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北省宜昌市机电工程学校 湖北宜昌 443000)
在最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2000年左右出生的学生占据了学生人数的主流。他们是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一代。在和他们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的认知结构发生了很多变化。而且明显不同于80后和90年代初出生的学生。我个人认为,这种新的变化,对我们的教学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
一、時代背景
上世纪90年代末,正是我国互联网的发端,不论是家庭,还是学校、单位,都开始认识到互联网的重要性,并且都可以用相对低廉的价格,使用互联网的服务。从那时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互联网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每年都有新的技术被引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极大的发挥的人类的想象力。而我们现在的学生,可以说是与互联网共同长大的一代。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网络地依赖和需求也越来越高。在学生中的调查发现,几乎大部分学生的家庭都购买了计算机,并且以各种方式连接了互联网。学生的家长对互联网的了解也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他们不再简单的认为上网就是玩游戏。所有他们对子女使用计算机的管理也不再一味禁止。
基于以上的原因,我们的中职学生对互联网的认识和使用已经达到了相当的层次。
二、新的变化
鉴于以往的经验,教师因为年龄等方面的原因,不论是在知识的结构和内容上,还是在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手段上,都远远胜过学生。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知识大爆炸时代的来临。由于知识的井喷式发展,人类的精力和时间,已经远远跟不上知识发展的速度。但是由于教师的专业能力,他还能够把握知识的脉络结构,较学生能够更快的获取知识。
然后,互联网时代来临了,如果说知识大爆炸时代,我们对知识的增长还处于“追”的状态——尽管追不上。那么互联网知识时代的,我们只有望尘莫及的感叹了。我们原来的知识体系在各个方面、层次、角度上全面的突变。而且通过互联网,及时、准确、全景观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在这种形式之下,我们的教育和教学,必将产生根本性的变化。因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已经大不同前了,他们可以轻松的通过网络,获取课堂上的知识。知识的更新速度一点也不会比老师获取的少。在现在的学校里,几乎每个学生都有智能手机,并且可以上网。往往老师讲解一个新的知识点,学生就很容易的通过手机上网查询到。而且几乎是实时的。这就对老师的知识把握的准确性有了新的要求。这是知识内容方面的变化。
由于年轻人在新世纪的环境中成长,他们没有旧有观念的束缚,对于新的思想、理念、方法更加容易吸收理解。虽然缺少经验的积累,这对他们既是一个劣势,同时,也不能不说是一个优势。年轻人在知识的学习上不再追求过程,改为追求结果。他们往往在解决问题时,只是简单地找到方法。而不再去理解找到这一解决方法的过程。互联网这时候恰恰成为了解决方法的提供者。传统的教育学认为,知识教学论和形式教学论二者缺一不可。过分的偏重任意一方都不利于学习者知识体系的建立。现代社会互联网的便利打破了这样一个平衡。让我们教育者不得不重新思考!
三、发展预测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将来的知识体系。几乎全部的知识都上传到互联网上了。并且任何新出现的技术、方法、思想都会及时的加入到互联网这个大家庭。任何人都可以无偿的及时的获取,包括学生和教师。而且,互联网提供获取这些知识的有效方法:即学习法或教学法。这时候师生关系会不会发生变化呢?一千多年前韩愈在《师说》里说过:“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这真是对互联网时代,师生关系的新的解读啊!
四、解决办法
面对这种学生和老师具有对等获取知识的情景,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该采取怎样的态度,还有应该如何应对呢?其实,解决办法也很简单,就是《学记》中早就讲到的教学理论:教学相长。孔子也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所以,“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47),如是而已”。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坐在自己旧有的知识堆上,食古不化。应该静下心来,向互联网学习,扩展自己的眼界;应该低下头来,向学生学习,开拓自己的视野;应该弯下腰来,向实践课堂学习,丰富自己的经验。古语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我们稍有停顿,慢下的可不只是脚步而已。
不仅如此,我们还应该有选择的学习。我们毕竟有着丰富的学习经验,和学生的情况恰恰相反,我们应该认真的加以利用。過去的经验不应该成为我们前行的绊脚石,那样只会束缚我们的头脑,禁锢我们的思想;相反,我们应该把经验作为我们更上一层楼的石阶,踏在上面,让我们看的更远。
结语:
互联网时代来临,对我们这些教育者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它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素材和场景,也给我们带来了课堂不可预知的各种情况。冷静的准备,积极的应对,就一定可以轻松对待。在这样一个大时代,每一名教育工作者努力工作,失去的不会是师道尊严,而获得的将是学生更多的尊重和理解。
在最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2000年左右出生的学生占据了学生人数的主流。他们是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一代。在和他们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的认知结构发生了很多变化。而且明显不同于80后和90年代初出生的学生。我个人认为,这种新的变化,对我们的教学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
一、時代背景
上世纪90年代末,正是我国互联网的发端,不论是家庭,还是学校、单位,都开始认识到互联网的重要性,并且都可以用相对低廉的价格,使用互联网的服务。从那时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互联网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每年都有新的技术被引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极大的发挥的人类的想象力。而我们现在的学生,可以说是与互联网共同长大的一代。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网络地依赖和需求也越来越高。在学生中的调查发现,几乎大部分学生的家庭都购买了计算机,并且以各种方式连接了互联网。学生的家长对互联网的了解也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他们不再简单的认为上网就是玩游戏。所有他们对子女使用计算机的管理也不再一味禁止。
基于以上的原因,我们的中职学生对互联网的认识和使用已经达到了相当的层次。
二、新的变化
鉴于以往的经验,教师因为年龄等方面的原因,不论是在知识的结构和内容上,还是在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手段上,都远远胜过学生。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知识大爆炸时代的来临。由于知识的井喷式发展,人类的精力和时间,已经远远跟不上知识发展的速度。但是由于教师的专业能力,他还能够把握知识的脉络结构,较学生能够更快的获取知识。
然后,互联网时代来临了,如果说知识大爆炸时代,我们对知识的增长还处于“追”的状态——尽管追不上。那么互联网知识时代的,我们只有望尘莫及的感叹了。我们原来的知识体系在各个方面、层次、角度上全面的突变。而且通过互联网,及时、准确、全景观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在这种形式之下,我们的教育和教学,必将产生根本性的变化。因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已经大不同前了,他们可以轻松的通过网络,获取课堂上的知识。知识的更新速度一点也不会比老师获取的少。在现在的学校里,几乎每个学生都有智能手机,并且可以上网。往往老师讲解一个新的知识点,学生就很容易的通过手机上网查询到。而且几乎是实时的。这就对老师的知识把握的准确性有了新的要求。这是知识内容方面的变化。
由于年轻人在新世纪的环境中成长,他们没有旧有观念的束缚,对于新的思想、理念、方法更加容易吸收理解。虽然缺少经验的积累,这对他们既是一个劣势,同时,也不能不说是一个优势。年轻人在知识的学习上不再追求过程,改为追求结果。他们往往在解决问题时,只是简单地找到方法。而不再去理解找到这一解决方法的过程。互联网这时候恰恰成为了解决方法的提供者。传统的教育学认为,知识教学论和形式教学论二者缺一不可。过分的偏重任意一方都不利于学习者知识体系的建立。现代社会互联网的便利打破了这样一个平衡。让我们教育者不得不重新思考!
三、发展预测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将来的知识体系。几乎全部的知识都上传到互联网上了。并且任何新出现的技术、方法、思想都会及时的加入到互联网这个大家庭。任何人都可以无偿的及时的获取,包括学生和教师。而且,互联网提供获取这些知识的有效方法:即学习法或教学法。这时候师生关系会不会发生变化呢?一千多年前韩愈在《师说》里说过:“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这真是对互联网时代,师生关系的新的解读啊!
四、解决办法
面对这种学生和老师具有对等获取知识的情景,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该采取怎样的态度,还有应该如何应对呢?其实,解决办法也很简单,就是《学记》中早就讲到的教学理论:教学相长。孔子也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所以,“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47),如是而已”。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坐在自己旧有的知识堆上,食古不化。应该静下心来,向互联网学习,扩展自己的眼界;应该低下头来,向学生学习,开拓自己的视野;应该弯下腰来,向实践课堂学习,丰富自己的经验。古语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我们稍有停顿,慢下的可不只是脚步而已。
不仅如此,我们还应该有选择的学习。我们毕竟有着丰富的学习经验,和学生的情况恰恰相反,我们应该认真的加以利用。過去的经验不应该成为我们前行的绊脚石,那样只会束缚我们的头脑,禁锢我们的思想;相反,我们应该把经验作为我们更上一层楼的石阶,踏在上面,让我们看的更远。
结语:
互联网时代来临,对我们这些教育者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它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素材和场景,也给我们带来了课堂不可预知的各种情况。冷静的准备,积极的应对,就一定可以轻松对待。在这样一个大时代,每一名教育工作者努力工作,失去的不会是师道尊严,而获得的将是学生更多的尊重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