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 跨越千年的“大日子”

来源 :高中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gzhu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庆”最初的含意
  严格来讲,古代是没有“国庆”这一节日的。何谓国庆?国家成立XX年,当然是普天同庆。
  “国庆”,意为“国之庆典”, 指举国欢庆之事。那么,在古代,究竟哪些重大事件值得举国同庆呢?《晋书·武帝纪》:“遣使之始,未知国庆,但以书答之。”南朝宋鲍照《数诗》:“三朝国庆毕,休沐还旧邦。”这里“国庆”指正旦(正月初一),也就是元旦。唐朝司空图《太原王公同州修堰记》言:“翌日堰乃成,……徒令邑里交贺,合乐以迓之,流闻京师,中外以为国庆。”这里“国庆”则指堰成之后,舉国欢庆之事。前者为时令节日,后者则因事而庆,并无固定时间,但都与国家诞生并无关系。
  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的“国庆”,以庆典的时间是否固定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固定时间的,基本上是岁时或时令等国家庆典,主要有岁首正月朝会、二至(冬至、夏至)、二分(春分、秋分)等,尤其是冬至,在古代很受重视。不难想象,之所以如此规定是和我国古代农耕社会的生产息息相关。而不固定的国之庆典,自然莫过于帝王的登基、大婚等重大事件了。
  “千秋节”的诞生
  早在西晋时期,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中说:“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意思是国家有什么值得庆祝的事情,今天如果不跟老百姓分享,等明天国家遇到灾难,可能没人愿意站出来为皇帝分忧。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各代皇帝凡遇上登基、寿辰之类的大喜日子,都喜欢大赦天下,赏赐百官,普天同庆、朝野同欢。大家都尝到甜头,皇帝的宝座才稳当。一般还会举办盛大的宴会,歌舞戏曲表演等活动,这也算是“春晚”的鼻祖了吧。渐渐地这种做法成了惯例。
  给皇帝过生日,最早始自唐朝,自唐太宗开始。唐太宗虽说是位对生日相当重视的君主,但他却因考虑到自己的诞生日即母亲的受难日而从未进行过大肆操办。但到了唐玄宗上任后,情况发生了改变。唐玄宗可是位“懂得生活”的文艺男。有大臣提议将唐玄宗的生日作为国家节日,取名“千秋节”,寓意千秋万代。唐玄宗自然是很喜欢这个创意的,于是便将自己的生日八月初五这天定为“千秋节”。
  在生日这天,唐玄宗下令:“天下诸州咸令宴乐,休假三日。”也就是说唐朝的国庆节,全国放假三天,这一点跟当今类似。并在宫中张灯结彩,大摆筵席,邀群臣共同饮酒庆祝,整座皇宫灯火通明。在民间,百姓们把酒欢庆,热闹非凡,到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唐会要》记载了庆祝“千秋节”的盛况:“每千秋节,舞于勤政楼下,后赐宴设酺,亦会勤政楼。其日未明,金吾引驾骑,北衙四军陈仗,列旗帜,被金甲……”“其时,金吾及四军兵士陈仗而立;太常设乐;教坊大陈山车、旱船、走索、丸剑、杂技、角抵、百戏,又引上百匹大象、犀牛、舞马隆饰入场为戏。”庆祝仪式丰富多彩,场面壮观,参与人数之多,十分罕见。
  在千秋节这天,妇女出门前都会在脸上画上各式图案以装饰,花样繁多:妆面内容以“斜红、面靥”为主;涂唇则有“万金红、大红、内家圆”等。于是街头巷口的女子们都穿着亮丽的衣服出门游街,十分吸引眼球。
  将与民同乐进行到底
  千秋节盛行后不久,便改版升级,更名为“天长节”。唐朝的“铁杆粉丝”日本也是在这时漂洋过海把“天长节”带回了国,为明治天皇庆祝生日。
  千秋节之所以如此盛行,有两个原因。一是它与中秋节挨得很近,二节合流更是热闹;二是自此之后帝王们纷纷效仿唐玄宗,将生日当节日过,于是自玄宗之后,便相继出现了多个“国庆节”,如:唐肃宗的地平节、唐敬宗的庆成节、唐武宗的庆阳节、唐宣宗的寿昌节、唐懿宗的延庆节等,甚至连末代皇帝唐昭宗、唐哀帝也设立了嘉会节和乾和节。
  唐以后的五代也继承了这项“传统”,举国为皇帝庆生。与唐朝一样,宋朝也把皇帝的生日定为全国性的纪念节日。如宋太祖的二月二十六日“长春节”,宋太宗的十月十七日“寿宁节”,宋真宗的十二月二日“承天节”等等。别出心裁的是,北宋时的庆典还有数百名12岁左右儿童组成的“儿童方阵”,红紫银绿、色彩斑斓、锦袄宽衫、戴玉冠、裹巾头、舞剑器、执锦仗、捧宝盘、跨雕箭,扮夷来朝献宝,以此营造“国际影响”。
  到了明清时,由“千秋节”演变成的“万寿节”更是得到加倍重视,与“元旦”“冬至”并称为三大节。这样将帝王的生日同节气,新年一样庆祝铭记的做法使“万寿节”更加庄严而神圣。国人向来对于“逢十”的寿辰格外重视,这点连康熙皇帝也不能免俗。他在六十岁诞辰这天,号令举国上下为自己的花甲大寿举行了盛大庆典。生日这天,在皇宫里专门搭建了彩棚和金殿来摆放寿礼。金殿里挂满了写着贺词的寿幛,戏台上上演着为皇帝祝寿的吉祥戏剧、赛马、比武,好一派祥和气息!待到圣上驾銮而来,臣民纷纷磕头祝寿,等待着太监们分发糕点,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君王乐,则百姓喜;举国欢腾,谓之国庆”。 街头也是热闹!戏剧表演、游行、踩高跷……艺人们异彩纷呈的表演,常常令人拍案叫绝,惊叹不已。
  真正的国庆始于近代
  古语有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古代的中国地大物博,却没能孕育出能够真正全国上下产生共鸣的“国庆”,而只是以“作秀”般的形式出现帝王的生日“派对节”,到后来换了无数个皇帝,也就换了无数次的“国庆”。
  这些“国庆”,都只是帝王们的“私人Party”,客观来讲跟百姓是没有半毛钱关系的。真正上升到国家诞生日高度的“国庆”,还得从民国算起。
  而民国时期的“国庆”又是怎样的呢?许广平在写给鲁迅的信中曾有过这样一段叙述:“南方‘双十节’很热闹,家家放鞭炮,工会讲演,宣传革命,舞狮子,敲锣鼓,随处皆是。”所谓双十节即当时的“国庆”节,是为纪念辛亥年的武昌起义而设。从信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南方的“国庆”节非常热闹,然而北方的“国庆”节却与之大相径庭。在1927年北洋军阀被打倒之前的民国前十年,北方的“国庆”节十分冷清,每年的10月10日上至北洋政府,下至黎民百姓,几乎没有人对这一天有过多的在意。因为当时南北割据,南方被国民党管辖,北方被北洋军阀控制,而北洋军阀认为,武昌起义的胜利跟北洋系没有任何关联。若不是临街商店会在这一天挂出五色旗以示纪念,它也就仅仅如同一个普通的周末而已——机关休假一天,学校放假一天,全然不似南方的热闹。随之而来的军阀混战、内忧外患,社会的动荡,国家的四分五裂,使得百姓苦不堪言,更是无暇庆祝。
  我们今天的“国庆”,就是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的10月1日,是一个划时代意义的节日。作为国家的法定节日,国庆节更延续了中华民族期盼和平、国泰民安、丰收祥和的民族精神。
  现在,我们在享受着国庆长假的同时,更感受到国家的日益强大,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切身体会到国强则民强,国富则民富,国家昌盛则民族昌盛!国庆也在每个国人的心中有了更深刻、更自豪的内涵意义。 又一个国庆节到了,相信各位都在心里默默盘算着该怎么安排这个美好的长假。那么不如让我们脑洞再开大一点,思绪再飞远一点,穿越回去,看看咱古人是如何欢度“国庆”的?
其他文献
新媒体时代,高校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的数量如雨后春笋一般急速增长。近两年,有不少高校借助社交媒体打造了成功校园营销的案例。这些社交媒体平台已经成为各大院校第一时间传递信息,进行校园形象宣传,建立与学生、校友亲密关系时不可缺失的重要阵地。但仔细看看,就会发现他们的宣传重点大同小异——要么晒校园美景,要么晒学生生活。既然都是“套路”,该如何从中挖掘出“新意”呢?  高校营销 社交媒体成功“上位”  酒
期刊
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个国家的人比中国人更执着于喜欢月亮了。  我们表达对一个东西的喜爱,一般用两种的方式体现,一是专门为它设立一个节日。二是写诗词、写文章去夸。  世界上所有古老的历法都是以太阳为参照物来设定的,而中国人的阴历则是以月亮为主要参照物来设定的。月亮由亏转盈,又由盈转亏,就是绕地球一圈了,记为一个月。勤勤恳恳的中国人就这样根据这洁白月亮的圆缺计算作息、划分节气,谋措潮汐,过了几千年。  人
期刊
小时候,我最喜欢翻阅的就是地图册,这让我从小就对“丝绸之路”有一些概念了,并且心向往之。这条路承载着千年古史,编织着四方文明,我对它所散发的魔力毫无抵抗能力。上地理课时我最喜欢看这条路的地形图,一次次幻想着自己跟随商队一路西去,把中国的瓷器丝绸和先进文明带到西方去。这么多年来我从未放弃过这个理想。今年年初,我终于有机会上路了。  我先乘上了南下广西的列车,到达南宁后买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然后就骑着
期刊
作为曾经别人眼里的神童,我在大学四年逃课、挂科、考研失败,到底缘起何处?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前18年在父母极其严苛的管控下让我在读大学后失去了自律。  父母“神通”,造就“神童”  小时候的我是标准的“别人家的孩子”。大概得益于父母都是小学教师,他们每日疯狂地“填鸭”,让我在学前班就精通一百以内的加减法,认识二年级语文课本上的所有汉字。小学曾经在一次学校奥赛中考到年级第一,一直保持期中、期末双满
期刊
那年高二,老师抽查《赤壁赋》的背诵情况,全班同学都低着头,怕引起老师注意。  “郭X,你背背!”老师点了她的名字。  谁知背了几句,姑娘就卡壳了。沉默了几秒,我直了直身子,小声地背给她听,她小声地跟着重复。只是,这些小伎俩都瞒不过老师的火眼金睛:“别背了,抄十遍,明天给我。后边的同学,你背。”  我赶紧站起来:“壬戌之社,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便卡在了这里,不是因为忘
期刊
有人说,选择了巴黎,就选择了自由而浪漫的生活。巴黎的浪漫无处不在,除了琳琅满目的大小博物馆、历史建筑,还有最为特别的景观之一:墓地。  与中国的墓地文化不同,国内很少听说有人喜欢没事去墓园溜达,如果还喜欢俯身在每个墓碑前细细斟酌……似乎总感觉有点怪怪的。可法国却非常不同,巴黎的几大墓地,埋葬着太多的文人骚客和情怀,这里不仅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还有好多老巴黎没事也爱去墓园里溜达溜达。常常看到白
期刊
初次见他大约是在我刚刚进入小学的时候,他比我高三个年级,个头超过我一个半头,板寸头,白T恤,一脸正气,不对,是一脸书生气。有的人面相上好像能看出文化底子,大概他就是这种人。  我依稀记得那时我第一天上学报名,结束后站在二楼拐角处,攀在栏杆上和对门的小姑娘交谈,说得这么正式,其实与这个小姑娘也是初识。因为父母工作忙,小学是寄宿在离学校近的姑姑家,因此人际关系有了新的发展,正好即将成为校友自然有了共同
期刊
如果你问我,对整个高中生活最记忆犹新的事情是什么,我的回答一定是每日下午的“拼歌”大赛,那种三年集体KTV的阵势,是我以后再也不曾有过的记忆。  高一开学第一天,班主任站在讲台上,呼吁大家踊跃竞选班委。从班长到团支书,再到各科课代表,新生们总是满怀激情、斗志昂扬,唯独文艺委员的职位无人问津。阿健是唯一一个参加竞选的。就这样,一向由女生担任的职位,在我们的起哄口哨声中,落到了这个大男生的身上。后来我
期刊
从家返回的途中,躺在卧铺上,我打开没看完的书,书签静静地夹在那里。拿下书签刚想夹在书的后面,忽然发现书签上有几行字。我一愣,随即心底涌起巨大的感动。  “孤身在外,遇到选择,不要从利益出发,要从自己内心真正的喜好出发!”那是母亲的笔迹,这么多年,母亲依然记得我夹书签的习惯,依然记得在书签上给我留下温暖的只言片语。  我从小就喜欢看书。那时我常常亲手制作精美的书签,看到哪一页,便夹在那儿。而母亲第一
期刊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形容美女的牙齿“齿如瓠犀”,即牙齿如同葫芦子一样整齐洁白。反之,对牙齿参差不齐者则称之为龃龉,咬合不齐者称之为龊,排列不正者称为龇,不平整者为龋,均视之为病态。那么,古时候牙膏和牙刷并没有普及,人们是怎样清洁和保护牙齿呢?  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掌握了一些护齿方法。在《礼记》中有“鸡初鸣,咸漱”的记载,可见在清晨漱口是当时的一种洁牙方法。古人常使用的漱口水有酒、醋、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