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替代率是企业养老保险方案设计的关键参数,也是政府制定社会养老决策的关键因素之一。企业年金是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中国未来养老体系的健康发展。对养老保险替代率的研究发现,基本养老金与企业年金对参与人的经济影响并不确定,因此,制定养老金政策须考虑相关的限制条件,政策倾向应有所差异和侧重,以保证政策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替代率;缴费确定型企业年金;基本养老金
中图分类号:F84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9)04-0071-06
一、引言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逐步推进,基本养老金和企业年金作为中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障两大支柱,其替代率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关注。国内学者大多从两个角度来研究中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一是从参与者微观养老保障需求的角度进行分析。邓大松和李琳(2008)、林东海和丁煜(2007)在比较新旧养老保险政策后得出,随着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回报率的提高,个人账户激励效果显著。柳清瑞(2005)比较了中国与国际基本养老金替代率平均水平,认为中国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应保持在40%~60%之间较为合适。也有学者对基本养老金作了精算评价(王晓军,2002)。二是从一般均衡角度以宏观经济的整体视野出发来进行研究,杨再贵(2008)利用OLG模型分析了最优社会统筹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因素,并且提出基础养老金替代率应随人口增长率下降而适当调低。上述研究方法各异,但得出的结论却较为一致:即应适当降低基础养老金替代率。同时我们发现,前述研究均未明确提出基础养老金替代率下降的标准,即使提到了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率的重要性,也未对收益率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作更深入的定性和定量研究。
另外,学界也日益关注养老保障另一大支柱——企业年金在工资替代率方面的问题,但大多讨论企业年金自身的替代率。关红霞(2008)、刘昌平(2005)分析了影响企业年金工资替代率的相关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张思锋、孙博和雍岚(2007)讨论了企业年金替代率的性别差异。至于基本养老金与企业年金的关系,目前只有郑婉仪和陈秉正(2003)单方面地探讨企业年金对基本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鲜有学者把基本养老金与企业年金结合起来进行对比研究,结合相应的标准来分析两种模式的差异,并以此为依据,对现行养老保险政策进行考量。
二、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模型设计
(一)基本思路
中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两个部分。除法律强制性之外,基础养老金具有社会公平性的特点,其支付标准是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础,因此必然发生资金由高收入者向低收入者转移的结果,从而产生收入再分配效应;基础养老金还具有风险分担性,参与人一旦死亡,统筹账户的资金不能被继承,因此资金会由非长寿者向长寿者转移,从而具有了风险分担的保险机制。而个人账户由于具有可继承性,不具备社会公平性和风险分担性的特点。
企业年金在中国又被称为“补充养老保险”。2000年国务院《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国发[2000]42号)确定了中国企业年金实行基金完全积累制,采用个人账户方式进行管理。DC型企业年金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费,根据确定性缴费方案,通过精算计算方法而得到其在退休时的终值,然后一次性或分期支付给参与者,并且该类型企业年金具有可继承性。因此,DC型企业年金不具备社会公平和风险分担的特点。
基于基本养老金和企业年金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
1. 因基础养老金存在高收入者向低收入者的资金转移的情况,对具有平均收入以上的参与者来说,如果在相同缴费率和累积收益率的条件下,参与者领取的通过精算之后得到的基本养老金数额将低于领取的DC型企业年金的数额。
2. 由于基础养老金存在非长寿者向长寿者资金转移的特点,在相同缴费率和累积收益率假定下,对活到退休年龄的领取人而言,基本养老金的累积精算值要大于企业年金。因此,对于相对长寿参与者,参加基本养老显然更为合适。
3. 基础养老金参与者的领取额度相对稳定,而企业年金的累积值受收益率影响而波动较大。
因此,基本养老金与企业年金对参与人的经济影响结果并不确定。另外,当提高退休年龄时,个人账户和基础养老金的累积额都会增加、领取年限同时降低,由于收入再分配效应和风险分担效应的存在,两者对替代率的影响结果差异也不确定。因此,不考虑相关条件的变化,只是简单地增加或减少基础养老金的份额将会影响企业职工退休工资替代率水平,从而制约养老保险政策实施的效果。
下面我们将通过建立精算模型来检验这一思路并探讨相应的政策启示。
(二)模型设定
假定基础养老金与DC型企业年金的缴费率均为工资的c倍,工资增长率为g,年金收益率为r,存款利率为i,退休年龄为?琢岁,两种类型的参与者都能活到退休年龄。到退休时,如果按照DC型企业年金的方式,其缴纳款项的累计额S①为:
其中,ASx+h表示参与人在x+h岁时的薪水。
基础养老金的领取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②。对于基础养老金来说,其缴费工资在退休时的积累值为:
假定参与者x+h岁时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为AS′x+h,领取比例为d=[?琢-(x+h)]*1%,参与者的极限年龄为?棕,那么参与者可以领取的基础养老金在退休时的现值L为:
(三)模型参数设置
1. 加入计划年龄x+h=18。按照劳动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所“中国养老社会保险基金测算与管理”课题组对北京、上海、大连、成都和西安等5个城市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参保职工就业年龄为16岁,但其对2001-2050年中国城镇在职职工平均就业年龄的预测,2001年平均就业年龄为16岁,2005年平均就业年龄为17岁,2010年以后平均就业年龄为18岁(劳动保障部法制司,社会保险研究所,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01年),本文取较大值18岁。
2. 平均退休年龄?琢=55岁。中国法定退休年龄规定是男60岁,女干部55岁,女工人50岁,特殊工种职工可以提前5年退休,本文取中间值55岁。
3. 极限年龄?棕[中国寿险业经验生命表(1990-1993年)(混合表)]。
4. 市场实际利率i=4%(劳动保障部法制司、社会保险研究所、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国养老社会保险基金测算与管理》第209页,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5. 年金收益率r=8%,4%。相关的研究表明,企业年金缴费率、基金投资收益率和退休年龄对企业年金工资替代率的影响比较大(刘昌平,2005)。本文是基于缴费确定型企业年金与基本养老金的比较,其退休年龄相同,并假定两者缴费率相同。为便于比较,这里设定两个年金收益率:首先,考虑到中国经济近年来一直保持在8%以上的增长率,由收益与产出的同步性,因此本文考虑将年金收益率参数之一设定为8%;其次,考虑到市场波动以及整体经济状况的变化,本文将此参数之二设置为与市场实际利率相同。
6. 工资增长率g=5.6%(郑婉仪,陈秉正,2003)。
7. 目前,中国基础养老金部分的缴费率为20%(朱青,2002),领取额为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1%,因此,这里假定c=20%,d=[55-(x+h)]×1%=[55-18]×1%=37%。
关键词:替代率;缴费确定型企业年金;基本养老金
中图分类号:F84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9)04-0071-06
一、引言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逐步推进,基本养老金和企业年金作为中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障两大支柱,其替代率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关注。国内学者大多从两个角度来研究中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一是从参与者微观养老保障需求的角度进行分析。邓大松和李琳(2008)、林东海和丁煜(2007)在比较新旧养老保险政策后得出,随着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回报率的提高,个人账户激励效果显著。柳清瑞(2005)比较了中国与国际基本养老金替代率平均水平,认为中国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应保持在40%~60%之间较为合适。也有学者对基本养老金作了精算评价(王晓军,2002)。二是从一般均衡角度以宏观经济的整体视野出发来进行研究,杨再贵(2008)利用OLG模型分析了最优社会统筹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因素,并且提出基础养老金替代率应随人口增长率下降而适当调低。上述研究方法各异,但得出的结论却较为一致:即应适当降低基础养老金替代率。同时我们发现,前述研究均未明确提出基础养老金替代率下降的标准,即使提到了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率的重要性,也未对收益率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作更深入的定性和定量研究。
另外,学界也日益关注养老保障另一大支柱——企业年金在工资替代率方面的问题,但大多讨论企业年金自身的替代率。关红霞(2008)、刘昌平(2005)分析了影响企业年金工资替代率的相关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张思锋、孙博和雍岚(2007)讨论了企业年金替代率的性别差异。至于基本养老金与企业年金的关系,目前只有郑婉仪和陈秉正(2003)单方面地探讨企业年金对基本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鲜有学者把基本养老金与企业年金结合起来进行对比研究,结合相应的标准来分析两种模式的差异,并以此为依据,对现行养老保险政策进行考量。
二、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模型设计
(一)基本思路
中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两个部分。除法律强制性之外,基础养老金具有社会公平性的特点,其支付标准是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础,因此必然发生资金由高收入者向低收入者转移的结果,从而产生收入再分配效应;基础养老金还具有风险分担性,参与人一旦死亡,统筹账户的资金不能被继承,因此资金会由非长寿者向长寿者转移,从而具有了风险分担的保险机制。而个人账户由于具有可继承性,不具备社会公平性和风险分担性的特点。
企业年金在中国又被称为“补充养老保险”。2000年国务院《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国发[2000]42号)确定了中国企业年金实行基金完全积累制,采用个人账户方式进行管理。DC型企业年金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费,根据确定性缴费方案,通过精算计算方法而得到其在退休时的终值,然后一次性或分期支付给参与者,并且该类型企业年金具有可继承性。因此,DC型企业年金不具备社会公平和风险分担的特点。
基于基本养老金和企业年金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
1. 因基础养老金存在高收入者向低收入者的资金转移的情况,对具有平均收入以上的参与者来说,如果在相同缴费率和累积收益率的条件下,参与者领取的通过精算之后得到的基本养老金数额将低于领取的DC型企业年金的数额。
2. 由于基础养老金存在非长寿者向长寿者资金转移的特点,在相同缴费率和累积收益率假定下,对活到退休年龄的领取人而言,基本养老金的累积精算值要大于企业年金。因此,对于相对长寿参与者,参加基本养老显然更为合适。
3. 基础养老金参与者的领取额度相对稳定,而企业年金的累积值受收益率影响而波动较大。
因此,基本养老金与企业年金对参与人的经济影响结果并不确定。另外,当提高退休年龄时,个人账户和基础养老金的累积额都会增加、领取年限同时降低,由于收入再分配效应和风险分担效应的存在,两者对替代率的影响结果差异也不确定。因此,不考虑相关条件的变化,只是简单地增加或减少基础养老金的份额将会影响企业职工退休工资替代率水平,从而制约养老保险政策实施的效果。
下面我们将通过建立精算模型来检验这一思路并探讨相应的政策启示。
(二)模型设定
假定基础养老金与DC型企业年金的缴费率均为工资的c倍,工资增长率为g,年金收益率为r,存款利率为i,退休年龄为?琢岁,两种类型的参与者都能活到退休年龄。到退休时,如果按照DC型企业年金的方式,其缴纳款项的累计额S①为:
其中,ASx+h表示参与人在x+h岁时的薪水。
基础养老金的领取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②。对于基础养老金来说,其缴费工资在退休时的积累值为:
假定参与者x+h岁时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为AS′x+h,领取比例为d=[?琢-(x+h)]*1%,参与者的极限年龄为?棕,那么参与者可以领取的基础养老金在退休时的现值L为:
(三)模型参数设置
1. 加入计划年龄x+h=18。按照劳动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所“中国养老社会保险基金测算与管理”课题组对北京、上海、大连、成都和西安等5个城市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参保职工就业年龄为16岁,但其对2001-2050年中国城镇在职职工平均就业年龄的预测,2001年平均就业年龄为16岁,2005年平均就业年龄为17岁,2010年以后平均就业年龄为18岁(劳动保障部法制司,社会保险研究所,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01年),本文取较大值18岁。
2. 平均退休年龄?琢=55岁。中国法定退休年龄规定是男60岁,女干部55岁,女工人50岁,特殊工种职工可以提前5年退休,本文取中间值55岁。
3. 极限年龄?棕[中国寿险业经验生命表(1990-1993年)(混合表)]。
4. 市场实际利率i=4%(劳动保障部法制司、社会保险研究所、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国养老社会保险基金测算与管理》第209页,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5. 年金收益率r=8%,4%。相关的研究表明,企业年金缴费率、基金投资收益率和退休年龄对企业年金工资替代率的影响比较大(刘昌平,2005)。本文是基于缴费确定型企业年金与基本养老金的比较,其退休年龄相同,并假定两者缴费率相同。为便于比较,这里设定两个年金收益率:首先,考虑到中国经济近年来一直保持在8%以上的增长率,由收益与产出的同步性,因此本文考虑将年金收益率参数之一设定为8%;其次,考虑到市场波动以及整体经济状况的变化,本文将此参数之二设置为与市场实际利率相同。
6. 工资增长率g=5.6%(郑婉仪,陈秉正,2003)。
7. 目前,中国基础养老金部分的缴费率为20%(朱青,2002),领取额为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1%,因此,这里假定c=20%,d=[55-(x+h)]×1%=[55-18]×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