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主要针对变电站土建部分改造工程进行描述,着重对涉及变电站工程安全的挡土墙修理方案进行论述。
【关键字】变电站改造;挡土墙修理;分析比较
220kV老区变电站(原220kV右江变电站)位于百色市市郊六塘一山丘上,距离西北侧百色市区约9km,距离北东侧燃汽供应站约70m,距离北东侧324国道约0.7km。
变电站自2009年建成以来,直至今年9月底才试运行一周,场地内出现了较大面积的地面沉降,地面塌陷,路面开裂,挡土墙失稳破坏,设备结构倾斜等现象。我公司委派设计人员多次到变电站现场踏勘、测量,发现目前变电站工程质量和现状,与南方电网标准设计及施工工艺标准要求相距甚远,且部分建构筑物存在很严重的安全隐患,变电站应进行局部修理。本文主要针对挡土墙修理工程进行论述。
1.站区挡土墙存在的问题
根据现场调查结合相关资料分析,站区西南侧回填区较高的浆砌片石挡土墙变形较大,水泥砂浆不饱满,泄水孔很少,部分挡土墙发现有裂缝发育,墙体底部有悬空现象,见下图:
可判定挡土墙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有:A、挡土墙本身结构问题,水泥砂浆强度差,未勾缝,自身稳定性较差;B、场地内排水系统不完备,降雨条件下大量雨水经地表裂缝等渗入填土层中;C、泄水孔少,入渗的雨水排泄不畅,造成挡土墙后缘饱水,土压力增大,且形成较大的静水压力。因此,原挡土墙的稳定性难以满足要求,须采取加固措施或者重新设计修理。
2.挡土墙修理方案分析和比较
2.1浆砌片石挡土墙
通过综合的经济、技术、可靠性等各项分析比较后有以下整改方案:
2.1.1拆除现有存在安全隐患的挡墙重新设计修建方案。该方案优点为施工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可在施工过程中监测地基土层变化情况,对工程质量控制有保障,工程费用相对低。缺点是由于目前填土已完成,拆除重建将涉及到填土区的部分土方需重新挖出,已修建的挡墙也需拆除,由此将需要较大的施工面来堆放挖出的填土及拆除的挡墙片石,占地稍大。工程量:拆除原挡土墙产生废弃片石约5000m3,可回收利用率约为70%,因此外弃部分片石约为1500m3,新建挡土墙工程量均约为6000m3,挖填土方均约为3800m3,外运土方约为1000m3;填土粉质粘土②具弱膨胀性,回填时需掺7%生石灰处理。工程费用约230万元。
2.1.2通过压力灌浆方法改善挡土墙背后填土的土体力学指标,用以减小墙体的主动土压力的方法不可行。主要原因有:(1)墙后填土经过现场抽样检测发现填土有弱膨胀性,压力灌浆难以确保所灌浆体能均匀散布到墙后填土之中,无法确保能够达到预期效果。(2)灌浆面积较大,处理费用较高昂。(3)因墙体侧向位移过大对原土体产生一定的破坏作用,土体力学指标有所弱化,而压力灌浆对已产生一定破坏的墙底原土体很难起到改善作用,在荷载增加的情况下挡土墙仍然存在继续侧移的可能。
2.1.3墙身直接打锚索加固方案。由于挡土墙背后自然地面比较平缓,而且勘察钻孔未发现场地有基岩存在,锚索难以起到有效的作用,因此判断此方案不可行。
2.1.4在挡土墙外侧加砌挡土墙增加挡土墙自身重量方案。由于此方案难以将新旧挡墙很好结合成一体共同作用,同时也无法改善挡墙底已产生一定破坏的原土体的力学指标,由此判断此方案不可行。
2.1.5挡土墙内侧加抗滑桩加固方案。经过计算,当抗滑桩的桩径及桩长、桩距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可以很好地分担挡土墙的主动土压力,而且由于抗滑桩埋深较深,可以有效地防止挡土墙沿潜在滑动面继续发生侧向位移。但原有浆砌片石挡土墙未设置泄水孔且砂浆不饱满,部分挡土墙底有悬空现象,抗滑桩只能对墙背土压力缓解,但墙背水未能排出,雨季时,场地内填土长期处于雨水侵泡状态,导致挡土墙后填土压力增大,形成较大的静水压力,从而对桩和墙体产生不良作用。在原来挡土墙背面受土压力处设置间距为3m、桩径为1.2m的抗滑桩,桩长约19m,单排布置,采用机械钻孔桩,桩身采用C30混凝土强度,工程量约1288.7m3,造价约236万元,投资大。
鉴于原挡土墙墙背土存在排水不畅问题,且抗滑桩方案投资较大,不作為推荐方案;拆除现有存在安全隐患的挡土墙重新设计修建的方案,工程质量可监测、可行性大,但工程量大,造价高,施工面大,工期长,对仅为改造的工程,此方案并不占优。
2.2毛石混凝土挡土墙
根据百色供电局提供资料显示,Z3角点处原挡土墙于2010年7月初垮塌,该场区回填高度为6~7m,于2010年10月份修复,采用C15毛石混凝土挡土墙,治理长度约64m,该段挡土墙设计高度为8m,埋深达2m,而实际施工中超深了3m,挡土墙埋深达5m,墙体高度约12m。由于该段挡土墙施工过程中,基槽开挖未经设计、监理及地质勘察单位验收签字,不能确定该段挡土墙基础是否置于符合要求的持力层,也不能确定墙背是否做了反滤层,是否按设计图纸施工;现场地内发现该段挡土墙墙顶与排水沟间出现裂缝,产生原因不明,鉴于以上各种不确定因素,为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设计建议拆除该段C15毛石混凝土挡土墙,重新按重力式挡土墙进行设计建设,拆除原毛石挡土墙约2560m3,新建浆砌片石挡土墙约3950m3。此方案同样存在工程量大,造价高,施工面大,工期长等问题,并不占优。
鉴于上述改造方案存在工程质量安全和投资大的问题,业主要求优化修理方案,聘请更具权威的专家进行现场论证。
3.确定改造方案
挡土墙方案经过评审和研究,设计组织了3位资深岩土教授专家、百色供电局相关人员、地质勘察人员进行现场踏勘论证,在现场讨论会上专家们针对变电站挡土墙开裂、外倾等问题给出指导性处理意见。挡土墙目前属于带病工作,具体表现在墙体外倾、开裂、砂浆不饱满,墙厚填土下陷等,如不及时处理,将会导致病害加剧。造成挡土墙破坏的主要原因是未按设计要求设置泄水管,墙后填土碾压不密实等,也不排除存在基础软土处理不彻底的原因,但无论如何病害不属于膨胀土所造成。
挡土墙处理方案为:将存在缺陷的及存在安全隐患的挡土墙墙后填土挖除,对墙体进行检查、实测,对已产生破坏的墙体应进行拆除重新砌筑,对墙体破坏不明显的墙体进行抗倾覆、抗滑移验算,如不满足要求则进行加固加肋处理;对未按设计要求、相关规范施工地方进行整改修理,按规范要求设置泄水孔,设置反滤层,对墙后填土严格分层碾压回填,压实系数需达0.94;挡墙顶部设置散水、排水沟等排水措施,尽量避免雨水下渗。施工完成后应对挡土墙进行沉降位移观测,每半个月或大雨过后进行观测,如发现位移沉降量大、不均匀沉降或产生严重裂缝等现象应及时通知设计,再另行处理。
【关键字】变电站改造;挡土墙修理;分析比较
220kV老区变电站(原220kV右江变电站)位于百色市市郊六塘一山丘上,距离西北侧百色市区约9km,距离北东侧燃汽供应站约70m,距离北东侧324国道约0.7km。
变电站自2009年建成以来,直至今年9月底才试运行一周,场地内出现了较大面积的地面沉降,地面塌陷,路面开裂,挡土墙失稳破坏,设备结构倾斜等现象。我公司委派设计人员多次到变电站现场踏勘、测量,发现目前变电站工程质量和现状,与南方电网标准设计及施工工艺标准要求相距甚远,且部分建构筑物存在很严重的安全隐患,变电站应进行局部修理。本文主要针对挡土墙修理工程进行论述。
1.站区挡土墙存在的问题
根据现场调查结合相关资料分析,站区西南侧回填区较高的浆砌片石挡土墙变形较大,水泥砂浆不饱满,泄水孔很少,部分挡土墙发现有裂缝发育,墙体底部有悬空现象,见下图:
可判定挡土墙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有:A、挡土墙本身结构问题,水泥砂浆强度差,未勾缝,自身稳定性较差;B、场地内排水系统不完备,降雨条件下大量雨水经地表裂缝等渗入填土层中;C、泄水孔少,入渗的雨水排泄不畅,造成挡土墙后缘饱水,土压力增大,且形成较大的静水压力。因此,原挡土墙的稳定性难以满足要求,须采取加固措施或者重新设计修理。
2.挡土墙修理方案分析和比较
2.1浆砌片石挡土墙
通过综合的经济、技术、可靠性等各项分析比较后有以下整改方案:
2.1.1拆除现有存在安全隐患的挡墙重新设计修建方案。该方案优点为施工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可在施工过程中监测地基土层变化情况,对工程质量控制有保障,工程费用相对低。缺点是由于目前填土已完成,拆除重建将涉及到填土区的部分土方需重新挖出,已修建的挡墙也需拆除,由此将需要较大的施工面来堆放挖出的填土及拆除的挡墙片石,占地稍大。工程量:拆除原挡土墙产生废弃片石约5000m3,可回收利用率约为70%,因此外弃部分片石约为1500m3,新建挡土墙工程量均约为6000m3,挖填土方均约为3800m3,外运土方约为1000m3;填土粉质粘土②具弱膨胀性,回填时需掺7%生石灰处理。工程费用约230万元。
2.1.2通过压力灌浆方法改善挡土墙背后填土的土体力学指标,用以减小墙体的主动土压力的方法不可行。主要原因有:(1)墙后填土经过现场抽样检测发现填土有弱膨胀性,压力灌浆难以确保所灌浆体能均匀散布到墙后填土之中,无法确保能够达到预期效果。(2)灌浆面积较大,处理费用较高昂。(3)因墙体侧向位移过大对原土体产生一定的破坏作用,土体力学指标有所弱化,而压力灌浆对已产生一定破坏的墙底原土体很难起到改善作用,在荷载增加的情况下挡土墙仍然存在继续侧移的可能。
2.1.3墙身直接打锚索加固方案。由于挡土墙背后自然地面比较平缓,而且勘察钻孔未发现场地有基岩存在,锚索难以起到有效的作用,因此判断此方案不可行。
2.1.4在挡土墙外侧加砌挡土墙增加挡土墙自身重量方案。由于此方案难以将新旧挡墙很好结合成一体共同作用,同时也无法改善挡墙底已产生一定破坏的原土体的力学指标,由此判断此方案不可行。
2.1.5挡土墙内侧加抗滑桩加固方案。经过计算,当抗滑桩的桩径及桩长、桩距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可以很好地分担挡土墙的主动土压力,而且由于抗滑桩埋深较深,可以有效地防止挡土墙沿潜在滑动面继续发生侧向位移。但原有浆砌片石挡土墙未设置泄水孔且砂浆不饱满,部分挡土墙底有悬空现象,抗滑桩只能对墙背土压力缓解,但墙背水未能排出,雨季时,场地内填土长期处于雨水侵泡状态,导致挡土墙后填土压力增大,形成较大的静水压力,从而对桩和墙体产生不良作用。在原来挡土墙背面受土压力处设置间距为3m、桩径为1.2m的抗滑桩,桩长约19m,单排布置,采用机械钻孔桩,桩身采用C30混凝土强度,工程量约1288.7m3,造价约236万元,投资大。
鉴于原挡土墙墙背土存在排水不畅问题,且抗滑桩方案投资较大,不作為推荐方案;拆除现有存在安全隐患的挡土墙重新设计修建的方案,工程质量可监测、可行性大,但工程量大,造价高,施工面大,工期长,对仅为改造的工程,此方案并不占优。
2.2毛石混凝土挡土墙
根据百色供电局提供资料显示,Z3角点处原挡土墙于2010年7月初垮塌,该场区回填高度为6~7m,于2010年10月份修复,采用C15毛石混凝土挡土墙,治理长度约64m,该段挡土墙设计高度为8m,埋深达2m,而实际施工中超深了3m,挡土墙埋深达5m,墙体高度约12m。由于该段挡土墙施工过程中,基槽开挖未经设计、监理及地质勘察单位验收签字,不能确定该段挡土墙基础是否置于符合要求的持力层,也不能确定墙背是否做了反滤层,是否按设计图纸施工;现场地内发现该段挡土墙墙顶与排水沟间出现裂缝,产生原因不明,鉴于以上各种不确定因素,为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设计建议拆除该段C15毛石混凝土挡土墙,重新按重力式挡土墙进行设计建设,拆除原毛石挡土墙约2560m3,新建浆砌片石挡土墙约3950m3。此方案同样存在工程量大,造价高,施工面大,工期长等问题,并不占优。
鉴于上述改造方案存在工程质量安全和投资大的问题,业主要求优化修理方案,聘请更具权威的专家进行现场论证。
3.确定改造方案
挡土墙方案经过评审和研究,设计组织了3位资深岩土教授专家、百色供电局相关人员、地质勘察人员进行现场踏勘论证,在现场讨论会上专家们针对变电站挡土墙开裂、外倾等问题给出指导性处理意见。挡土墙目前属于带病工作,具体表现在墙体外倾、开裂、砂浆不饱满,墙厚填土下陷等,如不及时处理,将会导致病害加剧。造成挡土墙破坏的主要原因是未按设计要求设置泄水管,墙后填土碾压不密实等,也不排除存在基础软土处理不彻底的原因,但无论如何病害不属于膨胀土所造成。
挡土墙处理方案为:将存在缺陷的及存在安全隐患的挡土墙墙后填土挖除,对墙体进行检查、实测,对已产生破坏的墙体应进行拆除重新砌筑,对墙体破坏不明显的墙体进行抗倾覆、抗滑移验算,如不满足要求则进行加固加肋处理;对未按设计要求、相关规范施工地方进行整改修理,按规范要求设置泄水孔,设置反滤层,对墙后填土严格分层碾压回填,压实系数需达0.94;挡墙顶部设置散水、排水沟等排水措施,尽量避免雨水下渗。施工完成后应对挡土墙进行沉降位移观测,每半个月或大雨过后进行观测,如发现位移沉降量大、不均匀沉降或产生严重裂缝等现象应及时通知设计,再另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