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小衔接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对策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oel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小衔接工作一直是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的问题。幼小衔接教育的好坏对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育,以及今后的学习、生活都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做好幼小衔接教育工作是每个幼教人员和家长的责任和义务。文章对我国幼小衔接教育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结,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幼小衔接教育;主要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0-19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1-0097-02
  一、引言
  在现代教育教学体系中,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均有其独特的属性且二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了让幼儿顺利地从学前阶段过渡到小学阶段,家长、教师、社会需要在幼儿进入小学之前对其进行适配化教育与引导,使得幼儿的生理与心理状态能够符合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状态,提高幼儿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接受能力。
  二、幼小衔接教育
  (一)幼小衔接教育的概念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至小学的过渡性教育阶段,即普遍意义上所述的“入学准备”阶段,此阶段的教育旨在保证幼儿进入小学阶段学习时能够具备一定的心理与生理素质,以应对小学的课程难度、教学管理模式、行为规范要求等。幼小衔接的概念可分为广义与狭义两个层面,在广义层面,幼小衔接教育有赖于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幼儿之间的有机协调,为幼儿进入小学阶段做好入学准备;在狭义层面,幼小衔接教育是一种对口的适应性学习与生活教育,可以通过习惯、情感以及认知的引导培养幼儿的适应性能力。
  (二)幼小衔接教育的内容
  幼小衔接教育的內容包括课程内容的衔接、幼儿社会适应性的衔接、幼儿学习适应性的衔接三部分。
  在课程内容衔接方面,主要围绕小学的课程如数学、语文、英语、自然等进行,使得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在课程内容上有机关联、相互渗透,注重课程知识的延续性与拔高性。
  在幼儿社会适应性衔接方面,因幼儿离开了原本熟悉的生活环境与学习环境,所以家长、学校、社会与幼儿自身均应当转变角色认知。学前到小学的过渡是角色由幼儿到学生的过渡,是习惯培养到知识传授的过渡,是自主自由到规范行为的过渡,这些过渡与转变均有赖于幼小衔接教育的有效实施。
  在幼儿学习适应性衔接方面,幼小衔接教育应强化对幼儿的学习习惯、独立意识、自主能动性、意志力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与学习认知,使其迅速转换到小学阶段的学习状态。
  (三)幼小衔接教育的方式
  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学前教育阶段,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均采取幼儿兴趣激发与引导式教育方法,在充分保护幼儿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基础上,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与科学探索能力。与之相对比,小学教育在教学时间与空间上均存在一定的“僵化”现象,在明确的教育动机与教学目标下,学生需要紧跟教师的授课节奏,以较快的速度吸收教师的授课内容。两种节奏感、自由度、引导力不同的教育方式有赖于幼小衔接教育加以关联与对接,以减少幼儿进入小学阶段后出现厌学、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表现不佳等现象。
  三 、幼小衔接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教师层面的问题
  在幼小衔接教育中,不同教育阶段的教师有不同的教育理念。在不同的教育教学目标下,幼儿教师关注幼儿兴趣的培养与创造力的激发,而小学教师则更关注于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实践运用能力以及教学实效性。正是由于教师有不同的教育理念,加之现代教育体系下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学活动存在较大的差异,致使幼小衔接教育在理论与实践层面难以迅速融合。
  (二)家长层面的问题
  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家庭教育理念下,家长对幼小衔接教育的期望值普遍较高,但相对陈旧的家庭教育观念并不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幼儿的学习能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提高幼儿的学习与社会适应性,只关注学习成绩与班级排名的举动致使幼小衔接教育过于片面化与目标导向化,且无法让幼小过渡阶段的幼儿在独立性、意志力、适应性等方面得到本质化提升。
  (三)社会层面的问题
  教育管理部门针对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架构了相对完善的现代教育体系,但是在幼小衔接教育方面仍然强调在幼儿园教育阶段对幼儿的习惯、心理、生理状态加以调整与适配,而在小学教育阶段甚少存在关联衔接性的教育手段。
  (四)幼儿层面的问题
  由于家庭、学校教育的局限性,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甚少能够提前认知与熟悉小学教育与现阶段教育的变化,甚至只能从家长或伙伴的只言片语中猜测与想象小学学习生活,不少幼儿因无端的想象而对小学教育产生畏惧与抗拒心理,不利于实际幼小衔接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五)教育内容的问题
  为了提高幼儿进入小学阶段的心理与生理适应性,在教育内容上,学前教育通常会存在“小学化”现象,将原本应该在小学阶段进行教学的汉语拼音、汉字读写、诗词朗诵、数字计算等知识提前归置编排到学前教育教学大纲内。一方面,超龄的知识教育会增加幼儿的学习负担,让幼儿从心理上产生逆反与抗拒情绪;另一方面,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提前介入学前教育会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从短期来看,其教育成效符合家长预期,但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后续教育活动的开展。
  (六)教育方式的问题
  幼小衔接教育大多在学前教育的大班阶段开启,在过渡与衔接的目标导向下,当前幼儿园大班教育多套用小学化的教育方式,要求幼儿严格遵守课堂纪律,杜绝任何小动作,致使身心尚未成熟的幼儿提前在行为与能动性上受到管束,不利于其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激发。同时,教师的授课方式也多以知识灌输式为主,甚少进行类似中小班阶段的游戏式引导,这种教育方式的转换,过早地将相对“僵化”的小学教育方式搬进学前教育中,不符合幼儿在这一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需求。   四、幼小衔接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教师层面
  教师作为幼小衔接教育的重要推动者与实践者,其应当紧紧围绕幼小衔接教育的目标与宗旨,切实转换与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一方面通过合理且巧妙的教学活动继续发挥激发幼儿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学前教育优势;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制定一些规则、组织教育讲座描述小学生活等,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幼儿形成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以及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让幼儿提前且全面地认知小学教育与当前教育的差异性,以使其能在进入小学教育阶段后更好地适应与融入。
  (二)家长层面
  家长作为幼儿的第一任导师,应当培养与树立更为先进与开放的教育理念。在幼小衔接教育阶段,家长应当以身作则,提高幼儿的独立性、意志力、社会适应能力,在知识、技能、生理、心理的衔接方面应当注重综合性,不应片面化地追求大量超龄知识的提前掌握。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家长开放日与亲子活动帮助家长更好地找到其在幼小衔接教育中的角色定位,促进家长通过多元化的渠道向幼儿提供衔接教育帮助。
  (三)社会层面
  教育管理部門应当着眼于幼小衔接教育,制定科学、可行的教育方针与发展计划,切实履行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管理职责,如组织各级幼儿园与小学开展联合教研活动,让小学教师与幼儿教师能够在同一平台与活动中沟通交流、相互配合,在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上开展衔接性实践活动,在教育资源共享上实现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协同发展,为幼小衔接教育做出示范与引领。
  (四)幼儿层面
  幼小衔接教育阶段的幼儿需要转换角色与定位,提升社会适应性与学习适应性。对于即将进入小学教育阶段的幼儿来说,一是应当强化时间观念,合理规划与安排学习时间、游乐时间、休息时间,以逐步适应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节奏;二是应当强化规则意识,从原本自由自主的学习状态转换到受规则约束的小学课堂学习状态,学会自己整理学习用品、独立自主地跟随教师的教学节奏吸收知识等;三是应当提高自身的情感适应力,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与同学之间形成良好的伙伴关系,在相互帮助的基础上减少对陌生环境、陌生教育的不适应性。
  (五)教育内容层面
  在教育内容方面,幼小衔接教育可以在教学内容设计时适当渗透小学教学内容。例如,可以以激发幼儿智力发育为宗旨的数学思维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灵巧地运用数学思维思考解决之道。在语言学习阶段,无须将小学语文课本知识与诗词等提前引入幼小衔接教育内容中,可以适当地为幼儿提供其感兴趣的儿童读物,培养幼儿阅读图书的习惯,并在课堂互动中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
  (六)教育方式层面
  幼小衔接教育应当采用学前教育阶段的“趣味化”“生动化”“导向式”教学方式,原本相对僵化的小学教育应当挣脱封闭式学习任务的桎梏,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在实践活动中合理设计知识点的切入,激发幼儿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兴趣。
  五、结语
  幼小衔接的过程是幼儿从学前教育阶段过渡到小学教育阶段的过程,需要正视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联系,要求家长及时转变观念,积极配合幼小衔接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在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中,努力落实相应的培养任务,推动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严格落实到实处,从而更积极地推进幼小衔接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孙明珠.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51.
  [2]赵宜君.幼儿园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40):17-18.
  [3]王珊珊.幼小衔接中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6.
  [4]陈怡妹.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才智,2016(2):134.
其他文献
前置作业顾名思义是在课前布置的作业,其作用是让教师明白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课堂教学重点应是哪些知识点,让数学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而在布置前置作业时,教师应坚持前
中学语文课程到底改了什么呢?我认为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本文研究固定设计下的半参数回归模型在相应变量Yi因受到某种随机干扰而被右截断且截断分布已知时,利用所获的截断观察定义了参数β和回归函数g(·)的估计·并证明了它
应用题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该题型不仅体现了对数学公式、法则、概念等的综合运用,同时基于"实践应用"的特点,建立了数学知识与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小学生更
打击乐是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的一种,同时也是幼儿非常喜爱的活动之一。打击乐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还可以培养幼儿的控制能力、集体意识及多方面的协调能力。但是,组
本文研究带扰动和附索赔的风险模型.利用鞅方法,得到了破产概率的指数上界及精确表达式,推广了不带扰动的风险模型相应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