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个教师的职责”.可见,在教学中渗透德育,不仅是思想政治课和历史课的事.
作为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可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教师身体力行,走入学生心灵
学生对教师的说教是最反感的,因此不能将一些情感思想硬性地灌输给学生,否则易使学生形成抵触心理,阻碍正常的知识传授,这样就更谈不上渗透德育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所授知识的特点及相应的德育渗透点,创设自然、从容的教学情境.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使自己成为优秀的“导演”及“演员”,以富有感染力、号召力和鼓动性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融入到教学情境中,并受到德育的熏陶.
为了上好数学课,教师应该备好课,做好课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愉快,而且还会对教师产生敬佩之情,并从教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只有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因此,教师必须身体力行,走入学生的心灵深处,用实际行动影响他们,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知识.
二、更新教学观念,调动审美情绪
罗素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拥有至高的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中学时期,学生的爱美心理尤其突出.首先,教师要衣着整洁,课堂语言幽默而严谨,举止大方,板书工整,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其次,教师除传授数学知识外,还要充分挖掘数学美的素材,让学生在美感的气氛中愉快地接受新知识,培养能力,陶冶学生的美好心理和高尚情操.
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通过剪纸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中的美,促使他们更好地体验数学美、鉴赏数学美和创造数学美.同时,展示北京故宫及颐和园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中的美,然后展示八国联军抢劫后圆明园的图片,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以及感情的逆差,把审美情绪与道德因素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存在的美与丑,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只有国富民强、民族团结才能国泰民安,才能有自己的尊严.
三、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将德育活动与数学教学有机整合,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着眼,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对课堂进行科学安排、精心准备、周密布置;对课堂的结构、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的活动进行精心设计,做到心中有数,用“功”于课前,收“效”于课堂,真正达到德育与智育有机整合的目标,使课堂的德育活动不再盲目、随机、随意,不只凭经验,而是走向规范,直至科学有效.
例如,在讲“锐角三角函数”时,教师可针对学生不重视这类问题的通病,讲述这样的事实:早在公元前两千年,我国的治水英雄大禹,就巧妙地利用了锐角三角函数,解决了一些治水工程的难题,这种方法要比西方三角术的研究早两千多年.通过这个故事,学生不仅看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而且深切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应用题的积极性.要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只有同实际问题相结合,才能体现出它的实用价值.
四、学会发现美感,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数学的美充满了整个数学世界,不但有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更有对称的美、和谐的美等,同时还有内在的美.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运用符号、色彩、线条、图形等因素,通过精炼的数学语言、巧妙的解题方法、整洁的板书设计,展示出数学的外形美和内在美,并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使学生从抽象的符号中看到美的形象,从逻辑推理中领略到美的神韵,从表面的形式中体会到内蕴的那种特有的内在美,从而把学生引入到美的意境中,让学生尝试创造美,并学习把美带给别人、带给世界.
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理如果仅凭教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的,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共同思考、总结,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前提下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
总之,教师主要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要在教书的同时进行育人的工作.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做到量力而行、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教师只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长期地熏陶、渗透,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使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做到和谐统一.
作为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可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教师身体力行,走入学生心灵
学生对教师的说教是最反感的,因此不能将一些情感思想硬性地灌输给学生,否则易使学生形成抵触心理,阻碍正常的知识传授,这样就更谈不上渗透德育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所授知识的特点及相应的德育渗透点,创设自然、从容的教学情境.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使自己成为优秀的“导演”及“演员”,以富有感染力、号召力和鼓动性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融入到教学情境中,并受到德育的熏陶.
为了上好数学课,教师应该备好课,做好课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愉快,而且还会对教师产生敬佩之情,并从教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只有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因此,教师必须身体力行,走入学生的心灵深处,用实际行动影响他们,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知识.
二、更新教学观念,调动审美情绪
罗素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拥有至高的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中学时期,学生的爱美心理尤其突出.首先,教师要衣着整洁,课堂语言幽默而严谨,举止大方,板书工整,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其次,教师除传授数学知识外,还要充分挖掘数学美的素材,让学生在美感的气氛中愉快地接受新知识,培养能力,陶冶学生的美好心理和高尚情操.
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通过剪纸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中的美,促使他们更好地体验数学美、鉴赏数学美和创造数学美.同时,展示北京故宫及颐和园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中的美,然后展示八国联军抢劫后圆明园的图片,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以及感情的逆差,把审美情绪与道德因素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存在的美与丑,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只有国富民强、民族团结才能国泰民安,才能有自己的尊严.
三、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将德育活动与数学教学有机整合,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着眼,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对课堂进行科学安排、精心准备、周密布置;对课堂的结构、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的活动进行精心设计,做到心中有数,用“功”于课前,收“效”于课堂,真正达到德育与智育有机整合的目标,使课堂的德育活动不再盲目、随机、随意,不只凭经验,而是走向规范,直至科学有效.
例如,在讲“锐角三角函数”时,教师可针对学生不重视这类问题的通病,讲述这样的事实:早在公元前两千年,我国的治水英雄大禹,就巧妙地利用了锐角三角函数,解决了一些治水工程的难题,这种方法要比西方三角术的研究早两千多年.通过这个故事,学生不仅看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而且深切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应用题的积极性.要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只有同实际问题相结合,才能体现出它的实用价值.
四、学会发现美感,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数学的美充满了整个数学世界,不但有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更有对称的美、和谐的美等,同时还有内在的美.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运用符号、色彩、线条、图形等因素,通过精炼的数学语言、巧妙的解题方法、整洁的板书设计,展示出数学的外形美和内在美,并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使学生从抽象的符号中看到美的形象,从逻辑推理中领略到美的神韵,从表面的形式中体会到内蕴的那种特有的内在美,从而把学生引入到美的意境中,让学生尝试创造美,并学习把美带给别人、带给世界.
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理如果仅凭教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的,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共同思考、总结,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前提下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
总之,教师主要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要在教书的同时进行育人的工作.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做到量力而行、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教师只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长期地熏陶、渗透,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使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做到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