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休假,去九寨沟刚刚回来没几日,单位有人打电话,登记出外旅行之事,也没多想,就报了名。也许是特意的安排,这次行程包括才去过的去九寨沟,只不过,单位要自带车出行,要跨越几省,路线大概是一个圆弧型的。
2005年9月,骄阳依然炙热。顺108国道从并州太原出发,过临汾,穿运城,渡黄河,下午四时在西安小栖之后,我们插汉中而过,到达陕西勉县已是黄昏。从这里的宁强县开始就要翻越秦岭了。生平第一次在这样的情况下,翻越秦岭,行走蜀道。
晚霞透过云层,把天际装扮得像粉红的棉絮,山野中苍凉的景色在暮霭的笼罩下,愈显凝重。
108国道(或“国道108线”、“G108线”)从秦岭穿过,全程3356公里,经京、冀、晋、陕、川、滇6个省市。陕西勉县为川、陕、甘三省所处的交通要道,经过的车辆多为跨省的长途货运汽车。由于该路已经运行了多年,路面受损严重,不断出现各种类型的裂缝,严重威胁车辆及行人的安全。果不其然,我们在这里受阻了。长长的车流延伸了有几公里之遥,也不知发生了什么险情。只好耐心地等待。
抬眼目视秦岭,就像一条巨大的屏障,无法逾越。
这条横贯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山脉,是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东汉班固的《两都赋》中已有“秦岭”之名。历史上曾为秦国之地,故称秦山或秦岭。又因地质与地貌分为东、西秦岭,以嘉陵江为界;西秦岭又以徽县、成县盆地为界分为北秦岭不口南秦岭。
陕西境内的东秦岭是秦岭的主体。山体呈现为蜂腰形。腰部有岩浆侵入,形成太白、华阳岩基组成的秦岭主体。我们的车队正好被阻在了这一险峻的路段。而这一路段的秦岭构造带是处于中朝古陆和扬子古陆两地块之间的褶皱带。片麻状花岗岩侵入其中,分布在山体主脊上。北仰南倾,多断崖,高山深谷的地形令我们有一种敬畏的感觉。
我们即将跨越的是有“七十二峪”俗称的南北孔道——著名的陈仓道(即今川陕公路和宝成铁路所经路线)。
山涧吹来的风把北坡暖温带针阔混交林与落叶阔叶林闹得飒飒作响。排在前面的车辆像蜗牛踯足蹒跚着,我们的心都充满着焦急和无奈。从对面下行的司机口中了解到,堵车的原因是前边的路段因暴雨而发生了泥石流,道班工人正在抢修。快则几个小时,慢则可能一天的工夫。因为要赶在天亮前抢修完毕,所以对往来的车辆实行限行的措施。铺一段路,放行几辆车,因此,通车的速度才显得尤为缓慢。而这更增加了我们的焦灼不安。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两辆车上十七八人的口舌开始沸沸扬扬起来。
好在我的身上带着执法督察的证件,又因我们是政协的车辆,不费什么周折,我们与指挥疏导交通的交警一番交涉,车才曲折穿插着向前驶进。
情况并不像我们所预料。山体塌方造成山路的泥泞,再加上这一段路并不是柏油路面,山石、树枝、施工的沙石、吨位超重的运输车队等成了我们前行的又一障碍。而对面行驶来的车辆有从川入陕的客车,从车中不时飘出带着秦腔口音的叫骂声和儿童的哭闹声,打破了深山的宁静。丝毫没有风吹树叶的飒飒。
带队坐阵的是我们机关有诸葛之称的老李。他麻利地从司机小祁座位后的工具箱中取出高压强光手电,叫上我和另外几人下车探路。途中不时遇见交警的摩托往来穿梭,扬起阵阵灰工。有好多的司机围着篝火在扎堆取暖。
午夜时分,飘起了零零星星的雨。我们的车辆才行进了大约不到二十多公里。
只好沿着大山腰间的山路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地辗转徘徊,拐慢坡爬险弯,翻过了不知多少山梁,也没走出这长蛇阵的困扰。无疑,使我们更加增添了对蜀道的理解。
我和老李在车旁正优游自得之际,前方一辆大卡车躲避迎面开来的另一辆大卡时两车发生蜗蹭,挤在了一块儿,动弹不得,更造成了道路的拥挤。好在司机没有打架以及埋怨,只是想办法怎样解决问题。
又经一个多小时的努力,事故终于得到圆满的处理。
天色暗沉,山间与峰峦也分辨不出模样,路基下垂直着几十米的深沟,晚上的山路在灯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狰狞!靠近悬崖一边的路上则常有洪水;中出的洼坑。弯多坡急,两车相会时,要寻找一个较宽的地方才能将车错过来。一路上看到好几处翻车。行不远处、车灯所及之处,一辆正在泥浆洼里奋力拔身的大货车低吼着。沉沉的天光下黑幽幽的山形矗立路两边,让人窘迫窒息,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赶快逃遁匿迹。因此看好了路撒开轮子猛尥。上了好路就安然了。
我们行驶了一夜直到凌晨3时,才攀爬穿行过了秦岭的北坡,北坡陡峭而奇险。如果是列车的话,就要穿越秦巴山地的190多个隧道。
我到这时不禁由衷感慨:穿越秦蜀竟是如此之难?遥远的前方,如盘龙一样静卧之崇山峻岭若隐若现,透出一丝清晰、一线神秘、一片沧桑……我们在夜晚无法领略秦岭风光佳天下的葱秀,却体会得到它的博大。
沿着这条昆仑一秦岭一淮河的分界线,我们看得到南北朝,看得到宋金,看得到黄河文明如何一步步南移,并且赋予长江文明最新的概念和华夏族的融合。
古时,人们因秦岭割断了关中与蜀和楚的往来,而在秦岭的崇山峻岭中修建了众多的栈道。现今,108国道横跨中国气候南北分界线,走过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群,踏着羚牛、孤狼的足迹步入无人的苍原……
我们的车闪着通明的大灯,在车内人们的思绪中行进着,在无数个回头弯与超回头弯之间,像条蛇一样游走。那回旋陡陡的坡,层层盘旋的路,让你的心里有些发凉。仍旧是转来转去的山,仍旧是相随相伴的水。我们感受到大山无声的压力和被黑暗快速吞噬的感觉,而被我们远远抛在后面的山路更是梦一般地不真实。
我们经过了棋盘关开始进入古时秦国开辟的通往西南巴蜀的褒斜道跨入四川境内,过转斗,驶上了金牛道。金牛道在某种意义上说,是蜀汉的存亡之道。
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发布“车同轨”的命令,在各地大修驰道,蜀道在当时已成为全国道路中极为高级的一条。自此,先秦古蜀栈道的某些段堪称中国古代最早的国家级“高速公路”。横贯半个四川的古蜀道遍布着三国历史文化遗迹,宛如一条穿行于山间水畔的游龙,也许某一段龙身风化湮灭了,存留的一段则镌刻着千古岁月的风霜,留驻于远壁深崖。
过广元,车辆在“翠云廊”这一逶迤于崇山峻岭之间的绿色长廊中行进着,没有了秦岭山中的惊险和塞堵,顿时,豁然开朗,令我们振臂高呼。剑阁到梓潼段的翠云廊上7900余棵古柏树连成的一片堪称世界奇观的绿色长城将我们夜行的车辆围绕着,灯光所照处一片幽幽的绿色,像绒绣一样折射回我们的眼际。
由于诸葛亮北伐走过此道,张飞镇守阆中在古道上植过柏,所以大部分关于诸葛亮和张飞的遗迹、传说经老李的解说让车上的人们顿时解除了疲于赶路带来的倦乏。像这条线沿途的七曲山瓦口关,梓潼县城卧龙山的孔明寨、孔明泉,马鸣乡刘备驻扎的御马岗,蜀汉大将邓芝墓,剑门关,梓潼诸葛亮屯兵的七星山等景点遗迹的探寻,正是我们出行旅游的选择。
我们在这时领略到了古蜀道雄、险、怪、翠的特点,山川美景神奇雄秀,栈道悬空岷江伴行,古战场、古关楼、古建筑、钟会故垒、剑山石刻等大部分与三国历史有关的历史遗存,向我们展现了蜀地四川的风情民俗。
而即将重新进入的九寨沟,是古蜀大地最耀眼的一颗明珠。她镶嵌在八百里秦川通往古蜀的故道上以及川陕边界的巴山中,九寨美景雪山、森林、瀑布、澄澈湖水和它们组合而成的梦幻似的仙境,向我们证明了中国历史的绚丽、伟大。
2005年9月,骄阳依然炙热。顺108国道从并州太原出发,过临汾,穿运城,渡黄河,下午四时在西安小栖之后,我们插汉中而过,到达陕西勉县已是黄昏。从这里的宁强县开始就要翻越秦岭了。生平第一次在这样的情况下,翻越秦岭,行走蜀道。
晚霞透过云层,把天际装扮得像粉红的棉絮,山野中苍凉的景色在暮霭的笼罩下,愈显凝重。
108国道(或“国道108线”、“G108线”)从秦岭穿过,全程3356公里,经京、冀、晋、陕、川、滇6个省市。陕西勉县为川、陕、甘三省所处的交通要道,经过的车辆多为跨省的长途货运汽车。由于该路已经运行了多年,路面受损严重,不断出现各种类型的裂缝,严重威胁车辆及行人的安全。果不其然,我们在这里受阻了。长长的车流延伸了有几公里之遥,也不知发生了什么险情。只好耐心地等待。
抬眼目视秦岭,就像一条巨大的屏障,无法逾越。
这条横贯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山脉,是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东汉班固的《两都赋》中已有“秦岭”之名。历史上曾为秦国之地,故称秦山或秦岭。又因地质与地貌分为东、西秦岭,以嘉陵江为界;西秦岭又以徽县、成县盆地为界分为北秦岭不口南秦岭。
陕西境内的东秦岭是秦岭的主体。山体呈现为蜂腰形。腰部有岩浆侵入,形成太白、华阳岩基组成的秦岭主体。我们的车队正好被阻在了这一险峻的路段。而这一路段的秦岭构造带是处于中朝古陆和扬子古陆两地块之间的褶皱带。片麻状花岗岩侵入其中,分布在山体主脊上。北仰南倾,多断崖,高山深谷的地形令我们有一种敬畏的感觉。
我们即将跨越的是有“七十二峪”俗称的南北孔道——著名的陈仓道(即今川陕公路和宝成铁路所经路线)。
山涧吹来的风把北坡暖温带针阔混交林与落叶阔叶林闹得飒飒作响。排在前面的车辆像蜗牛踯足蹒跚着,我们的心都充满着焦急和无奈。从对面下行的司机口中了解到,堵车的原因是前边的路段因暴雨而发生了泥石流,道班工人正在抢修。快则几个小时,慢则可能一天的工夫。因为要赶在天亮前抢修完毕,所以对往来的车辆实行限行的措施。铺一段路,放行几辆车,因此,通车的速度才显得尤为缓慢。而这更增加了我们的焦灼不安。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两辆车上十七八人的口舌开始沸沸扬扬起来。
好在我的身上带着执法督察的证件,又因我们是政协的车辆,不费什么周折,我们与指挥疏导交通的交警一番交涉,车才曲折穿插着向前驶进。
情况并不像我们所预料。山体塌方造成山路的泥泞,再加上这一段路并不是柏油路面,山石、树枝、施工的沙石、吨位超重的运输车队等成了我们前行的又一障碍。而对面行驶来的车辆有从川入陕的客车,从车中不时飘出带着秦腔口音的叫骂声和儿童的哭闹声,打破了深山的宁静。丝毫没有风吹树叶的飒飒。
带队坐阵的是我们机关有诸葛之称的老李。他麻利地从司机小祁座位后的工具箱中取出高压强光手电,叫上我和另外几人下车探路。途中不时遇见交警的摩托往来穿梭,扬起阵阵灰工。有好多的司机围着篝火在扎堆取暖。
午夜时分,飘起了零零星星的雨。我们的车辆才行进了大约不到二十多公里。
只好沿着大山腰间的山路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地辗转徘徊,拐慢坡爬险弯,翻过了不知多少山梁,也没走出这长蛇阵的困扰。无疑,使我们更加增添了对蜀道的理解。
我和老李在车旁正优游自得之际,前方一辆大卡车躲避迎面开来的另一辆大卡时两车发生蜗蹭,挤在了一块儿,动弹不得,更造成了道路的拥挤。好在司机没有打架以及埋怨,只是想办法怎样解决问题。
又经一个多小时的努力,事故终于得到圆满的处理。
天色暗沉,山间与峰峦也分辨不出模样,路基下垂直着几十米的深沟,晚上的山路在灯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狰狞!靠近悬崖一边的路上则常有洪水;中出的洼坑。弯多坡急,两车相会时,要寻找一个较宽的地方才能将车错过来。一路上看到好几处翻车。行不远处、车灯所及之处,一辆正在泥浆洼里奋力拔身的大货车低吼着。沉沉的天光下黑幽幽的山形矗立路两边,让人窘迫窒息,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赶快逃遁匿迹。因此看好了路撒开轮子猛尥。上了好路就安然了。
我们行驶了一夜直到凌晨3时,才攀爬穿行过了秦岭的北坡,北坡陡峭而奇险。如果是列车的话,就要穿越秦巴山地的190多个隧道。
我到这时不禁由衷感慨:穿越秦蜀竟是如此之难?遥远的前方,如盘龙一样静卧之崇山峻岭若隐若现,透出一丝清晰、一线神秘、一片沧桑……我们在夜晚无法领略秦岭风光佳天下的葱秀,却体会得到它的博大。
沿着这条昆仑一秦岭一淮河的分界线,我们看得到南北朝,看得到宋金,看得到黄河文明如何一步步南移,并且赋予长江文明最新的概念和华夏族的融合。
古时,人们因秦岭割断了关中与蜀和楚的往来,而在秦岭的崇山峻岭中修建了众多的栈道。现今,108国道横跨中国气候南北分界线,走过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群,踏着羚牛、孤狼的足迹步入无人的苍原……
我们的车闪着通明的大灯,在车内人们的思绪中行进着,在无数个回头弯与超回头弯之间,像条蛇一样游走。那回旋陡陡的坡,层层盘旋的路,让你的心里有些发凉。仍旧是转来转去的山,仍旧是相随相伴的水。我们感受到大山无声的压力和被黑暗快速吞噬的感觉,而被我们远远抛在后面的山路更是梦一般地不真实。
我们经过了棋盘关开始进入古时秦国开辟的通往西南巴蜀的褒斜道跨入四川境内,过转斗,驶上了金牛道。金牛道在某种意义上说,是蜀汉的存亡之道。
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发布“车同轨”的命令,在各地大修驰道,蜀道在当时已成为全国道路中极为高级的一条。自此,先秦古蜀栈道的某些段堪称中国古代最早的国家级“高速公路”。横贯半个四川的古蜀道遍布着三国历史文化遗迹,宛如一条穿行于山间水畔的游龙,也许某一段龙身风化湮灭了,存留的一段则镌刻着千古岁月的风霜,留驻于远壁深崖。
过广元,车辆在“翠云廊”这一逶迤于崇山峻岭之间的绿色长廊中行进着,没有了秦岭山中的惊险和塞堵,顿时,豁然开朗,令我们振臂高呼。剑阁到梓潼段的翠云廊上7900余棵古柏树连成的一片堪称世界奇观的绿色长城将我们夜行的车辆围绕着,灯光所照处一片幽幽的绿色,像绒绣一样折射回我们的眼际。
由于诸葛亮北伐走过此道,张飞镇守阆中在古道上植过柏,所以大部分关于诸葛亮和张飞的遗迹、传说经老李的解说让车上的人们顿时解除了疲于赶路带来的倦乏。像这条线沿途的七曲山瓦口关,梓潼县城卧龙山的孔明寨、孔明泉,马鸣乡刘备驻扎的御马岗,蜀汉大将邓芝墓,剑门关,梓潼诸葛亮屯兵的七星山等景点遗迹的探寻,正是我们出行旅游的选择。
我们在这时领略到了古蜀道雄、险、怪、翠的特点,山川美景神奇雄秀,栈道悬空岷江伴行,古战场、古关楼、古建筑、钟会故垒、剑山石刻等大部分与三国历史有关的历史遗存,向我们展现了蜀地四川的风情民俗。
而即将重新进入的九寨沟,是古蜀大地最耀眼的一颗明珠。她镶嵌在八百里秦川通往古蜀的故道上以及川陕边界的巴山中,九寨美景雪山、森林、瀑布、澄澈湖水和它们组合而成的梦幻似的仙境,向我们证明了中国历史的绚丽、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