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每个日子,都是内容不同的一本书,风格迥异的一幅画。只是我们的脚步太匆忙了,常常忘记去读它、欣赏它,随意地浏览过去,便断言生活只是一味地抄袭昨日,只是公式化的衣食住行罢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则作文材料选自台湾女作家简媜的散文《水问》,文字虽短,却耐人寻味。“每个日子,都是内容不同的一本书,风格迥异的一幅画”,借助两个形象的比喻,强调生活是美好的,是多姿多彩的;“只是我们的脚步太匆忙了,常常忘记去读它、欣赏它,随意地浏览过去”,说的是由于生活节奏加快,人们不再留心品味生活,缺少了审美的情趣;“便断言生活只是一味地抄袭昨日,只是公式化的衣食住行罢了”,说的是人们在日复一日的机械重复中,感受不到人生的乐趣。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现美的眼睛。只有“慢下来”,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究竟如何生活才能让日子常过常新?究竟怎样才能领悟生活的真谛?怎样才能体现活着的价值?作文时要围绕这些关键问题进行思考。
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联系社会及个人实际,可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①放慢生活节奏,“慢”出精彩的人生;②用心品味生活、感悟生活;③领悟生活的意义,活出人生的价值;④人间有味是清欢,平平淡淡才是真;⑤调整自己的心态,守住心灵的净土。
佳作展评 一
嗅蔷薇芬芳,品生活本味
◎段文婷
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匆匆过客,如何热爱生活、欣赏生活是我们人生的一门大学问。马克·吕布说:“如果我渐渐丧失了对生活的欣赏力,那么我拍的照片也会随之黯淡,因为拍照就是细细地品味生活,品味每一个百分之一秒的瞬间。”
生活的本身即是书,即是画。我们要学会品尝生活中平淡的幸福,要铭记一些不期而遇的温暖。龙应台说:“最细致的体验需要最宁静透彻的关照。”不可否认,龙应台女士是一位充满柔情的女作家,她在《孩子,你慢慢来》等作品里均以温柔的笔触描写母子间的亲密互动,而那几封给儿子安德烈的信,更是流露出身为母亲该有的理性与责任。龙应台非常注重与孩子们的内心交流,于是每天都会收获很多小感动、小幸福。其实幸福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而是我们疏于发现。三毛在《简单》一文中写道:“我们不再怀念稻米单纯的丰美,也不认识蔬菜的清香。我们一生复杂,一生追求,总觉得幸福遥不可及。不知那朵花啊,那粒小小的沙子,就在你的窗台上。你那么忙,当然看不见了。”
品味生活,品味细节,你会发现,每个日子都是内容不同的一本书,风格迥异的一幅画。《阿甘正传》中说:“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会得到什么。”著名设计师卡尔·拉格斐正是因为有着一颗时尚的心,并且身体力行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才得以引领时代的潮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卡尔·拉格斐一生都在热爱生活、欣赏生活中度过,他的生命散发着独特的光彩。
徐志摩说过:“人生没有地图,我们一路走,一路被辜负,一路点燃希望,一路寻找答案。”每个人都在跌跌撞撞中不断砥砺前行,经历对我们来说都是财富。其实生活就如同一杯香茗,越细细品尝,越是沁人心脾。学会欣赏生活、品味生活,学会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学习龙应台女士细腻而又柔情的情怀,学习卡尔·拉格斐对于生活的追求和热爱。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这是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的名句。细嗅蔷薇的人,更能体味到生活的芬芳。
点评
细嗅蔷薇才能真正感受其芬芳,生活也只有细细揣摩才能领悟其精髓。作者以台湾女作家龙应台为例告诉我们:生活的本身即是书,即是画,我们要学会品尝平淡生活中的幸福。大量引用名人名言,这是本文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这些信手拈来的名人名言,既增强了文章的说理力度,又彰显了作者丰厚的文化底蕴。文章结尾照应标题,画龙点睛,引人深思。
佳作展评 二
且将新火试新茶
◎沈 源
随手拾掇几个生活细节,如撕去的日历、飘零的秋叶、老人的白发,都镌刻着时间的印痕。
每个日子,都是内容不同的书,风格迥异的画。不知是无形的枷锁桎梏了我们的双脚,还是繁扰的世俗蒙蔽了我们的心智。我们的脚步开始匆忙,我们的心灵开始浮躁,随意而庸碌地浏览细碎的日子。甚至有人断言生活是一味地今日抄袭昨日,只是公式化的衣食住行罢了。殊不知,对生活品质毫无要求、对未来没有明确目标的他们才是被时间淘汰的可悲者。
林语堂说:“构成人生的往往是许多小事,大事则少而经久不见。”我们也许不能像爱迪生那样,保持三天一个新发明的惊人速度,但至少要学一学林徽因和梁思成,在战火燃烧的岁月,他们没有隐居避难,而是不遗余力地搜寻并保护古建筑,或涉足险峻山林,或横穿莽莽大漠,所到之处,留下了一串串足印,或浅或深。他们将生活的艰难转化成患难与共、夫唱妇随的浪漫,以次次迂回曲折的探索与尝试,塑造出充满新意的自我。
如果对生活品质的理解只停留在物质层面,那么大学者金岳霖养公鸡、斗蛐蛐之态怕是只能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与笑料。生活固然是简单的机械式劳作,但偶尔的心灵沉醉也是必要的。
诚如,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只有切身去体会生活、感悟生活、欣赏生活,才能懂得它所传递的内涵。国画大师齐白石是位将生活与艺术融合到极致的人,其绘画之通透,令人叹服。他画的虾惟妙惟肖,这与他平常仔细观察虾的生活习性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对生活的细腻感知,如何创作出姿态各异的虾?
诚然,生活中并不是只有伟大的日子才值得歌颂,只有永恒的事物才值得纪念,生活中的渺小事物同样有其深刻美妙的内涵。
阿赫玛托娃说,生活“易朽而华美”。在春华秋实、四季往复的轮回中,不妨重新组合一下零碎的生活片段,重新体味一种别样的人生体验,那么新的人生价值必将显现! 点评
作者引用苏轼的名句作为标题,形象贴切。开篇写日子常新但生活趋于常态的现实,借此点出文章的主旨——生活需要常过常新。接着引用林语堂的名言、列举三个典型事例展开论证。林徽因、梁思成夫妇虽处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仍能把纷乱的日子过得充实;金岳霖在养公鸡、斗蛐蛐中陶冶自己的心灵;齐白石在绘画中寻找到人生的乐趣。最后作者水到渠成地指出:只要用心观察生活、细心品味生活,生活将会展现出更迷人的一面。
佳作展评 三
万般风景皆自心
◎徐 静
“莫把琼花比澹妆,谁似白霓裳。别样清幽,自然标格,莫近东墙。”在一个冬日的夜晚,当人们都因寒冷而紧闭门窗时,纳兰容若却因嗅到一丝清香而踏着月色来到墙边。刹那间,天地失色,只剩“冷烟和月,疏影横窗”。角落里的梅花在他人看来甚是平常,但在纳兰性德的眼里却别有风味,只因纳兰有颗细腻的心,在他心中,万物皆有情。生活中的一切在他看來皆可成诗,皆能入画。正因如此,他的词作才能如此动人,才会有王国维“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评价。
万物皆无变化,不同的只是心境。面对墙角过往行人熟视无睹的梅花,纳兰性德能吟出佳作;面对“自古逢秋悲寂寥”的秋日,刘禹锡能咏出“我言秋日胜春朝”。梅花仍是那树梅花,秋日也从未变得有何不同。但是在用心去欣赏的人看来自是有“别样清幽”,而在往来匆匆的行人眼中,一切都如昨日一般,毫无新意。这是因为用心欣赏者心中有情,他们看到的是事物的美好,行人心中关注的是前行的道路,路旁风景如何,他们漠不关心。
倘若人生路上只顾前行,忘了驻足,误了一片景,少了一份情,那么生活便真的只剩下枯燥与乏味了。正如电影《绣春刀》中所言:“生在这世上,当真没得选,可若是活着只为了活着,这样的活法我绝不能忍受。”
苏轼将湖光山色融为一体,凝于笔下,化作了一首首历经千年而不朽的诗篇,遭贬的愁闷化作月夜泛舟的喜悦,简陋的衣食亦成了诗作的养料。生活,便真的不再枯燥了。生活中的一切在他心中皆泛着淡淡的墨香,透着诗词的韵味。以诗下酒,以墨传情,岂不快哉!
细想一下,若是苏轼因政治抱负未能实现而深陷愁苦之中不能自拔,忘了欣赏世间的美丽,忘了品味生活的美好,只留下一颗历经沧桑而破碎的心,那么恐怕是赤壁仍在,不再有令人拍案叫绝的《赤壁赋》。
眼中风景如何,源于内心。心中有情,即使眼前的是秋风扫落叶,也可像李清照一样“舒卷有余情”;心中若肯放下,万般情物皆风景。
点评
本文围绕“万般风景皆自心”这一主旨,精心选择纳兰容若、苏轼两个典型事例展开论证,论证了心态、心境之于人生的重要性。纳兰容若有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眼中万物有情,皆可成诗,皆能入画;苏轼寄情山水,以景入诗,以诗下酒,以墨传情。心境不同,则眼界不同。思进者万般情物皆风景,消沉者心有云翳遮月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每个日子,都是内容不同的一本书,风格迥异的一幅画。只是我们的脚步太匆忙了,常常忘记去读它、欣赏它,随意地浏览过去,便断言生活只是一味地抄袭昨日,只是公式化的衣食住行罢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则作文材料选自台湾女作家简媜的散文《水问》,文字虽短,却耐人寻味。“每个日子,都是内容不同的一本书,风格迥异的一幅画”,借助两个形象的比喻,强调生活是美好的,是多姿多彩的;“只是我们的脚步太匆忙了,常常忘记去读它、欣赏它,随意地浏览过去”,说的是由于生活节奏加快,人们不再留心品味生活,缺少了审美的情趣;“便断言生活只是一味地抄袭昨日,只是公式化的衣食住行罢了”,说的是人们在日复一日的机械重复中,感受不到人生的乐趣。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现美的眼睛。只有“慢下来”,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究竟如何生活才能让日子常过常新?究竟怎样才能领悟生活的真谛?怎样才能体现活着的价值?作文时要围绕这些关键问题进行思考。
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联系社会及个人实际,可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①放慢生活节奏,“慢”出精彩的人生;②用心品味生活、感悟生活;③领悟生活的意义,活出人生的价值;④人间有味是清欢,平平淡淡才是真;⑤调整自己的心态,守住心灵的净土。
佳作展评 一
嗅蔷薇芬芳,品生活本味
◎段文婷
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匆匆过客,如何热爱生活、欣赏生活是我们人生的一门大学问。马克·吕布说:“如果我渐渐丧失了对生活的欣赏力,那么我拍的照片也会随之黯淡,因为拍照就是细细地品味生活,品味每一个百分之一秒的瞬间。”
生活的本身即是书,即是画。我们要学会品尝生活中平淡的幸福,要铭记一些不期而遇的温暖。龙应台说:“最细致的体验需要最宁静透彻的关照。”不可否认,龙应台女士是一位充满柔情的女作家,她在《孩子,你慢慢来》等作品里均以温柔的笔触描写母子间的亲密互动,而那几封给儿子安德烈的信,更是流露出身为母亲该有的理性与责任。龙应台非常注重与孩子们的内心交流,于是每天都会收获很多小感动、小幸福。其实幸福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而是我们疏于发现。三毛在《简单》一文中写道:“我们不再怀念稻米单纯的丰美,也不认识蔬菜的清香。我们一生复杂,一生追求,总觉得幸福遥不可及。不知那朵花啊,那粒小小的沙子,就在你的窗台上。你那么忙,当然看不见了。”
品味生活,品味细节,你会发现,每个日子都是内容不同的一本书,风格迥异的一幅画。《阿甘正传》中说:“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会得到什么。”著名设计师卡尔·拉格斐正是因为有着一颗时尚的心,并且身体力行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才得以引领时代的潮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卡尔·拉格斐一生都在热爱生活、欣赏生活中度过,他的生命散发着独特的光彩。
徐志摩说过:“人生没有地图,我们一路走,一路被辜负,一路点燃希望,一路寻找答案。”每个人都在跌跌撞撞中不断砥砺前行,经历对我们来说都是财富。其实生活就如同一杯香茗,越细细品尝,越是沁人心脾。学会欣赏生活、品味生活,学会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学习龙应台女士细腻而又柔情的情怀,学习卡尔·拉格斐对于生活的追求和热爱。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这是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的名句。细嗅蔷薇的人,更能体味到生活的芬芳。
点评
细嗅蔷薇才能真正感受其芬芳,生活也只有细细揣摩才能领悟其精髓。作者以台湾女作家龙应台为例告诉我们:生活的本身即是书,即是画,我们要学会品尝平淡生活中的幸福。大量引用名人名言,这是本文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这些信手拈来的名人名言,既增强了文章的说理力度,又彰显了作者丰厚的文化底蕴。文章结尾照应标题,画龙点睛,引人深思。
佳作展评 二
且将新火试新茶
◎沈 源
随手拾掇几个生活细节,如撕去的日历、飘零的秋叶、老人的白发,都镌刻着时间的印痕。
每个日子,都是内容不同的书,风格迥异的画。不知是无形的枷锁桎梏了我们的双脚,还是繁扰的世俗蒙蔽了我们的心智。我们的脚步开始匆忙,我们的心灵开始浮躁,随意而庸碌地浏览细碎的日子。甚至有人断言生活是一味地今日抄袭昨日,只是公式化的衣食住行罢了。殊不知,对生活品质毫无要求、对未来没有明确目标的他们才是被时间淘汰的可悲者。
林语堂说:“构成人生的往往是许多小事,大事则少而经久不见。”我们也许不能像爱迪生那样,保持三天一个新发明的惊人速度,但至少要学一学林徽因和梁思成,在战火燃烧的岁月,他们没有隐居避难,而是不遗余力地搜寻并保护古建筑,或涉足险峻山林,或横穿莽莽大漠,所到之处,留下了一串串足印,或浅或深。他们将生活的艰难转化成患难与共、夫唱妇随的浪漫,以次次迂回曲折的探索与尝试,塑造出充满新意的自我。
如果对生活品质的理解只停留在物质层面,那么大学者金岳霖养公鸡、斗蛐蛐之态怕是只能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与笑料。生活固然是简单的机械式劳作,但偶尔的心灵沉醉也是必要的。
诚如,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只有切身去体会生活、感悟生活、欣赏生活,才能懂得它所传递的内涵。国画大师齐白石是位将生活与艺术融合到极致的人,其绘画之通透,令人叹服。他画的虾惟妙惟肖,这与他平常仔细观察虾的生活习性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对生活的细腻感知,如何创作出姿态各异的虾?
诚然,生活中并不是只有伟大的日子才值得歌颂,只有永恒的事物才值得纪念,生活中的渺小事物同样有其深刻美妙的内涵。
阿赫玛托娃说,生活“易朽而华美”。在春华秋实、四季往复的轮回中,不妨重新组合一下零碎的生活片段,重新体味一种别样的人生体验,那么新的人生价值必将显现! 点评
作者引用苏轼的名句作为标题,形象贴切。开篇写日子常新但生活趋于常态的现实,借此点出文章的主旨——生活需要常过常新。接着引用林语堂的名言、列举三个典型事例展开论证。林徽因、梁思成夫妇虽处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仍能把纷乱的日子过得充实;金岳霖在养公鸡、斗蛐蛐中陶冶自己的心灵;齐白石在绘画中寻找到人生的乐趣。最后作者水到渠成地指出:只要用心观察生活、细心品味生活,生活将会展现出更迷人的一面。
佳作展评 三
万般风景皆自心
◎徐 静
“莫把琼花比澹妆,谁似白霓裳。别样清幽,自然标格,莫近东墙。”在一个冬日的夜晚,当人们都因寒冷而紧闭门窗时,纳兰容若却因嗅到一丝清香而踏着月色来到墙边。刹那间,天地失色,只剩“冷烟和月,疏影横窗”。角落里的梅花在他人看来甚是平常,但在纳兰性德的眼里却别有风味,只因纳兰有颗细腻的心,在他心中,万物皆有情。生活中的一切在他看來皆可成诗,皆能入画。正因如此,他的词作才能如此动人,才会有王国维“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评价。
万物皆无变化,不同的只是心境。面对墙角过往行人熟视无睹的梅花,纳兰性德能吟出佳作;面对“自古逢秋悲寂寥”的秋日,刘禹锡能咏出“我言秋日胜春朝”。梅花仍是那树梅花,秋日也从未变得有何不同。但是在用心去欣赏的人看来自是有“别样清幽”,而在往来匆匆的行人眼中,一切都如昨日一般,毫无新意。这是因为用心欣赏者心中有情,他们看到的是事物的美好,行人心中关注的是前行的道路,路旁风景如何,他们漠不关心。
倘若人生路上只顾前行,忘了驻足,误了一片景,少了一份情,那么生活便真的只剩下枯燥与乏味了。正如电影《绣春刀》中所言:“生在这世上,当真没得选,可若是活着只为了活着,这样的活法我绝不能忍受。”
苏轼将湖光山色融为一体,凝于笔下,化作了一首首历经千年而不朽的诗篇,遭贬的愁闷化作月夜泛舟的喜悦,简陋的衣食亦成了诗作的养料。生活,便真的不再枯燥了。生活中的一切在他心中皆泛着淡淡的墨香,透着诗词的韵味。以诗下酒,以墨传情,岂不快哉!
细想一下,若是苏轼因政治抱负未能实现而深陷愁苦之中不能自拔,忘了欣赏世间的美丽,忘了品味生活的美好,只留下一颗历经沧桑而破碎的心,那么恐怕是赤壁仍在,不再有令人拍案叫绝的《赤壁赋》。
眼中风景如何,源于内心。心中有情,即使眼前的是秋风扫落叶,也可像李清照一样“舒卷有余情”;心中若肯放下,万般情物皆风景。
点评
本文围绕“万般风景皆自心”这一主旨,精心选择纳兰容若、苏轼两个典型事例展开论证,论证了心态、心境之于人生的重要性。纳兰容若有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眼中万物有情,皆可成诗,皆能入画;苏轼寄情山水,以景入诗,以诗下酒,以墨传情。心境不同,则眼界不同。思进者万般情物皆风景,消沉者心有云翳遮月明。