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4-050-01
新课程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就,而且要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全面成长,评价内容要多元。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评价倡导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标准的差异性。要求评价指标和标准是多元的、开放的和具有差异性的,对信息的收集应当是多样、全面和丰富的,对评价对象的价值判断应关注评价对象的差异性,有利于评价对象个性的发展。重视指标量化的同时更加关注不能直接量化的指标在评价中的作用,强调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结合运用。
一、重视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
在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中,在传统教学中,对于知识的掌握我们通常就看作业情况或上课发言等的情况,而往往会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在新课程理念下,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应该考察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有集体意识;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是否具有合理性、灵活性、独立性。例如:用16、17、18、19这四个数(每个数用一次),编一道加减混合算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计算办法和想法,在黑板上表示他们不同的计算过程。生1:把16、17、18、19看成6、7、8、9来做,6+9=15 15-7=8,所以我的算式是16+19-17=18。生2:我也赞成他的说法,6、7、8、9来做,很明显中间相加等于头尾相加,16、17、18、19,这样就有好多答案,如16+19-18=17,19+16-17=18,19+16-18=17。生3:我知道有8种答案,因为因为16和19、17和18都可以交换位置。这样16、19在前有四种,17、18在前也有四种,所以有8种。我肯定每种办法都获得了成功,这一学习过程对于学生听来是一种自我的挑战,是一种主动参与学习的体验,增强了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这一活动的潜在价值还在于,可使儿童有机会感受:(1)存在多种成功解决问题的途径;(2)直观感悟到不同的方法产于不同的角度或想法;(3)自己的想法将影响自己的选择倾向;(4)有时需要评价并调整自己的策略。学生不可能通过少数几次活动,就能有所领悟。“学者虽无心,教者却有意”,这种长期熏陶与渗透正是基于对人的发展的关注。
二、及时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是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对知识与技能目标阐述如下: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我们往往会存在着一种误区,那就是概念、法则、定理等一些是基础知识,而知识的运用是一种技能。其实这样忽略了学生在探究这些数学事实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和方法对学生来说是研究新知的基础。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应结合实际背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多地关注对知识本身意义的理解和在理解基础上的应用。这种解题的直接兴趣往往会转化成对学习数学的间接兴趣,产生良性循环,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只要求学生给出答案数,就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的理解水平。而要求学生给出问题的求解过程,则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理解水平和认知风格。由于不同的学生在认知方式,认知能力倾向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评价中对同一知识应当允许不同的理解与表达方式并存;而且也应当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可以有书面考试(含选择题,简答题,讨论题,开放题等),口试,课题设计,小组合作讨论等正式的评价形式,也可以有面谈,提问,作业与学生档案等非正式形式。以使得不同的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表达自己对数学的理解。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需要关注其对知识的理解水平,包括理解的合理性,抽象程度,综合性,独特性,深刻性,系统性,对给定信息的超越程度等——建构的结果,反映智力过程;他们数学学习活动的认知水平,如非模仿程度,自觉意识——元认知,深刻程度,多角度认知等;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包括学习过程中的迁移水平,在新情境中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等。如“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要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在评价学生掌握知识时,除客观评价基础知识的掌握外,在研究面积计算过程中,所获取的一些经验和方法,如平移、剪拼等方法及转化的思想等都是评价的重要内容。
三、重视评价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体验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情感和态度包括: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我们在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时,要注意考察学生是否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数学学习,在小组的合作中是否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质疑,进行小组合作,并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解决问题。
新课程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就,而且要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全面成长,评价内容要多元。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评价倡导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标准的差异性。要求评价指标和标准是多元的、开放的和具有差异性的,对信息的收集应当是多样、全面和丰富的,对评价对象的价值判断应关注评价对象的差异性,有利于评价对象个性的发展。重视指标量化的同时更加关注不能直接量化的指标在评价中的作用,强调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结合运用。
一、重视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
在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中,在传统教学中,对于知识的掌握我们通常就看作业情况或上课发言等的情况,而往往会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在新课程理念下,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应该考察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有集体意识;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是否具有合理性、灵活性、独立性。例如:用16、17、18、19这四个数(每个数用一次),编一道加减混合算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计算办法和想法,在黑板上表示他们不同的计算过程。生1:把16、17、18、19看成6、7、8、9来做,6+9=15 15-7=8,所以我的算式是16+19-17=18。生2:我也赞成他的说法,6、7、8、9来做,很明显中间相加等于头尾相加,16、17、18、19,这样就有好多答案,如16+19-18=17,19+16-17=18,19+16-18=17。生3:我知道有8种答案,因为因为16和19、17和18都可以交换位置。这样16、19在前有四种,17、18在前也有四种,所以有8种。我肯定每种办法都获得了成功,这一学习过程对于学生听来是一种自我的挑战,是一种主动参与学习的体验,增强了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这一活动的潜在价值还在于,可使儿童有机会感受:(1)存在多种成功解决问题的途径;(2)直观感悟到不同的方法产于不同的角度或想法;(3)自己的想法将影响自己的选择倾向;(4)有时需要评价并调整自己的策略。学生不可能通过少数几次活动,就能有所领悟。“学者虽无心,教者却有意”,这种长期熏陶与渗透正是基于对人的发展的关注。
二、及时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是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对知识与技能目标阐述如下: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我们往往会存在着一种误区,那就是概念、法则、定理等一些是基础知识,而知识的运用是一种技能。其实这样忽略了学生在探究这些数学事实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和方法对学生来说是研究新知的基础。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应结合实际背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多地关注对知识本身意义的理解和在理解基础上的应用。这种解题的直接兴趣往往会转化成对学习数学的间接兴趣,产生良性循环,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只要求学生给出答案数,就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的理解水平。而要求学生给出问题的求解过程,则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理解水平和认知风格。由于不同的学生在认知方式,认知能力倾向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评价中对同一知识应当允许不同的理解与表达方式并存;而且也应当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可以有书面考试(含选择题,简答题,讨论题,开放题等),口试,课题设计,小组合作讨论等正式的评价形式,也可以有面谈,提问,作业与学生档案等非正式形式。以使得不同的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表达自己对数学的理解。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需要关注其对知识的理解水平,包括理解的合理性,抽象程度,综合性,独特性,深刻性,系统性,对给定信息的超越程度等——建构的结果,反映智力过程;他们数学学习活动的认知水平,如非模仿程度,自觉意识——元认知,深刻程度,多角度认知等;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包括学习过程中的迁移水平,在新情境中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等。如“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要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在评价学生掌握知识时,除客观评价基础知识的掌握外,在研究面积计算过程中,所获取的一些经验和方法,如平移、剪拼等方法及转化的思想等都是评价的重要内容。
三、重视评价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体验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情感和态度包括: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我们在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时,要注意考察学生是否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数学学习,在小组的合作中是否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质疑,进行小组合作,并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