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互联网+”环境催生了知识的更新,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也悄然发生了变化。本文主要从基本内容、专业内容、科技内容三个方面来探讨合理地选择与优化教学内容的方法。
关键词
“互联网+” 信息技术 教学内容 优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悄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电脑、智能手机走进了寻常百姓的生活,宽带入户率高成为了E时代的典型标志。“云”“网”“端”为“互联网+”时代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无所不在的网络也催生了知识传播方式的变化,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和书本,教学资源呈现开放性、共享性和多元性,微课平台、课堂互动平台让教学充满了灵动性。
信息技术是一门以帮助学生立足信息社会、培养信息素养为目标的学科,其信息容量大、知识更新周期短等特点给教学带来很多困惑,如教材中的信息元素永远滞后于时代发展等。几经改版与修订后的江苏省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共分为三册,包括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个,它是学生学习的资源,更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工具。下面笔者以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为例,基于“互联网+”环境,立足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探讨如何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与优化、解读与建构。
一、基本内容方面:精讲多练,夯实基础
信息技術教材的基本内容主要涵盖信息的识别与获取、信息的存储与管理、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信息的发布与交流。各部分内容在纵向上体现了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特点,小学、初中与高中相互衔接,自然延伸;在横向上做到了水乳交融,将软硬件信息技术工具、信息技术原理、信息活动及相关安全、规范准则等整合于其中,为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夯实基础。
信息技术教材的基本内容起点低、要求高,通过学习与指导,学生要能够从“学会信息技术”向“会学信息技术”转变。“互联网+”时代,突出一个“快”字,无论是硬件资源还是软件应用,更新周期短,新技术、新知识不断涌现,仅在课堂上依赖课本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要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角度出发,选取具有迁移性的知识进行精讲多练。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收获的远比在“你讲我练”模式下的灌输式教学中收获的多得多,操作、实践更能有效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教师可以结合学情,融入信息元素,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与合理增删。如“走进信息世界”“管理计算机”“走进网络世界”等内容,完全可以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所处的环境,将教材中的内容有选择地嵌入现实问题中,可以从“DIY攒机、接网入户”等入手,搭建自主学习平台,通过动手实践将虚拟与现实相结合。再如“数据统计与分析”“应用文档设计与制作”“图片加工与制作”“主题网站的设计与制作”等内容,整合一款具体的软件,将技术的文化特性与个性表达融为一体,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WPS表格、WPS文字、WPS演示等与修订前的Excel、Word、Powerpoint等是同一系列办公处理软件,窗口、功能都比较相似,可以重点教学一个软件运用之后,通过类比、触类旁通方式等让学生自主学习另一个,真正做到“会学”。
信息技术教材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的学习工具,可以为其未来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叶圣陶曾说:“要让学生把知识化为自己的血肉,在生活中能够随时运用,教学的目的才算达到了。”针对参差不齐的学生基础,面对“互联网+”的技术更新,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教学中可采用“小先生制”,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即知即教”“即教即学”,让学生感觉时时有新挑战、新兴奋点,形成良性循环。
二、专业内容方面:提升能力,兴趣为主
“互联网+”推动了软件业的发展,具有编程能力的IT人员是软件业的从业人员。编程,又称为“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新版的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将“程序设计”作为拓展模块,分为算法与问题解决、程序结构与设计两部分内容,是一种高层次的学习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升信息处理能力。
正如马希文教授所说,我们在研究程序设计时,可以选用一种适当的语言。教材中选择了Visual Basic语言,简单、易学。程序设计的目标也不是培养“小小的程序员”,而是帮助学生运用程序设计的方式思考问题。在编程教学中,传递程序设计的思想是关键。
这部分内容以入门为主,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只要理解一些简单的程序即可,可以对编程不作要求。由于在学生的技能比赛中出现了程序设计模块,教师可以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对部分基础好又有兴趣的学生进一步辅导,介绍一些基于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编程方法,让学生加深理解运用信息技术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后,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编程方面的学习平台,如ITbegin免费的编程教学云课堂,鼓励学生尝试参加各级各类信息技术比赛,为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的个性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三、科技内容方面:拓宽道路,重点优化
信息技术中的科技内容,指时下方兴未艾的机器人、物联网等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算法思维、信息素养等有很大的帮助。以往这部分知识是中小学生的竞赛内容,现在在中小学教材中作为拓展模块呈现,旨在普及机器人、物联网技术,让更多的孩子参与。
受客观因素的影响,目前很多学校对科技内容的教学尚处于探索阶段。为解决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科技内容难教的突出问题,可以多组织一些教师进行培训,通过教学案例解析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算法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为每位教师配置arduino物联网机器人设备,提供现场搭建物联网和机器人实验项目与程序编写试验平台,让参训教师学习组装与编程。与此相对应,要加大设备投入,一方面由财政统一解决,每个教学小组拥有一台设备,先确保学校能把课程开设起来;另一方面通过学校自筹资金添置一些设备,保证教学的正常运转。当然,这部分教学内容还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创建教学平台,提供网络免费的虚拟仿真平台,通过虚拟实践与实体实战相结合,让教学逐渐步入正轨。
“互联网+”时代,科技内容的教学应该作为教学中的重点来开展,借助适合学生学习的机器人实验平台,让学生在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中初步认识电机、传感器与传动机构等方面的机器人技术;借助适合学生学习的物联网简易系统,让学生初步感知系统和传输系统等物联网核心技术。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机器人比赛、物联网比赛,在比赛中积累知识、习得技能、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团队精神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为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川港中学教师)
“互联网+”环境催生了知识的更新,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也悄然发生了变化。本文主要从基本内容、专业内容、科技内容三个方面来探讨合理地选择与优化教学内容的方法。
关键词
“互联网+” 信息技术 教学内容 优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悄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电脑、智能手机走进了寻常百姓的生活,宽带入户率高成为了E时代的典型标志。“云”“网”“端”为“互联网+”时代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无所不在的网络也催生了知识传播方式的变化,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和书本,教学资源呈现开放性、共享性和多元性,微课平台、课堂互动平台让教学充满了灵动性。
信息技术是一门以帮助学生立足信息社会、培养信息素养为目标的学科,其信息容量大、知识更新周期短等特点给教学带来很多困惑,如教材中的信息元素永远滞后于时代发展等。几经改版与修订后的江苏省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共分为三册,包括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个,它是学生学习的资源,更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工具。下面笔者以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为例,基于“互联网+”环境,立足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探讨如何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与优化、解读与建构。
一、基本内容方面:精讲多练,夯实基础
信息技術教材的基本内容主要涵盖信息的识别与获取、信息的存储与管理、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信息的发布与交流。各部分内容在纵向上体现了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特点,小学、初中与高中相互衔接,自然延伸;在横向上做到了水乳交融,将软硬件信息技术工具、信息技术原理、信息活动及相关安全、规范准则等整合于其中,为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夯实基础。
信息技术教材的基本内容起点低、要求高,通过学习与指导,学生要能够从“学会信息技术”向“会学信息技术”转变。“互联网+”时代,突出一个“快”字,无论是硬件资源还是软件应用,更新周期短,新技术、新知识不断涌现,仅在课堂上依赖课本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要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角度出发,选取具有迁移性的知识进行精讲多练。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收获的远比在“你讲我练”模式下的灌输式教学中收获的多得多,操作、实践更能有效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教师可以结合学情,融入信息元素,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与合理增删。如“走进信息世界”“管理计算机”“走进网络世界”等内容,完全可以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所处的环境,将教材中的内容有选择地嵌入现实问题中,可以从“DIY攒机、接网入户”等入手,搭建自主学习平台,通过动手实践将虚拟与现实相结合。再如“数据统计与分析”“应用文档设计与制作”“图片加工与制作”“主题网站的设计与制作”等内容,整合一款具体的软件,将技术的文化特性与个性表达融为一体,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WPS表格、WPS文字、WPS演示等与修订前的Excel、Word、Powerpoint等是同一系列办公处理软件,窗口、功能都比较相似,可以重点教学一个软件运用之后,通过类比、触类旁通方式等让学生自主学习另一个,真正做到“会学”。
信息技术教材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的学习工具,可以为其未来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叶圣陶曾说:“要让学生把知识化为自己的血肉,在生活中能够随时运用,教学的目的才算达到了。”针对参差不齐的学生基础,面对“互联网+”的技术更新,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教学中可采用“小先生制”,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即知即教”“即教即学”,让学生感觉时时有新挑战、新兴奋点,形成良性循环。
二、专业内容方面:提升能力,兴趣为主
“互联网+”推动了软件业的发展,具有编程能力的IT人员是软件业的从业人员。编程,又称为“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新版的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将“程序设计”作为拓展模块,分为算法与问题解决、程序结构与设计两部分内容,是一种高层次的学习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升信息处理能力。
正如马希文教授所说,我们在研究程序设计时,可以选用一种适当的语言。教材中选择了Visual Basic语言,简单、易学。程序设计的目标也不是培养“小小的程序员”,而是帮助学生运用程序设计的方式思考问题。在编程教学中,传递程序设计的思想是关键。
这部分内容以入门为主,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只要理解一些简单的程序即可,可以对编程不作要求。由于在学生的技能比赛中出现了程序设计模块,教师可以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对部分基础好又有兴趣的学生进一步辅导,介绍一些基于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编程方法,让学生加深理解运用信息技术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后,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编程方面的学习平台,如ITbegin免费的编程教学云课堂,鼓励学生尝试参加各级各类信息技术比赛,为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的个性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三、科技内容方面:拓宽道路,重点优化
信息技术中的科技内容,指时下方兴未艾的机器人、物联网等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算法思维、信息素养等有很大的帮助。以往这部分知识是中小学生的竞赛内容,现在在中小学教材中作为拓展模块呈现,旨在普及机器人、物联网技术,让更多的孩子参与。
受客观因素的影响,目前很多学校对科技内容的教学尚处于探索阶段。为解决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科技内容难教的突出问题,可以多组织一些教师进行培训,通过教学案例解析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算法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为每位教师配置arduino物联网机器人设备,提供现场搭建物联网和机器人实验项目与程序编写试验平台,让参训教师学习组装与编程。与此相对应,要加大设备投入,一方面由财政统一解决,每个教学小组拥有一台设备,先确保学校能把课程开设起来;另一方面通过学校自筹资金添置一些设备,保证教学的正常运转。当然,这部分教学内容还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创建教学平台,提供网络免费的虚拟仿真平台,通过虚拟实践与实体实战相结合,让教学逐渐步入正轨。
“互联网+”时代,科技内容的教学应该作为教学中的重点来开展,借助适合学生学习的机器人实验平台,让学生在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中初步认识电机、传感器与传动机构等方面的机器人技术;借助适合学生学习的物联网简易系统,让学生初步感知系统和传输系统等物联网核心技术。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机器人比赛、物联网比赛,在比赛中积累知识、习得技能、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团队精神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为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川港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