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认为,“酒乃百药之长”,药酒将中药与酒“溶”于一体,“药借酒力、酒助药势”,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药效,滋补身体。在坊间,不少人都以为,药酒进补只能用于冬令寒冷之时,以温肠胃、御风寒。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春季其实也是饮用药酒的佳季。随着春季阳气不断升发,自然界万物源源生化,人体的代谢功能状态也正处于旺盛时期,此时,若能适当喝点药酒,不仅可促进气血运行,还能起到很好的养生防病功效。
药酒不是泡得越久越好
不管是自制药酒还是买来的药酒,许多人都喜欢放置很长时间后才开封饮用,认为药酒存放越久,药物在酒中更容易发散,药效也肯定越好。邻居胡大爷曾说:“酒是陈年的香,药酒也算酒,估计也是如此。”
不过,胡大爷的说法,我们却不认同。药酒并非泡得越久越好,在一般情况下,药材浸泡的时间大多应为15~30天,不宜更长。因为泡制的时间太长,酒精挥发后抑菌作用会降低,泡太久的药材也可能霉变。
此外,炮制药酒所取之酒(专业术语叫酒基)也不能根据口味随心所欲,一般都要以酿制精良的白酒(即曲酒、白干、高粱酒、烧酒)、黄酒或米酒做酒基,其中,又以高粱酿制的白酒和糯米酿制的黄酒为最佳。现在药店售的浸泡药酒,也多用白酒或黄酒为材料,白酒一般用来浸泡补气养血类、补肾壮阳类、祛风除湿类、活血化淤类等药酒,黄酒多作泡炙药材用。
药酒配方也需要辨证
药酒的关键在于其药物的特性,严格来说,它仍是药,仍然要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选择服用。
目前,市面上售的比较多的药酒通常分为4大类,人们可根据自己的体质虚实、症候特点,在中医师、中药师的指导下合理选用,按规定的用法、用量饮服。
1.滋补类药酒:用于气血双亏、脾气虚弱、肝肾阴虚、神经衰弱者,主要由黄芪、人参、鹿茸等制成。著名的药方有五味子酒、八珍酒、十全大补酒、人参酒、枸杞酒等。选用滋补药酒时要考虑体质,形体消瘦的人,多偏于阴虚血亏,容易生火、伤津,宜选用滋阴补血的药酒。形体肥胖的人,多偏于阳衰气虚,容易生痰、怕冷,宜选用补心安神的药酒。
2.抗风湿类药酒:用于风湿病患者,著名的药方有风湿药酒、追风药酒、风湿性骨病酒、五加皮酒等。症状较轻者可选用药性温和的木瓜酒、养血愈风酒等;如果已经风湿多年,可选用药性较猛的蟒蛇酒、三蛇酒、五蛇酒等。
3.壮阳类药酒:用于肾阳虚、勃起功能障碍者,主要由枸杞、三鞭等制成。著名的方剂有多鞭壮阳酒、淫羊藿酒、青松龄酒、羊羔补酒、龟龄集酒、参茸酒、海狗肾酒等。
4.活血化淤类药酒:用于风寒、中风后遗症者,药方有国公酒等;用于骨肌损伤者,方剂有跌打损伤酒等;有月经病的患者,可以用调经酒、当归酒等。
如果喜欢自己在家泡,那就必须要在专业中医师或中药师指导下调配处方、配比白酒,否则随意调配中药很可能会因为配方不合理导致药酒失去原有的功效,饮用无益,严重的还可能引起中毒。
药物与酒应该正确配比
不少人泡药酒还非常容易犯的一个错是:不讲究药物与酒的比例。实际上,药物与酒的比例很重要。药物偏多,不利于药物成分有效析出,酒量过多则药酒浓度低,药效则会减少。一般认为,吸水量高的药材,每100克药材可用800~1000毫升酒;吸水量低的,每100克药材用500~700毫升酒。同时,药材可适当粉碎,这样可扩大药材与酒液的接触面,使药物的有效成分容易渗出,但也不宜过细。
有一些人自制药酒,喜欢一边喝一边续,但实际上,这也是不科学的。边喝边续,会导致药酒的浓度逐渐减低,从而影响药效。因此一般来说,药酒剩10%的时候,可再往里续一次新酒,续完后,还要再继续浸泡20天才可以喝。而且,药酒只可兑酒两次,再续酒药物浓度不够,起不到相应作用。
春季药酒,护肝不忘滋阴
那么春季到底适合用哪些药酒来滋补身体呢?根据春季的特色,春季喝药酒的重点应该放在“补肝”和“滋阴”两大方面。
中医理论认为,春季属木,人体五脏中的肝也属木,在春天,肝主疏泄、主生发,人体肝气旺盛,此时用药酒养肝护肝,则有事半功倍之效;同时,中医认为“肝体阴用阳”,肝脏实体属阴而其功能属阳,换句话说,肝藏血,血为阴,故肝体为阴;肝主疏泄,内寄相火,为风木之脏,易动风化火,故功能属阳。而春季肝气的疏泄又最容易耗伤阴气,所以,为满足肝脏升发的功能,更好保护肝脏,春季护肝的同时不能忘了滋阴,补充肝肾阴液以养肝木,即“滋水涵木”。
这里为大家推荐一药酒方:柴胡、香附、白芍、枸杞、桑葚、生地、熟地、百合、合欢皮、川芎、当归、麦冬。按照干药材与酒1∶7的比例来调制药酒。其中,枸杞、麦冬、百合、生地、熟地的分量可略多一些,柴胡的用量可略少一些。
上述药酒只是基础方,适合普通健康人群。换句话说,对于亚健康和基础慢性疾病的人群,最好还是先咨询专业中医师、中药师,评估后再在此方上做一加减,以此达到更好的滋补养生之效。
最后提醒大家,春季喝药酒,以少量为宜,每天1小杯就可以起到疏肝养阴之效。
药酒不是泡得越久越好
不管是自制药酒还是买来的药酒,许多人都喜欢放置很长时间后才开封饮用,认为药酒存放越久,药物在酒中更容易发散,药效也肯定越好。邻居胡大爷曾说:“酒是陈年的香,药酒也算酒,估计也是如此。”
不过,胡大爷的说法,我们却不认同。药酒并非泡得越久越好,在一般情况下,药材浸泡的时间大多应为15~30天,不宜更长。因为泡制的时间太长,酒精挥发后抑菌作用会降低,泡太久的药材也可能霉变。
此外,炮制药酒所取之酒(专业术语叫酒基)也不能根据口味随心所欲,一般都要以酿制精良的白酒(即曲酒、白干、高粱酒、烧酒)、黄酒或米酒做酒基,其中,又以高粱酿制的白酒和糯米酿制的黄酒为最佳。现在药店售的浸泡药酒,也多用白酒或黄酒为材料,白酒一般用来浸泡补气养血类、补肾壮阳类、祛风除湿类、活血化淤类等药酒,黄酒多作泡炙药材用。
药酒配方也需要辨证
药酒的关键在于其药物的特性,严格来说,它仍是药,仍然要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选择服用。
目前,市面上售的比较多的药酒通常分为4大类,人们可根据自己的体质虚实、症候特点,在中医师、中药师的指导下合理选用,按规定的用法、用量饮服。
1.滋补类药酒:用于气血双亏、脾气虚弱、肝肾阴虚、神经衰弱者,主要由黄芪、人参、鹿茸等制成。著名的药方有五味子酒、八珍酒、十全大补酒、人参酒、枸杞酒等。选用滋补药酒时要考虑体质,形体消瘦的人,多偏于阴虚血亏,容易生火、伤津,宜选用滋阴补血的药酒。形体肥胖的人,多偏于阳衰气虚,容易生痰、怕冷,宜选用补心安神的药酒。
2.抗风湿类药酒:用于风湿病患者,著名的药方有风湿药酒、追风药酒、风湿性骨病酒、五加皮酒等。症状较轻者可选用药性温和的木瓜酒、养血愈风酒等;如果已经风湿多年,可选用药性较猛的蟒蛇酒、三蛇酒、五蛇酒等。
3.壮阳类药酒:用于肾阳虚、勃起功能障碍者,主要由枸杞、三鞭等制成。著名的方剂有多鞭壮阳酒、淫羊藿酒、青松龄酒、羊羔补酒、龟龄集酒、参茸酒、海狗肾酒等。
4.活血化淤类药酒:用于风寒、中风后遗症者,药方有国公酒等;用于骨肌损伤者,方剂有跌打损伤酒等;有月经病的患者,可以用调经酒、当归酒等。
如果喜欢自己在家泡,那就必须要在专业中医师或中药师指导下调配处方、配比白酒,否则随意调配中药很可能会因为配方不合理导致药酒失去原有的功效,饮用无益,严重的还可能引起中毒。
药物与酒应该正确配比
不少人泡药酒还非常容易犯的一个错是:不讲究药物与酒的比例。实际上,药物与酒的比例很重要。药物偏多,不利于药物成分有效析出,酒量过多则药酒浓度低,药效则会减少。一般认为,吸水量高的药材,每100克药材可用800~1000毫升酒;吸水量低的,每100克药材用500~700毫升酒。同时,药材可适当粉碎,这样可扩大药材与酒液的接触面,使药物的有效成分容易渗出,但也不宜过细。
有一些人自制药酒,喜欢一边喝一边续,但实际上,这也是不科学的。边喝边续,会导致药酒的浓度逐渐减低,从而影响药效。因此一般来说,药酒剩10%的时候,可再往里续一次新酒,续完后,还要再继续浸泡20天才可以喝。而且,药酒只可兑酒两次,再续酒药物浓度不够,起不到相应作用。
春季药酒,护肝不忘滋阴
那么春季到底适合用哪些药酒来滋补身体呢?根据春季的特色,春季喝药酒的重点应该放在“补肝”和“滋阴”两大方面。
中医理论认为,春季属木,人体五脏中的肝也属木,在春天,肝主疏泄、主生发,人体肝气旺盛,此时用药酒养肝护肝,则有事半功倍之效;同时,中医认为“肝体阴用阳”,肝脏实体属阴而其功能属阳,换句话说,肝藏血,血为阴,故肝体为阴;肝主疏泄,内寄相火,为风木之脏,易动风化火,故功能属阳。而春季肝气的疏泄又最容易耗伤阴气,所以,为满足肝脏升发的功能,更好保护肝脏,春季护肝的同时不能忘了滋阴,补充肝肾阴液以养肝木,即“滋水涵木”。
这里为大家推荐一药酒方:柴胡、香附、白芍、枸杞、桑葚、生地、熟地、百合、合欢皮、川芎、当归、麦冬。按照干药材与酒1∶7的比例来调制药酒。其中,枸杞、麦冬、百合、生地、熟地的分量可略多一些,柴胡的用量可略少一些。
上述药酒只是基础方,适合普通健康人群。换句话说,对于亚健康和基础慢性疾病的人群,最好还是先咨询专业中医师、中药师,评估后再在此方上做一加减,以此达到更好的滋补养生之效。
最后提醒大家,春季喝药酒,以少量为宜,每天1小杯就可以起到疏肝养阴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