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进山东三益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有机生态园,深绿的黄瓜顶花带刺,红艳艳的番茄令人垂涎欲滴……与微喷滴灌、防虫网等有机蔬菜种植设施织成一片浓郁的田园风光。在绿叶黄花的西葫芦丛中,69岁的孙善坡正带领着一群六七十岁的农民在收获劳动的成果。
孙善坡是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汤头街道集沂庄村农民,自从4年前将家里的2亩多土地流转给山东三益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后,每天早上7点都会准时来到公司创办的生态园上班,现在他主要负责生态园的有机蔬菜种植与管理。
“过去自己种田时,主要种花生、小麦、玉米等粮油作物,从播种、施肥到收割等都是‘一肩挑’,费力不说,效益还很低。”孙善坡到生态园工作后,虽然不像原来种田一样什么都要自己干,但还是发挥了种田“老把式”的特长,专门精耕于有机蔬菜管理与种植,把这训练成一种职业了。
孙善坡所在公司目前已经在宁夏、山西等地流转土地达1.8万亩,是临沂市土地流转面积最大的农业企业。“集沂庄这个生态园占地600亩土地,主要用我们的畜禽养殖基地沼化后的排泄物种植有机蔬菜,全是机械化操作作业,这当然离不开这些种田‘老把式’的贡献,像孙善坡这样的‘职业农民’在这个生态园已有五六十人。”该企业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洪鹏说。
不仅在农业企业里能看到“职业农民”,在很多专业化农事服务组织里,如提供打药、防虫、防草等服务的植保专业化机防队,以及在草莓、大蒜等农产品集中上市期间的农田中,也能看到大批“职业农民”的身影。他们队伍日益壮大,已经发展到数万人。
孙善坡笑着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过去全家6口人,种着十多亩粮食作物,除去种子、化肥、农药、浇水、犁地等成本,每亩地年收入不到500元,现在自己和老伴在生态园上班,不仅一日三餐不用操心,而且每年2亩土地地租可以拿到1600多元,每个月在企业上班还能领到2700多元工资,去年他和老伴存了3万元。 风 枫
孙善坡是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汤头街道集沂庄村农民,自从4年前将家里的2亩多土地流转给山东三益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后,每天早上7点都会准时来到公司创办的生态园上班,现在他主要负责生态园的有机蔬菜种植与管理。
“过去自己种田时,主要种花生、小麦、玉米等粮油作物,从播种、施肥到收割等都是‘一肩挑’,费力不说,效益还很低。”孙善坡到生态园工作后,虽然不像原来种田一样什么都要自己干,但还是发挥了种田“老把式”的特长,专门精耕于有机蔬菜管理与种植,把这训练成一种职业了。
孙善坡所在公司目前已经在宁夏、山西等地流转土地达1.8万亩,是临沂市土地流转面积最大的农业企业。“集沂庄这个生态园占地600亩土地,主要用我们的畜禽养殖基地沼化后的排泄物种植有机蔬菜,全是机械化操作作业,这当然离不开这些种田‘老把式’的贡献,像孙善坡这样的‘职业农民’在这个生态园已有五六十人。”该企业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洪鹏说。
不仅在农业企业里能看到“职业农民”,在很多专业化农事服务组织里,如提供打药、防虫、防草等服务的植保专业化机防队,以及在草莓、大蒜等农产品集中上市期间的农田中,也能看到大批“职业农民”的身影。他们队伍日益壮大,已经发展到数万人。
孙善坡笑着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过去全家6口人,种着十多亩粮食作物,除去种子、化肥、农药、浇水、犁地等成本,每亩地年收入不到500元,现在自己和老伴在生态园上班,不仅一日三餐不用操心,而且每年2亩土地地租可以拿到1600多元,每个月在企业上班还能领到2700多元工资,去年他和老伴存了3万元。 风 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