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当代高校素描教学的现状谈起,提出以纯艺术表现和再现为主的传统绘画性素描体系不符合现代设计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认为今天的设计素描教学应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放在首位。
[关键词]设计素描 创造性思维 创意 传统文化 生活
设计素描有别于传统的造型基础素描,它主要研究客观对象的内在构成关系与外观形式的整合感,超越模仿,达到主动性的认识创造。传统绘画性素描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造型能力,同时它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但对于设计专业而言,以纯艺术表现和再现为主的传统绘画性素描体系不符合现代设计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它无助于提高设计思维,更无助于设计理念的培养。艺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设计人才,创造性思维教学应在大学四年的各门课程中得以体现,形成一个连贯的整体思维培育,而设计素描就是这种思维培育的起点。
(一)创意是关键,想象是创意的翅膀
设计素描的创作包含诸多要素,其中最为主要的是求新求异。这种“新”和“异”是靠创意思维来构建的。创意中的“创”包含创造、创新、标新立异;“意”是指主观理念、意念、情感思维活动等。“创”是“意”的成果表现,“意”是“创”的精神内涵。在设计素描中,将主观的构想转化成具有独创性的素描形式,就是创意思维的结果。创意是关键,而想象是创意的翅膀,有了翅膀才能自由飞翔。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囊括世界。”为什么毕加索、米罗、梵·高、蒙德里安等画家能成为世界级大师?最根本的一点是他们冲破了旧观念的束缚,打破了旧的思维方式,创造出了和前人不一样的作品。他们靠的是什么?是思维、想象、大胆。创意的本质是创造和想象,它是设计的生命。这两种能力对设计师的工作起着显著的作用。设计素描如果缺少了创造和想象,创意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创造和想象思维的开发,不仅能激发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而且还能积累多种多样的创新元素。想象力的发挥还能派生出联想。自然界的各种物象都存在联系,可以从物象的某一个局部联想到其他局部,从一种物象联想到另一种物象。这种联想的范围能够随着想象力的深化而不断扩大,可以从视觉感知联想到味觉、嗅觉、触觉的感知。
(二)以传统为,本贴近生活,向大师学习
知识和阅历是设计思维的内在动力,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都与知识的多少有关。所以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知识的掌握。针对学生做设计时素材的贫乏,或面对现有素材不知道怎么利用、组合、创造的情况,我认为应该向传统文化学习。在我们的传统艺术中,不难从小工艺品,生活用品或者陶瓷甚至青铜器中发现传统的创新意识。我们的同学要明白这个道理,向西方、向大师学习不错,但这种学习要有资本,那就是我们自身传统文化的根基和生活的积累,不然这种学习容易变成抄袭。一位在中国有十四年教学和生活经历的德国设计教育家马蒂亚斯(G·Mathias)讲的很好:“不管是建筑艺术,产品设计还是视觉设计艺术,中国的历史都要比欧洲早几千年,你们一定要自信,在学习和研究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向西方学习,而不是丢弃自己的文化,忘了自我,拷贝西方,盲目学习西方的最终结果是失去自我。”
其次要向生活学习。在近几年的大学生中,我们几乎很少有见到写生本不离手的,很难发现在学习设计的学生中有这么一种观念——如饥似渴地向生活学习,没有这些积累的学生,就可能轻而易举的做了“视觉俘虏”,见外国作品就学,见外国作品就抄。反思我们现在的创作,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只有稳固的文化和生活根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大自然是我们生活的老师,艺术表现的蓝本,设计创新的源泉,只要我们悉心观察,任何事物都可以成为我们描绘的对象。所以要鼓励学生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去写生,一种好的学习习惯就是速写本不离身,天天画、时时画、刻刻关注生活,有心、有意、有选择的记录下感兴趣的东西。
再次,向大师学习,汲取大师的创新精神和表现技术。我们知道毕加索是一个集自由绘画艺术和装饰设计艺术为一体的大师,在他的作品中充满着双重艺术魅力,他和玛格利特、达利等把电影“时差蒙太奇”技术引到了“视觉(同构)蒙太奇”,使视觉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时期,也深刻的影响和推动了20世纪现代绘画和新视觉设计艺术的发展。学习毕加索的素描,首先要学习这位大师的创新精神,用思想画画,将客观世界和主观意识结合起来。学习大师的素描,要注意用最简单的线条艺术语言准确的表达人物造型;注意研究虚实空间的艺术处理,注意研究用经典的绘画语言说话,将简单的对象艺术化。标准是明确的追求目标,艺术无好坏,创作的个性化就是艺术的标准,向大师学习,高起点,高目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向前走。
参考文献
[1]林家阳.设计素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关键词]设计素描 创造性思维 创意 传统文化 生活
设计素描有别于传统的造型基础素描,它主要研究客观对象的内在构成关系与外观形式的整合感,超越模仿,达到主动性的认识创造。传统绘画性素描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造型能力,同时它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但对于设计专业而言,以纯艺术表现和再现为主的传统绘画性素描体系不符合现代设计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它无助于提高设计思维,更无助于设计理念的培养。艺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设计人才,创造性思维教学应在大学四年的各门课程中得以体现,形成一个连贯的整体思维培育,而设计素描就是这种思维培育的起点。
(一)创意是关键,想象是创意的翅膀
设计素描的创作包含诸多要素,其中最为主要的是求新求异。这种“新”和“异”是靠创意思维来构建的。创意中的“创”包含创造、创新、标新立异;“意”是指主观理念、意念、情感思维活动等。“创”是“意”的成果表现,“意”是“创”的精神内涵。在设计素描中,将主观的构想转化成具有独创性的素描形式,就是创意思维的结果。创意是关键,而想象是创意的翅膀,有了翅膀才能自由飞翔。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囊括世界。”为什么毕加索、米罗、梵·高、蒙德里安等画家能成为世界级大师?最根本的一点是他们冲破了旧观念的束缚,打破了旧的思维方式,创造出了和前人不一样的作品。他们靠的是什么?是思维、想象、大胆。创意的本质是创造和想象,它是设计的生命。这两种能力对设计师的工作起着显著的作用。设计素描如果缺少了创造和想象,创意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创造和想象思维的开发,不仅能激发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而且还能积累多种多样的创新元素。想象力的发挥还能派生出联想。自然界的各种物象都存在联系,可以从物象的某一个局部联想到其他局部,从一种物象联想到另一种物象。这种联想的范围能够随着想象力的深化而不断扩大,可以从视觉感知联想到味觉、嗅觉、触觉的感知。
(二)以传统为,本贴近生活,向大师学习
知识和阅历是设计思维的内在动力,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都与知识的多少有关。所以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知识的掌握。针对学生做设计时素材的贫乏,或面对现有素材不知道怎么利用、组合、创造的情况,我认为应该向传统文化学习。在我们的传统艺术中,不难从小工艺品,生活用品或者陶瓷甚至青铜器中发现传统的创新意识。我们的同学要明白这个道理,向西方、向大师学习不错,但这种学习要有资本,那就是我们自身传统文化的根基和生活的积累,不然这种学习容易变成抄袭。一位在中国有十四年教学和生活经历的德国设计教育家马蒂亚斯(G·Mathias)讲的很好:“不管是建筑艺术,产品设计还是视觉设计艺术,中国的历史都要比欧洲早几千年,你们一定要自信,在学习和研究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向西方学习,而不是丢弃自己的文化,忘了自我,拷贝西方,盲目学习西方的最终结果是失去自我。”
其次要向生活学习。在近几年的大学生中,我们几乎很少有见到写生本不离手的,很难发现在学习设计的学生中有这么一种观念——如饥似渴地向生活学习,没有这些积累的学生,就可能轻而易举的做了“视觉俘虏”,见外国作品就学,见外国作品就抄。反思我们现在的创作,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只有稳固的文化和生活根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大自然是我们生活的老师,艺术表现的蓝本,设计创新的源泉,只要我们悉心观察,任何事物都可以成为我们描绘的对象。所以要鼓励学生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去写生,一种好的学习习惯就是速写本不离身,天天画、时时画、刻刻关注生活,有心、有意、有选择的记录下感兴趣的东西。
再次,向大师学习,汲取大师的创新精神和表现技术。我们知道毕加索是一个集自由绘画艺术和装饰设计艺术为一体的大师,在他的作品中充满着双重艺术魅力,他和玛格利特、达利等把电影“时差蒙太奇”技术引到了“视觉(同构)蒙太奇”,使视觉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时期,也深刻的影响和推动了20世纪现代绘画和新视觉设计艺术的发展。学习毕加索的素描,首先要学习这位大师的创新精神,用思想画画,将客观世界和主观意识结合起来。学习大师的素描,要注意用最简单的线条艺术语言准确的表达人物造型;注意研究虚实空间的艺术处理,注意研究用经典的绘画语言说话,将简单的对象艺术化。标准是明确的追求目标,艺术无好坏,创作的个性化就是艺术的标准,向大师学习,高起点,高目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向前走。
参考文献
[1]林家阳.设计素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