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来源 :科技与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hwingang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在我国教育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技工院校教育模式的改革越来越重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还有效的促进了我国技工院校的规划建设。而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作为技工人才素质培养的基础,对语文教育模式的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技工院校语文教学的现状进行简要的分析,讨论了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改革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改革;现状
  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它不仅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良好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但是,从我国当前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模式的现状来进行分析,技工院校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局限性,这不仅对学生的培养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还大幅度的降低了语文教学的质量。为此,对技工院校语文教学进行相应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下面我们就对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改革的相关内容进行简要的介绍。
  一、技工院校语文面临的教学现状及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从当前我国技工院校语文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技工院校语文教学存在着许多的局限性,这就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其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技工院校忽视语文教学,定位不明确
  当前在我国技工院校发展的过程,大多数技工院校都已经将功利化作为主要的办学理念之一,它们主要是注重于专业性和实用性的课堂教学。这就使得技工院校在教学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语文教学不够重视,使其在技工院校教学中成为了一门可有可无的课堂教学课程。这就导致技工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对语文教学的定位不够明确,致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
  2、师资薄弱,教学手段落后,缺乏创新性
  我国大多数技工院校中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而且语文教学队伍十分不稳定,这就使得现行的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模式存在着局限性,其中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技工院校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人们对语文教学并不重视,而且和其他专业课程教学相比属于一个劣势的状态,因此技工院校的语文教师一般都是由其他课程教师兼任的,这就使得语文教学手段比较落后;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技工院校对语文教育并不重视,而且对语文教学存在着错误的观念,因此这就使得技工院校的语文教学缺乏创新性,师资力量极为薄弱。
  3、教材编写特色不明显,内容滞后
  由于在不同的技工院校中,学生所使用的语文教材不尽相同,而且妻子洪很多院校还是采用版本比较陈旧的教材,这就是使得技工院校语文教学的内容缺乏时代感和应用性,这就使得语文教学的效果达不到理想的状态。
  4、学生不重视,逃课现象严重
  根据相关调查,多所技工院校语文课堂上的学生无所事事,不是在睡觉,就是在学习其他科目,甚至有的学生干脆逃之夭夭。多数学生认为技工院校语文没有什么好学的,不用老师教也能看得懂,何必浪费时间呢。处于这种想法造成了学生的不重视,因此语文课堂几乎成了大多数学生的休息课。
  二、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改革
  目前,在我国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人们所采用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对技工院校语文课堂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优化,使得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技术院校在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严格按照课堂教学改革的相关内容,以“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为基础,来对语文教学的内容进行样的要求,从而使得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到“不教”的转化。
  同时,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是改革语文教学的必由途径。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把课堂的舞台让给学生,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追求学生的成功。大力开展学法指导,让学生尝试着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如果能提出一个有创见性的问题,并试图得到解决,要比教师提出一百个问题,然后将答案一一灌输给学生有价值得多。
  第二,以第二课堂为平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开设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就是通过综合活动课的设计、实施,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这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途径。
  例如,每星期安排一节活动课,纳入正常的教学轨道。内容包括:每周写两篇日记;每月写一篇读(观)后感。不仅如此,还可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如诗歌朗诵、普通话演讲、故事会、接龙比赛、辩论会、专业推广会等,涉及到语文知识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精心设计组织每次活动,课前指导学生广泛搜集材料,不打无准备之仗。全部活动均由学生组织实施,学生筹备、主持、总结等,老师只扮演“导演”的角色。
  第三,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齐头并进。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就告诉我们阅读的重要作用。阅读能加强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获取外部的信息和知识,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拓展人的视野;阅读能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使人得以与高尚的心灵对话,汲取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丰富文化的积累;阅读能发展人的语言,发展人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阅读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其实,阅读也是生命活动,是一种生活,是一种自由的生活,精神的生活,智慧的生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成为真正的阅读主体,教师是学生阅读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对话关系。事实上没有大量的阅读,即使一个人天赋再好,也不可能有丰富的语文知识。没有大量的阅读,便无从谈及学习方法的养成及能力的培养。
  第四,将语文教学和专业学习相结合。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不仅要考虑到学生走向社会为人处世、交流沟通的需要,也要考虑到学生专业课学习的需要。语文课程是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文化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很多技工院校只重视专业课而往往忽略文化课,这时语文教师就要以专业为突破口,巧妙地把语文课程与学生的专业联系起来,要找出语文课与专业课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语文是一种工具,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从而喜欢并重视语文学科。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我国技工院校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对其进行适当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真正意义上对语文教学内容的性质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的良好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志东.技工学校语文教学的技巧和方法[J].职业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2]郑晓娟.对语文教学与语文课程内容的重新思考[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6期
  [6]贾文亮.浅析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12期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居民中青年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方法抽取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18~44岁的常住居民521人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制的"基本情况调
目的探讨CT导引下射频消融(RFA)联合肝动脉化疗性栓塞(TACE)综合治疗肝癌的效果。方法45例肝癌病例,肿瘤直径均〈5cm。20例行化疗性栓塞后2—4周行射频消融术,25例行单纯肝动脉化疗
【摘要】导线测量是路桥工程施工前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具体的关于特大型路桥工程施工导线测量的实例,对导线测量的具体施工过程进行阐述,主要为平面控制网、交接桩及导线点的布设等内容,希望能对类似路桥工程起借鉴作用。  【关键词】导线测量;路桥工程施工;平面控制网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路桥工程也在不断的发展中。而在大型路桥工程施工中,由于施工路线长,施工情况复杂,因此这给平面控制测量工作带来了难度。
二胡乐曲的创作如雨后春笋,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独具中国民间风格的豫剧作品仿佛一颗亮眼的明珠,虽然数量不多,但以其鲜明的地方特色、浓郁的地方韵味得到了演奏者与广人群众的喜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辅导员队伍中存在的职业倦怠现象直接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对影响高校思政辅导员职业倦怠的非智力
作者通过分析引起污泥膨胀的水质、温度、pH、DO、负荷率等主要原因,提出控制污泥膨胀的几种技术措施。
【摘要】一种功能性手指假肢。采用耦合性自适应欠驱动手指机构,可帮助残缺手指实现完整手指抓握物体的功能。其结构包括牵引机构和主体结构,在抓取物体过程中能紧密包络物体提高抓取物体的稳定性。  【关键词】手指假肢;耦合性自适应欠驱动手指机构;抓握物体  Abstract: One kind of functional prosthetic finger. Appling the Coupled Unde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设计软件应运而生,本文主要针对CAD软件进行分析阐述。众所周知,CAD软件大多应用在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机械设计等领域,而本文着重分析CAD技术软件在机械制造设计中起到哪些作用。  【关键词】CAD软件技术;机械设计;机械制造业  本文主要阐述了CAD软件对机械制造设计带来哪些作用,另外,对于CAD软件技术将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CAD软件技术是每一个机
在这个计算机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档案管理工作也同样跟随着在发展,逐渐实现现代化。而这一进程中,用计算机来管理档案,是档案工作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本文通过介绍计算机的自
美声音乐形式是从西欧古典声乐的传统唱法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文艺复兴以后,随着歌剧的形成,美声音乐形式逐渐发展完善,并迅速推广到全世界。美声音乐形式自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