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疗效。方法:把本院2013年11月-2014年8月收治的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对治疗组的2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运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实施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对对照组的20例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变化(BP、HR、RR、T)和动脉血气分析(PaCO2、PaO2、pH、SaO2)。结果:治疗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PaCO2、PaO2、pH、SaO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疗效显著,能够纠正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改善睡眠紊乱,减轻呼吸肌疲劳和患者呼吸衰竭病痛,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多发于北方地区的常见肺部疾病,其发病人群多为老年性患者。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效率,改善患者预后日趋受到学者的重视,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无定论,学术界普遍认为该疾病与气管炎性反应有关[1]。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发病严重程度可将其分为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本研究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8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40例,分别采用给予呼吸机治疗和常规治疗的措施,比较其治疗效果,现做如下报告。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1资料与方法
我院收治的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均为Ⅱ型呼衰竭,符合无创机械通气症状:(1)中、重度呼吸困难,需要辅助呼吸机参与呼吸,产生胸腹矛盾运动;(2)中、重度酸中毒(pH为7.25~7.35)有无高碳酸血症均可;
(3)呼吸频率>25次/min。所有患者均无创机械通气禁忌症状。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各方面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组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为无创呼吸机提供经鼻面罩来辅助呼吸。进行NIPPV治疗前,需要对所有患者监测并记录生命体征和动脉血气分析数据,无创通气辅助呼吸采用BIPAP呼吸机,采用S/T模式,通气参数设定为:低压/呼气压(EPAP)4~6cmH2O,高压/吸气压(IPAP)9~16cmH2O,氧流量5~6L/min。经过1~2h正压通气辅助呼吸后,需要对所有患者监测并记录生命体征和动脉血气分析数据。探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和动脉血气情况变化情况,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1.2.2对照组
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包括抗祛痰、感染、鼻导管吸氧、平喘等。
1.3观察指标
分别监测、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体征(RR、HR)和动脉血气分析(PaCO2、PaO2、pH、SaO2)[2]。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获取的所有资料数据均应用SPSS19.0软件处理,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量资料,以数(n)与率(%)表示计数资料,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生命体征和动脉血气分析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通过BIPAP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其动脉生命体征和血气分析情况改善效果明显,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情况和生命体征比较
组别 时间 PaCO2(mmHg) PaO2(mmHg) pH SaO2(%) RR(次/min) HR(次/min)
治疗组 治疗前 50.4±8.6 70.2±15.6 77.4±4.6 7.42±0.02 127.2±17.2 30.4±4.6
治疗后 55.2±8.2* 63.2±14.3* 98.4±3.2* 7.24±0.02 99.3±13.5* 28.1±4.5*
对照组 治疗前 48.4±8.0 73.4±16.1 76.4±8.6 7.21±0.03 120.4±16.4 31.8±6.0
治疗后 61.8±8.1 53.6±14.6 90.4±3.5 7.26±0.03 113.4±15.3 26.2±5.0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具有病情变化较快的特点,通常会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若得不到及时抢救则有可能危及生命。故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改善患者血氧浓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治疗措施则以改善患者肺部功能为主。采用常规治疗措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给氧、药物抗感染以及平喘祛痰等一般能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对于急性发病期患者其疗效通常不够明显,这就需要对患者实施机械通气,以便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随着机械通气技术的不断完善,无创呼吸机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呼吸器械已经被广大医护人员和患者所认可,在临床治疗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本研究中在采用呼吸机之后PaCO2、PaO2、SaO2、RR及HR数据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发现,在治疗之后治疗组患者的心率相比对照组患者较稳定,且十分平缓,同样呼吸频率也有类似的效果,以上数据证明期采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在治疗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对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取药物治疗和氧疗后,许多患者不但病情未得到缓解,反而有加重趋势,可能引起急性呼吸衰竭。因此,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无创呼吸机进行NIPPV治疗对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Ⅱ型呼衰患者具有重要意义[3]。机械通气治疗能够改善睡眠紊乱作用和减轻呼吸机疲劳。研究表明,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具有更优的临床疗效,但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依存性和耐受性将降低NIPPV治疗效果。因此,临床采用无创呼吸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衰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应该考虑各因素影响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并进行深入探索。
综上所述,治疗组患者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后呼吸困难和神志等明显好转,生命体征较延迟治疗组,改善明显。
参考文献:
[1]郭素青.双水平无创正压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68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08(14):88-89.
[2]秦和平.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0(19):1698.
[3]韩仰光.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12,09(16):646-648.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多发于北方地区的常见肺部疾病,其发病人群多为老年性患者。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效率,改善患者预后日趋受到学者的重视,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无定论,学术界普遍认为该疾病与气管炎性反应有关[1]。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发病严重程度可将其分为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本研究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8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40例,分别采用给予呼吸机治疗和常规治疗的措施,比较其治疗效果,现做如下报告。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1资料与方法
我院收治的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均为Ⅱ型呼衰竭,符合无创机械通气症状:(1)中、重度呼吸困难,需要辅助呼吸机参与呼吸,产生胸腹矛盾运动;(2)中、重度酸中毒(pH为7.25~7.35)有无高碳酸血症均可;
(3)呼吸频率>25次/min。所有患者均无创机械通气禁忌症状。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各方面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组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为无创呼吸机提供经鼻面罩来辅助呼吸。进行NIPPV治疗前,需要对所有患者监测并记录生命体征和动脉血气分析数据,无创通气辅助呼吸采用BIPAP呼吸机,采用S/T模式,通气参数设定为:低压/呼气压(EPAP)4~6cmH2O,高压/吸气压(IPAP)9~16cmH2O,氧流量5~6L/min。经过1~2h正压通气辅助呼吸后,需要对所有患者监测并记录生命体征和动脉血气分析数据。探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和动脉血气情况变化情况,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1.2.2对照组
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包括抗祛痰、感染、鼻导管吸氧、平喘等。
1.3观察指标
分别监测、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体征(RR、HR)和动脉血气分析(PaCO2、PaO2、pH、SaO2)[2]。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获取的所有资料数据均应用SPSS19.0软件处理,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量资料,以数(n)与率(%)表示计数资料,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生命体征和动脉血气分析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通过BIPAP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其动脉生命体征和血气分析情况改善效果明显,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情况和生命体征比较
组别 时间 PaCO2(mmHg) PaO2(mmHg) pH SaO2(%) RR(次/min) HR(次/min)
治疗组 治疗前 50.4±8.6 70.2±15.6 77.4±4.6 7.42±0.02 127.2±17.2 30.4±4.6
治疗后 55.2±8.2* 63.2±14.3* 98.4±3.2* 7.24±0.02 99.3±13.5* 28.1±4.5*
对照组 治疗前 48.4±8.0 73.4±16.1 76.4±8.6 7.21±0.03 120.4±16.4 31.8±6.0
治疗后 61.8±8.1 53.6±14.6 90.4±3.5 7.26±0.03 113.4±15.3 26.2±5.0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具有病情变化较快的特点,通常会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若得不到及时抢救则有可能危及生命。故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改善患者血氧浓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治疗措施则以改善患者肺部功能为主。采用常规治疗措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给氧、药物抗感染以及平喘祛痰等一般能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对于急性发病期患者其疗效通常不够明显,这就需要对患者实施机械通气,以便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随着机械通气技术的不断完善,无创呼吸机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呼吸器械已经被广大医护人员和患者所认可,在临床治疗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本研究中在采用呼吸机之后PaCO2、PaO2、SaO2、RR及HR数据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发现,在治疗之后治疗组患者的心率相比对照组患者较稳定,且十分平缓,同样呼吸频率也有类似的效果,以上数据证明期采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在治疗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对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取药物治疗和氧疗后,许多患者不但病情未得到缓解,反而有加重趋势,可能引起急性呼吸衰竭。因此,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无创呼吸机进行NIPPV治疗对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Ⅱ型呼衰患者具有重要意义[3]。机械通气治疗能够改善睡眠紊乱作用和减轻呼吸机疲劳。研究表明,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具有更优的临床疗效,但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依存性和耐受性将降低NIPPV治疗效果。因此,临床采用无创呼吸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衰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应该考虑各因素影响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并进行深入探索。
综上所述,治疗组患者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后呼吸困难和神志等明显好转,生命体征较延迟治疗组,改善明显。
参考文献:
[1]郭素青.双水平无创正压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68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08(14):88-89.
[2]秦和平.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0(19):1698.
[3]韩仰光.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12,09(16):646-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