这首诗一方面体现了济慈阅读时的全情投入,另一方面也向我们展示了济慈内心深处对诗歌的热情。查普曼的译作,让济慈得以一窥荷马的文学天分,领会荷马史诗的非凡魅力,为了向世人完美再现他阅读时的真情实感,诗人张开想象的翅膀,把这一阅读过程比喻成一次航海出行,诗人的这次航行专属荷马,起点是他曾去过的那些西方岛屿,终点时他凝视太平洋。从访问过的一个个已知的地方出发,诗人游历到荷马的文学王国。荷马史诗和他之前到访过的世界不一样,是一片未知的海洋。乔治·查普曼所译的荷马的诗 《伊利亚特》,让诗人得以在这样一片海洋里尽情遨游。整首诗前后呼应,浑然天成。“swimming”一词形象地表现出了此次体验的畅快,很好地与第三行中的航行和结尾 “航行到太平洋”形成一个整体。此时,济慈用考帝兹自比,也是符合全诗航行游历的意境,在一番寻觅之后,济慈发现新的大陆,探险得到了回报,也画上了终止符。诗的最后描述考帝兹发现太平洋的这一场景把本诗引向了高潮。诗里描述说考帝兹和伙伴被眼前的情景深深地震撼,他们的表情似乎在这一刻凝固了,最后只剩“沉默”。最后一行诗里的“沉默”与第八行中“查普曼的声音无畏而高昂”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荷马史诗给人的冲击,更增添了本诗震撼人心的力量。
纵观全诗,意象的运用随处可见。各种意象交织在一起,反复出现,将我们带入诗人的世界,见其所见,感其所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诗歌的魅力,感受荷马史诗的绚丽。由于在这首诗中,济慈是带这我们在诗歌的世界里航行,所以我们发现多处动觉意象,如travell'd,seen,hold,ruled,breathe,heard,speak,swim,star'd,Look'd等等。第三行的“hold”除了動觉意象外,还具有些许触觉意象。第九行的“felt”也呈现出触觉意象。第四行的“told”体现了听觉意象和动觉意象的结合。第八行的“speak”也包含听觉意象。第七行的“breathe”能作用于我们的嗅觉和味觉,构成味觉意象。第十一行的“with eagle eyes”和第十三行的“look’d”均包含视觉意象。
动觉意象让我们随诗人一起遨游诗海,听觉意象仿佛让我们真的听到查普曼的力作由远而至,视觉意象让我们眼见为实,亲眼目睹荷马史诗的壮丽,再加上触觉意象、嗅觉意象等的联合,诗人成功运用各种意象,将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全方位地呈现,形成一副三维画卷,刺激我们的感官,渲染气氛,让我们迅速进入诗的意境,体会到济慈在荷马史诗里如痴如醉、欣喜若狂的航行,与其感同身受,陶醉在诗歌的浩瀚之中。
五、结束语
《初读查普曼译荷马有感》的艺术魅力历久不衰,通过对它的结构、诗歌用语、修辞和意象方面的文体学分析,展现了这首诗歌的一些精妙所在。文体学在诗歌鉴赏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可以被广泛地运用到诗歌的学习当中,为诗歌的分析和理解提供便利,为诗歌分析打开新的视野。
参考文献:
[1]秦秀白.文体学概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2]秦秀白.英语语体和文体要略[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乔瑒(1991—),女,四川盐源人,硕士,西昌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