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有的时候遇到一件倒霉的事儿,说不定还真就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不,我這个替师兄顶了黑锅,被师傅罚到后山山洞面壁思过的倒霉蛋,真要稀里糊涂地时来运转了!
事情是这样的。我们师门所在的山头叫“云梦山”,那天我刚走进后山山洞,就看见一个满头银发一身白衣的人,正用手指在山洞的石壁上比画着什么。他看见我,朝我一笑。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只见白光一闪,人就无影无踪了。我以为是自己的幻觉,忽然发现山洞内多了满满一石壁文字。再仔细一看,我的小心脏立刻狂跳起来,因为开头就写着:“得此奇书,必成大器!”
不过,我天性愚钝,要在面壁这几天将石壁上的文字全都背下来是不可能的。那么,只有想办法将它们转移到纸上了。可这么多字,抄下来多累呀!“拓印”如何呢?
拓印
拓印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将石刻或木刻文字,用纸、墨拍印出来,以便保存和传播的工艺方法。拓印时,把一张坚韧的薄纸事先浸湿,再敷在石碑上面,用刷子轻轻敲打,待纸张干燥后用刷子蘸墨,轻轻地、均匀地拍刷,使墨均匀地涂布纸上,然后把纸揭下来,一张黑底白字的拓片就复制完成了。
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发明于唐朝,雕版工人将书稿的正面与平滑的木板相贴,这样木板上就印出反过来的汉字。然后雕版工人将没有字迹的地方削挖掉,一块木板就成了一块“大印章”。接下来的印刷就很简单啦,“拓印”是先盖纸后涂墨,雕版则是先涂墨后盖纸,效率可比“拓印”高出许多啊!
不行不行,还是不行!把这书刻成雕版得多少年啊!等我刻完,估计胡子都白了,还指望成什么“大器”?唉!到底怎么办呢?此时,我心头冒出一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对呀,“大器”哪里是随随便便就能成的呀!牙一咬,心一横,趁着天黑溜回师傅的书房,搬走一堆白纸和笔墨,一心一意地抄“大器”书!
整整十天!我每天只睡两三个时辰,一刻不停笔地抄,终于都抄完了。就在我放下毛笔的那一刻,石壁上又是白光一闪,满满的文字无影无踪,又变成一面普通的石壁了。
我有些发愣,如今这山中的奇书在世上恐怕只我手中一本,可如果我把它弄丢了、弄坏了咋办?看来还得多抄几本备用。但想想这十天过的日子,写字的胳膊立刻疼了起来。要不去山下找那个神秘的高人?前几天遇到他时,他小心翼翼地拖着几个箱子,说里面是一套用来印刷的“活字”!
半个月后,做了一阵子乖徒弟的我偷偷溜下山门,一路狂奔到高人住处。他看了我抄的书,点点头,取出一堆木头块块说:“正好试试这套刚到手的‘木活字’!”
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是宋朝工匠毕昇发明的印刷术。一年清明,他和妻子带着两个儿子回乡祭祖。两个儿子用泥做成了锅、碗、桌、椅、猪、人,随心所欲地排来排去,玩起了过家家。此时,作为雕版工人的毕昇眼睛一亮:何不把一个个汉字做成独立的“印章”,也像过家家似的随书稿文字排列,这样不就免去了只要印一部书,就得刊刻那么多雕版的辛劳了吗?
电影《毕昇》中说,毕昇先用木头做活字“印章”,但是失败了,因为木头的纹理疏密不好掌握,容易收缩膨胀。很快毕昇又想到了胶泥,用胶泥制成一个个小方块,刻上字再用火烧硬,这就成了“泥活字”。但后来元朝的王祯改进活字印刷,用的又是木活字,可能是选用木头的种类不同吧。此后,木活字印刷迅速地发展了起来。
“活字”木块果然名不虚传,没过几天,高人就给我刊印出了好几本“大器”书。可高人看过后,一脸嫌弃地说:“木活字果然不行。唉,别说我帮你印了书,真丢人!”
这正合我意啊!山中奇书“大器”书岂能张扬得路人皆知呢?我揣着一包袱“备用书”回到云梦山,按照书中的指点修起了“大器”。
事情是这样的。我们师门所在的山头叫“云梦山”,那天我刚走进后山山洞,就看见一个满头银发一身白衣的人,正用手指在山洞的石壁上比画着什么。他看见我,朝我一笑。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只见白光一闪,人就无影无踪了。我以为是自己的幻觉,忽然发现山洞内多了满满一石壁文字。再仔细一看,我的小心脏立刻狂跳起来,因为开头就写着:“得此奇书,必成大器!”
不过,我天性愚钝,要在面壁这几天将石壁上的文字全都背下来是不可能的。那么,只有想办法将它们转移到纸上了。可这么多字,抄下来多累呀!“拓印”如何呢?
拓印
拓印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将石刻或木刻文字,用纸、墨拍印出来,以便保存和传播的工艺方法。拓印时,把一张坚韧的薄纸事先浸湿,再敷在石碑上面,用刷子轻轻敲打,待纸张干燥后用刷子蘸墨,轻轻地、均匀地拍刷,使墨均匀地涂布纸上,然后把纸揭下来,一张黑底白字的拓片就复制完成了。
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发明于唐朝,雕版工人将书稿的正面与平滑的木板相贴,这样木板上就印出反过来的汉字。然后雕版工人将没有字迹的地方削挖掉,一块木板就成了一块“大印章”。接下来的印刷就很简单啦,“拓印”是先盖纸后涂墨,雕版则是先涂墨后盖纸,效率可比“拓印”高出许多啊!
不行不行,还是不行!把这书刻成雕版得多少年啊!等我刻完,估计胡子都白了,还指望成什么“大器”?唉!到底怎么办呢?此时,我心头冒出一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对呀,“大器”哪里是随随便便就能成的呀!牙一咬,心一横,趁着天黑溜回师傅的书房,搬走一堆白纸和笔墨,一心一意地抄“大器”书!
整整十天!我每天只睡两三个时辰,一刻不停笔地抄,终于都抄完了。就在我放下毛笔的那一刻,石壁上又是白光一闪,满满的文字无影无踪,又变成一面普通的石壁了。
我有些发愣,如今这山中的奇书在世上恐怕只我手中一本,可如果我把它弄丢了、弄坏了咋办?看来还得多抄几本备用。但想想这十天过的日子,写字的胳膊立刻疼了起来。要不去山下找那个神秘的高人?前几天遇到他时,他小心翼翼地拖着几个箱子,说里面是一套用来印刷的“活字”!
半个月后,做了一阵子乖徒弟的我偷偷溜下山门,一路狂奔到高人住处。他看了我抄的书,点点头,取出一堆木头块块说:“正好试试这套刚到手的‘木活字’!”
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是宋朝工匠毕昇发明的印刷术。一年清明,他和妻子带着两个儿子回乡祭祖。两个儿子用泥做成了锅、碗、桌、椅、猪、人,随心所欲地排来排去,玩起了过家家。此时,作为雕版工人的毕昇眼睛一亮:何不把一个个汉字做成独立的“印章”,也像过家家似的随书稿文字排列,这样不就免去了只要印一部书,就得刊刻那么多雕版的辛劳了吗?
电影《毕昇》中说,毕昇先用木头做活字“印章”,但是失败了,因为木头的纹理疏密不好掌握,容易收缩膨胀。很快毕昇又想到了胶泥,用胶泥制成一个个小方块,刻上字再用火烧硬,这就成了“泥活字”。但后来元朝的王祯改进活字印刷,用的又是木活字,可能是选用木头的种类不同吧。此后,木活字印刷迅速地发展了起来。
“活字”木块果然名不虚传,没过几天,高人就给我刊印出了好几本“大器”书。可高人看过后,一脸嫌弃地说:“木活字果然不行。唉,别说我帮你印了书,真丢人!”
这正合我意啊!山中奇书“大器”书岂能张扬得路人皆知呢?我揣着一包袱“备用书”回到云梦山,按照书中的指点修起了“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