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

来源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incra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师”一词现在已经泛滥,记者、作家、广告商……各行各业的人都能被叫作老师,倒真是应了韩愈的那句话——“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但在大多数时候,只有那些在课堂上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才是传统认知里的老师。
   人这一生里,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十几年书读下来,会遇到很多的老师,但能当得起“先生”二字的却不多。它是对老师的尊称,无形中自带分量。不是所有的老师都能被叫作先生,就像不是所有的碳元素都能被叫作钻石一样。说得通俗一点,所谓“先生”,多半是指那些出生比自己早、资格比自己老、学问比自己好的人,含达者为先,师者之意。
   在我初入校园的时候,就曾遇到过一位先生,人好、字好、学问好,堪称“德高望重”。我小学是在村里读的,在我们村遇见一个人,只要同他说起“长先老师”,没有不知道的。对于这个人口不满一千五的小村庄而言,他无疑是博学的象征,放眼村头村尾,没有人学问比他更好,故而也只有他当得起“先生”二字。小孩子不好直呼老师的名讳,减了一个字,叫他“先老师”,无意间竟与“贤老师”谐音。当然,他也确实当得起“贤师”的称号。
   先老师身材魁伟,面上自带二两白酒,用《三国演义》里的话形容,当是“面如重枣”——脸上的肤色如熟透了的红枣,可知其红光满面的程度。先老師长相威武,却是个极和气、极风趣的人。不管对谁,他讲话做事从来不摆架子,只要不是在课堂里,孩子们也尽可以在他面前没大没小。因为学问深厚,他讲课时鲜少翻阅课本,各种知识典故,张口即来。除了语文课,他也教我们画画、书法和体育。
   不过,我们更爱听他讲故事,讲书中的故事,也讲书本外的故事。农村的孩子视野窄,课外读物也少,学校图书室的馆藏几乎可以用“可怜相”形容。而先老师的肚子里装着的许多东西,是我们平时接触不到的,所以即使再淘气的孩子听他上课时也是端端正正地坐着、聆听着。后来与先老师熟了些,我们常去他家中玩,也因此在他家的阁楼上翻出了“海量”(于彼时的我们而言)的库存。先老师甚是大度,任我们自取阅读,于是,小小的阁楼成了我们那时最向往的乐园。先老师家的院子里有凤仙花、牵牛花、无花果,有时他还会去山里挖几株兰花草,从上林湖拾几块青瓷碎片给我们看,这让我们对美有了最初的鉴赏能力。
   我之所以爱文字,大抵也是深受他的影响。初学作文,第一件事就是“看图写话”,内容无非是踢了别人家的玻璃主动认错、捡到了钱包主动交还之类的,但先老师告诉我们读书写文应该真实一点。他说,你们每个人都去捡钱包,马路上的钱包也不够你们捡的。所以我从来不在作文里杜撰扶老奶奶过马路、红领巾在风中飘这样的故事。
   某年暑假,我忽然迷上了写东西,在六十天的时间里写了四十多篇稿子,诗歌、散文、小说兼而有之。其实,说是稿子,确切地说更像是小孩子的涂鸦。但先老师说我写得很好,还在课堂上表扬了我。粗鄙文字有人欣赏,对于我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因为这一声好,我开始了最初的文学尝试——从田间插秧写到云中打斗,年少无知,什么都敢尝试。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写的文字真是粗糙不堪。
   在先老师的鼓励下,临毕业前,我用文言文写了一篇短文,参加了镇里举办的一个主题为“学习杨贤江”的征文比赛,拿了一个小奖,那也是我拿到的除“三好学生”以外的第一个奖。后来我又在一个杂志上发了一篇绝句,得了140元稿费,为小学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小学毕业那天,月季花开得正艳,分别在即,同学们忙着合影留念,唯独忘了跟老师合照一张。毕业多年以后,我偶尔去村里的诊所配药,打从老师家门口经过,想要进去,却不知该说些什么好,只能静静地看两眼,然后走过,就像学生仰望老师,后生仰望先生,心中的敬意不因时光流逝而变浅一分一毫。
  【赏析】
   作者回忆了自己初入校园时遇到的老师,通过讲述老师的教育方式,描述与老师之间发生的点滴,诠释了自己关于“先生”的认知,表达了对先老师的敬意。
其他文献
波猴在西非大草原上群居生活,一个群落大概有60到100只不等。   猴类群居都要选出一个首领,波猴也不例外。波猴首领在群落中有着最高地位,能占有一切、享有一切,每届首领任期最长大概有四年。   有趣的是,波猴首领更换速度非常频繁,有的甚至一个月都做不上就下台了,这似乎不合常理,但事实就是这样的。   解决这个疑惑,要从波猴的平时表现说起。大草原上,波猴的生活并不安宁,时常受到食猴鹫的攻击。庆幸的是
期刊
对于其美多吉来说,对工作的爱是发自内心的。越是艰难的时候,他越是希望站在第一线。庚子之春,他又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   武汉发生新冠肺炎疫情时,其美多吉正受邀参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赶回四川,已经是正月初一下午。从电视上,其美多吉看到自己的同事们已经前往武汉支援,抢送各类抗疫物资。其美多吉坐立不安:“我作为邮政系统的先进人物,应该有担当和责任,我必须去一线,而且应该是第一个去。”   于
期刊
有位老者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在一旁观看,老人技巧纯熟,没多久便钓了满篓的鱼。   老人见小孩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诧地问道:“你为何不要?”   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   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   小孩說:“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   此时,你一定会感叹——好聪明的小孩!错了,他如果只要钓
期刊
雀儿山的冰峰直插云霄,残雪与冰川延伸到玉龙拉措,构成秀丽的湖光山色。这里海拔4040米。湖畔,雪域天路国道317线划过一道弧线,奔向雪岭深处。   在这条天路上,无论风雨,每天总有几辆墨绿色的邮车穿梭其间。多数时候,康巴汉子、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其美多吉就会驾驶其中的一辆,翻山越岭,为高原送来邮件,把农牧民的包裹运送出去。他已經在这条虽然壮美却也惊险异常的路上奔走了31年,成为川藏线上的一段传奇。 
期刊
感慨归感慨,而回忆总是那么迷人。甚至过去那些倒霉事,原来惹得我十分恼恨的,在回忆中也会变得不那么可恨,反倒成为一段动人的经历。  ——陀思妥耶夫斯基   父母一生勤劳俭朴,对物品格外珍惜。正因如此,我撿回了许多丢失的记忆。   去年我添了二孩后,正值初夏,蚊子格外多。孩子夜里哭闹,买的摇篮也不顶用。父母来帮忙照顾,搬来了一个木摇篮。那个摇篮样子有点笨拙,却非常结实耐用。“这是你小时候睡过的,我
期刊
王立平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1976年,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的王立平接到一个任务,为一部反映潜海女工生活的纪录片编曲。   这是一部充满新气象的纪录片,能为这样的作品作曲,让苦等创作机会的王立平感到十分兴奋。反复观看揣摩片子后,王立平决定用电吉他来表现潜海女工的形象。可是,在当时弹电吉他是一种极大的冒险,因为人们普遍认为电吉他属于靡靡之音,甚至给人的感觉是不正经的人干的事。   王立平并没有考虑那么多
期刊
绕过竹林,穿过小溪,驶上那条熟悉的小径。幸福,就在这尽头,在那座老屋升起的袅袅炊烟里。   未进家门,先闻其香。哦!那是熟悉的水蒸蛋的味道!   小时候,我每每趴在灶边,看着奶奶熟练地打蛋,倒水,加盐,再打匀,都不禁惊叹于那熟练的手法,更期待着蒸一下后的绝妙成品。放在锅里一蒸,模样便出来了。嫩黄光滑的表面,碧绿的葱花点缀,用筷子轻轻一触,陷下去的地方立刻反弹,像极了果冻。舀一勺酱油,慢慢地、均匀地
期刊
伴随快递的兴起,邮件数量连年增加。其美多吉很自豪:“在高原,老百姓特别信任我们邮局。”雪域高原,没有任何一家快递企业能够像邮政公司一样提供不计成本的普遍服务。他仍然清晰地记得,在改革开放初期,老百姓见到邮车,就会围住他:“你一来,绝对有好的消息、好的政策。你们送的不仅仅是家信,更多的是传递党的声音和社会的新鲜事物。”老百姓盼邮车来,这是其美多吉工作的原动力。   在运来邮件的同时,其美多吉和同事们
期刊
看到视频中这个年纪不大的男孩,对学校老师进行惟妙惟肖的模仿,你是否会击节称赞,又是否会忍俊不禁?不用怀疑,成千上万的网友都对此给出了肯定的答案。根本不需要过多介绍,你很可能早就知道了这个网名为“钟美美”的鹤岗男孩。“钟美美”身上“演什么像什么”的表演天赋,让他成了近段时间热度最高的视频网红。但与此同时,社会大众的关注也把这个热爱表演的孩子送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对“钟美美”而言,他对老师—
期刊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席 勒   最近我学了一个颇有意思的技艺:手工制面。那几天,在西城一隅,我独自负责一间十几平米的手工制面作坊,作坊里陈放着和面机及压面机。   每天,我先将密封好的牛皮纸袋拆开,把雪白的面粉计量好倒进和面机里,加入一些滑腻的淀粉。而后,按照一定比例,备好苏打粉、食用盐、鸡蛋,用水搅匀。接通和面机电源,按下运行键,缓慢地把容器中的水倒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