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地区客运专线路基路桥及路涵过渡段施工技术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lerma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建设完整的客运专线系统可以对铁路的运输任务进行分摊,借助客运与货运分线运输的方法来将原有的铁路运输能力进行提升,使现有的线运相对比较紧张的局面进行有效缓解,能够对新型的增量运输需求进行满足。在开展客运专线路段施工工作时,施工人员需要对路涵过渡路段以及路桥特殊部分加以特殊的施工处理,保证路基的稳固性。在不同的地形条件下,这部分施工工作也存在差异,本文对平原地区中客运专线施工情况进行研究。
  关键词:平原地区;客运专线;路基路桥;路涵过渡段;施工技术
  在我国的各大城市的经济环境影响下,交通运输系统承受的压力成倍增加,而铁路运输在诸多新型运输条件的影响之下,出现运输困境。通过将客运专线添加到我国的交通系统之中,可以进一步满足分线运输的科学运输需求。在开设客运专线施工工作时,施工人员需要对路涵过渡段、路堤等特殊部位有效处理,本文在平原建设条件下的相关施工情况进行简要研究。
  1 工程基本情况分析
  某平原区域的客运专线SZ-2标段里程范围为DK351+100~DK420+000,正线全长68.63km。设计最高时速为350公里。标段内路基累计长度5.4公里,共分为9个段落,其中涵洞11座403.75延米。路基与桥梁、涵洞多次相交,过渡段较多。
  2 技术方面的要求
  过渡段形式主要有路堤与桥梁过渡段、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两种。设计过渡段长度不小于20米。过渡段采用倒梯形,分层填筑,掺入5%(重量比)的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级配碎石。对级配碎石颗粒中针状、片状碎石含量不大于20%;质软易碎的碎石含量不超过20%;粘土团及有机物含量不超过2%。过渡段工后差异沉降要求为不超过5mm。
  3 施工技术要点
  3.1 整体工程施工要点
  施工人员在正式开始过渡路段的施工工作之前,需要將桥头位置的路基部分的排水工作做好,主要是为了避免水流冲刷或者浸泡施工填料。必须同时开展路基填筑施工与碎石级配过渡段施工两种施工行为,同时在对横向结构两侧部位的路基以及过渡段进行施工时,需要选用对称施工的施工方法,路堤施工工作也需要同步开展。如果横向结构系统两端的的路基基础已经达到了相应的施工规范,施工人员就需要立刻开展填筑工作,使其可以与路基保持同样的压实度。在填筑时,需要选用分层填筑的方法,避免出现不对称的填筑情况。
  3.2 过渡路段的科学施工顺序以及施工要点
  在完成过渡段的施工工作时,需要先明确合理的施工顺序,由于过渡路段与其相邻的路堤需要通过同步填筑的方法来进行填筑,因此施工人员需要在摊铺填料时,根据路段特点来选择出合适的填料,建设出拥有标准高度的路堤,使其高度大于等于20米,避免在桥台附近两米的距离内应用大型高强度压路机,可以借助小型压路机来对这一部分路面进行压实,而在处理其他部位的路面时,可以选用大型压路机来实现高速施工。
  在这个施工环节之中,施工人员需要将几个同步施工的部分处理好。在完成生产填料的工作之后,就需要通过具有自动卸货功能的汽车将混合料运输到施工现场,主要是为了避免混合料中的水分出现迅速蒸发的情况,在不同的路段选用相对应的摊铺厚度,摊铺后就开展压实施工处理工作。在桥台背后部位应用分层填筑的方法。
  紧邻桥台处每层摊铺厚度为相邻路堤分层摊铺厚度的1/2,采用小型手扶式振动压路机和冲击夯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参数进行碾压夯实。离桥台 2m 以外的过渡段分层填筑与路堤相同,采用压路机按工艺试验确定的碾压遍数、行驶速率及碾压程序进行碾压。
  3.3 其他施工注意事项
  在处理横向结构物与路堤的过渡路段时,施工人员需要对以下施工要点进行注意,在完成基地处理工作之后,需要对基地施工成果进行检查,确保没有施工质量问题之后,才能继续完成上层填筑的施工任务,在对涵洞两侧部位进行施工时,仍旧需要选用对称施工的方法,苟泽,填土会给涵洞造成一定的偏压影响,导致涵洞出现损伤问题。
  4 质量控制方法
  负责该路段的工程管理人员需要通过全面的质量控制方法来解决一些细节性路段施工问题,从材料选择、摊铺、碾压等多个施工环节来完善路段质量控制系统,并将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检测数据清晰地记录下来,给工程建设积极的施工反馈。
  级配碎石的拌合生产,是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当级配碎石拌和机满足级配碎石拌和要求的条件下,集料各组成材料的技术指标和配比是集料拌制质量的关键,在施工前,先应调试拌和设备,对组成级配碎石的各种规格碎石的用量准确调试后,输入到自动计量的电脑中,经试拌检验无误,再正式拌和生产。该环节中采用厂拌,计量采用电脑自动控制,配料准确度较高,但用水量的控制是关键的关键,由于受天气、运输、碾压的影响,用水量是一个动态的变化量,所以该环节的重点是控制好含水量的问题。
  根据我标段去年填筑的过渡段级配碎石的合成试验看,含水量控制在 6%左右,可根据天气、运输和碾压的情况变化,适当浮动1%以内对生产的级配碎石混和料除在混和料生产过程中按规定进行取样检验外,填筑时对运至现场的级配碎石混和料还按每工班不少于一次的频次检验颗粒级配和含水量。当发现运至路基填筑现场的混和料级配或含水量有明显变化时,及时抽样复查。
  在运输过程中,级配碎石成品容易产生失水现象,直接影响其碾压施工,故该环节也是映响质量的一个因素。所以必须及时运输、减少堆放时间,运输过程中严禁倒运和小型机运输,运输时尽量减少颠簸,并用编织布进行覆盖。
  级配碎石的摊铺。根据过渡段的宽度、厚度和预定的压实度,按确定的配合比计算各路段需要的集料数量,并计算每车料的堆放距离;拌和后的集料在数量基本相同的前提下采用自卸车运输,在摊铺填料前,各段除进行中线、水平测量外,还应挂摊铺线,摊铺线的高度是根据集料的松铺系数决定的。
  5 结束语
  在平原这种地形条件下开展路基施工巩固走时,需要对区域性沉降问题加以解决,本文以实际的客运专线施工案例为研究对象,列举施工环节中的技术要点以及具体施工方法。在路涵与路桥的交接部位,比较容易出现沉降问题,主要是受到了柔性路基与混凝土结构的渐变性影响而出现的。在这种路段行驶时,列车无法保持高速行驶的状态。因此必须要根据路桥施工规范选出合理的施工方法,将沉降差有效地控制起来,通过完善的施工处理方案来给列车提供更为舒适的行驶环境。
  参考文献
  [1]曲新业.铁路路涵过渡段施工关键技术及质量控制[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7),00195-00195.
  [2]张德昌.客运专线路涵过渡段级配碎石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J].投资与合作,2012(9).
  [3]戚家华,唐亚芳.客运专线路涵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施工关键技术[J].建筑·建材·装饰,2015(20),220-221.
  [4]潘勇.浅谈路涵过渡段注浆施工技术及效果[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6).
其他文献
摘 要: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其可持续发展现在已经受到了一定的威胁,最为突出的矛盾就是砂石骨料的短缺。近年来人们开始将注意力转向建筑垃圾的重复利用,将其应用到高速公路路基当中可以起到较好的施工效果。本文针对建筑垃圾在告诉公路路基施工当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其中的要点有基底处理、运输工作和整平碾压环节,最后简要介绍了一些质控要点,希望可以给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建筑垃圾;高速公路;路
摘 要: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在农业上起到重要的作用,工程建设的质量关系到农田的发展,但是在工程的施工中存在很多难点,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也有很多,如果在施工中的某个环节出现错误,影响工程的质量,文章在农田水利工程的难点上进行详细的分析,将重要的技术细致阐述出来,为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提供参考帮助。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总体工程;分项工程;路基工程  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农田水利工程的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对于先进技术的要求也愈加迫切,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只有掌握先进的技术才能加快工作和生产效率,使得企业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而在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中,先进技术的应用也显得至关重要,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围堰技术就是水利施工中的一项关键的施工技术,这项技术的应用对于水利工程的质量有着较大的影响,通过运用这项技术,能够进一步的保障其施工的
目的  探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并分析诸多危险因素在肿瘤预后和转归中的作用。  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泌尿外科2008年1月
摘 要: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影响着建筑行业的居住定义和延伸走向,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决定了建筑施工效率与质量提升,所以结合当前科学发展形式进行施工技术的改革非常有必要。本文将基于建筑工程新技术的使用,通过基础建设、测量工程、结构框架和建筑功能等多方面进行探讨,既分析当前传统施工模式的缺点,又提出根据新技术解决现有问题方案的应用,为我国施工安全和效率提供相应依据,并促进新技术在建筑行业的扩展。  关键词:
摘 要: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存在的混凝土结构渗漏问题对水利工程有着较大的影响,混凝土产生裂缝导致的渗漏会降低工程的效率,改善混凝土渗漏现象并且找到修复裂缝的措施是加强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对于修补混凝土的结构文章对此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通过探究的结论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帮助。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建筑;防渗漏处理;措施分析  水利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结构在水的作用下易产生裂缝,裂缝的出现会引起渗漏
摘 要:高层建筑的普及是我国城市经济化发展的主要体现,是相对应功能多元化的基础前提。有效的采取施工技术与设备优化是满足高层建筑整体结构框架完善的条件,更是未来功能性使用的凭证。故而,必须在传统的施工技术基础上进行相关设备的延伸,这样才能够促使施工效率与施工质量具备保障,为后续建筑行业在高层建筑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施工模板。本文根据现有高层建筑升降脚手架的使用进行分析,依照施工技术的特点展开研究,确保其
前言: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致死率与致残率极高的疾病,而出血后脑水肿是影响脑出血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微小RNA(microRNA,m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