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毯下的秘密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yaya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标:
  1.在爬爬滚滚、找找猜猜、玩玩说说中发现地毯下面的秘密。
  2.感受与同伴一起玩的乐趣。
  准备:
  1.地毯一块,上面覆盖一块大布,布上有需要用各种方法开启的洞口,布下藏有各种玩具和生活用品。
  2.生活用品若干,如百洁布、浴花、硬刷子、响声玩具、硬球、软球等。
  3.鸡、兔、猫的大幅画片。
  过程:
  活动一
  一、爬爬滚滚
  1.教师和宝宝在大布上自由爬、滚2~3分钟,引导宝宝说说身体的什么部位碰到了东西。
  师:哇!我碰到什么东西了。
  宝宝,你们的身体有没有碰到东西?
  2.我们的身体(可以具体说出身体的某个部位)碰到了东西,那是什么东西呢?我们一起去找找吧!
  二、找找叠叠
  1.教师和宝宝一起在大布上找洞口,重点观察宝宝开启洞口的方法。
  师:宝宝,你们都找到了什么?
  2.宝宝各自拿着找到的东西玩玩、说说,教师适时与宝宝一起说说找到的是什么东西,可以派什么用场。
  3.教师和宝宝一起再去找大布下的东西,让宝宝反复感受开启洞口的不同方法,并说说找到了什么。
  4.宝宝把找到的东西放入旁边的盒子里,教师视情况要求宝宝分类摆放。
  师:宝宝的本领真大,找到那么多东西,我们现在把它们送回家。
  5.教师和宝宝一起把大布
  叠好。
  活动二
  一、爬爬滚滚
  教师和宝宝在地毯上随意玩、爬2~3分钟。
  师:咦!大布的下面是什么呀?(地毯。)我们再到地毯上玩吧!宝宝玩累了休息一会儿吧!
  二、猜猜卷卷
  1.(教师带领宝宝来到地毯前面)哇!我好像听到了声音。你们听见了吗?我们一起去找找吧!
  2.教师先卷开地毯的一小部分,露出小鸡的脚,让宝宝猜猜、说说是什么,然后一起卷地毯露出小鸡加以验证,引导宝宝学学小鸡的动作和叫声。
  3.教师和宝宝一起卷地毯,露出小兔的耳朵,让宝宝猜猜、说说是什么,然后一起卷地毯露出小兔加以验证,引导宝宝做做小兔的动作,尝试说说小兔的特征。
  4.教师和宝宝一起卷地毯,露出小猫的尾巴,让宝宝猜猜、说说是什么,然后一起把地毯全部卷起来,露出小猫,引导宝宝学小猫的叫声和老鼠的动作。
  5.可以根据需要给动物喂食。
  提示:
  1.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和不同的季节,教师可以在布袋里放置不同材质的玩具和生活用品,在地毯下放些孩子熟悉和喜欢的动物图片。
  2.如果孩子对卷地毯的动作感兴趣,可以在活动延伸部分让孩子再卷一次。
  评析:
  “地毯下的秘密”是一个综合活动,其主旨是让孩子在爬爬滚滚、找找猜猜、玩玩说说中,触摸不同材质的物品,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从这个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非常熟悉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如组织爬、卷地毯等活动,满足孩子喜欢模仿和重复游戏需要。教师所选用的材料既贴近孩子生活,又需调动孩子的原有经验,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设计的活动内容和方法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且特别关注活动过程中的细节处理。如大布上有需要用不同方法开启的洞,孩子可以摸摸、看看、讲讲;地毯下的动物图片可以适时更换,便于孩子重复游戏。在活动中,教师与孩子共同游戏,气氛和谐自然。孩子从中体验到快乐,获得了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  学生欺凌严重影响学校教育立德树人,是班级建设中需要高度重视并加以科学预控与防范的问题。班主任是防控学生欺凌最重要的教育主体。班主任须了解班级内部学生欺凌的主要原因和严重后果,提高重视和预防意识;立足校园生活实际,具体化掌握班级内部学生欺凌的预控技术;观照学生欺凌的复杂情境,在具体处理中,把握系统思维和合理合法两个基本原则,注意正确的价值导向。  关 键 词  班主任专业发展;学生欺凌;
由对瑞吉欧教育的  一片赞美声讲起    在学前教育界,虽然各种观点纷繁复杂甚至互不相容,但是偶尔也会出现拥护同一事物的现象,对瑞吉欧·艾米利亚早期教育的研究就是这样。东西方许多有关学前教育的著作都体现了人们对瑞吉欧教育的关注。正如莲琳·凯兹所说,在对瑞吉欧教育进行激烈的讨论和热情的支持的过程中,她似乎没有听到过人们刺耳的批评或拒绝。笔者近些年来在与各种流派的学者进行学术交流时,听到的几乎也都是从
摘 要  学生问题的背后往往是家庭的问题、亲子互动模式的问题。在使用系统式家庭治疗解决学生问题行为的心理辅导过程中,教师应承担“游戏破坏者”的角色,保持价值中立,善于挖掘资源,合理使用“游戏破坏者”的“武器”。  关 键 词  系统式家庭治疗;小学心理辅导;心理行为问题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9)11-00-03  “家庭是孩子的第
多数家长认为,家长的配合只是在帮助教师完成任务,而没有意识到这是在和孩子一起学习,引导孩子探寻多种学习途径,培养孩子探究问题的兴趣和不怕困难的精神,体验成功的快乐。因此,教师在实施活动时应注意:活动目标要明确,对具体方法不要规定过死,提倡多样化;任务不能过于频繁,每月一两次较为适宜,每次要保证足够的时间;重视活动成果的展示,让教育资源真正为幼儿共享。  (浙江金华 卢杰群)
【案例】  星期三下午第一节课后,我像往常一样整理好课本向教室走去。刚到拐角处,眼保健操的音乐响起。但是,教室里传来的吵闹声盖过了音乐。身为班主任的我,不禁有些着急,也有些担心:出什么事了?这么反常!我快步走到教室门口,看见全班同学有的站着,有的坐着,都在大声地议论着什么。班长林燕(化名)站在讲台上,有些委屈地看看大家,又看看我,其他孩子则有些愕然地看着突然出现的我。看到每个孩子都安静地坐在教室里
设计意图:  “打开来”是一个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在设计时,我们对“小班幼儿能探索什么,能探索到什么程度”等问题进行了思考,将活动重点确定为“探索打开不同食品包装的办法,感知食品包装及打开方式的多样性,体验探索的快乐”,将活动与郊游时的食品品尝会结合起来,引导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多次感知、探索,重视幼儿的观察与思考、操作与交流、归纳与提升,并自然地渗透健康、社会、语言等多方面的教育。我们还设计
《2020年中国游戏领域未成年人保护白皮书》显示,游戏行为在未成年人中较为普及,各年龄段渗透率已无明显差异;未成年人首次接触网游时间向低龄化发展。在15到17岁未成年人群体中,约49%的人在11岁前初次接触游戏。在12到14岁年龄段的未成年人中,11岁前初次触游比例升至78%。  在家长对未成年人游戏内容的认知方面,26到30岁及31到40歲家长完全了解未成年人游戏内容的人数比例已超过三成,主要原
摘 要研究者从自身的寄宿制生活经历中认识到学校德育应该基于关爱。从做母亲的家庭生活中,发现寄宿制学校管理因缺乏“家庭感”而使儿童陷入“宿而不家”的境地。学校和家庭具有共同的成人—儿童关系结构,应从家庭中的“父母教育学”来建构学校里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关爱关系,使学校成为“寄宿而家”的道德环境。母爱关联孩子的童年是社会的道德源点,道德的寄宿制學校管理是用具有关爱品性的寄宿生活呵护人类的童年。  关 键
3月21日至23日,全国“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教研员研修会在北京召开,这是首次以幼教教研员为参加对象、专门研究幼教教研工作的全国会议。本次会议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新时期教研工作的特点及价值取向;项目推进过程中教研员的角色和任务,教研员工作的实践与反思;园本教研中的问题诊断,教研员在园本教研引领中的组织策略和技能以及网络使用技术等。会议安排了专家专题报告、地区教研工作介绍、北京市幼儿园
摘 要 规则意识教育是道德和法治教育的基础。循着低年级儿童不断拓展的生活空间,围绕“共有与共享”这一核心主题,厘清规则的学习价值,借助现场体验活动和情境思辨等活动,引领儿童认识规则,感悟“共有”生活的价值,解决规则困惑。由此,让儿童养成规则意识,学会“享有”公共生活,为公共生活奠基。  关 键 词 道德与法治;规则意识教育;公共生活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