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南宁市横县紧紧依托“国培”“区培”等教师培训项目,充分发挥县域优秀教师的带头引领作用,开展了“五步式‘送教下乡’”活动,促使送教下乡常态化,助推城乡校本研修一体化,不断提高教师队伍尤其是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加强管理,确保培训工作规范化
“五步式‘送教下乡’”是横县创新教师培训模式的一次尝试。为了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实施,我县首先在组织建设和监督管理两方面着手,为五步式“送教下乡”保驾护航。2016年,我县成立了由教育局局长挂帅的教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随后又成立了教师培训中心,并配备了8名有丰富的学校管理、教师培训经验的培训工作专职管理人员,同时将人事、教研、电教、计财、基础教育等业务部门纳入领导小组,形成了跨部门通力合作的教师培训管理机制。
县级教师研训团队是“五步式‘送教下乡’”的直接组织者,是助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智囊团”。经过调研和考核,我县于2016年组建了一支有103名成员的县级教师研训团队,该团队由教研员、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学科中心组成员、“国培”“区培”计划骨干教师等组成,实现了学科、学段全覆盖。今年,县级教师研训团队规模进一步扩大,成员人数增加到了180人,且各乡镇、各校也成立了各自的骨干教师团队。县级教师研训团队成立后,我县依托“国培”计划,积极与广西师范学院合作,实施了横县教师培训研修项目,通过集中培训、跟岗研修等方式,不断提升团队成员的教科研能力和服务能力。我县还遴选了29个县、乡镇一级的教师培训基地学校,为“国培”计划和送教下乡活动的实施搭建平台。
我县在建章立制方面下足功夫,制定了《横县教师培训工作管理细则》《横县乡镇、协作区、高中校本研训“送教下乡”工作考评细则》《横县中小学教师、县级研训员校本研训“送教下乡”工作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对学校、教师、研训员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各自的职责,促使教师培训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同时,我县不断加强培训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形成了培训台账和学员成长档案卡,建立了学情通报制度。我县要求各协作区、各校定期将培训通知、培训教案、讲座资料、培训录像等材料,以及参训学员信息汇总表、参训学员考勤材料、学员心得体会等进行归档整理,及时掌握教师培训的情况,为调整培训内容、方式提供依据;县教师培训中心每两周公布一次学习情况、每月召开一次推进会,并制定教师学习计划,要求各校校长按计划督促本校教师落实学习。
我县严抓参训学员选派工作,根据培训名额、培训对象等要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严格执行“教师申请→学校推荐→教师培训中心审核”的程序,避免出现“培训专业户”“参训人员与培训对象要求不一致”等现象,保证培训项目与参训学员相匹配,确保学员参训率达100%、参训教师及格率达100%。
目前,我县已架构起一个从县级到乡镇、从乡镇到学校的教师培训管理体系,为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管理保障。
二、科学规划,增强教师培训针对性
过去的培训过于理论化、形式化,对教师的实际教学缺乏指导,是我县实施教师培训工作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为此,我县在深入分析县域实际和教育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制定了《横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十三五”规划》,将“国培”“区培”和“市培”项目纳入全县“十三五”教师发展计划中,形成了以县级培训团队建设为基础,以促进乡村学校校本研修常态化和有效性为工作重点,以送教下乡现场培训为主要途径的培训模式,有目的、有方向地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规划制定出台后,我县通过问卷调查、召开校长教师代表座谈会等方式,对教师培训的内容、方式进行深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骨干教师专业引领、与专家面对面交流互动、到名校跟岗学习等互动式培训,对教师更有吸引力,对其专业成长更有指导意义。随后,我县专门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切实了解教师的教学困惑、疑难,以及教师急需解决的各种问题。根据以上调查,我县于2016年实施了农村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工程——“五步式‘送教下乡’,助推校本研训一体化”项目,针对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开展主题式“送教下乡”活动,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同年,“静听茉莉花开——横县学校文化建设”大讲坛启动,该讲坛主要针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通过观摩名校、名校长讲座等方式,增强各校建设校园文化的能力。
为了满足各学段、各层级教师的成长需求,我县组织了内容多样的培训项目,如启动实施“2016—2018年花乡学校质量提升”工程,其中包括后备、德育干部培养工程和名校长名师培训工程、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工程、学校管理能力提升工程等60多个项目,参训人员涵盖了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各学段的校长、中层领导、骨干教师、普通教师,计划到2018年培训教师28 850人次。
三、创新模式,提高教师培训实效性
“五步式‘送教下乡’”是我县探索的教师线下培训新模式,该模式主要是针对传统培训缺乏实效性的问题,通过训前备课、同课异构、对比反思、实践提高和校本研修五个环节,将培训、教研和实践融为一体,切实帮助教师提高专业素养。训前备课即通过调研确定培训主题后,所有参训教师围绕主题自行备课;同课异构即由一位乡镇协作区研训团队的教师、一位县训团队的教师同台执教,参训教师观摩、记录;对比反思即由参训教师对同课异构环节的两节课进行比较分析,小组讨论后形成新的教案;实践提高是参训教师结合新教案编写自己的教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校本研修是参训教师培训回校后,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开展校本研修活动。
经过实践,我们发现“五步式‘送教下乡’”能有效提高教师培训针对性,其有四个方面的优点:一是通过优秀教师的带动,能引领教师们的思考;二是能有效调动教师参训的积极性,形成全员参与、合作交流、互动提升的良好氛围;三是能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四是能让教师学以致用,有效消化培训过程中的方法和理论。
近年来,为了给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我县还积极與区内高校深度合作,依托高校资源落实培训项目,如我县与广西师范学院合作开展“花乡社区师资质量提升”项目,开展专项集中培训、区内外跟岗研习,组建校内外两级交流工作坊,并组建了网络研修社区,加强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名师之间、教师与专家之间的沟通交流。同时,我县还与南宁市内的优质学校开展友好互动交流,借助优质学校的力量培养本县的优秀教师。目前,我县已经初步形成“三习两坊一网一展示”教师研训网络。
通过一系列扎实的举措,我县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突出成效,县级教师研训团队的能力明显增强,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也有较大提升。2016年,我县教师参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晒课2 885节,获评市级优课166节,自治区级优课25节,同时积累了丰富的培训经验,一批优秀教案、论文、微讲座视频资料和优秀学习心得,成为我县今后开展教师培训工作的可再生资源。(本文作者系南宁市横县教育局局长)
(责编 蒙秀溪)
一、加强管理,确保培训工作规范化
“五步式‘送教下乡’”是横县创新教师培训模式的一次尝试。为了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实施,我县首先在组织建设和监督管理两方面着手,为五步式“送教下乡”保驾护航。2016年,我县成立了由教育局局长挂帅的教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随后又成立了教师培训中心,并配备了8名有丰富的学校管理、教师培训经验的培训工作专职管理人员,同时将人事、教研、电教、计财、基础教育等业务部门纳入领导小组,形成了跨部门通力合作的教师培训管理机制。
县级教师研训团队是“五步式‘送教下乡’”的直接组织者,是助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智囊团”。经过调研和考核,我县于2016年组建了一支有103名成员的县级教师研训团队,该团队由教研员、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学科中心组成员、“国培”“区培”计划骨干教师等组成,实现了学科、学段全覆盖。今年,县级教师研训团队规模进一步扩大,成员人数增加到了180人,且各乡镇、各校也成立了各自的骨干教师团队。县级教师研训团队成立后,我县依托“国培”计划,积极与广西师范学院合作,实施了横县教师培训研修项目,通过集中培训、跟岗研修等方式,不断提升团队成员的教科研能力和服务能力。我县还遴选了29个县、乡镇一级的教师培训基地学校,为“国培”计划和送教下乡活动的实施搭建平台。
我县在建章立制方面下足功夫,制定了《横县教师培训工作管理细则》《横县乡镇、协作区、高中校本研训“送教下乡”工作考评细则》《横县中小学教师、县级研训员校本研训“送教下乡”工作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对学校、教师、研训员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各自的职责,促使教师培训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同时,我县不断加强培训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形成了培训台账和学员成长档案卡,建立了学情通报制度。我县要求各协作区、各校定期将培训通知、培训教案、讲座资料、培训录像等材料,以及参训学员信息汇总表、参训学员考勤材料、学员心得体会等进行归档整理,及时掌握教师培训的情况,为调整培训内容、方式提供依据;县教师培训中心每两周公布一次学习情况、每月召开一次推进会,并制定教师学习计划,要求各校校长按计划督促本校教师落实学习。
我县严抓参训学员选派工作,根据培训名额、培训对象等要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严格执行“教师申请→学校推荐→教师培训中心审核”的程序,避免出现“培训专业户”“参训人员与培训对象要求不一致”等现象,保证培训项目与参训学员相匹配,确保学员参训率达100%、参训教师及格率达100%。
目前,我县已架构起一个从县级到乡镇、从乡镇到学校的教师培训管理体系,为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管理保障。
二、科学规划,增强教师培训针对性
过去的培训过于理论化、形式化,对教师的实际教学缺乏指导,是我县实施教师培训工作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为此,我县在深入分析县域实际和教育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制定了《横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十三五”规划》,将“国培”“区培”和“市培”项目纳入全县“十三五”教师发展计划中,形成了以县级培训团队建设为基础,以促进乡村学校校本研修常态化和有效性为工作重点,以送教下乡现场培训为主要途径的培训模式,有目的、有方向地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规划制定出台后,我县通过问卷调查、召开校长教师代表座谈会等方式,对教师培训的内容、方式进行深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骨干教师专业引领、与专家面对面交流互动、到名校跟岗学习等互动式培训,对教师更有吸引力,对其专业成长更有指导意义。随后,我县专门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切实了解教师的教学困惑、疑难,以及教师急需解决的各种问题。根据以上调查,我县于2016年实施了农村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工程——“五步式‘送教下乡’,助推校本研训一体化”项目,针对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开展主题式“送教下乡”活动,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同年,“静听茉莉花开——横县学校文化建设”大讲坛启动,该讲坛主要针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通过观摩名校、名校长讲座等方式,增强各校建设校园文化的能力。
为了满足各学段、各层级教师的成长需求,我县组织了内容多样的培训项目,如启动实施“2016—2018年花乡学校质量提升”工程,其中包括后备、德育干部培养工程和名校长名师培训工程、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工程、学校管理能力提升工程等60多个项目,参训人员涵盖了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各学段的校长、中层领导、骨干教师、普通教师,计划到2018年培训教师28 850人次。
三、创新模式,提高教师培训实效性
“五步式‘送教下乡’”是我县探索的教师线下培训新模式,该模式主要是针对传统培训缺乏实效性的问题,通过训前备课、同课异构、对比反思、实践提高和校本研修五个环节,将培训、教研和实践融为一体,切实帮助教师提高专业素养。训前备课即通过调研确定培训主题后,所有参训教师围绕主题自行备课;同课异构即由一位乡镇协作区研训团队的教师、一位县训团队的教师同台执教,参训教师观摩、记录;对比反思即由参训教师对同课异构环节的两节课进行比较分析,小组讨论后形成新的教案;实践提高是参训教师结合新教案编写自己的教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校本研修是参训教师培训回校后,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开展校本研修活动。
经过实践,我们发现“五步式‘送教下乡’”能有效提高教师培训针对性,其有四个方面的优点:一是通过优秀教师的带动,能引领教师们的思考;二是能有效调动教师参训的积极性,形成全员参与、合作交流、互动提升的良好氛围;三是能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四是能让教师学以致用,有效消化培训过程中的方法和理论。
近年来,为了给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我县还积极與区内高校深度合作,依托高校资源落实培训项目,如我县与广西师范学院合作开展“花乡社区师资质量提升”项目,开展专项集中培训、区内外跟岗研习,组建校内外两级交流工作坊,并组建了网络研修社区,加强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名师之间、教师与专家之间的沟通交流。同时,我县还与南宁市内的优质学校开展友好互动交流,借助优质学校的力量培养本县的优秀教师。目前,我县已经初步形成“三习两坊一网一展示”教师研训网络。
通过一系列扎实的举措,我县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突出成效,县级教师研训团队的能力明显增强,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也有较大提升。2016年,我县教师参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晒课2 885节,获评市级优课166节,自治区级优课25节,同时积累了丰富的培训经验,一批优秀教案、论文、微讲座视频资料和优秀学习心得,成为我县今后开展教师培训工作的可再生资源。(本文作者系南宁市横县教育局局长)
(责编 蒙秀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