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作用与实效,间操与教学、增强体质、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从时间、内容、组织形式、练习要求进行改革,求得间操与学校体育相互作用的有机联系,提高间操的育人效益。
【关键词】系统论;身体负荷;支撑跳跃;技巧
1.问题的提出
间操是构成学校体育的重要方面。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有必要对间操锻炼如何发挥效益进行研究。对间操练习的形式与指导的方法研究还很不够,为了保证间操的实施与开展,有必要对此进行系统论的原理,探讨间操与学校体育诸因素的关系。
2.探究方法与对象
运用对比分析、观察比较,进行定量分析,对锻炼内容的组合,间操的组织方法等,全方位的研究。对象选择初一年级至初三年级的14-16岁的全体学生。间操时间由原15分钟延至30-40分钟,每日一次,第二节课后进行。
3.结果与分析
3.1 学校体育从整体和综合方面,根据社会的要求,以运动为主要手段,通过对人,特别是人体的培养,达到一定社会目的的实践活动,是改革间操的主要目的。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3.1.1 从整体观分析课间操的特点。体育课、体育活动、课间操、运动队训练、运动竞赛是学校体育的有机整体。每周两节体育课,以三基为主要任务,通过两节体育课对身体锻炼的效果是有限的。体活、竞赛、间操是体育课的延伸和补充。从整体观出发。才能获得改革的效益。
3.1.2 以人体的生理规律分析间操的特点。间操在学校体育中已形成了制度,是根据人体生理变化的规律形成的。人体在持续学习时,造成身体上的疲劳和精神上的疲劳,通过间操能使有机体得到恢复和调整,为继续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另外。按国家教委要求中、小学生每天必须保证1小时体育锻炼。而现在有相当多的学校没有达到。增加间操时间,是保证1小时锻炼的措施之一。
3.1.3 以课间作用于人体的效应分析间操的效果。體质的增强,主要依赖于体育锻炼所获得量的积累,而产生质的变化。从间操锻炼的内容和时间上分析,是难以获得增强体质所需要的量,一套广播操所需时间是7分-11分之间,对身体负荷效应小,失去了锻炼的实际意义。因此,我们将间操时间增加了15分-20分,围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间操实行改革。
3.2 实验过程结果与讨论。实验本着从学校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的生理特点为依据,以练习手段科学性与实效性结合,分步进行实验。
做到教学与训练相结合,完整练习与分解练习相结合,原地练习与行进练习相结合,一般练习与发展能力相结合,教学与竞赛相结合,灵活多样与新、全、变相结合。具体分析以下几步实验。
第一步:宣传教育、讲解示范,使学生掌握要领、方法、要求。在体活时间,以班、年组为单位进行讲授,通过1-2个星期,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改革后间操的组织形式、练习的方法,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间操改革对提高素质,培养人才的意义。
第二步:熟练巩固、系统练习阶段。提高练习的质量,系统练习的内容,具体编出以下几套:例一:发展素质的联系与促进素质的敏感期的发展:
柔韧素质←→反应能力←→速度素质
↖↗ ↖↗
↙↘ ↙↘
灵敏素质←→协调能力←→力量素质
以年组为单位设计锻炼内容,注意上下肢的练习,以及局部到整体的练习变化。
例二:结合体育课学习的知识练习:如以支撑跳跃为主的组合练习;技巧的组合练习。
例三:原地练习:如推铅球,推实心球,前后抛球等徒手练习。
例四:结合比赛的练习:如跳短绳、长绳、踢毽子练习。练习前提出要求及规则,这些练习都是在做完广播操后进行练习,练习后做整理活动。
通过间操整体上的改革,对学校体育的其他因素起到了促进作用,一方面教学的许多内容可列入间操练习,这无疑是增加了教学实践,又可选修其他教材,加强了体操教学,使全校的面貌发生了变化,获得了全方位的教学效果。表现有以下几点:
(1)体育考核、达标:体育考核率:优秀率38%,良好率46-50%,合格率100%。达标:优秀率26.9%,良好率48-51%,合格率96.5%以上。
(2)学生的运动能力:男1000米,女800米跑85分以上占86.8%,侧手翻91.76%及格以上,支撑跳跃良好率85%以上。
(3)促进了校风建设: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自觉锻炼的习惯已经形成。
4.结论
4.1 广播操后的锻炼,可以使有机体协调参与运动,符合生理与运动规律,对增强学生体质有明显的锻炼效果。
4.2 课间操是体育课的延续,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直接指导锻炼实践。
4.3 间操形式的锻炼,对学校体育的开展起到推动作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收稿日期:2012-08-27
【关键词】系统论;身体负荷;支撑跳跃;技巧
1.问题的提出
间操是构成学校体育的重要方面。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有必要对间操锻炼如何发挥效益进行研究。对间操练习的形式与指导的方法研究还很不够,为了保证间操的实施与开展,有必要对此进行系统论的原理,探讨间操与学校体育诸因素的关系。
2.探究方法与对象
运用对比分析、观察比较,进行定量分析,对锻炼内容的组合,间操的组织方法等,全方位的研究。对象选择初一年级至初三年级的14-16岁的全体学生。间操时间由原15分钟延至30-40分钟,每日一次,第二节课后进行。
3.结果与分析
3.1 学校体育从整体和综合方面,根据社会的要求,以运动为主要手段,通过对人,特别是人体的培养,达到一定社会目的的实践活动,是改革间操的主要目的。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3.1.1 从整体观分析课间操的特点。体育课、体育活动、课间操、运动队训练、运动竞赛是学校体育的有机整体。每周两节体育课,以三基为主要任务,通过两节体育课对身体锻炼的效果是有限的。体活、竞赛、间操是体育课的延伸和补充。从整体观出发。才能获得改革的效益。
3.1.2 以人体的生理规律分析间操的特点。间操在学校体育中已形成了制度,是根据人体生理变化的规律形成的。人体在持续学习时,造成身体上的疲劳和精神上的疲劳,通过间操能使有机体得到恢复和调整,为继续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另外。按国家教委要求中、小学生每天必须保证1小时体育锻炼。而现在有相当多的学校没有达到。增加间操时间,是保证1小时锻炼的措施之一。
3.1.3 以课间作用于人体的效应分析间操的效果。體质的增强,主要依赖于体育锻炼所获得量的积累,而产生质的变化。从间操锻炼的内容和时间上分析,是难以获得增强体质所需要的量,一套广播操所需时间是7分-11分之间,对身体负荷效应小,失去了锻炼的实际意义。因此,我们将间操时间增加了15分-20分,围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间操实行改革。
3.2 实验过程结果与讨论。实验本着从学校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的生理特点为依据,以练习手段科学性与实效性结合,分步进行实验。
做到教学与训练相结合,完整练习与分解练习相结合,原地练习与行进练习相结合,一般练习与发展能力相结合,教学与竞赛相结合,灵活多样与新、全、变相结合。具体分析以下几步实验。
第一步:宣传教育、讲解示范,使学生掌握要领、方法、要求。在体活时间,以班、年组为单位进行讲授,通过1-2个星期,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改革后间操的组织形式、练习的方法,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间操改革对提高素质,培养人才的意义。
第二步:熟练巩固、系统练习阶段。提高练习的质量,系统练习的内容,具体编出以下几套:例一:发展素质的联系与促进素质的敏感期的发展:
柔韧素质←→反应能力←→速度素质
↖↗ ↖↗
↙↘ ↙↘
灵敏素质←→协调能力←→力量素质
以年组为单位设计锻炼内容,注意上下肢的练习,以及局部到整体的练习变化。
例二:结合体育课学习的知识练习:如以支撑跳跃为主的组合练习;技巧的组合练习。
例三:原地练习:如推铅球,推实心球,前后抛球等徒手练习。
例四:结合比赛的练习:如跳短绳、长绳、踢毽子练习。练习前提出要求及规则,这些练习都是在做完广播操后进行练习,练习后做整理活动。
通过间操整体上的改革,对学校体育的其他因素起到了促进作用,一方面教学的许多内容可列入间操练习,这无疑是增加了教学实践,又可选修其他教材,加强了体操教学,使全校的面貌发生了变化,获得了全方位的教学效果。表现有以下几点:
(1)体育考核、达标:体育考核率:优秀率38%,良好率46-50%,合格率100%。达标:优秀率26.9%,良好率48-51%,合格率96.5%以上。
(2)学生的运动能力:男1000米,女800米跑85分以上占86.8%,侧手翻91.76%及格以上,支撑跳跃良好率85%以上。
(3)促进了校风建设: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自觉锻炼的习惯已经形成。
4.结论
4.1 广播操后的锻炼,可以使有机体协调参与运动,符合生理与运动规律,对增强学生体质有明显的锻炼效果。
4.2 课间操是体育课的延续,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直接指导锻炼实践。
4.3 间操形式的锻炼,对学校体育的开展起到推动作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收稿日期:2012-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